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元構想:錨定黃金 區塊鏈交易運用 數字化貨幣

先說好這只是一個構想供大家參考討論....
目的在於推行一種能在亞洲區的通用貨幣
如果有興趣轉貼的...或是修改構想的內容的 都可以自行修改...
只要能夠讓更適合亞洲人使用的貨幣能早日出現就好

亞元構想:錨定黃金 區塊鏈交易運用 數字化貨幣

亞元應該是種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採用區塊鏈的方式來記錄交易
並且與聯繫國際金價匯率掛鉤來錨定其價值
發行前需提供足額的擔保
並搭配在各國成立匯兌行庫負責兌現
與電子錢包支付來完成一般小額交易與應用

亞元成立的目的在於…亞元的價值並不受單一國家的貨幣政策操控與影響
成為亞洲區的流通性貨幣與各國本幣併行流通..並成為第三種流通性的儲備貨幣
相較於美元歐元等實體貨幣發行…亞元應該採用純數字貨幣..不發行實體貨幣…
亞元必須透過區塊鍊的方式...保證各交易所資產的數目不會被任意竄改..

貨幣價值錨定黃金

錨定黃金兌換亞元的比例...
例如錨定 1公克黃金(或等值的資產)可以兌換200亞元
當該交易所供價值1公噸黃金(依國際黃金價格)的等值資產
到貨幣儲備中心做為發行擔保就可以發行2億亞元的貨幣
而各國依照國際金價為基底可以產生相對的貨幣對亞元的匯率
用於各國實際兌換所使用
而國際金價波動劇烈時...貨幣儲備中心本身的資產可以入市穩定黃金的國際價格

應該說....亞元錨定黃金...只是為了讓它的價值穩定....
不是真的用黃金來換......
正確的說法應該說 錨定國際金價...或是港元連動匯率(美元)..
差別只是亞元連動的是國際金價...

只是很抱歉我不太會描述怎麼反過來錨定國際金價

例如 今天的國際金價 200亞元=1公克黃金=1729台幣=388.5人民幣=58.2美元=55.25歐元
很明顯的我就知道 200亞元等於1公克的黃金等於多少美元歐元人民幣..
但是 我不會描述...1亞元正常應該等於多少美元和人民幣...兌換比例應該要多少?

這只是方便我在定義 亞元和黃金的兌換比率...然後就可以連動出各種匯率了...


亞元的架構組織圖

亞元構想:錨定黃金 區塊鏈交易運用 數字化貨幣

亞洲貨幣管理協會(亞洲貨幣央行)

成立管理與監督整個貨幣儲備中心的資產運用的主要機構..
並負責協調制訂相關的貨幣管理政策和資產分配的策略
以及如何在金融危機時能夠達到穩定各國的財政等
當國際黃金價格波動劇烈時可以適時入場調控..
保持亞元價格的穩定性..
亞洲貨幣管理協會的董事的產生
應該根據交易所的所佔的股份比例來決定
每個交易所最少一名監管與決策人員確保小型的交易所也有話語權..
依照發行額度大小適度增加名額…(比方說每五倍十倍可增加多一名董事)

貨幣儲備中心(亞洲貨幣儲備銀行)

當貨幣發行時必須提供相對應於國際金價的資產到貨幣儲備中心
才可以發行相對數量的貨幣…

各貨幣發行行庫必須扣除現金兌現的資產外
其餘留在貨幣儲備中心擔任交易保證餘額
各交易所之間的交易清算主要由交易保證餘額進行調整

這個貨幣儲備中心(亞洲貨幣儲備銀行)
採股權制而股東則是各大區域貨幣發行行庫
貨幣中心的資產依各交易所持有亞元比例
而貨幣中心只是保管與管理...

