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各位想選一款非 AirPods 系列的真無線降噪耳機,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自己喜好的品牌,但要從各品牌中選擇一個能與 Apple 產品生態鍊完美結合的話,那無非就是已經成為 Apple 旗下音樂品牌的 Beats 莫屬,自 2021 年推出 Beats Studio Buds 真無線降噪耳機後,時隔兩年又再次推出全新的 Beats Studio Buds+ 真無線降噪耳機,除延續前代 Studio Buds 的外型設計,及同時兼容 Android 與 Apple 系統,與支援空間音訊外,這次更帶來 1.6 倍主動降噪效果、單次聆聽時間最長約 9 小時,以及 3 倍大麥克風的三重升級,究竟實際體驗與聽感表現如何,就讓布萊恩來為各位實際體驗一番。
- 外盒包裝(正)
- 外盒包裝(右側)
- 外盒包裝(左側)
- 外盒包裝(背)
- 充電盒本體
- 配件包裝
- 耳塞與充電線
- 說明與安全使用手冊
- 充電盒(正)
- 充電盒(背)
- 充電盒(底)
- 充電盒(內)
- 耳機充電槽

透明款的充電盒加上耳機本體確實相當吸睛,但久用是否會有外殼泛黃,或是高溫下內部電池是否會有膨脹損壞的狀況,都是滿值得長時間觀察的地方,建議各位可以找個小型的收納袋來保護,以降低上述情況發生的機率。
- 耳機本體
- 機殼裏側
- 充電接點
- 內建麥克風
- 耳機導管
- 耳機本體重量
- 含充電盒重量
- 裝置清單
- 尋找功能

§Beats Studio Buds+ 重點規格功能:
- 專屬原音平台提供震撼且令人沉醉的音質
- 主動降噪功能 (ANC) 針對個人喜好調整,讓你沉浸在音樂當中
- 通透模式融合周遭環境與聆聽體驗
- 空間音訊支援「杜比全景聲」,感受聲音環繞你四周
官方售價
- 5,990 元
- 噪音控制
- 結束通話控制
- 電量顯示
- 設定功能
- 名稱與噪音控制
- 音量與操作按鍵功能設定
- 關於與有限保固
- 音量與降噪控制
最後,則可以看到在使用者也可以選擇麥克風使用時,要使用自動切換耳機、總是左耳機與總是右耳機三種模式,我自己的習慣都是在自動模式下使用,如果有單耳機使用的需求,是可以進行模式的切換。
- 連線步驟(一)
- 連線步驟(二)
- 連線步驟(三)
- 連線功能
- 媒體裝置清單
- 裝置詳細資料
- 空間音訊等功能選項
- Beats 應用程式
- 通話控制項目
- 噪音控制和音量
- 控制設定選項

Beats Studio Buds+ 採用 Class 1 藍牙傳輸技術,其連線穩定度相當出色,即便到捷運站等網路較為繁雜的環境下,也沒有出現斷線的情況,這款耳機也支援單耳使用模式,便於使用者在開車等使用環境下使用,但比較可惜的是 Studio Buds+ 並未支援兩個裝置同時連線的機能,我自己測試時用 Xperia 1 V 與 MacBook Pro 的情況下,是無法自動進行切換,希望未來能透過韌體更新來增加這一個功能,會讓實際使用上更為便利。

Studio Buds+ 的配戴舒適度可以說是相當優異,輕巧耳機外型搭配人體工學的機殼結構,實際配戴時確實感受不到對於耳內太大的壓力,也沒有出現不適的侵入感,是一款適合長時間配戴的真無限降噪耳機。不過耳機本體尺寸較小也成為一個缺點,對於手指較粗如我的使用者來說,要用捏的方式才能順利拿取耳機,同時拋光塗層也讓耳機本體略帶有點滑手感,如果不注意的話會常出現掉落的情況。
耳機本體具備 IPX4 抗汗防水等級,也可用於運動等環境,記得再使用之後要用乾淨的布來擦拭,以面造成外殼的泛黃,耳機的配戴穩定度表現也相當出色,我自己在跑步或重量訓練時配戴,都沒有掉落的情況發生。

