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飛與沈飛的六代機均於12月26日首飛。
關於這個歷史性日子的一些初步想法:
1. 我們應該將成都第六代飛機稱為 J-XXX,以紀念其三台發動機。
2. J-XXX 的長度與 J-20 相當,但更寬、更厚。這與 MTOW 大於 50 噸的傳言相符。
3. 三款引擎可能反映了透過低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提供 >40 噸推力的要求。在不久的將來,WS-15 將成為中國首要的引擎。因此,三引擎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4. J-XXX的下巴兩側有非常突出的閃亮光圈。這很可能是一對用於紅外線感測器的金屬 RAM 塗層光學視窗(這就是它閃亮的原因)。紅外線感測器佔據了 J-XXX 上的主要感測器空間,這表明對紅外線檢測的極大重視,這對於對抗 B-21、NGAD 以及當前的第五代非常有用。
5. 背部有側面AESA。似乎有兩對兩個射頻孔,一大一小。這些可以是不同雷達頻段的兩個陣列,或者較小的陣列可以是資料鏈。目前還不清楚J-XXX在傳統位置是否有雷達。側面陣列對於 SAR 非常有用。
6.我們需要普及全方面/寬頻(A2B2)隱身這個術語。全方面意味著從正面、側面和背面隱身。寬頻意味著從 Ku 頻段一直到 VHF 的隱身性。 A2B2 隱身將成為第六代的決定性特徵。 J-XXX、B-2 和 B-21 屬於 A2B2 隱形。第五代具有相對正面/更高頻段的隱身性。
7. 令人驚訝的是,J-XXX 的腹側進氣口是類似 F-22 的插入符號進氣口。這可能反映了超過 2 馬赫的非常高的超音速速度要求,這超出了 DSI 的有效速度範圍。它的機翼後掠角約為50度(較大=較低的超音速阻力=較高的速度設計)。作為參考,J-20 和 F-22 約為 42-43 度,SR-71 約為 60 度。背部進氣口很可能是 DSI,並巧妙地將駕駛艙用作凸起,這也可能減少 RCS。
8. 目前,中國還沒有已知的無人機具有與J-XXX相同的航程和飛行性能。因此,我對與無人機緊密結合將成為第六代飛機關鍵組成部分的說法非常懷疑。我設想 J-XXX 主要與遠離中國大陸的其他 J-XXX 協調。
9. 我對武器艙的粗略測量顯示寬度約為 4m,長度約為 7m。這對於5.76m PL-17來說足夠了,但對於背靠背 2*4m PL-15 來說還不夠。
10. 毫無疑問,J-XXX 的戰略影響將是無法估量的。這本質上是對美國所有現有作戰計畫的死刑宣判。 CSIS 需要重寫他們的垃圾報告。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