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pple 在今年年初將睽違六年的 HomePod 帶回智慧型揚聲器市場,雖說在整體的外型設計上與 2018 年初次推出的 HomePod 機型沒有太明顯的差異,但新一代的 HomePod 內建 S7 晶片結合軟體和系統感測技術,同時為使用者帶來環繞排列於底部的五個喇叭陣列,以及特別研製的 20mm 振幅長衝程低音喇叭,並支援即時調音、室內空間感測功能,以及杜比全景聲播放音樂或影片時支援空間音訊等功能。此外,使用者可透過 Apple Music 搭配單一 HomePod 或兩個組成一對立體聲喇叭組享受「空間音訊」,更可搭配 Apple TV 4K 同時使用兩個或多個 HomePod,打造家庭劇院系統,或使用 AirPlay 實現多室音訊串流,但我覺得這次,Apple 也為新一代 HomPod 帶來更為完整的智慧家庭設定,全新的聲音辨識功能,以及內建溫度與濕度感測器,都能結合各項智慧家電,為使用者帶來更完善的智慧生活體驗。
- 外盒包裝
- 包裝結構
- 產品包裝盒
- 包裝盒上方
- 包裝盒底部
- HomePod 本體
- 說明書與電源線
- 操作面板保護貼紙
- 操作面板
- 電源輸入插孔
- 防滑橡膠墊
全新 HomePod 的設定方式也相當簡單,只要透過手邊的 iPhone 靠近接電後的 HomePod,即可開始進行配對,如果各位有在 HomeKit 家庭 app 上設定過房間或使用空間,或是使用 Apple ID 設定過任何一款 HomePod 智慧揚聲器,只要依照畫面上的指示來進行,大約 2~3 分鐘即可完成。
- 立體聲喇叭組設定
- 擺放位置選擇
- 作為 Apple TV 揚聲器使用
- HomeKit 設定頁面
- 情境設定
- Siri 設定
- 韌體更新
- 輔助使用
- AirPlay 選擇
- 無線音訊同步

在體驗新一代的 HomePod 時,最多人問我的問題就是:『這款 HomePod 可以入手嗎?與前一代的 HomePod 有什麼差別?』首先如果你只單從外觀上沒有改變作為評斷這款產品了無新意的話,那你可能會錯過不少實質上的差異,畢竟 Apple 旗下的不少產品都會承襲先前經典的設計,像是各位相當熟悉的經典 MacBook Air 系列,直到 2022 年才換上全新的筆電外觀,而才歷經兩代的 HomePod 可以想見短期內應該滿難看到外型有太大的變化。

新一代的 HomePod 內建全新的 S7 晶片結合軟體和系統感測技術,能夠讓其擁有室內空間感測功能,讓 HomePod 可從周遭表面的反射聲辨識裝置是靠牆或是獨立放置,藉此依照擺放環境即時調整音質,而這項功能並不用使用者手動開啟,當你將 HomePod 放置並完成設定後,在播音樂或看 apple TV+ 上的電影時,就會自動啟動。以我自己實際體驗為例,放置在小型的臥室空間與較寬闊的客廳空間時,就可以明顯的感受到環繞音場效果與音質上的差異,以臥室空間為例,環繞音場效果稍微會縮小,但聲音的定位感變得更為明確,而在客廳空間時,環繞音場的效果就會更為寬闊,即便距離 2 公尺的聆聽範圍,都能感受到不錯的環繞效果,而音質上最大的差異,則是在低音的效果,我自己覺得在客廳空間中,更能感受低音帶來的震撼感。

此外,新一代的 HomPod 也將機身內部的喇叭進行全新的設計,搭載環繞排列於底部的五個喇叭陣列,以及特別研製的 20mm 振幅長衝程低音喇叭,這讓全新 HomePod 比起一代產品來說,多了更多低音的量感,但也保留先前針對人聲與中高音優異的演繹,但我自己還是覺得在聆聽音樂時,強化的低音倒是有點過多,當我在聆聽爵士樂、流行音樂等以人聲為主的樂曲時,我會透過家庭 app 來將「減少低音」的功能開啟,這樣會讓三頻的表現更為均衡,不過記得在觀賞電影或追劇時,要記得爸這項功能關閉,不然就會少了許多觀影時的震撼感或驚嚇感樂趣。

