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智慧型手機市場裡,中階機型不再是單純夠用就好,影像表現,尤其是極具挑戰性的夜間拍攝,已成為區分產品定位的關鍵指標。過去,出色的夜景成像往往是旗艦機的專屬領域,然而,上月底在台上市的 realme 15 系列就以「城市不夜機」為號召,除在攝影規格祭出前後鏡頭 5000 萬畫素 AI 鏡頭,夜拍系統不再僅僅依賴演算法,更是在硬體面帶來實質升級。
realme 15 系列配置亮度提升 40% 的雙色溫專業補光燈、並深度整合 AI 超光影 2.0 技術,確保在低光環境下能夠徹底告別噪點,重現畫面細節,全新「AI 派對模式」專為夜晚派對調校,在提升亮度、優化膚色之餘也加入動態光效,讓你發出去的照片成為社群焦點!同時亦具備前後鏡頭 4K 錄影、助攻 P 圖的「AI 圖像精靈」,讓影像品質再上層樓。說到 AI,realme 15 系列也看其母公司 OPPO 旗艦新機,內建 AI 文案助理、筆記助理、文章與錄音摘要、即時翻譯等功能,甚至能自動辨識螢幕對話內容自動生成聊天回覆建議。

realme 15 系列又分為 15 Pro 及 15 5G 兩機型,分別搭載高通 Snapdragon 7 Gen4、聯發科天璣 7300+ 5G 處理器,兩機均內建同級最大的 7000mAh 泰坦電池、並支援 80W 超級閃充,幫助使用者徹底告別電量焦慮!外觀方面,realme 15 Pro 採用 6.8 吋 HyperGlow 4D 曲面螢幕,realme 15 5G 則是平面的 6.77 吋 AMOLED 螢幕,無論哪款都具備 IP69、IP68 防塵防水等級。本次 JB 開箱的是定位高階的 realme 15 Pro,另一款就純做外觀開箱,由於同樣累積了不少拍攝素材,還請各位善用下方傳送門囉!
▌外型開箱 ▌
- 外盒

- 規格

- 盒內容物

- 充電器


不知是不是跟 OPPO 約好(?),這次的 realme 15 Pro 也將置中的圓形鏡頭模組改成矩形,此矩形模組採用透明設計,讓使用者可以看到下方機背的顏色,5000 萬畫素主鏡頭在上,5000 萬畫素超廣角在右、外圈並設有「覺醒光環」,而下方大顆的則是輔助進行色彩分區的色溫感應器,鏡頭外圈皆以玫瑰金的金屬環作點綴,手機的中框也同樣採用這個帶有高級質感的顏色。
這次 JB 借到的 realme 15 Pro 顏色為「月輝銀」色,機背採用流沙紋理工藝,在光線照射下會呈現出柔和、不規則的曲線光影,彷彿有月光在銀色的雲層中緩緩流動,還原絲綢的垂綴光澤感,當然,每一塊背蓋的紋理皆獨一無二,如果是我當然不會裝上手機殼遮擋啦!順帶一提,官方稱此配色的靈感來自電影《大亨小傳》裡的派對晚宴造型,我是覺得有點 over 啦...
- realme 15 Pro 顏色

- realme 15 5G 顏色

至於 realme 15 5G 則有鈦空灰、光織粉兩色,前者以多層鍍膜工藝重現西裝面料的優雅光澤,後者則採霧面設計,隨著角度變換折射出優雅的粉色虹彩。
- 覺醒光環

- 覺醒光環設定

- 通知設定

- 光環樣式

- 應用程式光效

- 機背比較

- 鏡頭模組比較

- 頂部

- 底部

- SIM 卡槽

- 右側

- 左側


再來看到正面,realme 15 Pro 搭載 6.8 吋 HyperGlow 4D 曲面螢幕,具備 2800 x 1280 解析度、最高 144Hz 更新率(品牌倒沒有提到自適應,設定裡則是只有「智慧切換」的選項)、4608Hz PWM 調光並且支援 HDR10+ (但沒有 Dolby Vision
),該螢幕的邊框僅有 1.48mm 窄,實現了高達 94% 的螢幕占比,深側曲線和頂部、底部弧度比常見的雙曲線更優雅,也較傳統四曲線更為纖細。另外,realme 15 Pro 也具備最高 240Hz 的觸控採樣率、最高 2500Hz 的瞬時採樣率,這邊也提供給各位參考。realme 15 系列的螢幕下緣設有指紋辨識區,採用的是光學螢幕指紋辨識,解鎖動畫甚至還有很多種可以選擇,比較有趣的是,在設定的 realme 實驗功能裡提供心率偵測功能,使用的也是這個指紋辨識區來做感應,不出 15 秒就能夠偵測完成並自動記錄,但手機畢竟不是健康偵測裝置,在資料的完整性、精準度上還是不如智慧手錶或手環了。
- 平面/曲面螢幕(一)