由亞洲貨幣管理協會(亞洲貨幣央行)
負責調整各種資產的配置
像是黃金白銀存量
美元歐元人民幣等持有量
或是各國债卷等
甚至把資產可以轉換成石油與大宗商品等
確保亞元資產的穩定性與價值
甚至在金融危機時可以承擔穩定貨幣的功用

未來貨幣儲備中心也不一定只有一個..…
未來數目龐大的時後 也可以成立兩三個貨幣儲備中心來進行資產管理
比方貨幣儲備中心 歐洲分部 亞洲分部等…
方便將貨幣保障資產更投資和配置等

貨幣儲備中心的交易擔保額度

當各交易所提供貨幣發行額度的資金後
將資金的一部份留在發行提供兌現儲備
另外一部份匯款至貨幣儲備中心的實體銀行戶頭
成為交易擔保額度

交易擔保額度的主要用途在於亞元交易後的實質資產調整
交易擔保額度應該設有下限…避免額度不足無法完成交易…
交易擔保額度不足時交易功能會被凍結…
可以透過將交易中心的現金存款準備轉帳至貨幣儲備中心來換取擔保額度
或是增資發行貨幣…來恢復交易功能…

PS:就如同一個人如果有一萬元(身上現金1000銀行帳戶9000)
當交易時大多從銀行帳戶扣除...如果銀行帳戶不足
就無法交易…只能把身上的1000現金回存銀行帳戶..讓銀行能夠繼續交易

交易所

相當於區塊鏈中的節點又或者是比特幣的帳戶或錢包
負責記錄交易與驗證貨幣發行數量
並且驗證是否與其他交易所的資料記載數量是否相符
而交易所之間的區塊鍊驗證方式可以採
聯盟鏈 (Consortium Blockchain) — For B2B
的方式由聯盟成員協商好加密方式
所以交易所越多區塊鍊越安全…
而每個城市交易所都有一個當地的金融行庫進行貨幣發行
發行貨幣總額=交易所現金儲備+貨幣儲備中心的單保額度

交易所的資產組成結構

亞元構想:錨定黃金 區塊鏈交易運用 數字化貨幣

發行金融機構

由交易中心委託當地金融機構發行數字化貨幣…
並且負責兌換當地貨幣與亞元電子支付系統等…
部分電子支付不發達區域 也可以採用純亞元戶頭方式

當區域金融機構發行貨幣時..
需要扣除保留給當地兌現使資產外,
將其餘的資金存放到貨幣儲備中心的充當交易保證餘額

用戶可以在發行行庫下開戶進行亞元的買賣與交易
所有用戶與發行行庫的數量總和需與交易所的擁有的發行數量相符.

用戶支付等同餘亞元數量金融額後就向交易所購買交易所擁有的亞元。

所有開戶的客戶資料...交易記錄都在該國的發行行庫中
要不要進行洗錢防制法管制也屬於各地行庫當地法規權責
要不要凍結該戶頭也屬於該發行庫國管轄權責....他國無權要求…

另外該金融機構的金融安全防範也屬於該國管轄範圍…

清算中心

負責貨幣儲備中心的各交易所中的貨幣清算
與各交易所的交易保證餘額的調整
並訂定最低的貨幣發行的擔保額度(比方說發行額度的20%)
且負責將清算各交易中心資產的調整(多的給錢少的補錢)

每次結算額度時優先從各交易所單保額度去調整
當交易所的擔保額度不足發行貨幣的20%時
需由該交易行在時限內
補足擔保額度回現有發行貨幣總額的20%以上
才能繼續交易功能..

交易方式說明

每筆交易分成兩個部分來說 亞元數量清算與交易擔保額度結算
各交易所擁有的亞元貨幣(發行總額)在每筆交易完成後同步記錄到各交易中心
而清算中心負責調整實質交易擔保額度到另外一個交易所名下

當A交易所交易B交易所500萬金額的亞元時
該筆交易同時同步記錄到其他所有交易所..
而A交易所的貨幣發行量增加500萬
B交易所的總發行量減少500萬
而其他交易中心同時記錄這筆交易和最終結果需和各交易所的貨幣總數相符
而清算中心則是記錄這筆交易..並將之從貨幣儲備中心進行交易擔保額度調整…

當發行貨幣不夠使用時…
除了靠與其他交易所交易獲得外
也可以透過增資方式繳交固定的美元歐元人民幣等給貨幣儲備中心
來增加發行貨幣的數量.


