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長期關注黃牌檔車市場
2.想找新車取代CB400或DRZ400
3.想反璞歸真,棄紅牌轉黃牌,但觀望著
你可以參考我的文章,我有些想法及分享
------------------------------------------------------
很短的時間終於入手了這台車~~
從看到網路上討論串這車直到交車只消十天左右,如今交車,分享一些心得~~
緣起~~
從很小的時候就很愛機車,喜歡騎機車,雖然一直以來技術都沒有很好(例如每每車遊,總是吊車尾...)
我也數不清我究竟前前後後有過幾台機車,但可以確定的是至少30台以上~~~
台灣的黃牌車,就屬CB400,DRZ400最熱!!初期的台灣重機黃牌,就這兩台車了,阿力晚了些,然後v3
但這兩車飛黃騰達的時期,是從路權光復之後開始,也可惜在同時期,因為環保法規,許多黃牌車受限無法"驗收",以致於上述兩台車,價格越見高漲!!
我屬於重機一開放後,前期就去取駕照的人,之後也咬牙買下了CB400,至今保存將近十年,可以算是長期擁有CB400經驗的人。
會注意這台車是因為,從沒有一台黃牌可以撼動我取代CB400的地位,直到390出現,我注意到了它~~
--------------------------------初期想法
1.單汽缸高扭力,應該可以不用像CB長拉萬轉攻彎道
2.390懸吊前後WP很棒,攻彎道應該很棒
3.youtube上一堆試車,390最高速度180,0~140一氣呵成,很夠用啦!
4.CB老了,這車單汽缸好養又簡單,維修輕鬆吧!
5.前後煞車名牌貨(同b製造廠)
網路上短時間問了許多,但是分享的朋友不多,自己又急性子,又擔心再慢就買不到這車(大誤),就衝了!
因為現金交易,所以速度很快,今天早上交了車,就急著試車去了,文筆不好,我就分述如下主題~
(下述的比較皆以 CB400 v3作為比較基準)
靜態:
1.許多廉價塑料的殼,包裝著名牌的平民版物件,如前後煞車,前後懸吊,把手,輪胎。
2.走線頗凌亂,但是我有注意到許多電子接頭是採用越野車等級的防水插件。
3.排氣管隱藏於引擎與避震器間,得以將後輪完整呈現,整車有襯托出鋼砲之姿
4.多功能的儀表,可以顯示許多資訊,各檔位顯示,油耗顯示,時間,轉速,速度,超轉燈號(兩組),可關閉ABS,引擎發動延遲大燈開啟功能(好物),左右把手燈號,全車方向指示燈LED化,光感應自動大燈(今天進出隧道有發現兩次自動開啟,但不確定)
5.一般鑰匙,沒晶片功能,感覺像開信箱的廉價品
6.行李箱大約可以放入一套10元輕便雨衣
動態:(手冊要求訓車,不能超過7500rpm,不能全油門,因此先分享,後續應該很快可以再分享)
1.發動引擎,鏗鏘砰砰不規則的節奏,不知道是亂還是序?習慣日貨細膩的我,有點不悅。
2.拉離合器,入各檔位,非常清晰,間距稍大,空檔極端好入,2-0,1-0接是,百發百中。
3.上路,加速平順,4000RPM以下非常難騎,約過5000rpm,力量湧現,但仍算平順。
4.行車排氣噪音剛好可以接受,算大聲,有改管的感覺了,因此頗滿意表現,不需要改了。
5.行車感覺有強烈感覺,車身剛性>引擎性能,但是引擎性能又覺得頗有後勁。
6.行車整體而言,看車的不悅,因為行車的動態表現,可以忘卻那些瑕疵,因為很好騎,很讚。
EX.秀朗橋接引道往台北第一個彎路,時速90,完全不減速,不需要刻意新車就很有信心的轉過去!
直白說,這車架配這Q偏硬的運動懸吊,絕對可以讓車手壓榨引擎的性能不手軟。
7.煞車能力,非常優異,即使前後單碟。
8.小試山路(沒能拉轉),如6所言,一路就是順暢的轉彎,沒有壓力,信心十足。
9.高架道路(非西濱),行車時速約80~90,沒有風壓,沒有不適,感覺時速只有50~60。
10.產業碎石道路,輪胎瓢移不定(跑胎廢話),懸吊沒有過度彈跳,寬把手,很容易操駕,還行。
目前毛病:
1.一上路不到五分鐘,副水箱水即噴出,因為之前爬文知道,也不理他,至今100km竟然也沒噴了??