- 平面/曲面螢幕(二)

- YouTube 4K HDR 範例(一)

- YouTube 4K HDR 範例(二)

- YouTube 4K HDR 範例(三)

- YouTube 4K HDR 範例(四)

- 手機殼(一)

- 手機殼(二)

- 手機殼(三)

- 手機殼(四)

- 手機本體重量

- 裝上手機殼重量

▌AI 功能 ▌
- 智慧側邊欄

- 輔助功能(一)

- 輔助功能(二)

- 場景功能

- AI 文章摘要

- 畫圈搜尋

- Gemini 搜尋

此外,realme 15 系列也與 Google Gemini 整合,長按螢幕下方即可進入動作層,並藉由反白文字或畫圈的方式,將資訊餵給 Google 搜尋。- AI 傳送門

- 拖曳操作

- 上傳照片

- 傳進 Gmail

- AI 傳送門設定

而就我舉例的操作來說,也可以是與 Gmail、Facebook、Gemini,甚至是內建應用如訊息、realme 互傳、中轉站等進行互動,當然,使用者可自行設定轉盤上顯示的應用程式。
「AI 錄音摘要」即 realme 15 系列手機內建的錄音應用程式,錄音之後可點擊時間軸上方圖標進行摘要動作,雖然不是深耕翻譯領域很久的 Google,但以中英文轉錄來說,準確度相當不錯,而 AI 所生成的摘要也讓人能快速掌握錄音重點,JB 上週去中國出差就利用這個功能記了不少事,也為自己省下了聽打逐字稿的時間,且在便條的摘要介面,可借助 AI 筆記助理進一步豐富該內容,對文字工作者來說著實方便。
- AI 文案助理(一)

- AI 文案助理(二)

- AI 文案助理(三)

- AI 即時翻譯

- 文件翻譯

- 全螢幕翻譯

如同 OPPO 老大哥,realme 15 系列也可透過《O+ 互連》(O+ Connect) 來與 iPhone、PC (包括 Windows 及 Mac) 連接並進行檔案與照片的雙向傳輸,這部分先前就介紹過了,這邊就不再贅述。
▌AI 圖像精靈 ▌

realme 15 的「AI 圖像精靈」結合生成式 AI,創意修圖動動口就能完成,成為 P 圖大師超簡單!且不同於市面上多數 AI 圖像生成應用需要消耗 token 點數,甚至每天有限制使用次數,它則是完全免費,利用的是基於 ChatGPT 技術的「Next AI」智慧助理,由 ChatGPT、GPT-3 和 GPT-4 提供支援,但畢竟不限使用次數,在運算、生成的速度上還是偏慢就是了
對了!這個功能整合在相簿裡,在瀏覽單張照片時就會看到。- AI 圖像精靈(一)

- AI 圖像精靈(二)

- 成品


上圖 JB 真心覺得扯,我下的指令是「把背景換成童話故事的宮殿」,其結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幾乎是電影海報的程度了
當然,AI 還是有紅線存在、並非所有內容都能生成的,如果你請它把模特兒衣服換成比基尼,就會跳出「照片存在風險,暫時無法提供 AI 編輯服務」的談出視窗...
AI 圖像精靈不只能幫人物 P 圖,寵物也難不倒它,我拿家裡貓咪的照片下達「換成萬聖節的風格」,AI 不僅搞了暖橘色調、加了蜘蛛網,甚至還幫貓咪眼睛點上南瓜燈般的詭譎光芒,非常應景!上圖右則是請它在貓咪背上加了對惡魔翅膀、搭配黑魔法地窖的背景,AI 生成的結果雖然沒有統一主體和背景的顏色調性,但就社群分享而言已經非常夠用了~
- AI 圖像精靈

- AI 消除

- 路人消除後

- 路人消除前

- 原圖

AI 圖像助理的功能與我先前測試的 OPPO Find X9 Pro 高度重疊,包括 AI 靈感成片、AI 消除、AI 超高解析度、AI 最佳表情、AI 消除拖影、AI 去除眩光,以及前者所沒有的 AI 除霧。有興趣的板友不妨參考:OPPO Find X9 Pro 體驗|2 億畫素哈蘇長焦突破極限,影像旗艦全面進化!

