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ETF反一內扣/減損/吸血嚴重問題的真相是?!

恬適生活 wrote:
2.比較要用「加權報酬指數」並非為了好看,是"基本數學計算" !!

以00675L 富邦臺灣加權正2,00676R富邦臺灣加權反1為例,兩者都是以操作台指期來達到正2、反1的效果。台指期是以「加權指數」做為結算的依據,不是「加權報酬指數」喔!

那為什麼就結果而言,正2、反1反而比較像是「加權報酬指數」的正2、反1呢?答案就是台指期在每年6、7、8月除權息旺季時,會有較大的逆價差,這些逆價差大約等於除息的息值,一般稱為除權息逆價差。

所以就正2、反1而言,是因為除權息逆價差讓他們看起來更像是「加權報酬指數」的正2、反1。也是因為除權息逆價差,相對於「加權指數」而言,正2有更好的報酬,反1有更差的報酬(傳說中的自動扣血)。
現在在這樓回文好像有著人云亦云的風險... :)

但主因是不想看到有人受傷
類似這樣的問題一直有: 為什麼0050回到原點 50反一還是虧? Or 什麼時候會回本?

不論是否有錯 反一反二正二正三的新手 至少先看看(含商品類槓反ETF) 再考慮投入
自己的真金白銀 自己要顧好

============
發行商代表自己說:
"不管如何,投資人一定要記得交易槓反ETF的三個重點:每日重整、每日複利、不要長期持有。"
https://etfs.tw/direxion/
"
Q:Grace是不是可以分享一些交易槓反ETF的技巧?
舉例來說,當大波動出現的時候該怎麼做呢?像是今年十月的科技股大跌,並不是只有一兩天的趨勢。如果只有一天,通常也沒機會把握,但是如果有很明確的趨勢,反向一倍的ETF其實比較適合用來掌握一個波段機會,因為方向如果看對,你可以持有整個波段,不必像是反二或反三的ETF會有高度槓桿的作用與每日複利效果而不能持有太久。

如果看錯方向,也因為每日重整的效果較低,不會像高度槓桿倍數ETF有太多損失。這部分如果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好好了解前面所提到的每日重整和每日複利。

那兩倍或三倍槓桿的ETF要用在什麼時候?如果技術分析的指標出現而且訊號很強,例如在主跌段才可以用反三做短波動交易;在主升段,可利用槓桿倍數較高的ETF強化潛在報酬。但請記得,千萬不要長期持有,以三倍槓反ETF來說,平均持有期間約3-5天,而且持有期間一定要每天監控市場變化。
"

元大自己的說法:
"投資槓桿 ETF 持有期間拉長,則在持有期間的累積報酬投資人不該期待其具有等幅兩倍報酬"
"在走勢反覆的市場中,投資槓桿 ETF可能產生不利影響。"
http://www.yuantaetfs.com/#/LevEtfMarketRisk/Index

不知道這個是不是網紅 可參考參考:
https://www.stockfeel.com.tw/%E6%A7%93%E6%A1%BF%E5%9E%8B-etf-%E7%9A%84%E7%AC%91%E8%A3%A1%E5%88%80/



>>也是因為除權息逆價差,相對於「加權指數」而言,正2有更好的報酬,反1有更差的報酬(傳說中的自動扣血)。
我一直避免 "內扣/減損/吸血/自動扣血..." 同樣用詞
主要是因為想指明 "利潤也會被慢慢吃掉" 的主因是 ==> 每日重整、每日複利
(區別除權息逆價差的討論)

** 反一反二正二正三 適合直上直下的行情 要方向對 時間也準 報酬會放大 是高手玩的
** 標的物 不論是先漲後跌10元 還是先跌後漲10元 反一反二正二正三 全部是賠
(元大S&P原油反1正2也一樣 請參考公開說明書"風險"一節)


===============================
除權息逆價差對於台指期貨多方空方影響 ==> 在下目前是持偏中性看法 即沒有影響

但期貨部位轉倉時 目前認為可能有些成本風險
在下有機會的話會再看看這個議題 大家可以繼續討論 人云亦云也行 :)




請看這張績效圖,時間過了1年半之後,加權指數回到原點(+0.09%),正2有+14.06%的報酬,反1則是-12.43%。有趣吧!
chalupa1 wrote:
現在在這樓回文好像...(恕刪)


感謝指點!!

但要先再次說明,開樓主旨為"關於ETF反一內扣/減損/吸血嚴重問題的真相是?!"
太多網友看成"關於ETF反一內扣/減損/吸血嚴重問題是錯的?!"

