俄烏之戰 2 : 世界將會迎來新秩序

陳小春2525 wrote:
俄羅斯目前導彈的年產...(恕刪)


我會覺得從整體均衡來看會比較客觀
俄羅斯基本繼承了蘇聯時代軍工為主的經濟體系
但問題是只有這樣結構是非常有問題的
軍事設備除了外銷外基本不產生實質效益的
對人民生活的品質改善也沒有多少幫助
只是養活一些人有個工作而已
要能持續發展還是需要有些有效益的產出去換一些自己需要的東西
俄羅斯長期都是靠出售能源等物資去換自己需求的東西
但內部包含基礎建設的整體正向經濟循環結構並不太好
打仗那更是排擠了民生資源
美國也是打仗把自己的霸主給打垮了
打伊拉克本以為可以賺到當地的油
但恐怖活動破壞太多了
真正偷搶到可以運出去的不多
打阿富汗那更是只有付出沒有收益
俄羅斯這次還得看頓巴斯等工業區是否可以有效益
不然虧更大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那歐美的投入消耗其實也非常高
要知道現在歐美也不是上個世紀還是工業大國了
生產成本很高之外
產量其實也蠻低(甚至可能比俄羅斯還低)
俄羅斯畢竟繼承了大量蘇聯時期的超大量地面裝備老庫存(蘇聯那是有很可觀的地面部隊規模的)
以現在戰場還是以地面作戰為主的狀態下
俄羅斯並沒有特別吃虧


現在老美該明白了,如果老美想把台海戰爭拖成消耗戰,基本上也沒有拖的本錢。

彈藥生產趕不上烏克蘭消耗北約急了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13日承認,烏克蘭軍隊砲彈消耗速度遠超西方國家砲彈生產速度,令北約國家庫存見底,軍工企業直呼吃不消。

【承認“問題”】

“烏克蘭眼下彈藥消耗速度是我們生產速度的好幾倍。這讓我們的國防工業承受壓力。”斯托爾滕貝格告訴媒體記者。

斯托爾滕貝格承認,北約對烏克蘭軍援正面臨一個“問題”:現階段,北約供應烏克蘭的大口徑砲彈生產時間從12個月增加到28個月,需要加快生產。

俄羅斯去年2月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西方承諾向烏克蘭提供價值數以百億計美元的軍火。按照路透社報導說法,隨著對烏軍援不斷加碼,北約國家庫存慢慢耗盡,生產效率、生產速度和供應鏈人力等方面漏洞不斷暴露。

美國國務院數據顯示,近一年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1600枚“毒刺”單兵防空導彈、8500枚“標槍”單兵反坦克導彈。美國軍火商雷神技術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格雷格·海耶斯去年12月警告,這相當於“毒刺”13年的產量、“標槍”5年的產量;即便跟另一大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合作,也只能每月生產400枚“標槍”。

法國內克斯特系統公司每年能夠生產數以萬計155毫米口徑砲彈,但法國軍方一名高級官員告訴法新社記者,這家軍工企業“幾乎已經達到產能上限”。

一名歐洲國家外交官說:“假如歐洲現在跟俄羅斯開戰,一些國家幾天之內就會打光所有彈藥。”

【欲增庫存】

俄烏衝突升級前,許多北約成員國彈藥庫存未能達到北約要求的下限,緣由是這些國家的官員認定,需要大規模砲戰的消耗戰早已成為“過去時”。

然而,俄烏雙方在烏克蘭的戰線長度數以百公里計,砲兵成為主角,且俄軍砲兵在數量上佔優勢。路透社報導,烏克蘭軍隊每天消耗多達1萬發各種口徑砲彈。

一名法國軍方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記者,去年7月,俄軍每天打出將近5萬發砲彈,烏軍只有大約6000發。8月底,烏軍在多條戰線發起反擊,彈藥需求大幅增加。隨著戰事持續,預計今年烏軍砲彈需求將越來越大。

北約定於本月14日至15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成員國防長會議。

路透社以一名北約官員為消息源報導,本次會議將討論提高彈藥庫存目標,相應地將要求一些成員國盡快達到國防開支佔國內生產總值2%的目標。另一些成員國甚至主張進一步提高佔比標準。

斯托爾滕貝格說,北約已經完成對成員國彈藥庫存摸底調查。如果北約要確保可持續地援助烏克蘭,就要增加彈藥供應。他說,俄軍正展開新的攻勢,試圖“以量補質”。“顯然,我們正處於一場後勤比賽中。彈藥、燃料、零部件等必須趕在俄羅斯能夠取得戰場主動權前運抵烏克蘭。”

愛沙尼亞智庫國際防務與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伊万·克雷甚切說,在北約內部,波蘭、羅馬尼亞和波羅的海國家或許可以加快生產烏克蘭仍在使用的蘇制裝備適配彈藥,同時,北約正在從韓國、摩洛哥、約旦等外部國家訂購彈藥。

“短期解決方案將不得不從國外尋找,”克雷甚切說,“其他所有東西都會需要好幾個月。””
Derek2025 wrote:
..近一年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1600枚“毒刺”單兵防空導彈、8500枚“標槍”單兵反坦克導彈。.(恕刪)


難怪黑市刺針跟標槍都在打折出售,台灣採購標槍飛彈價格是每枚20萬鎂。

我看吧,现在两边的武器补给产量都差不多, 毕竟俄国是武器出口大国。 美国也是武器出口大国不过他们出口的武器不是现在高消耗的海马士,777, 毒刺之类的东西。


俄国在生坦克方面绝对是比北约有优势的。 因为俄国的武器就是为东欧的地理优化的。

在炮弹方面中国绝对是有偷偷支持俄国补给的原材料的, 几方都不说而已。

而且我认为东欧这个地理条件, 武器多好多差其实影响不大, 打的就是人。
Derek2025 wrote:
現在老美該明白了,如...(恕刪)