「AI 除霧」顧名思義,可去除畫面中的霧氣現象,例如演唱會或球賽的乾冰、清晨霧氣等,上面的範例效果說實在不是太明顯,不過仍可感受到原本霧霧糊糊的區域有瞬間變得清晰銳利起來。
▌相機功能 ▌

realme 15 Pro 的鏡頭配置瞄準中高階市場領先地位,主鏡頭感光元件尺寸由 1/1.95 吋升級到了 1/1.56 吋,配合 f/1.8 大光圈確保充足的進光量,這是實現卓越夜間攝影和清晰細節的關鍵;而前代欠缺的超廣角鏡頭,再度被加了回來、並直上 5000 萬畫素,雖然 115.6 度的視野並不算太廣就是
雖然相機模組乍看之下像是三鏡頭,但下面那顆大的其實是色溫感應器,也就是說它不具備望遠/長焦鏡頭,短板也相當明顯...至於前鏡頭則自前代的 1600 萬畫素提升到了 5000 萬畫素的規格。| realme 15 Pro | realme 14 Pro | |
| 主鏡頭 | 5000 萬畫素 Sony IMX896 OIS 光學防手震 感光元件 1/1.56 吋 光圈 f/1.8 視野 84.4 度 |
5000 萬畫素 Sony IMX882 OIS 光學防手震 感光元件 1/1.95 吋 光圈 f/1.8 視野 79 度 |
| 副鏡頭 | 5000 萬畫素超廣角鏡頭 感光元件 1/2.88 吋 光圈 f/2.0 視野 115.6 度 |
200 萬畫素單色輔助鏡頭 光圈 f/2.4 視野 89 度 |
| 前鏡頭 | 5000 萬畫素 感光元件 1/2.88 吋 光圈 f/2.4 視野 86.7 度 |
1600 萬畫素 光圈 f/2.4 視野 85 度 |
- 拍照介面

- 其他相機模式

相機介面上方漢堡選單展開則可看到拍攝比例、倒數計時、間隔連拍、自動 HDR 以及迅馳閃拍(其實就是連拍啦!),而若在自拍模式下,realme 15 Pro 則提供 0.8x、1x、2x 的選項,跟前鏡頭一樣都支援 Live Photo 實況照片(支援 2K 解析度)、EV 曝光值調整。該機的拍攝模式除常見幾個選項之外,還有風光、高畫素、街拍、電影、多重錄影、水下相機、星空和移軸等,後面會再挑重點跟各位介紹。

realme 15 系列相機均提供生動 vibrant、質感 crisp 兩種拍攝風格,可於介面上方進行切換,實際效果由上方背光環境的取景不難發現,「生動」整體畫面明亮許多,顏色(尤其膚色)則修飾得較為討喜,相對地,「質感」則是走相對自然、不太修飾的路線,以下實拍照 JB 都是使用生動風格來進行示意。
- 補光燈

- 派對模式

- 補光燈選項

- 亮度(一)

- 亮度(二)

- 亮度(三)

- 亮度(四)

- 色溫(最冷)

- 色溫(最暖)

此外,realme 15 Pro 也具備業界最先進的「AI 極夜拍攝」夜景演算法,結合大感光元件,即便在深夜或是漆黑環境下都能捕捉到暗處的細節~- 自拍介面補光

- 補光燈關

- 補光燈開

- 加開派對模式

- 光芒特效濾鏡

- 無濾鏡

- 星芒濾鏡

- 愛心濾鏡

簡單來說就是在偵測到點光源(如燈泡)時,會將光源轉變為星芒和愛心來做突顯的效果,不過它的演算法也是有點謎,當我拍攝中山捷運站掛滿燈泡的聖誕樹時,就沒有映出幾個星芒,反而是出現在遠處廣告看板處...- 派對浮水印

- 派對浮水印(一)

- 派對浮水印(二)

- 派對浮水印(三)

- 派對浮水印(四)

- 派對浮水印(五)

- 派對浮水印(六)

- 迅馳閃拍

- 匯出照片(一)

- 匯出照片(二)

- 匯出照片(三)

- 匯出照片(四)