2.熱車後熄火,教難發動.冷車一觸擊發,熱車約要三~四秒。
3.引擎很熱,水溫皆維持高檔處,接近H約剩下1~2格。
比較項目(1~10分) CB400 KTM 390
外觀質感 10 7
低速巡航能力 8 6
高速巡航能力 10 8
排氣聲浪 9 7
懸吊 6 9
煞車 6 10
油耗 7 10
過彎能力 7 9
越野能力 5 6
市區能力 7 7
山路能力 8 9
舒適度 10 8
外觀質感:
這邊說的是收邊及整線路,完整度,KTM結構部份很完整,可惜外殼等感覺是用掛上去的,騎車收油門還不時聽到塑膠震動聲音。
低速巡航能力:
CB低轉數及高轉速都很好駕馭,不容易熄火,KTM4000RPM以下很敏感,催油門就噴,上高檔又稍托,一回油門又容易熄火,若補油門,又容易噴發,如場地越野車一樣,ktm我目前都二檔起步,因為就很好用了!!(我猜二檔要小拉轉應該也能孤輪
高速巡航能力:
CB的引擎震動小,車子重,穩定多,但是ktm不是不好,感覺很躁動沒法維持單一速度太久,讓人想要一拜著騎車。(KTM懸吊很好,路感好又穩定)
懸吊:
CB前叉跟不上後避震,ktm前後不可調阻尼(後可調軟硬支撐),我68KG,騎起來格外感覺量身打造,太棒
煞車:
Ktm手到擒來,cb偏軟。
油耗:
Cb長期觀察約20~22km/L,KTM今天騎車100公里,油耗約3L,超省。
過彎能力:
KTM還沒開崔不准,不過同樣時速,過上述秀朗橋接北市引道首彎,KTM顯然從容許多。
越野能力:
KTM底盤較高,還行,CB是悲劇。
市區能力:
如前述低速巡航,且KTM好熱,紅燈太久(50秒以上,我馬上關電門),不過KTM非常靈巧,尤其今天騎車進到死巷子,竟然就這麼用腿嚕著倒退走,一點壓力都沒有。
山路能力:
以前騎cb跑山都是2-3檔,且都萬轉以上,高亢聲音容易疲憊,如今KTM雖然沒有開崔,但是感覺悠哉悠哉,行雲如水。
舒適度:
a. 確認cb座位較低,重心也低,剛入門重機較適當,沒有壓力,收腳騎車腳踏位置較低,腿的曲率較小,長途舒適。
b. Ktm較高,重心高些,收腳騎車腳踏位置較高,腿的曲率較大,長途不佳。
結論:
1. 你若有CB想要賣掉換ktm勸你不要,你會懷念CB它,因為雙方優點缺點都是互補。
2. 你若有DRZ想要賣掉換ktm勸你可執行,你會滿意它,它接近DRZ的騎程姿勢,它又可以各種姿勢過彎,DRZ限制較多!它們引擎輸出也有點像,但是ktm粗些,KTM不能飛,但是DRZ公路上也不能飛阿,KTM不用內胎,DRZ卻要氣密或補胎。
3. 若你是紅牌車手,想要換ktm車,勸你先爐老闆試車看看,他的許多細節我怕你會暈倒,它在我心目中的行車路感,或許你不削,但是我能確定的是,你若能發揮紅牌車50%的能力,你擁有390,可以激發你100%淺能,且你可以從中獲得更多。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9/mobile01-03502e8dcd72c0214441d7718eea0f64.jpg)
------------------------0903 DAY2補充
1.把手膠質極差,膠料生硬,顆粒狀很助於確實抓住龍頭,但沒戴手套,很容易就痛!!
