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來板上很多醫學專科人員,
我就想問問三年內到底可以準備到甚麼程度?
重點是在一個有著14E人口的大國。
1.藥和快篩,這兩種是有保存期限的,
而且基本都是半年的保存期限,要如何屯14E人的藥?
最多就是增加藥廠的生產線,一旦開放後開足馬力產藥,
但有哪個藥廠願意為這短期的疫情高峰增加生產線?
2.醫療設備,這個反而簡單,花錢就有了,
以台灣地區而言,每萬人口有3.14個ICU病床(110年統計),

如果以此為標準的話,放到對岸整個中國大陸就需要超過43萬張ICU病床,
不過這是連很多國家都難以達到的水平,
降低點標準的話,每萬人要有一張ICU病床(很多先進國家都是這個數目),
那也得要14萬張病床數,目前對岸的ICU病床不到這個數目的1/2,
至少也得提升一倍,但三年內我相信可以達到沒問題。
3.醫療人員,比起藥還是硬體設施,這個可難多了,
ICU有病床後那也得要有醫生和護理人員,
按照台灣標準每10床就得有一個醫生,
那就要新增超過7000名的重症醫生,
因為是全天候輪班照顧,這個數量至少得要*3,所以要新增兩萬多專職醫生,
即使從疫情爆發開始招生,三年都還沒畢業啊= =
當然也可以尤其他在職醫生轉任,那他原本的工作誰來頂?
還有其他護理人員也都沒算進去,
這就是我對"給你三年都還沒準備好"這個論點最吐槽的地方,
三年時間你以為很長嗎?
尼馬我們高雄鐵路地下化開始三年到底幹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