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11月17日起,法國爆發“黃背心”抗議活動。西方媒體對此事跟蹤報道,但在報道中頻繁使用“暴動”、“暴亂”等帶有明顯傾向的詞語形容該運動,這與2013年報道烏克蘭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的反政府運動時的態度與措辭截然。網友紛紛吐槽西方媒體“偽君子”、“雙標”。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圖自推特

“今日俄羅斯”(RT)12月3日對西方媒體這一“雙標”做了詳細梳理,比較西方政要在法國和烏克蘭抗議活動中所持的不同立場,以及其媒體在報道和評論中反映出的相反的政治傾向。

2013年,當暴力抗議行動席捲烏克蘭首都基輔時,西方領導人及分析人士均對反政府“革命”表示了支持,但當幾周前的“黃背心”(Yellow Vest)運動在法國爆發時,各方反應卻截然不同。

就在5年前,西方政府和評論員還譴責烏克蘭政府,促使時任總統的維克多·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同意抗議者的訴求;而現在,他們正在譴責這些法國抗議者,並敦促目前民調支持率僅為25%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堅決抵抗不滿的民眾。

同樣地,西方媒體對兩起事件的報道方式也截然不同。他們用“革命者”來形容烏克蘭抗議者,卻稱呼法國抗議者為“暴民”。

西方媒體在法國抗議活動報道中的用詞: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路透社在12月2日報道中,稱抗議活動為“暴亂”(riots) 截圖自路透社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美國VOX電視台在12月3日報道中,同樣稱抗議活動為“暴亂”(riots) 截圖自VOX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BBC甚至在標題中直呼抗議活動為“暴亂”(riots) 截圖自BBC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美國太陽報在報道中直接稱抗議者為“暴民” (rioters)截圖自太陽報

西方媒體在2013年烏克蘭抗議活動報道中的用詞: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英國媒體the telegraph用“革命”(revolution)來稱呼烏克蘭抗議活動 截圖自the telegraph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英國《衛報》同樣用了“革命”一詞 截圖自《衛報》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用“暴亂”一詞形容法國暴力抗議的BBC,卻同樣用“革命”形容烏克蘭暴力抗議 截圖自BBC

除了西方各大主流媒體,一些知名媒體人對這兩次事件的態度也完全不同。

法國政治評論員、媒體人伯納德-亨利·萊維(Bernard-Henri Lévy)在推特上抨擊“黃背心”抗議者,指責他們是在“玩火”,並強調關鍵要尊重法國機構和民主選舉出的總統。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圖自推特

然而他的關注者很快便提醒他,當年他對烏克蘭抗議事件的態度可是截然不同的。當時正在烏克蘭的萊維,發表演講以及與抗議有關的推文,積極地推動抗議活動。亞努科維奇政府被推翻後,萊維將之形容為“歷史性的暴政失敗”。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圖自推特

這種形成鮮明對比的反應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為什麼烏克蘭允許一個被稱為“革命”的事件發生,而法國不行呢?



眼下為驅散大批聚集的人群,法國警方使用了水炮和催淚瓦斯,被激怒的人們將石頭扔向警員。場面的混亂程度甚至讓官方考慮實施進入緊急狀態,讓人擔憂抗議運動可能蔓延至德國、荷蘭等其他國家。擔憂的政府官員和法國歐洲政治評論員已經開始熱切地呼籲尊重“法治”。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抗議者與法國警方爆發衝突 圖自CNN

然而,在烏克蘭基輔,當抗議者放火燒車、破壞公共財產、攻擊警員時,他們被視作“英雄”。在那時,全心全意支持運動的西方媒體幾乎不會考慮法律和秩序。相似地,2011年,當反政府抗議活動在敘利亞爆發,西方領導人和評論員鼓勵他們迅速推翻政府,甚至在隨後的內戰中,為反政府叛亂分子提供道德(及物質)支持,促使國家分裂。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在烏克蘭抗議活動中警方與抗議民眾爆發衝突 圖自《衛報》

據路透社11月27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上周二在演講中承諾,面對那些“想要造成破壞和混亂”的“暴徒”,他“不會讓出任何東西”。與烏克蘭和敘利亞情況不一樣的是,這一次,不願意在大規模抗議前屈服的馬克龍卻沒有收到任何有關要求他下台並尊重民眾的呼籲。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法國總統馬克龍 圖自法新社