而交易擔保額度不足時則暫停交易功能!!
通常發生在亞元現金儲備仍有但是交易擔保餘額不足
會照成帳面資料有亞元但交易單保餘額顯示不足

交易所與清算中心運作模型

分成兩部分 交易所負責亞元帳目交易與記錄 清算中心負責擔保餘額資產結算與調整
交易所間的亞元交易模型
亞元構想:錨定黃金 區塊鏈交易運用 數字化貨幣

交易所間的每筆交易和結果使用區塊鍊並同步到清算中心與所有交易所

舉例來說
ABC均發行1000萬亞元 各交易所擁有亞元數 (A1000 B1000 C1000)
當A交易所轉帳500萬給B交易所時
送出一個交易訊息給所有交易所 (A-B500=A500 B1500 C1000)
當所有交易所收到交易訊息並驗證無誤時⇒就會跟清算中心要到一個流水號
並且同時發給所有交易所(00001,A-B=A500 B1500 C1000)成為當下的數值
隨著B交易所右轉帳給C交易所800萬
B送一個交易訊息給所有交易所 (B-C800=A500 B700 C1800)
其他交易所將收到的交易訊息驗證後和清算中心取得交易流水號
並同步發給所有交易所(00002,B-C=A500 B700 C1800)成為最新的各交易所持有的亞元數量
隨著交易不斷的累積每筆交易序號都有著記綠與驗證
各交易所擁有的亞元數量也在不斷的變化..…

清算中心的擔保額度調整
由於在各交易中心兌現金額不動的情況下
各交易中心的實質資產的增減...由在貨幣儲備中心的擔保額度進行增減調整
如前例 各家交易中心的資產初始值是( A900 B900 C900)
隨著各家交易中心的資產最終結果是(A500 B700 C1800)
所以在儲備中心剩下的擔保資產剩下(A200 B400 C1500)亞元價值的資產

交易所與發行金融機構的關係

每個城市交易所都有一個當地的金融行庫負責數位貨幣發行

舉例來說
北京交易所 可能搭配微信支付來發行亞元
杭州交易所 可能搭配支付寶來發行亞元
台北交易所 可能搭配街口支付來發行亞元
香港交易所 可能搭配八達通支付來發行亞元…等等等
隨著不同的地區 搭配的發行電子錢包都不同

北京交易所本身透過微信支付所發行的亞元總數
等於北京交易所本身所擁有的發行量…
在北京交易所內的亞元交易....就只是微信支付的用戶之間的交易

同理杭州交易所 本身透過支付寶所發行的亞元總數
等於杭州交易所本身所擁有的發行量…
在杭州交易所內的亞元交易....就只是支付寶的用戶之間的交易

今天假設...從北京交易所亞元微信支付A帳戶轉帳到杭州交易所支付寶B帳戶10萬亞元
透過區塊鍊的交易所來進行交易…隨著交易的成立...
北京交易所的微信支付的持有總額就減少10萬元 並由A帳戶扣除10萬亞元
而杭州支付寶則新增10萬元的持有總額...並由支付寶把款項撥入B帳戶10萬亞元

所以各個區域的電子錢包均由各地區的金融機構管轄…
交易所只是驗證確保發行金融機構的亞元數目和授權發行的金額相符…

整批交易和逐筆交易優劣

依交易中心的計算機能力分成兩種方法

第一種 逐筆交易
是逐筆紀錄每筆不同交易所的帳號之間交易
由於交易數據龐大
各交易中心的數據交換能力要夠強
好處是交易紀錄較為公開透明
壞處是缺乏隱私
亞元構想:錨定黃金 區塊鏈交易運用 數字化貨幣