2.離合器很緊,我的握力不算差,相較於CB,大約需多30%的力道拉取。
3.今天副水箱沒有噴水。
4.今天發現熱車後再發動的技巧:微含些油門發動(約1mm的間隙感)
5.不管任何檔位,只要拉離合器(離),轉速會自動昇高,經常讓我有油門線卡住還是轉到油門的錯覺?不悅
6.沒有試車的朋友剛坐上車,會有離合器及後煞車桿,太內縮的錯覺,而實際上路,意外就腳。
------------------------中秋節補充
先祝大家中秋快樂~~
1.因為騎車姿勢的關係,還是很習慣去壓水溝蓋,發現回彈時才發現不對快閃。(以為越野車)
說說懸吊差異:CB400 KLX250 KTM 390
假設同樣三人騎車,且三人是同一複製人,同樣時速70KM,狀況有二
A.過山路彎道,CB400及KLX250減速度準備入彎時,跟後面的KTM會不解??為何要減速??
B.經過施工的路面斷差,CB400猛然下沉,(咚!手痛);390彷彿掉入100公分厚的床墊整個陷入然後釋放,沒有回盪後吸住平衡不動,感覺就是開關0-1。KLX250.......整個輾過!沒感覺!
2.這車相處幾天後,我發現,別想慢慢騎它,它苦你更苦。
3.這車車身超輕,操作介面超輕鬆,極端好入手,完全沒有壓力![份量感來說]
若你有騎過CB400,這車騎起來的感覺大概是50%的操作感想
若你有騎過KLX250,這車騎起來的感覺大概是80%的操作感想
真的,它騎起來就像競技用的越野車這麼輕,很難想像它是黃牌車!
ps:6000RPM大約時速100KM,轉速表閱讀不容易,但是我確定沒超過6200RPM,因為我有刻意將超轉功能定位在6250RPM
-----------------------------------------------------------------------------
0919更新
這幾天都沒有騎車,昨天(0918)趁著空檔區去溜搭了一番!!
最近幾天的北部都是異常的風大,天氣雖然還是熱但也稍微乾燥了些,騎車頗舒適!
今天計畫騎山路,並且搭配高架道+西濱
路線是這樣~~
新店接山路(116)、到鶯歌吃阿婆壽司,轉(114)接(桃53)接(66快速)接(61西濱)
今天出門因為擔心太太下樓,發現我的車,匆忙間還是忘了戴手套,回程已經手破皮!!
在116的時候,真的好暢快,以前都沒有的過彎順暢感,今天徹底展現(RPM 6200以下)!
116:(山路)
這車,太適合山路,排氣管安靜,逢彎過彎,容許度很大。
(今天自以為已經傾角很低了,發現後胎離邊緣還1CM多!),意猶未盡卻已達山下!
114:(一般道路)
轉114面臨許多路面起伏,這車懸吊就是服貼著走,但是可以想像是大改裝車,Q度一流,吸附性也一流!
像我肚子稍微肉肉的人,其實很容易贅肉跟著震盪,我想瘦點(體脂18%以下吧)的人,一定更能人車一體!
66(快速道路):
一路上都是100KM巡航,我確定了,轉速約6000RPM,110KM轉速約6200RPM
風頗大,卻沒有不適應,引擎震動可以明顯感覺到,但是卻沒有傳達到手及腳,這感覺很妙~~~
61西濱:
這裡的風真的就很大了。
突來的風大就是不能回收油門,這是危險的動作,失去牽引力的後輪,會讓車子售自然擺佈!!
但是風壓實在不小,漸漸的因為手破皮無法抵抗,大約時速就落在90KM,到了林口,真的不舒服!!
索性壓頭騎(避風),車子靈活度馬上再現,很快就一路110回家了!!
------------再續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09/mobile01-2624ba891f194afdd169b1057d053fa3.jpg)
***************************************************************************
工作加上天氣因素,里程累積的有點慢,最慘的事:車子被太太發現了,鬧的有點大,無法騎車~~
堤外話不多說掃興~~哩程已經到達950KM,可惜今天開始又下雨了,分享這兩天的山路之旅,北宜+濱海+106回台北,連兩天同樣路線,簡單分享~~
1.其中一天自己騎車,比較CB400,花費58分鐘可以完成北宜,390也花差不多時間,但是別忘了,390我還沒有拉轉速,我很滿意390山路表現,因為可以很放心的過彎,這車是為了彎道而生。
2.第二天跟車友騎車,車友跟我的路線跑,之後停車分享,他說,他跟我的路線跑一度差點犁田,因為我的路線太貂鑽,其實是我連續彎路的變換很快,車輕轉換就快。
3.車子的車殼震動越來越明顯,很討厭,我有種形容詞,"歐洲的底盤配上早期三陽喜美的車殼及內裝..."