Studio Buds+ 採用實體按鍵操作的方式進行耳機操作控制,左右耳機的操作功能則是完全相同,因此不管你的慣用手為何,都可以順利的操作耳機的各個功能,輕按按鍵的操作方式則會為耳內帶來些微的壓迫感,但說實話並不太明顯,也不會造成明顯的不適感,簡單直覺的操作則頗討人喜歡。

Studio Buds+ 搭載主動降噪技術(ANC)與通透模式兩種,原則上與 AirPods Pro 系列相同,在降噪模式開啟時,以聽感來說已經可以隔約約 65%-70% 的環境噪音,主要是以低音頻為主,高音頻部分還是可以聽見,音量約在 65% 的設定值可以與外界環境完全隔離,在捷運車廂時,即便開啟降噪模式還是可以聽見高音頻的警示聲,這也可以說明這款耳機在降噪頻寬與 AirPods Pro 相比並不寬廣。切換至通透模式下,則可聽見自然的環境聲音,即使是施工聲、汽機車的引擎聲等,也沒有放大聲音的效果,這部分就跟 AirPods Pro 的通透模式有一樣的體驗,整體來說算是相當舒適,且在音樂播放時的環境音也不會蓋過音樂本身的音量。
Bryan Shih · Beats Studio Buds+ 室內通話品質測試
Bryan Shih · Beats Studio Buds+ 戶外通話品質測試
內建三倍大麥克風的 Stduio Buds+,在室內外的通話語音品質真的都相當清晰,且室內雖然有人聲與鍵盤敲擊聲,但基本上可以無視這些背景聲音,可以說是完全聽不到的狀況,室外語音品質上雖然還是會有較為高頻的環境音,但基本上對通話時的影響不大,另外一個值得稱讚的地方則是對於風噪聲的抑制也是相當優異,在戶外通話時對方並未聆聽到明顯的風噪聲,整體的通話品質表現相當出色。

Beats Studio Buds+ 並未針對內建的驅動單體有太多的著墨,僅說明配備專屬雙層電能切換器,能強化低音頻的表現,此外,左右耳機上的三個原音透氣口,也能強化聆聽音樂時的通透感與空氣感,以人聲較為後靠的調音為基本調性,Studio Buds+ 提供給使用者是一種均衡性的聽感,相比與之前 Beats 耳機強烈的低音聽感,這次雖保有低音的力道與足夠的下潛深度,但與中高音頻相比並沒有過度的演繹,樂器與人聲的形體細節尚屬明顯,分離感也掌控的很好,雖然有時候你會感覺人聲有點被背景聲音壓住,但整體來說並不會太過明顯,要說各音頻需要調整的地方,我想就是高音略帶沈悶感算是有點可惜。
Studio Buds+ 同樣支援杜比全景聲的空間音訊,只要聆聽有具備空間音訊格式的樂曲時,整個音場空間就會顯得更為遼闊,不過我自己認為與 AirPods Pro 2 的空間音訊相比,Studio Buds+ 的空間音場還是稍微弱了一點。另外,我也用 XPERIA 1 V 來進行試聽,雖然裝置本身有支援高音質格式音樂,但 Studio Buds+ 最高也僅支援到 AAC 格式,也希望未來 Beats 也能提供像是 aptX Adaptive 或 LDAC 等音源格式來進行聆聽。

在分享本次的體驗心得前,先來跟各位分享 Studio Buds+ 的單次音樂播放續航力的表現,我是使用 iPhone 14 Pro 搭配 Apple Music,同時開啟降噪模式並將音量調整至 50% 的播放環境下進行測試,最終測得的單次音樂播放時間為 7 小時 48 分鐘,比起官方提供的 9 小時(關閉降噪)還是有一點差距,但整體來說還算不錯。
身為 AirPods 系列耳機的另外一個選擇之一,Studio Buds+ 擁有輕量化的本體設計,加上適合長時間配戴的舒適度與穩定度,相比於前代更為優異的降噪與通透模式表現,加上更為均衡且溫暖的聽感體驗,並能支援 Android 作業系統裝置使用,在售價相比 AirPods Pro 更為親民之下,確實能吸引不少消費者的目光。
不過 Studio Buds+ 支援的藍牙音訊解碼格式有點太少,希望未來能增加更多高解析無損音質格式,同時也能針對操作按鍵提供更多個人化的操作設定選項,並導入配戴感應器,這樣或許能讓這款真無線降噪耳機擁有更全面且豐富的功能。
▊福利社


















Model:晰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