第二種 整批交易
以每天或每小時為單位
將該時段紀錄的交易整批封包加密傳送給另外一交易所
雙方核算無誤之後再將該批資料總額上傳到所有交易中心
其他交易所只獲得交易的兩個交易所之間的交易總額紀錄
壞處是不透明交易不能及時
但好處有幾個
1.計算機的負擔沒那麼大
2.用戶的交易資料相對保密
解密只有兩個交易所當地法規同意後
3.各別國家對於洗錢防制
還有可控的時間來偵別之後再放行..
亞元構想:錨定黃金 區塊鏈交易運用 數字化貨幣
要採用哪種方式來成為交易所之間的交易方式
應該各國進行討論

貨幣兌換與電子支付應用

前面所談及的都是屬於交易所間的交易方式..

而亞元可以在交易所當地的金融機構進行將亞元兌換成該國使用貨幣

而當貨幣發行的金融機構內的戶頭之間的交易...
則可以使用電子支付的方式較易..
發行專屬的APP連結到個人的亞元帳戶..

亞元的離線交易

參考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原理
可以發行行庫的APP申請一個QRCODE
充當授權的離線支付(這個可以有申請時間限制等)
使用前只要完成生物辨識就能叫出QRCODE
只要交易雙方有一方有網路連線
就可以掃描QRCODE完成支付授權。

交易功能凍結與恢復機制

當發生下列情況時就會觸發凍結交易功能
交易功能凍結時是無法進行交易的….
1.交易所的紀錄..與貨幣發行金融機構總和不符
2.擔保餘額不足時也會觸發交易凍結..

被凍結行庫的持有貨幣數量...
則停留在最後一次各行庫所記錄的正確數目上…
各行庫均無法與凍結交易行庫進行任何交易

當發行數量核對相符或是補足擔保餘額時…
就可以恢復交易功能正常交易

交易所退市機制與清算

交易所的資產所有權只屬於該交易所所在地人民
不受流亡政權的影響….

交易所退市時的清算可依據清算中心的單保餘額
清算後換成所在地交易所所需能源或糧食送至所在地
或是更換成歐元美元人民幣至當地指定金融機構

交易所的現金兌換業務

各交易所可以透過當地的發行的金融機構依照各國貨幣對於亞元的匯率
進行現金兌換..由發行金融機構扣除手續費後轉入當地的金融戶頭

私人匯兌 當地貨幣 也是種方式
比方說 去喜馬拉雅山...由於當地網路信號不佳..
還是採用原始貨幣交易…
但是當地的飯店業者有網路可以使用電子錢包轉帳
並與當地飯店業者兌換成當地貨幣供使用…

洗錢防制與金融監管

各國依據其洗錢防制相關法規
在發行的金融行庫進行監管

例如個人戶超過多少要亞元。公司戶超過多少亞元等需向當地金融監管通報!
又例如一次性大額交易或是持續性不正常資金移轉也須向上通報。
在交易前可以先行控管..放行之後再通過交易所和其他交易所完成交易。

好處也是可以避免駭客入侵大規模轉移資金
因為大規模資金移轉等都是需要…時間…
甚至可以實施24小時的延遲交易機制...
來防止詐騙案件

比方說
1.超過100萬亞元交易會先通知金融管理局...核可後放行
2.某段時間累積的交易金額達到一個500萬亞元也會有個機制等金管機構同意後放行
各別國家的管制措施的鬆緊程度與是否實施...互不影響…自行決定管控的程度…

交易制裁機制

如果基於財產保護的原則...不應該有任何制裁行為…
如果非要制裁除了...一定要取得共識決或是絕對多數等
比方說仲裁會議人員五分之四以上同意才能進行對交易功能凍結
而且每個月要檢討一次凍結交易功能是否延長....直至解除危止…
而資產最多只能凍結不能沒收的