- 風光模式

- 一般模式

- 風光模式 2x

- 一般模式 2x

上圖以多雲天氣示意,光是從取景器就能夠看出來風光模式 EV 往上拉了不少、卻又沒有呈現過曝的情形,第三四張我則是以 2x 距離實拍,風光模式的不僅暗部細節清晰,灰灰的雲層也瞬間亮了好幾階。- 構圖校正

- 原圖

- 構圖校正後

- 錄影介面

- 錄影介面(前鏡頭)

▌拍照測試 ▌
▓ 日拍:- 2x 順光

- 1x 順光

- 0.6x 順光

- 2x 順光

- 1x 順光

- 0.6x 順光

- 2x 戶外逆光

- 1x 戶外逆光

- 0.6x 戶外逆光

- 2x 室內背光

- 1x 室內背光

- 0.6x 室內背光

至於第二組室內背光拍攝,雖然人物背後的落地窗沒有過曝,但臉部也相對暗沉,使人像略欠透亮的感覺,推測該機的測光傾向於平均測光或權衡整體畫面亮度,而不是優先確保人臉曝光,這時會建議點擊臉部對焦、開啟補光燈或是增加 EV 來解決了。
- 0.6x

- 1x

- 2x

- 5x

- 10x

- 0.6x

- 1x

- 2x

- 5x

- 10x

▓ 人像:
- 2x 人像

- 2x 人像

- 1x 人像

- 1x 人像(夜間)

- 2x 人像(夜間)

- 後製景深

- 柔光

- 原圖

- 晨曦夢境

- 懷舊光景

- 朦朧

- 柔美

- 夢幻

▓ 夜拍人像:
- 閃光燈關

- 閃光燈開

- 2x 派對模式

- 1x 派對模式

- 0.6x 派對模式

- 2x 關閃光燈

- 1x 關閃光燈

- 0.6x 關閃光燈

不過,在超廣角鏡頭下,紫邊的問題依舊存在,甚至在派對模式下變得更明顯了...- 夜拍(一)

- 夜拍(二)

- 夜拍(三)

- 夜拍(四)


- 1x 人像自拍

- 0.8x 人像自拍

▓ 自拍:
- 0.6x 順光自拍

- 1x 順光自拍

- 2x 順光自拍

- 0.6x 逆光自拍

- 1x 逆光自拍

- 2x 逆光自拍

),臉部皮膚紅潤且明亮。逆光自拍在 HDR 處理之下,人物主體和背後窗光保持均衡,沒有過曝或臉部陰影太重的問題,倒是切到 2x 來自拍實在太近...真有人會這麼做嗎?- 1x 人像自拍(一)

- 0.8x 人像自拍(一)

- 1x 人像自拍(二)

- 0.8x 人像自拍(二)

▓ 夜拍:
- 0.6x 夜景(一)

- 1x 夜景(一)

- 2x 夜景(一)

- 0.6x 夜景(二)

- 1x 夜景(二)

- 2x 夜景(二)

- 0.6x 夜景(三)

- 1x 夜景(三)

- 2x 夜景(三)

realme 15 Pro 的夜景色彩風格偏鮮豔且討好眼球,畫面的深色夜空也保持了相當的純淨度,噪點控制還不錯。圖組二的 2x 夜景畫面偏藍,雖然應該是因為一旁電視牆廣告播映的影響,但遠方的樹木過暗且細節丟失,是比較有問題的地方,不過在我測試夜拍的幾天裡,多數拍出來都是正常的就是...
- 10x 夜拍

- 5x 夜拍

- 2x 夜拍

- 1x 夜拍

- 0.6x 夜拍

▓ 未成組照片:
- 夜景

- 夜景

- 夜景

- 風景

- 風景

- 風景

- 風景

- 人物

- 人物

- 人物

▌錄影測試 ▌
realme 15 Pro 前後鏡頭皆支援 4K 60fps 錄影,以市面上中階機來說多半到 4K 30fps,前鏡頭可能只有 1080p 30fps,某種程度也算是越級的配置。上方影片首先看到的是超級防抖關閉下的 4K 60fps 錄影,整體畫面流暢、主體清晰且顏色自然(雖然 6、7 秒處天空顏色有跳了一下),HDR 表現還算不錯,人物沒有過暗或背景過曝;而在開啟超級防抖之後,解析度降至 1080p,但就直式的短影音來說,個人覺得影響並不大。至於影片最末段的慢動作示意則是 1080p 120fps,若追求更絲滑(?)的動作,也有 720p 240fps 的選項供切換。
上方影片示意的是人像錄影模式,在動到光圈之後,錄影規格會自動切換到 1080p 30fps (影片裡的文字 key 錯,還請見諒),但整體背景虛化效果卓著,跟影片後段的 4K 60fps 前鏡頭錄影相比,流暢度就有差了

