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日本令和年号的万叶集出处抄袭了张衡的归田赋

(东汉)张衡《归田赋》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
(奈良时代)《万叶集》于时初春令月,气淑风和。

tt0566 wrote:
(东汉)张衡《归田...(恕刪)
抄襲中國古籍並沒有版權問題 ,大家都能抄,懂嗎? 自主品牌弱國弱中
這兩個字哪來的我看不用吵了,網路上連日本人自己都在討論張衡的歸田賦了。

搞了半天還是從中國的古籍裡抄來的

https://brandnew-s.com/2019/04/01/reiwachoko/

https://matomame.jp/user/FrenchToast/4e69447a2e42ea73801e

https://gold.weblog.vc/archives/2726
tt0566 wrote:
(东汉)张衡《归田赋...(恕刪)


這沒什麼

文字語言本來就是互相影響
古代日本文化幾乎都來自中國
包括茶道,相撲這些在中國衰落的,而日本發展很好
近代日本領先中國
中國很多詞語又是來自日本。。主要以日本先翻譯西方詞語為主

未來很難說。。
語言本來就是互相影響的

opposky35 wrote:
抄襲中國古籍並沒有...(恕刪)


有喔 ,然而

==============
在大多數國家,版權是從著作完成就開始享有。一般來說,版權在著作人離世後50至100年失效
==============

東漢到萬葉集超過好幾百年
重點是這次日本政府很得意的宣傳這兩個字的出處是從日本的千年前古書《萬葉集》,想要一改以往247個年號一律引用中國典籍的慣例。

結果最後還是被打臉是從中國近兩千年前的漢賦中抄來的!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日本要不要考慮乾脆不要用漢字,而是改成用片假名或平假名來寫年號,這樣至少不會又變成抄襲。

EricChang wrote:
重點是這次日本政府...(恕刪)

這種事情又不重要,無利可圖的事情,類似年度漢字,只能算是一種文化趣味而已!

日本人真正厲害的是:漢方醫葯 ,早期很多漢方(來源是中國典籍),比如傷寒雜病論.台灣人常吃的正露丸也是,

有很多配方和專利都被日本人註冊走了,然後加以開發新藥,日本的一些藥廠也是從這些漢方路走出來的,

因為中國的資本和現代化發展落後,這些中藥配方就被日本人商業化,別小看商業化,現代社會你不商品化.商業化,

那只能永遠停留在代工,無法變成品牌
日本人的漢方藥佔全世界產值的90% ,連韓國人都想學

明治維新後的幾十年裡,日本學校不再教漢方醫學。到20世紀70年代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中日建交也大大加強了中日文化交流,中國中醫藥的大量成果再度被介紹到日本。

日本政府也給予了大量支持。根據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的原方,目前日本有210個處方受到普遍應用。1976年,厚生省正式將漢方藥列入健康保險,把主要的210個有效方劑及140種生藥列為醫療用藥,可以進入醫療保險,這樣患者個人就只需要承擔10%—30%的費用,大大鼓勵了漢方藥的應用。

隨即,中醫在日本實現復興,特別是漢方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日本漢方藥廠有200家左右,漢方製劑多達2000多種。89%的日本醫生會開漢方藥處方,處方用漢方藥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長。

目前日本6萬家藥店中,經營漢方製劑的達80%以上,在藥局、藥妝店的顯著位置,基本都能找到漢方藥。

日本民眾也非常認可漢方藥,近8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醫藥治療慢性病十分有效,60%的日本人認為漢方藥能促進健康。

日本「帝國製藥」(日本一家製藥公司:編者注)生產的貼敷劑出口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膏體1.8萬噸,相當於12億貼,連接起來可以繞地4.2圈,產量居世界第一。

日本人為什麼走在了前面?

據說,日本醫學權威大肪敬節在彌留之際曾激勵弟子們:現在我們向中國學習中醫,十年後讓中國向我們學習。

核心期刊《中草藥》於2016年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目前日本漢方藥佔據了全世界90%的中藥市場銷售份額。

opposky35 wrote:
這種事情又不重要,...(恕刪)


日本現在手機硬體玩輸韓國,通訊設備玩輸中國
你還在正露丸
shiu65 wrote:
日本現在手機硬體玩輸韓國,通訊設備玩輸中國
你還在正露丸

怕是『內容』產業,也正面臨 ...

我習慣打的字是 33 省

的『內容』襲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