數據交換安全

目前構想有兩種方式…
第一種 每個交易所都各自提供一部份的金鑰密碼
給清算中心..在由清算中心重新編組後 統一發給所有交易所
做為下一期的加密模式 算是公鑰
第二種 是每個交易中心互相交換密碼金鑰
各別交易所不會取得其他非交換交易所的金鑰 算是私鑰
第三種是兩者併行

信用卡交易

理論上是可以發行以亞元為基底的信用卡
不需要再使用VISA MASTER JCB等
需要再清算中心成立另外一套專屬亞元信用卡機制的清算系統
再透過交易所與清算中心的授權來完成交易..
最後再把交易結果回傳至發卡所屬交易所帳戶


詳細細節仍需要各國討論出一個版本出來...

跨交易所(國)帳戶交易使用

這是在方便亞元在各交易所流通性使用的方式與構想

當你從A交易所要到B交易所可以付費申請個臨時性帳戶
申請完成後...將A交易所的亞元可以轉入B交易所..
之後在B交易所就可以使用一個短期性的帳號
並搭配當地的的電子錢包負責交易
但是這個應該有個金額限制….不得超過5000亞元之類的
並且有使用期限 10天20天30天的限制..之後授權取消…

各交易所貨幣發行的帳號定義須統一

建議至少20到24位數 椅上
包含 交易所代號 行庫代號 帳號類別(公司或個人戶又或信用卡) 帳戶號碼 等
方便不同的交易所之間進行交易的定義

貨幣交易所需付出的成本

傳統貨幣的成本 只要印製持成本 和兌換流通時的相關成本
人與人之間交換是不需要成本

信用貨幣的成本 則需要 各家清算中心的人力和資源成本
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還是需要透過設備取得授權等..
還是有包含個刷卡機設備的能源消耗等成本

數位貨幣的成本 除了清算中心和發行行庫的設備與人力成本外
人與人之間的交換透過手機即時連線完成授權交易所消耗的成本外
維持龐大的即時連線清算系統比信用貨幣的成本高了一些

加密貨幣的成本 除了上述之外還需要挖控等不斷消耗能源的成本
==========================================

亞元構想實踐成本評估
一次性成本
各清算中心與交易所的建立成本.
經常性成本
維持清算中心與交易所的運作人力與能源等成本

清算中心與貨幣儲備中心的選址

這兩個地方一定要夠安全也需要符合高度國際化..
並且能夠維持貨幣儲備中心的資金能夠順暢流轉…
才能夠獲得各國的信賴..

新加坡香港上海是個不錯的選擇..
當然東京和首爾還有台北也是不錯選擇
只是比較擔心美國是否有介入干擾等可能性
曼谷也有能力..只是需考慮經偶發性武裝政變等可能性

幫助非發展中國家交易所的建立

可以把交易所的成立當成是一種基礎經濟建設
他的先決條件是 電力⇒網路⇒交易所⇒電子支付
很多國家經濟落後 連電力設施和網路設施都不足的情況下
交易還是以當地貨幣為主,交易所的存在必要性沒那麼急迫

一開始會請有需要的商家或企業到鄰近交易所進行開戶使用
或是由鄰近的交易所去當地成立分行…提供當地貨幣兌換和電子支付系統..
之後再由較先進的國家去投資以合資的方式,幫忙建立交易所和相關的金融體系

在依投資合作的模式...可由其他國家先出資
之後再依合約中說明慢慢將資產轉移還給當地
例如柬埔寨、寮國、汶萊等...可能規模沒有那麼大...一個小規模的就可以了

亞元有可能超發嗎?