▌效能測試 ▌

realme 15 Pro 內建高通 Snapdragon 7 Gen4 處理器,以定位來說算是中高階,其承襲了旗艦 8 系列的部分技術,特別在 AI 運算和能效方面有顯著的提升。架構方面,CPU 擁有 1 顆 Arm Cortex-A720 超級核心、4 顆 Arm Cortex-A720 性能核心,以及 3 顆 Arm Cortex-A520 能效核心,而 Adreno GPU 支援部分高通 Snapdragon Elite Gaming 功能,有助於提升遊戲流暢度和畫質;作為一款 AI 手機,它的 Hexagon NPU 大幅強化了裝置端 AI 運用,包括生成式 AI 助理、LLM 和圖像生成工具的運行。
至於 RAM、ROM 則是 12GB+256GB 的配置,realme 15 Pro 內部並搭載同價位最大、7000mm² 的 VC 均熱板,覆蓋整機 57% 的面積,CPU 溫度最多可降 20 度、遊戲溫度最多則能降 3.2 度,打遊戲高負載場景也不燙手,這部分我玩了一小時《決勝時刻 Mobile》確實有感,不過我也發現,連續拍照錄影時機身反而會比較熱一點...
- 安兔兔 CPU 跑分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一)

- 3DMark Wild Life Extreme(二)

- Geekbench 6 CPU 效能

- Geekbench 6 GPU OpenCL 效能

- Geekbench 6 GPU Vulkan 效能

- Geekbench AI 效能


- PCMark 工作 3.0 電池使用壽命(一)

- PCMark 工作 3.0 電池使用壽命(二)

- 電池使用模式

實際續航部分我以 40% 螢幕亮度、自適應更新率的設置,連接 Wi-Fi 並關閉藍牙與定位來進行 PCMark 工作 3.0 電池使用壽命測試,從 100% 到測試自動結束的 20%,共經過了 17 小時 52 分鐘,以中階機的表現而言已相當不錯(雖然輸給 Find X9 Pro 將近 10 小時...)。透過隨附的充電器為 realme 15 Pro 充電,從 6% 充到 60% 共花了 47 分鐘左右,如果利用 80W SuperVOOC 超級閃充,1% 充到 100% 滿電量僅需 61 分鐘!
▌GT 模式 ▌

針對遊戲體驗,realme 15 系列則是藉由 AI 演算法「GT Boost 3.0」全面驅動效能,帶來低功耗高幀率的暢玩,幫助玩家在最吃效能的關鍵時刻依然強悍出擊。GT Boost 3.0 可以分為三大面向,「遊戲底層調度技術」針對觸控回應、遊戲記憶體、低功耗續航、智慧雙通道網路進行優化,並具備幀間感知和 AI 自我調整控頻技術;「基礎功能」則提供 GT 模式(提供高更新率和極致觸控回應)、極客性能面板、遊戲變聲、遊戲濾鏡、遊戲掛機等,甚至還有 AI 遊戲護眼功能

GT Boost 3.0 的創新玩法是 realme 做出差異化之處,透過 AI 大神輔助、AI 超神一鍵連續招式、AI 妙感觸控、AI 體感操控等幫助遊玩更省力,不過從上面這些名稱不難發現,這些功能都是特定手遊限定就是,不過,它也整合了旁路充電、背景零干擾和高幀高畫質等技術,進一步助攻遊戲體驗。根據 realme 內部的測試數據,在啟用背景零干擾後熱門 MOBA 手遊《無盡對決》遊戲幀率的波動降低了 15%,穩幀效果相當有感。

當 realme 15 Pro 手機偵測到開啟遊戲後,在介面左側會出現一個收在角落的綠色視窗,右滑即可叫出「遊戲空間」,這邊可以快速切換 GT 模式、均衡模式和低功耗模式,調整亮度、播放音樂(?),並查看當前的硬體溫度等。
- 遊戲工具箱(一)

- 遊戲工具箱(二)

- 極客性能面板

- 防誤觸

- 高幀高畫

- 工具(一)

- 工具(二)

- 工具(三)

