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5346 wrote:
台灣官員對於都市規劃
宅爸看兩岸的體制
1.大陸內地官派市長,KPI = GDP,衝刺基建,城建,招商,照顧農民工就業
副作用 : 爛尾,空屋,城市高額負債
2.台灣民選市長,KPI = 選票
新竹市 GDP,人均所得,失業率不需市長費心,拚命蓋公園就好
副作用 : 城建無解, 也不需要解
短短四年任期,搞都更拆遷 ? GDP 不是行政指標,利益分配吵不完
大陸拆遷是相同坪數交換,土地又是國家的
最適合蓋高樓(非地震帶),增加 N 倍戶數,其中 10% 補償原住戶,90% 建商買賣
台灣無解,土地私有,如新竹市光復路店面戶因不能分配原址店面,所以不賣
必須找農地重劃,如竹北,才能建設新地貌
畢節望族後裔
                            貴陽市常住人口600萬,相當於台灣(台北+新北)雙市的規模
人口45萬的新竹市約當貴陽下轄的經開區,隸屬國家級的一個特區
貴陽經開區,1993 成立
城建規模如石頭大叔拍的貴州小縣城,街景代表 - 打死不賣,祖傳透天店面
超高消費力驅使下,市內有 Costco,大潤發,愛買,全聯,頂好 ...等民生大型超市
百貨業則五味雜陳,科技新貴寧願開車往北往南去大都會,台北-桃園-台中逛街消費
註 : 北台灣幾乎可算一日生活圈
經多次洗牌後,剩巨城 & 遠東兩家百貨存活

機車太方便,路上跑的公交車,乘客稀少,賠本經營
疫情影響,近兩年宅爸很少去人潮處,以飯店餐飲消費為主
人少,好停車,環境清幽,裝潢悅目,夏季空調舒適
畢節望族後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