網友嘲笑西方媒體對其他國家反政府運動的完全相反的反應,還提出建議,或許可以把幾百個阿拉伯專家聚在一起開個會,來試着破譯這個有趣的“歐洲冬季”運動產生的原因。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圖自推特

還有網友調侃,是時候讓伊朗總統魯哈尼呼籲馬克龍“保持克制”,以確保法國尊重“言論和示威自由”了。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圖自推特

“今日俄羅斯”評論對此總結道:現在看起來,似乎只有在遠離西方權力和影響力、並由不合作的政府領導的國家,暴力革命和政權更迭才像是一個解決國家危機的好辦法。

同樣的事在烏克蘭叫“革命”,在法國就叫“暴亂”?西方媒體被俄媒諷偽君子
在欧洲叫恐怖主义的东西到了中国叫做绝望的呐喊。
皇民末路228 wrote:
11月17日起,法國...(恕刪)


好文,推一個!

万里船 wrote:
在欧洲叫恐怖主义的...(恕刪)


西方這些年形象崩塌太快了
雙標騙不了多少人了
後沙:《英國朋友談巴黎騷亂》



“法國佬在幹什麼!鬧革命?”我憤憤地將報紙摔在了桌子上。

“華生,你在為巴黎擔憂?”福爾摩斯在窗檯邊輕輕問道。

我走向窗邊,與他一起望着貝克街,“多麼平靜的倫敦。”我感慨着。

“難道不是因為英國人奴性重?”福爾摩斯敲了敲玻璃。

我掃了他一眼,吃不准他是不是在揶揄?“歇洛克,我更希望生活在一個有序的社會之中。”

“我們還有皇室,貴族,等級森嚴,不可逾越,當法國人將路易十六夫婦送上斷頭台時,大英帝國在幹什麼?”

“不,歇洛克,每個國家有選擇自己道路的權利。”

“法國人也在尋求自己的道路。”

“可是巴黎局勢令我感到緊張。”

福爾摩斯笑了一下,“因為大波波娃在巴黎?”

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判斷能力,“是的,她前天剛去了巴黎,本來我忙完診所的事,應當在明天與她匯合。”

“你有沒有聯繫過她?”

“有的,她說在酒店裡還是安全的。”

福爾摩斯打量着我,“酒店裡?你是知道法國男人手段的。”

我有點心神不寧,“胡說八道。”我掏出一根煙,顯出輕鬆的樣子。

“香榭麗舍大街,Alfred Sommier酒店,3059號房間,大波波娃小姐兩天來只離開過酒店一次,並且迅速返回,始終一個人吃飯,休息。”

我頓感放心,“你在巴黎有暗探?”

“巴黎每一家高級酒店都有服務生為我工作。”福爾摩斯似笑非笑。

“親愛歇洛克。”我給他倒了杯水,“你覺得巴黎騷亂還會持續嗎?”

福爾摩斯坐在了沙發上,“你不為大波波娃擔心了?”

“我對自己還是有信心的。”我堅定地說道。

“我對巴黎的街頭運動並不在意,那是法國佬常態。”







“民主自由的國度。”我不懷好意地笑着。

“我只是覺得有件事很有意思。”福爾摩斯若有所思輕輕說道。

“凱旋門博物館被砸?”

“不,華生,那是破四舊,我關心的是輿論。”

“有人在煽動?”

“恰恰相反,西方大媒體全部收起了人權大旗,哪怕法國內政部允許使用催淚瓦斯也視而不見。”

“不對嗎?連地鐵都停了,有人騎摩托車還撞死在路障上,巴黎需要儘快恢復秩序。”

“華生,如果濃煙滾滾的是莫斯科街頭,強行抓捕幾百人的是俄羅斯警察,你覺得《紐約時報》和《費加羅報》會如何發稿?”