這邊就挑幾個重點說明,「全沉浸模式」可減少其他資訊干擾,把通知什麼的都擋在遊戲外;「閃電啟動」從其他應用回到遊戲時,能夠秒速載入啟動,進入遊戲快人一步;「極客性能面板」則讓玩家自訂 CPU 與 GPU 頻率,提頻後始遊戲幀率更加穩定。- 遊戲濾鏡(開)

- 遊戲濾鏡(關)

這邊也加減分享一下 GT Boost 3.0 的特殊功能。「AI 大神輔助」利用演算法提供智慧化建議,能偵測玩家可能忽略的潛在危險如敵方腳步聲、附近槍聲,可透過視窗、語音提醒來幫助玩家處理危機,但目前支援的射擊遊戲只有《絕地求生 M》,而 MOBA 遊戲《無盡對決》則是有「AI 即時勝率預測」此一輔助功能,其能根據雙方隊伍的陣容表現及數據來計算勝率


至於《無盡對決》支援的「遊戲連續點擊」就更扯了,它可以在遊戲中新增輔助按鍵,例如連續點按最多每次 8 下(這超過人的反應了吧...),並可透過畫面上的圖標來設定要點擊的區域;「遊戲連續招式」則是巨集的概念,透過螢幕錄影紀錄觸控軌跡,設定玩後一鍵點擊就能打出完整 Combo,個人覺得這變數是有點大啦!realme 終究是中國品牌,其重點優化的遊戲台灣玩家八成無感,這部分就看日後能否擴及到更多的作品了。
▌體驗總結 ▌

realme 15 Pro 的核心價值不僅僅是行銷上主打的「夜拍機」,AI 體驗的落地也不容忽略,花 13,990 元的中階價就能夠享受到與 OPPO 旗艦機同級的 AI 功能,舉凡 AI 錄音摘要、AI 筆記助理、AI 文案助理、AI 即時翻譯等,都能夠為生產力帶來大幅的提升,而其獨有的「AI 傳送門」還可辨別螢幕內容並預測用戶需求,透過拖曳操作與側邊轉盤上的應用程式快速互動,免去來回切換,工作更有效率(不過好像開啟了這個功能,就無法拖曳進中轉站?)。至於「AI 圖像精靈」有如 P 圖大師般的嗆大存在,不僅完全免費,使用上也沒有任何限制,無論是視覺創作或搞笑梗圖都能信手拈來。

在影像系統上,除了升級前後 5000 萬畫素三鏡頭與 4K 60fps 錄影,全新 AI 派對模式和 AI 超光影 2.0 智慧補光的加持,對低光源及夜景的人像拍攝來說無疑是超越同級、「外掛」般的存在,這部分上面的實拍樣張就說明了一切,即便環境再怎麼漆黑,補光燈開下去都能直出充滿 CCD 氛圍的照片,至於星芒特效就是可有可無啦!回到根本的相機配置,realme 15 系列雖然把超廣角加了回來,但 JB 個人更偏好望遠/長焦鏡頭,對於有遠距拍攝或專業望遠構圖需求的使用者來說,鏡頭配置的簡化會是其主要的不足之處,此外,超廣角好發的紫邊現象也是 realme 需要加以解決的地方。

realme 15 Pro 搭載的高通 Snapdragon 7 Gen4 處理器意味著效能不脫中階範疇,從跑分結果來看確實不像夜拍和 AI 帶給人的「越級」感受,不過它倒是跟了老大哥 OPPO 學了幾招,內建 7000mAh 大容量電池帶來傲視同級的續航時間,再加上旁路充電、80W SuperVOOC 超級閃充的支援,玩遊戲也無需擔心狂掉電!(可惜隨附充電器沒有到 80W 的規格就是),當然也別忘了為手遊專門優化的 GT 模式此一附加價值。外觀部分見仁見智,JB 個人是挺喜歡這次的「月輝銀」的流沙紋理工藝,《權力遊戲》聯名限量版雖更特別,不過現在應該很難入手了吧?

最後就來總結一下,realme 15 Pro 受益於雙色溫智慧補光燈、AI 派對模式等軟硬體整合的夜拍解決方案,在低光源人像攝影有著「越級打怪」的出色表現(連前鏡頭也是),「城市不夜機」並非口號喊喊而已!與此同時,這款中階機還沿續老大哥 OPPO 的超大容量電池與長續航特性,更能以超過 1.5 萬元以上的價格享受旗艦級的 AI 體驗
看下來 realme 15 Pro 會是 2025 年下半年最具競爭力、性價比最高的中階手機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