4.油耗分享,目前為止,95無鉛,就是一公里=一元。也就是一公升約跑35公里。每桶油大約跑240KM油表警示,加滿油也是240元(滿到口)。
請期待我的1000公里後的分享。
==============================================================================
今天做完第一次1000km的保養,驚訝的是,洩油孔一堆金屬屑,真恐怖!!
用了15w-40御用機油 共1550cc,剩下450cc。
費用:650x2(機油)+500(油芯)=1800元
因為今天要回南部老家,所以沒有能溜搭很久,只大約騎了半小時。
保養完上路就開催了,一檔稍微拉點轉彈放離合器,小孤輪,拉到9000rpm,放二檔繼續小孤輪~~~
一整個爽。
油門全開若為180度,訓車期間大約只運用10度,而今天保養完,也不敢全開油門,大約使用100度(很多老手或是太雀躍的車友,往往都因為車子的相處期不足,時間建立不足,貿然測試,很多悲劇!要小心!),
釋放RPM的速度感不敢說很快,但是剛好達到需求的臨界值,也就是到達剛好想要嫌卻又可以接受的範圍!
今天心得總結:
1.7000RPM以上的騎乘,真是暢快,預估在山路上若能維持在這轉速區間以上,相信會很讚。
2.當初馴車期認為煞車很棒的感覺,今天整個消失,感覺煞車很不從心(也或許需要時間適應,畢竟速度上來了,身體反射反應與前車距離的逼近感覺還沒跟上或習慣)。
3.胎壓降到28PSI,路感很好,巡跡性能我也覺得最好!!(我68KG)
4.馴車期我愛這車80分,今天小測試身手後,我愛它99分了,即便它怪聲音,小粗糙!!它真的好棒!
==============================期待我的最終回測試,北橫測試!
忍不住了,今天也是這麼好的天氣,就決定出門測試了,之前都是帶3/4帽子,今天特地戴了全罩的安全帽,並且穿上了防摔衣服,想要測試的測底些,總是有些風險!!
因為路程的關係,北橫就沒去了,還是走了北宜,並且於路途來回中的某高架路段測試了兩次極速,過程文章我因為文筆不好,無法寫的恰如其份,就重點形式的說明。
1.在北宜幾乎都是三四檔位游走,轉速都是保持7000RPM以上,若三檔出彎一定都全油門,真的很過癮!!
2.若二檔入彎,出彎用力催,會小舉頭,也是爽
3.之前擔心煞車不夠力,今天又改觀了,還蠻夠用的,或許有徹底摩合了。
4.今天玩出了些心得,只要過彎沒有摩到腳踏(我也摩不到),可以放心的轉彎轉油門,信心十足。
5.0~130KM/HR一氣呵成,140~155順順上,155~165要等一下,165~168=我的極速(大約維持6檔全油門10秒,168就是不動了...),但是可以明顯感覺引擎動力還是很足,身體已經極端壓低,但風壓大到我實在只能撐十秒。(現在想起來,我應該降5檔試試看才是)
極速度:
CB400 > KTM 390 > DRZ 400
加速度:
CB400 > KTM 390 > DRZ 400
山路操控性:
DRZ 400>=KTM 390>CB 400
長途高速行車舒適度:
CB400 > KTM 390 > DRZ 400
市區行車舒適度:
DRZ 400>KTM 390>=CB400
剎車力:
KTM 390>CB400>DRZ 400(前叉行程太長)
於此分享完畢,小下結論~~~
若您:
>曾經擁有過紅牌或黃牌四汽缸等重機,您想駕馭車,想找回騎車的原始樂趣,你可以買390
想一想您是否總(停車取車下車推,到達定點喬車位,油門從沒轉到底,高速巡航沒那膽,跟著車隊好痛苦...),這車讓我騎車境界更開闊,隨意騎,隨意放,就像台野郎輕鬆駕馭,好自在。
>若您沒有騎乘重型機車的經驗又想入手重機(泛指四汽缸,有雄厚聲浪者),您先確認都騎看看,這車未必適合你(這車根本不是重機,是很有力的小車)。
若你想要長期擁有重機當車奴,欣賞它視他為藝術品,您該買日本車,日本車不會讓你失望。(妥善又耐久)
若你覺得人生苦短,又樂於冒險,嘗試新的騎乘樂趣,買這車你會滿意,這車操控調教的真的不錯。================================================================================
因為有跟國外訂了些補品,接下來安裝後,會再分享,我覺得該買的物品,及使用心得。
================================================================================
可以騎車的好日子沒有多少了,除了天氣因素,還有家庭因素,可能我這台車也不保了,因為太太發現後持續鬧的頗嚴重,但是因為一些補品陸續抵台,分享的心情還是要持續的!!
