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我看全部
韓國重新擁抱核電
韓國新總統尹錫悅決定推翻文在寅的非核政策,不但打算延長18座核電廠的使用年限,也打算重啟新核電廠的興建工程,更要出口核電廠。
即將在5月10日上任的韓國新總統尹錫悅已著手推翻文在寅政府的「非核政策」。總統職務交接委員會宣布,在遵守國際「2050年淨零碳排」的承諾下,將以「誠實、現實、負責任」的態度擬定新的減排及能源政策目標。
但是,文在寅政府已向國際承諾「2050年將實現淨零碳排」,並宣誓2030年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以2018年為基礎減少40%。而目前韓國的能源,核電占27%、燃煤占35%、天然氣占29%,為實現淨零碳排及非核政策,文在寅政府的「綠色新政」計畫是,2050年大幅提高再生能源占比至70%。
再生能源成本高
尹錫悅團隊對「非核」政策最大的意見是,如果為了非核而將再生能源大幅提高到70%,2050年的電力成本將是目前的五倍,電價勢必得漲,這對韓國經濟將是致命打擊。
據韓國電力交易所的數據,2022年1月核電的成本是每KW(瓩)為61.76韓元(約新台幣1.476元),太陽能的成本則是149.9韓元(約新台幣3.598元),尹錫悅的團隊因此認為,文在寅的能源政策會導致電力成本增加,進一步損害韓國經濟,而且也會讓韓國核電建造技術無用武之地,韓國是世界上第三個具備自行研發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更在2008年開始出口核電技術。
所以,尹錫悅團隊表示,要將所有與淨零碳排相關的能源、技術都攤開來檢視,推出「切實且負責任」的淨零碳排及能源政策。
尹錫悅團隊攤開來檢視後的對策是,將延長核電廠申請延役的審查年限,從原來的三年延為五年。
依據尹錫悅團隊的計畫,尹錫悅就任後,其在任期內將總計可延長18座核電的使用壽命。
同時,尹錫悅也將實現競選承諾,重新啟動新韓蔚(Shinhanul)核電廠3號及4號的建設工程,且也將提前修改韓國的五年能源計畫,將核電的貢獻率提高到30%,並在2030年之前出口10座核電廠,這也意味了尹錫悅全面推翻了文在寅的非核能源政策,重新擁抱核能。
而文在寅五年任內沒有一座核電廠延役,尹錫悅團隊強調,並沒有降低安全性審查標準,必須是在通過原子能安全委員會安全評估的核電廠才能獲得繼續運轉許可,「如果存在安全問題,當然要永久停止運轉。」
尹錫悅團隊不忘借鏡「他山之石」。尹團隊舉美國93座中有85座核電廠「延壽」,日本則是33座核電廠中有4座延長使用年限,法國是56座中有19座核電廠,加拿大是19座中有15座延長年限,意思是,相較之下,韓國不算太超過。
政黨輪替成隱憂
核能算不算「乾淨」能源?這個議題目前在歐盟引起正反辯,在韓國也出現不同的聲音與立場,只是擁核的尹錫悅獲得政權後,決定推翻反核的文在寅的「非核」政策,然而韓國的總統是五年一任,五年後的新總統若有「新想法」,政策是否會再一次反轉?這是韓國產業界相對關心的「長期」問題。

個人積分:144分
文章編號:85180203
文章段落
Ractopamine wrote:
點我看全部韓國重新擁(恕刪)
台灣2014年開始走向非核家園後, 經濟發展快速, GDP快速上升, 已經快要追過南韓, 更快要追上日本.
法國電力大量使用核能, 竟然是演變成國力長期無法成長, GDP成長遠遠落後於廢核的德國.
日本廢核後, 日本擺脫失落的20年, 出口不斷上升. 股市重回20幾年前的三萬點, 更幫助了安倍三支箭, 讓日本人重新享受經濟成長動能
核能並非擁核起鬨者所說的那樣便宜. 他們很多社會成本與外部成本都故意忽略不計, 而且便宜的電價反而吸引了耗能, 低效率, 低毛利產業占用珍貴的勞力, 土地與礦業資源, 也使得社會長期不斷陷入罷工談判的泥沼中.

個人積分:5分
文章編號:85181408

個人積分:5分
文章編號:85181422

個人積分:144分
文章編號:85182339
Ractopamine wrote:
日本廢核??活在以前(恕刪)
311大地震至今, 日本許多核電廠未恢復啟動, 僅少數幾台象徵性的啟用.
南韓大量使用核電, 事實證明在高油價期間, 南韓仍躲不過貿易逆差.
前天南韓公布6月份進出口貿易, 呈現貿易逆差, 而且是連續3個月逆差, 並且進口比去年6月大增19%, 南韓把貿易逆差歸咎於油價上漲
而且南韓目前仍大量購買俄羅斯的能源產品, 因此明白的顯示, 就算有用核能+俄羅斯打折能源, 照樣無法解決國際貿易經常帳逆差.
電費佔生產成本的比重不高, 靠核電來縮減貿易逆差是緣木求魚. 最重要還是擴大綠能, 更換產品材料, 與提高附加價值, 才能抵抗高油價.
綠能的穩定性雖然差一點, 但是只需要注入初期投資成本即可, 往後20,30年都不需要提供燃料, 這才能對抗高油價.


個人積分:103分
文章編號:85249812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