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很有遠見,早就知道這個制度會奏效,他只是把六國的領導換成姓劉的而已! 郡國並行制度,然後隨著漢武帝採納主父偃的建議[推恩令]下去,把諸侯國細小化,他們也無力再叛亂,所以漢朝能夠超越秦朝那是自然的!短期內香港不會改變.而大陸也不會硬性推行[一國一制] ,一國兩制會照樣持續下去!至於香港的籠屋不是大陸的制度造成的,是香港自己的金融中心+過度私有化造成的!
看到西方對於中國模式從擔心轉變為恐懼,就知道這本質是制度之爭。 我立刻就想到了[項羽』,項羽為什麼堅持要坑殺『秦卒降兵』呢? 答案很簡單:他非常恐懼秦國這套郡縣制度,秦國是第一個發明『戶籍制』的, ---------------------------------------------------------------------------------------------------------------- 也就是所有人都必須註冊,政府完全掌控所有家戶.人口資料,可用的男丁資源,並有連坐罰, 連坐罰就是鄰居犯罪,你必須舉報,如果知情不報,那就也要受到一定的懲罰,並且罰責不輕! 而六國是實行封建貴族制度,也就是比較鬆散的制度,境內還有不少封建王族大戶, 這些大戶有的還有數千甚至數萬兵力,當然戰國時代的兵是屬於兵農民混合制, 實際戰力並沒有那麼可怕 ,一直要到漢武帝之後,職業軍人才真正取代『兵農民混合制』 ,也就是到了漢武帝時代以後,這個『兵』的成本已經大大提高,如果政府不想辦法多徵收各種稅, 基本上是養不起這種『兵』的 ,所以蜀漢衰亡的道理也在這裡,人口不足導致財政.兵糧匱乏!
西方在實行民主(民粹)主義之下,很多人並沒有到中國,也沒有旅遊過中國! 中國在韓日俄越等鄰近國,是比較多人旅遊中國的,所以90%西方人對中國是一種憶測和憶想,是從自己的生長經驗和周圍的聽聞和媒体各種價值觀的灌輸,而形成對中國制度和價值觀的揣測 ,這種情況和項羽非常相似,他對秦國的制度並不理解,這種不理解導致他只能了解到這套制度的"負面"陰暗面" 從無知變成恐懼 所以項羽一登上王位,也不想做皇帝,只是封了自己一個西楚霸王,和其他勢力平起平坐,當然這決策很快失敗了,他並沒有足夠的統治基礎和實力,當然也不足以鎮壓這些諸侯王 當然鎂霸不是透過實質戰爭,是透過商戰,來打壓中國企業,針對出頭鳥
文章作者:opposky35 (來自: 60.251.228.?)60.251.228 - hinet.net - Taiwan - Chunghwa Telecom Co., Ltd讓的想到這則新聞《自由時報》記者曹伯晏製造假新聞,在天涯論壇台灣版發言假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