我望着他深邃的眼睛,想了一會,“譴責俄羅斯,並呼籲普京先生下台,人權組織趕往莫斯科,為抗議者提供食物和資金……”

福爾摩斯微笑着點了點頭,“還有一個最大的差別,所有非西方國家城市的街頭運動,都會冒出領袖人物,那怕是個傻子或騙子。”

“對,巴黎騷亂沒有任何值得包裝的領袖人物。”

“華生,並非不值得包裝,而是西方媒體自覺地拒絕讓領袖人物出現。”

“我記得有個長得像越南人的香港小混混上過《時代周刊》封面。”我努力回憶着。

“令人惡人的手法。”福爾摩斯冷笑着,“它們統一口徑,用懶漢,暴徒來形容抗議者。”

“連網絡都採用了這種說法。”

“報道總是在提醒人們,有多少法國警察受傷,有多少文物被毀,有多少人出行被阻……”福爾摩斯晃了晃水杯。

“難道這不是事實嗎?福爾摩斯,癱瘓社會是不對的。”

“烏克蘭基輔2014年癱瘓數月,火光衝天,西方不是在歡呼民主的到來嗎?為什麼到了巴黎,信息選擇標準完全相反?”

“法國亂了,不符合西方的利益?”

“華生,巴黎自發的抗議被批判,而有的國家沒有衝突,西方跑到煽動衝突,這樣的把戲一再上演。”

“全球網友大多接受了西方媒體的說法。 ”

“輿論的可怕也在於此,黃馬甲的動機被歸結於汽油漲價。”福爾摩斯搖了搖頭。

“黃馬甲就是法國司機服裝呀,歇洛克,汽油漲價威脅着他們的生計,不對嗎?”

“華生,你能將一戰歸結於薩拉熱窩行刺事件?”

我也搖了搖頭,“不能,那只是導火索。”

“輿論在欺騙全歐洲,有人怕巴黎會成為震中,引起馬德里,羅馬,倫敦的地震,你還記得2008年羅舍爾港法國漁民抗議柴油漲價引發全歐洲浪潮嗎?”

“蝴蝶效應?”

“華生,目前油價並不高,用這個理由騙不了多久的,人們憤怒是因為馬克龍取消了富人稅,遷移稅,把財政危機轉嫁到平民身上。”

“上個月馬賽危房倒塌壓死了好多人,但馬賽市政府的錢又花在了非洲和中東難民身上。”

“巴黎上街的是白人為主,還有人趁火打劫。”福爾摩斯喝了口水。

“聖母的憤怒?”

“他們總是對的,選擇了馬克龍,又馬上唾棄他。”

“歇洛克,馬克龍真是為富人服務嗎?”

“不對,華生,馬克龍是為超級富人服務的,這是奧朗德說的。”

“法國佬的確又懶又浪,跟德國佬不一樣。”我壓低了嗓門。

“反核成了政治正確,政府關掉核電站,並對非清潔能源課重稅,這難道不是求仁得仁嗎?”福爾摩斯給我遞了根煙。

“歇洛克,中國工農紅軍代表什麼?”我相當好奇。









“長征精神。”

“他們能走到終點嗎?”

“塞納河的寒風和法國軍隊會讓他們冷靜下來的。”

這樣的好文章只會出現在今日俄羅斯,而非央視國際。

有點搞不懂中國大陸主流媒體是想讓我們猥瑣發育還是在滅自家氣勢

中國大陸的媒體就是西方的喉舌,傳話筒,只會一字不落的把原稿翻譯過來,沒有一點點自己的觀點,從不站在中國的角度分析問題,這些人要麼是蠢要麼是立場有問題!






說來好笑,中國大陸的不少媒體會替西方說話....然後出事兒了,西方媒體几乎全部在落井下石

中國的很多媒體人也都是 哈西方的
万里船 wrote:
在欧洲叫恐怖主义的东...(恕刪)

由此想到那一年恐怖分子在昆明火車站針對無辜民眾的無差別屠殺,在西方媒體口中居然是「被壓迫少民的反抗」,這醜惡的嘴臉,一如既往,早就看透。
烏克蘭革命是訴求推翻政府。

法國是反燃油稅增加,要政府讓步,沒到反政府。



樓主每次都發胡說八道文,一蹋糊塗!

berry.chen wrote:
烏克蘭革命是訴求推...(恕刪)


你真的是蛙哈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