亞元的發行量是依據交易所提供相對的黃金產生的…
透過區塊鍊的記綠....交易所的數值不可被串改

交易所的貨幣數量和當地金融機構的發行額要相符
不符就會被凍結交易功能…

由於交易所所用有的數值最大值就是如同其他交易所記綠的
如果當基金融機構超發也無法交易超過交易所本身所擁有的數值
如果該金融機構被駭客入侵...那也是該金融機構要為自己的資安負責..
不會影響記錄在各大交易所內該交易所所發行的亞元數量幒額…

建立亞洲貨幣的價值

亞元的貨幣的價值必須建立在擔保與信任之上
錨定黃金只是為了確保貨幣的穩定性…
最重要的是貨幣資產的保護..穩定 與安全性..
1.各國的亞元交易所的亞元數量建立在區塊鍊上不可被竄改
2.擁有的貨幣與相對應的資產必須具有可兌換保證…
3.而且儲存在貨幣中心的資產必須保證不會被侵吞!!
4.透過統一定義金融帳號規格等和各大金融行庫電子支付系統等
產升亞元的流動性和兌換的便利性…

為何亞元要走去中心化的數位化貨幣

1.將較於亞洲各國的意願來說..去中心化貨幣比起人民幣獨強更有吸引力!
2.數位化區塊鍊的交易中心就在自己的國家與城市...
各國擁有交易所在情感上就覺得錢的安全性屬於自己的更為容易讓人接受..
3.各國財政自負...與本國貨幣並行的情況下....各國的財政政策並不會影響到亞元
各國的貨幣寬鬆貨緊縮還能保有自己的手段…
4.各國一定很樂意在美元歐元人民幣之外在多一種儲備貨幣來分散風險…
5.這世界也需要一種保持獨立性不被長臂管轄制裁的貨幣
6.如果不能阻擋亞元的興起....那最有利的方式就是加入並取得主導權或是足夠的話語權.

美元歐元亞元比較

美元的主要來源於美國的財政為依托,透過美國聯準會發行,受美國政策所影響

歐元以歐洲各國財政為依托,由歐洲央行發行在分配給各國,受歐盟各國共識影響

亞元的構想以黃金同等資產為單保其價值,在透過各交易所發行同額貨幣
各國的交易所只是股東並沒有絕對的控制權..沒辦法完全影響..

亞元還有哪些議題需要各國詳細討論

1.先評估可行性?包含區塊鍊交易技術可行性?
2.可行性確立之後再討論貨幣的錨定黃金應該訂在多少?
3.討論應該保留多少單保額度在貨幣儲備中心?多少比例留下兌現?
4.討論最低於多少額度之後凍結交易?
5.討論如何統一亞元帳號的長度和欄位定義?
6.討論交易中心與發行行庫是否需要進行洗錢管控?如何管控?
7.各國交易所間資料記錄是否需要共享?
8.是否需要提他國交易所相關資料供稅務稽查?
9.如何避免逃漏稅!洗錢等行為?
10.跨國交易所開戶規則?例如A國民眾B國開戶等?
11.哪些城市做為首波成立交易所與貨幣發行金融機構建立起基礎的架構
12.選擇貨幣儲備中心的位置與清算中心的位置.(比較建議是香港或是新加坡)
13.未來新交易所成立的章程

亞元從建立到拓展的幾個階段

從簡單到困難…分成四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
東協10國加上中國為主體再加上中東產油國等
主要目的建立起亞元核心運作機制與制定亞元的相關制度和規章
目標先以RCEP圈內為主要試行建立

第二階段
再邀請日韓澳和俄羅斯中亞五國 伊朗 和南亞各國 擴展至大亞洲區為基礎
以及瑞士 塞爾維亞 和巴西阿根廷 紐西蘭等國
這階段就是以拓展到大亞洲區為目標…
並且在歐洲和南美開始少量試點..

第三階段
接下來才是歐洲各大城市和澳洲加拿大等…
拓展歐美的業務.…

最後階段才是找美國....
^^||純屬構想...或許有些事我自己思慮不清描述的不夠清楚請見諒!!

