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飛與沈飛的六代機均於12月26日首飛。



假的,都是59魔改罢了(手动狗头)
will030370
還有人說是吊鋼絲[笑到噴淚]
stollen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一位美國人Jason的分析


關於這個歷史性日子的一些初步想法:

1. 我們應該將成都第六代飛機稱為 J-XXX,以紀念其三台發動機。

2. J-XXX 的長度與 J-20 相當,但更寬、更厚。這與 MTOW 大於 50 噸的傳言相符。

3. 三款引擎可能反映了透過低涵道比渦輪風扇發動機提供 >40 噸推力的要求。在不久的將來,WS-15 將成為中國首要的引擎。因此,三引擎是唯一可行的選擇。

4. J-XXX的下巴兩側有非常突出的閃亮光圈。這很可能是一對用於紅外線感測器的金屬 RAM 塗層光學視窗(這就是它閃亮的原因)。紅外線感測器佔據了 J-XXX 上的主要感測器空間,這表明對紅外線檢測的極大重視,這對於對抗 B-21、NGAD 以及當前的第五代非常有用。

5. 背部有側面AESA。似乎有兩對兩個射頻孔,一大一小。這些可以是不同雷達頻段的兩個陣列,或者較小的陣列可以是資料鏈。目前還不清楚J-XXX在傳統位置是否有雷達。側面陣列對於 SAR 非常有用。

6.我們需要普及全方面/寬頻(A2B2)隱身這個術語。全方面意味著從正面、側面和背面隱身。寬頻意味著從 Ku 頻段一直到 VHF 的隱身性。 A2B2 隱身將成為第六代的決定性特徵。 J-XXX、B-2 和 B-21 屬於 A2B2 隱形。第五代具有相對正面/更高頻段的隱身性。

7. 令人驚訝的是,J-XXX 的腹側進氣口是類似 F-22 的插入符號進氣口。這可能反映了超過 2 馬赫的非常高的超音速速度要求,這超出了 DSI 的有效速度範圍。它的機翼後掠角約為50度(較大=較低的超音速阻力=較高的速度設計)。作為參考,J-20 和 F-22 約為 42-43 度,SR-71 約為 60 度。背部進氣口很可能是 DSI,並巧妙地將駕駛艙用作凸起,這也可能減少 RCS。

8. 目前,中國還沒有已知的無人機具有與J-XXX相同的航程和飛行性能。因此,我對與無人機緊密結合將成為第六代飛機關鍵組成部分的說法非常懷疑。我設想 J-XXX 主要與遠離中國大陸的其他 J-XXX 協調。

9. 我對武器艙的粗略測量顯示寬度約為 4m,長度約為 7m。這對於5.76m PL-17來說足夠了,但對於背靠背 2*4m PL-15 來說還不夠。

10. 毫無疑問,J-XXX 的戰略影響將是無法估量的。這本質上是對美國所有現有作戰計畫的死刑宣判。 CSIS 需要重寫他們的垃圾報告。


CAC(J36?)與SAC 6代 兩者都巨大的機頭,巨大的深機身,大機翼。 J36 顯然是為高速巡航而設計的 SAC 的厚度令人震驚 -> 超遠距離、巨大的內部空間 + 大鼻子,用於強大的雷達/EA、PTMS 和計算。全方位 VLO 的無尾平面圖


Jason 祝您好運,了解 J-36 與 J-20 相比有多大及其寬的機翼後掠角。解放軍明確設想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需要高速、遠距離和超高功率。低速機動性並不那麼重要,因為它將指揮許多無人作戰飛機。


nomo333 wrote:
CAC(J36?)與SAC...(恕刪)


外國人的分析

戰區的作者Tyler Rogoway:

中國剛剛試飛了我近十五年來一直要求美國空軍購買的飛機概念。是的,這裡有一百萬個警告,但今天對美國空中力量來說不是一個好日子,不要讓他們忽視它。將有完整的故事......這對我來說幾乎是個人的。

殲20的機身
不像是三引擎
是三角翼的殲20
殲20T
shaupenhauer456
選舉 你除了“缺糧”不會別的了,是吧?你是上輩子餓死鬼投胎嗎?只知道“缺糧”![這我不行][偷笑]
hidear1024
porsche run更好笑的是,台灣的糧食自給率只有30%左右,還在不斷下降中,真不知道塔綠班哪來的臉笑對岸
殲20作戰半徑2000公里
這台是大機翼
續航可能有殲20一倍
可以飛到第二島鏈再飛回來
dohan8850 wrote:
殲20的機身不像是三引擎是三角翼的殲20殲20T


應該是兩個進氣口在下方,中間的進氣口在上方。
初步看來,六代機仍是成飛領先沈飛。
成飛的由歼20伴飛,沈飛的由歼16伴飛。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