這次來的東西包含,原買車送的配件,及我訂購的PUIG風鏡+EP後排短架
短牌價要上身前,必須淨空後面,這次拆了之後發現,原廠設計的土除有瑕疵,簡單說,牌照的安裝位置在幹桿的極端點,些微的牌照重量使得固定於車身的塑膠件變形,導致間隙增大,沒有輪除的後輪容易將泥沙帶入座位空間內,我拆開時候,電瓶旁邊一堆泥沙!!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11/mobile01-f377e987ab7dfa9220fbe2f52650da79.jpg)
原廠VSEP短牌架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11/mobile01-ec10e5b0e2320461db135475bd17ad78.jpg)
安裝完成的效果很好,後面安裝大牌的孔距精準剛好,且為鋁合金可調整前後距離(一公分),鋁合金是直接固定於車架,比較以往,大牌固定於塑膠件,"咚咚害",差粉大!!這兩項東西非常值得投資。
分享安裝的前面導風片1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11/mobile01-213157ecef9060d6ada248d6bf1cce14.jpg)
分享安裝的前面導風片2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11/mobile01-9a8cc722000bb8acb499cb2b778fa8b5.jpg)
導風片效果很好,一路直上150km?沒有不舒適感覺,導風效果是有的!!有機會西濱再試試看!!
接下來會分享其他東西,物品陸續到,老婆也持續幹樵,若沒意外,這車快賣了!!哭!~~
-------------------------------------------------------------------------------
12/15更新
首先感謝大家的關心,KLX賣掉了,賣給了位讓我感覺很贊的車友,因此也將許多讓老婆覺得礙眼的東西,一併都送給了新車友,其實交車當天回到家後,心情真的很難受,悶悶的,那種感覺很久沒有了,因為越野車真的是我的最愛,把最愛嫁掉了,買KLX是得到老婆允許的愛車,特地選號也特地選日子就是要紀念!那是男人的車,也是我認為真正的SPORT。趁這週末帶老婆出去玩,老婆說你以後老了你還有那種熱忱,再說吧!(男人的臉會隨著時間皺老,身材會隨著時間增脂走樣,DD會隨著時間下垂,但真正男人那顆心是會隨著時間日益壯大的!!),有了一線生機,我的390也得以保全,當然也多了很多很多的但書,不過這些但書都是可以解決的,溝通就是這樣,獲得共識,展現新契機。
廢話太多,今天又收到些國外寄來的補品了.
▼這是鏈條的護蓋,沒有什麼功能,純粹裝飾!!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12/mobile01-a304e57d6fa5da22d43a4e911e1cb53c.jpg)
▼這是必購的補品,很感謝重論的一位車友分享(smal***),他特別寫了補品清單給我!就是有這樣的好車友!國外的論壇有提到,2013年以前的車子恐怕有爆水管的疑慮,我是不擔心,但是這管顏色好騷,我超愛!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12/mobile01-b216632ab10df4ea83c89b3dce00ce3c.jpg)
▼這是後齒盤,真的很好看,也很輕量!!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12/mobile01-80b3b6c14e866ff08afac75c0dab7e69.jpg)
▼這是後齒盤,397g!!
![[分享]KTM DUKE 390[後續分享]](http://attach.mobile01.com/attach/201412/mobile01-6e5983b7ca4785e4660aaf8b4e79708d.jpg)
接下來會找時間一一的裝上去,再整車分享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