台灣的狀況不一樣
消耗的武器裝備從邏輯上會差很多
沒覺得當中國部隊大規模登陸台灣還會有多大的軍事抗爭
台灣自己設定的還是最後戰場設定在海岸上
所以武器的大量消耗應該在這之前
那除了火箭彈跟烏克蘭一樣外
台灣消耗多的應該是防空和反艦相關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陳小春2525 wrote:
難怪黑市刺針跟標槍都...(恕刪)


正常吧
烏克蘭本來就是軍火黑市的主要來源
現在是更大
都有消息顯示連俄羅斯都買得到歐美給烏克蘭的軍事裝備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whatever77 wrote:
我看吧,现在两边的武...(恕刪)


從現代化來說俄羅斯之前缺的是情報
烏克蘭在歐美提供情報下
現代化的精準彈藥取得的成果不是之前蘇聯時代設定的狀況的
但俄羅斯也加強了情報的取得(小股部隊穿插到烏克蘭的戰地利用無人機等裝備把情報發回給俄羅斯的火炮單位)
可以說俄羅斯在烏克蘭大反攻之後能扛住甚至又反打
那跟俄羅斯針對現代戰爭的修正能力有關
從伊朗弄低價無人機自殺攻擊烏克蘭的基礎設施(主要是電力)
前線也開始小股部隊進入烏克蘭的防守陣地獲取情報來針對性的打擊
俄羅斯自己的火力單位也更分散的在比較靠後的位置
那歐美衛星和大型無人機能提供的情報效果變相的被俄羅斯的戰術抵銷一些
俄羅斯畢竟有火炮單位比較多的投射優勢
如果烏克蘭無法大量的精準打擊俄羅斯的火炮
那烏克蘭這方的壓力當然就大了
俄羅斯的火炮分散
那海馬斯這類的面覆蓋性的攻擊的效能就下降了
6發火箭只打一門砲那對歐美的消耗也會很大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erek2025 wrote:
“彈藥生產趕不上烏克蘭消耗北約急了


這都是小事. 火炮不斷生產就可以, 砲彈產能全開, 殺傷的速度絕對高於俄國人運兵的能量. 不急著瞬間填補各國庫存. 烏克蘭最新統計, 九成民意, 願意與俄國繼續打下去. 直到勝利為止. 烏克蘭人有堅強的戰鬥意志, 復仇心態很強烈, 這使得俄軍原本是要大吃小, 變成小吃大, 俄軍這場戰事幾乎已經永遠不可能順利.

精準彈藥面對人海戰術, 不會比傳統彈藥有效益. 這是事實.

精準彈藥為了追求精準, 必須犧牲一些射程, 重量, 結構, 內含物. 而且生產成本高, 若敵方沒有派出高價值高效能裝備, 都是打低價品與隊形散亂如同螞蟻的部隊, 精準打擊的效益就被打折.

而且砲管的壽命也是有限的, 沒有確定砲管供料無虞之前, 烏軍也不太敢肆意對俄軍狂轟濫炸, 以免砲兵部隊很快就失去戰力.

烏俄戰爭即將屆滿一年的前夕, 來看看真正軍事專家們怎麼說:

1. 美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14日針對烏俄戰爭局勢發表看法,他表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還沒滿一年時間,但俄羅斯在戰略、戰術及行動上全盤皆輸,「俄羅斯總統普丁認為他可以迅速擊敗烏克蘭、打擊北約,但他錯了」。烏克蘭保持自由、獨立,北約從未如此強大,全球都被烏克蘭人的勇敢和韌性給鼓舞,且俄羅斯現在被全球排斥,他們也在戰場上付出巨大代價。在普丁結束「他選擇的戰爭」之前,國際社會將繼續為烏克蘭提供自衛所需的裝備和能力

2. 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提到:「烏克蘭迫切請求協助,以應對整場戰事目前的關鍵時刻。」「克里姆林宮還在期望我們退出戰局,但一年來我們團結如常,這種共同的決心有助於維持烏克蘭在未來數週關鍵期間的氣勢。」

3. 北約秘書長史托騰柏格強調:「我們沒看到任何跡象顯示普丁準備迎接和平,只看到相反跡象,他準備繼續作戰,發動新攻勢和新攻擊。」「這已經成為艱困的消耗戰,因而也成為一場後勤戰…談到火砲,我們需要彈藥、零件和維修,我們需要一切後勤以確保能夠維持這些武器系統。」「事實就是我們已經看到俄軍攻勢開始,俄羅斯現在在做的,就是增派成千上萬部隊,及接受非常高的傷亡率
economic wrote:
..軍事設備除了外銷外基本不產生實質效益的
對人民生活的品質改善也沒有多少幫助(恕刪)


只能透過繳稅方式處理。
各國軍工業都是嚴格管制,然而軍工業是高獲利以及受到政府保護的產業,所以無法像一般企業避稅,基本上一塊錢都無法少繳。
whatever77 wrote:
在炮弹方面中国绝对是有偷偷支持俄国补给的原材料的, 几方都不说而已。

正常貿易罷了,俄國買了原材料甚至一些零部件回去,要造什麽那是俄國的事,中國管不著,反正中國沒有違反不向俄國提供武器的諾言。

之前有消息中國用了全球最高的價格跟俄國買石油,
是真是假無法說,中俄都沒公布交易價。
但我認為中國很可能真的在用比其他國家更高的價格跟俄國買油,
而且不是被坑,是中國樂意跟故意這麽做。
這跟蔡政府用高價買高端疫苗是差不多的道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30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