不得不說 Apple 真正厲害的地方就是在內建的 S7 晶片,這顆晶片具備的強大運算能力,即便是在聆聽 Apple 自家的保真音訊格式音樂,其實還是可以聽到許多樂器的細節與形體,人聲喉音的細節也掌握的很出色,當然如果各位也有聽 Hi-Res 高解析音樂搭配同樣支援的耳機或音響器材,其實也就可以感覺出 Apple 在高解析音樂上還是有不小的進步空間。這次新一代 HomePod 的另外一個賣點,就是可以進行立體聲喇叭組合,而且在組合後不是只有音量變大聲那麼簡單,做為左右聲道的喇叭來說,聆聽者更可以感受到空間音訊的環繞效果,且聲音的定位感與流動性更為明顯,且 360 度的音樂傳遞範圍,讓你不論是在哪個角落都可以獲得最好的聽感,這點也是讓人肯定之處。

以立體聲喇叭搭配 Apple TV 的應該算是我最推薦的組合,因為優異的空間音訊與震撼的低音,可以讓各位省下一組家庭劇院或 SoundBar 單件式家庭劇院的組合,雖然入手的成本或許會比不少劇院系統來得稍微高一些,但我實際體驗過的聽感效果,雖不到真正的旗艦劇院款式,但最少都有到中階或以上的聽感水準。加上使用 Apple TV 也可觀看 Disney+、Netflix 等線上影音串流平台的內容,當播放有支援 Dolby ATMOS 的電影或劇集時,也是可以獲得一樣沈浸式的震撼音效體驗。
談完聽感上的實際體驗後,就要來跟各位談談新一代 HomePod 針對智慧家庭的進化,這也是布萊恩覺得這次 Apple 會再睽違六年後再次推出 HomePod 最主要的原因(沒有之一),在年初前往美國紐約採訪時,我就已經親自體驗過 HomePod 搭配眾多智慧家電的控制操作與情境設定,像是電子鎖、監控系統、空調、除濕機、空氣清淨機、窗簾、檯燈等,只要透過 Siri 語音控制就可進行操作,當然使用者也可以設定多種不同的情境,如:下班回家、早上起床、晚餐等,搭配不同的智慧家電來進行運作或關閉,便利性真的相當高,最後也可以直接進行門鎖開啟等操作,更是讓我印象深刻。
不過因為我自己家中尚未建置完整的智慧家電系統,因此這次我特別跟台灣大哥大商借其位於松菸文創園區的智慧家庭展示中心來進行體驗,各位可以點開上方的影片來進行觀看,未來我也會持續針對 HomePod 與智慧家電的連接與控制來為各位進行測試,而台灣大哥大近期也大力的在經營智慧家庭的 OP 影音劇院專案,以及與找來更多的智慧家電合作,各位有興趣的話也可上官網了解更多資訊。

來回答一下上面很多人問我的問題,新一代 HomePod 到底該不該買?老實說,還是一句老話:如果你手邊有完整的 Apple 產品,例如:iPhone、Apple TV 等,那我覺得一定要入手,畢竟市售的藍牙喇叭甚至是劇院系統,都無法與 HomePod 相比有著那麼完整的連接性,即便音質甚至是環繞音場效果,對比不少高階劇院產品可能還是差了點,但以整合性來說,HomePod 就具備極大的優勢,當然如果預算許可,也請一次購入兩台 HomePod 來打造更完整的智慧揚聲器體驗。
嚴格說起來,要入手 HomePod 其實有一定的門檻,首先一定得具備 iPhone 或 iPad 智慧行動裝置,因為要進行產品設定等操作,因此除非是真的想要更換系統,否則實在沒有入手的必要,至於還在觀望的朋友,我自己會建議先入手價格稍微便宜的 HomePod mini 來進行體驗,當你發現 HomePod mini 有點不太夠用的話,再來入手 HomePod 其實也不會太晚,當然如果你想要一定到位,也可以先買一款來體驗。以上就是我自己個人的小小體驗心得分享,因為這款產品在台灣已經推出一段時間,也希望有更多實際使用過的朋友可以跟大家分享使用心得,很歡迎各位到下方留言喔!
▊福利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