這邊整理一些大家常問的Q&A

黃金不夠的怎麼辦?


應該說....亞元錨定黃金...只是為了讓它的價值穩定....
但不是真的用黃金來換......
正確的說法應該說 錨定國際金價...或是港元連動匯率(美元)..
差別只是亞元連動的是國際金價...
只是很抱歉我不太會描述怎麼反過來錨定國際金價

例如 今天的國際金價 200亞元=1公克黃金=1729台幣=388.5人民幣=58.2美元=55.25歐元
但是 我不會反過來描述...1亞元正常應該等於多少美元和人民幣...兌換比例應該要多少?

這只是方便我在定義 亞元和黃金的兌換比率...然後就可以連動出各種匯率了...

亞元與各國貨幣自主?

兩者是獨立存在!!
各國有自己的貨幣政策可以做為外匯調節工具.
亞元如果要增資就得要投入亞洲貨幣儲備中心..
而亞元錨定的是黃金..受市場與國際黃金價格影響..

交易所的設立為何是以城市為單位不是國家?

首先交易所很大可能性是一個國家不止一個地方有需求
另外的以城市為單位更符合去中心化的感覺…
只是同一個國家的交易所都應遵守該國的法令...

亞元是否可以繞開Swift?

初期辦不到..因為各個行庫間的資金流轉
還是得透過Swift進行
尤其貨幣儲備中心與各交易所的金融行庫之間的資金往來

未來就不一定了因為當亞元的資產達到一定程度時候
他本身所儲備的歐元 美元 人民幣 黃金等各式資產
就會達到一個驚人的程度…而各交易所所需要的現金其實有限
會把他轉成信用交易…
到時後各銀行的資產轉移並不需要透過Swift
直接在清算中心計算資產...大部分的資產還是留在清算中心!

伊朗俄羅斯北韓能不能加入?

暫時不建議
因為會帶來很多的問題.
但是哪一天已經有其他交易方式可以取代Swift時
讓資金可以正常在其他城市往來其實讓他們加入也沒問題
建議再第二或第三階段

貨幣儲備中心的股權

每個交易所可以派遣一名股東擔任監督與審核者.
當然如果要依據投入金額的股權來分配股東人數也是可以的

由於發行權再各國行庫會不會有超發貨幣的情形?

萬一超發..行庫的發行總額會與交易中心的數目不符…
這時後可以動結該交易所的交易功能…
等行庫清算道正確值時才能夠跨交易所交易..

交易所之間的通訊安全?

可以採用定期交換金鑰方式
BigMac4Diet
"亞洲央行"是哪一間銀行?
hunginn
不是銀行啦.. 因該試成立亞洲貨幣銀行之後...才會根據股權產生的管理機構
hunginn wrote:
貨幣價值錨定黃金
錨定黃金兌換亞元的比例...
例如錨定 1公克黃金(或等值的資產)可以兌換200亞元

錨定黃金只是為了確保貨幣的穩定性…

任何固定擔保的貨幣
短時間內還好
長時間必滅亡
明朝清朝都這樣死的
因為穩定就是會限制發展
所以現代國家都放棄固定實體本位
Panchrotal wrote:
任何固定擔保的貨幣
短時間內還好
長時間必滅亡
明朝清朝都這樣死的
因為穩定就是會限制發展
所以現代國家都放棄固定實體本位


並不是真的使用黃金...
是等同於相同黃金的資產而已
會隨著金價起伏..

真正提供的是各國的資金...
而有一個管理機構
負責將那些資金資產等轉換成
各國國債...實體黃金...或是投資各國股市基金等...

