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udn.com/news/story/7338/5336332?from=udn_ch2cate6643sub7338_pulldownmenu_v2
經濟日報社論 / 美中角力 全球面臨「危險十年」
2021-03-23 / 經濟日報社論
拜登就任後,美中高層首度會談,日前在阿拉斯加舉行兩天。雙方在會中火爆交鋒,激烈互嗆;次日未發表聯合聲明就草草落幕。美中兩大國的角力,從川普延伸到拜登政府,戰況從明爭到暗鬥,難分難解,但從近來一些脈絡,或可研判未來發展趨勢。
以正迎面而來的新世紀20年代為例,首要關注的將是美國、中國、歐洲乃至全球未來的走勢,及前三者彼此的互動關係,尤其是中、美之間。
被視為「中國通」的澳洲前總理陸克文指出,整個2020年代,對中國和美國而言都是關鍵時刻。美中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實力將前所未有地接近,這對雙方、亞洲甚至全球而言,都將是「危險的十年」。
借用「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美國作為一個已有一個世紀左右的老大,正面對著一個來勢洶洶、雄心勃勃的老二中國在後面追趕,隨著雙方差距的快速縮小,焦慮的老大必會想方設法對付老二,甚至把老二往死裡打,欲去之而後安;另一方面,新興崛起的中國終將發現即使想要做個安份的老二也未必可得,因而也會被逼得只有一個選擇,跟老大拚一死活,此即「危險的十年」之邏輯。危險,不單是指中與美,也指亞洲及全球。
我們或可從三個角度對20年代的大形勢作一觀察。首先,就美國本身來看,它經濟上最大的機遇或挑戰取決於跟中國的科技戰能否勝出;除此之外,美國在經濟金融(巨大寬鬆政策與負債下的積累風險)、社會(持續惡化的貧富問題及種族矛盾)及政治(近乎一半對一半的民粹對立)各方面的困境均很難解,凡此均將弱化其霸權地位。
其次,未來十年的最大概率事件將是中國GDP超過美國成全球第一,對於一個已在GDP寶座上稱霸了一個多世紀的美國,這將造成多大心理衝擊有待觀察;同時還可以預期的是,美中雙雄在西太平洋尤其是第一島鏈的交鋒將日趨激烈,台灣及台海現狀能否維持充滿了懸念。
與此同時,儘管美國極力阻擾,但通過RCEP及一帶一路,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亞太經貿網絡將逐漸形成,美國用心建構、旨在壓制中國的戰略布局(美、日、澳、印四邊)能否有效運作也值得觀察。
最後,從全球角度看。首先是美中與歐的關係。英國雖然退出了歐盟,但也正因為如此,讓歐洲減少了來自美國通過英國對歐洲的影響與牽絆,加上美歐之間原本存在的利益分歧,歐洲的主體性與自主性將會強化,是否因此會鬆動自二戰以來的大西洋格局值得觀察。順著這個脈絡,中、歐關係的強化幾乎也是必然的趨勢,2020年末雙方簽訂的投資協定即傳達出了清晰的信息,在此之前,更早已有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及亞投行,獲得了歐洲積極的回應;近年來,中、歐班列大幅增長,讓「絲綢之路經濟帶」從抽象化為具體。
與此同時,長期以來,由於美國的霸權主義及美國國際影響力的式微,上世紀二戰結束以來由美國一手打造的國際體系與秩序,從聯合國、IMF、WTO、WHO,到以美國作為國際貨幣的全球金融體系,也都呈現出鬆動與弱化現象,以致於愈來愈難以應付全球性的挑戰與問題,諸如貿易保護主義、氣候、能源、疫病、糧食、網絡安全、恐怖主義、核不擴散等等,都缺乏一個有效能的國際體系來加以處理,美國作為全球領導者的能力、威望與道德,均開始受到普遍而強烈的質疑。
綜合以上分析,全球面對著正迎面而來的20年代,是一個具有高度不確定性及高度衝擊性的年代。對美國而言,危機似乎大於機遇,對歐洲而言,危機與機遇並存,對中國及亞洲而言,機遇似乎大過危機;與此同時,一個新的國際秩序似已在胎動之中。
                                        
                prettyguy wrote:
未來十年不危險,十一(恕刪)
早就在戰了... 只不過是美在打中 中一直在防守
中以為瞭解民主 換個人當家 說不定就有變化..
哪知.. 都一樣口徑.. 甚至變本加厲..
該做的都做了 該配合也配合了..
還要繼續搞它核心利益 忍不住 就只能跟你拚了
我想這 絕不是氣到脫稿而出的內容..
而是美國剛好給了一個發動點.
接下來應該是化被動為主動
不會傻到繼續幻想 美國自己願意跟你相向而行..
就必須壓迫對方.. 停止
從被崛起 變成 要崛起
尤其大環境來看 天時地利人和 還算不錯的時機..
多數國家有求於你 而你已確定經濟獨強 要巴結你的朋友 最多的時候..
且在UN部屬了那麼久的 正面形象
對方包圍網即將成形之前
哪來甚麼等10年20年.. 等美國準備好 ?
都馬趁你病要你命啊.. 這世界..
自從1989 USSR倒台..就知道 戰爭不是唯一手段..
US給自己的崩潰 已提供無限養分..
豈能 讓他全身而退 與 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