主要目的就是穩定...
不穩定就無法獲得各國信任
hunginn wrote:
^^||純屬構想..(恕刪)


個人淺見,用金本位 發行的數量就會有限制,若交易量大過發行量怎麼辦?是否有信用交易的機制?又或某個有敵意的貨幣大量換取亞元也會造成流動性問題

這只是假設亞元只用在亞元國家之間的國際貿易,若要像歐元取代日常生活的話,我覺得大多數的國家都不會放棄國內的貨幣自主權。
gunslingerh wrote:
人淺見,用金本位 發行的數量就會有限制,若交易量大過發行量怎麼辦?是否有信用交易的機制?又或某個有敵意的貨幣大量換取亞元也會造成流動性問題
...(恕刪)

另外不算是純金本位....
兌的數量不是黃金.....是等值於黃金的資產...
比方說提供1噸黃金= 5000萬美金 = 5500萬歐元=3億人民幣等等的
之後再由管理中心將這些資產進行保值轉換成其他資產...

當交易量大過發行量時....
就得向亞洲貨幣銀行提供資金
換取加大發行量....

如果是敵意國家大量換取時...
只要把敵意國家給的資金...再向亞洲貨幣銀行
換取增加發行量....

亞元與各國貨幣自主?

兩者是獨立存在!!
各國有自己的貨幣政策可以做為外匯調節工具.
亞元如果要增資就得要投入亞洲貨幣儲備中心..
而亞元錨定的是黃金..受市場與國際黃金價格影響..
hunginn wrote:
主要目的就是穩定...
不穩定就無法獲得各國信任

共同貨幣會讓經濟有連帶反應
一國好各國跟著好
一國差各國跟著差
先問問亞洲各國願不願意綁一條船上
亞元是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被譽為“歐元之父”的羅伯特·蒙代爾提出的一個貨幣構想。

為什麽會有歐元出現?根本原因在於當時歐洲沒有一個特強的經濟體存在,三足鼎立。
用英磅吧,德國法國不服;用馬克吧,英國法國不服;用法郎吧,英國德國不服。那只好創個新貨幣歐元出來作為歐洲通用貨幣了。

可亞洲的情況跟歐洲完全不同,反而跟美洲的情況接近。
美洲有美洲元嗎?沒有,因為美國特強,美國元就成為美洲通用貨幣了。
同理,中國特強GDP已是日本3.5倍差距還在擴大中,所以亞洲根本不需要新創什麽亞元。
中國推人民幣不會搞亞元,其他亞洲國家就算想搞亞元也沒那個能力搞出來,所以別再想什麽亞元了,人民幣將成為亞洲通用貨幣。

非元倒是有可能建立,因為非洲跟歐洲的情況類似,沒有一個特別強的經濟體。
BigMac4Diet
非洲現在幾個區域聯盟就是使用區域內共通貨幣
hunginn wrote:
另外不算是純金本位....
兌的數量不是黃金.....是等值於黃金的資產...
比方說提供1噸黃金= 5000萬美金 = 5500萬歐元=3億人民幣等等的
之後再由管理中心將這些資產進行保值轉換成其他資產...

當交易量大過發行量時....
就得向亞洲貨幣銀行提供資金
換取加大發行量....

如果是敵意國家大量換取時...
只要把敵意國家給的資金...再向亞洲貨幣銀行
換取增加發行量.....(恕刪)


我的問題就在於黃金不是無限的,當貿易額遠大於成員國所持有的黃金總量 不夠的亞元怎麼來?

如果說可以用其他的資產來換,就有新的問題:當資產跌價時要怎麼辦?當某個國用其他資產換來亞元後 此時若資產下跌 某國再要求要用黃金兌現怎麼辦?當敵意資金大量的要求換亞元 敵意國幣值過一段時間大幅衰減時,敵意國家反過來要求他手上的亞元要換成黃金怎麼辦?
亞洲國家除了幾個例如日本,韓國等,都是發展中國家,大部分這些國家都以出口農作物或礦物來發展。他們不一定希望用一個太穩定的貨幣,反過來有時候希望貨幣偏弱,好可以幫助出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