個人結論皆在 1F 都可參考.

P.S 午休補充一下

"我一直避免 "內扣/減損/吸血/自動扣血..." 同樣用詞 !
完全贊同! 完全同意!

"每日重整、每日複利"
事實也是如此!! 所以個人一開樓就簡稱"數學乘積" !

也因是"每日微調貼近標的"故可比喻成期貨當沖!
故正逆價差也就非影響損益原因.

==================================

假如依然不知比較標的為"加權報酬指數"才是正確的,那麼下圖就不用理會
假如"不知原因"為何"加權報酬指數"才是正確的,坦白說不要再問我了!
已說明多次真的累了! 請直接在此樓中找答案 !! or 問所有投信吧!

如果"期指正逆價差"為減損主因!
那麼兩年來期指正逆價差對反一or正二的影響為何不在下圖見到 !?

如此簡單的驗證方式,來證明與"期指正逆價"無關.已多次提出!!



生活大好 大家就互相討論而已

恬適生活 wrote:
如果"期指正逆價差"為減損主因!
那麼兩年來期指正逆價差對反一or正二的影響為何不在下圖見到 !?
如此簡單的驗證方式,來證明與"期指正逆價"無關.已多次提出!!

生活大 在下不懂 已知有複利效果 大小也未知 只知不會等比例漲跌 從圖可以看出什麼? 可以指點嗎?
圖中已含有複利效果 只用眼無法把複利效果排除 ==> 我真得看不出來什麼

如果"期指正逆價差"為減損主因 ==> 圖會看到什麼? (or 圖不會看到什麼?)
如果"期指正逆價差"不為減損主因 ==> 圖會看到什麼? (or 圖不會看到什麼?)



對於大盤指數遠近期貨逆價差 我的認知是:
逆價差結果 = 已知含權息變化(固定值) + 眾人預期(變化值)
若"眾人預期"是0 (在未來時點 指數不會變)
除息當日 ==> 已知含權息變化消除後 理論上在遠近期貨就會相等 ==> 多空兩方沒人吃虧

但眾人預期分秒變化 應該無人能知 或知道的人已在賺取差價
時間靠近除息時 遠近期貨是向上或向下收斂 應是眾人預期變化的結果 並非因為已知的含權息
==> 正逆價差大小 是高手比眼光競賽後的結果
==> 期貨是零合遊戲 如果有一方吃虧 那另一方就會佔便宜
==> 能從不合理處賺到差價 也是高手的眼光利潤 這種利潤應該不會持續很久
==> 所以我覺得是中性
(Happy大 用一個名詞就把我要說的講完了: 效率市場)

元大S&P原油 公開說明書有載明 期貨部位靠近結算日時 以5日漸次轉倉
我猜50反一大概也用此種操作法

大家可以繼續討論

chalupa1 wrote:
生活大好 大家就互...(恕刪)


真高興有先進加入討論!!
盤中,就簡述之,歡迎指教.

"生活大 在下不懂 已知有複利效果 大小也未知 只知不會等比例漲跌 從圖可以看出什麼? 可以指點嗎?"

"複利" => 感覺是正向,故個人稱"乘積"

"如果"期指正逆價差"為減損主因 ==> 圖會看到什麼? (or 圖不會看到什麼?)
如果"期指正逆價差"不為減損主因 ==> 圖會看到什麼? (or 圖不會看到什麼?)"

假如大家所稱(整棟樓),

1.每月期指逆價差為反一空方減損主因 , 則每月約 20 點 * 12 = 240 點
2.除息逆價差為反一空方減損主因 ,則一年算 500 點好了

以上概算為 700 點 ,除上指數概算 10000 點, 7%



1.反一每年應該少 7% (不含內扣)
2.正二每年應該多 14%

但圖呢?? 少的可視為內扣不是嗎 ??

========================================
"(Happy大 用一個名詞就把我要說的講完了: 效率市場)"

呵呵... Happy 大在此方是先進前輩,個人亦是非常推崇!
但也因此類ETF非其所好,也怕擔誤其時間&誤解,
故之前與 happy 大討論就點到為止了!

"元大S&P原油 公開說明書有載明 期貨部位靠近結算日時 以5日漸次轉倉
我猜50反一大概也用此種操作法"

這是重點所在之一!! "非原始固定口數轉倉,轉倉時依當下資產or淨值改變"

此類 ETF 目標是每日淨值追隨! 不是每月! 所以會"每日微調"
換言之,每日隨資產or淨值"留倉"相對應比例的口數,
如此隔日資產or淨值漲跌才能貼近指數(以上重覆多次,簡單的數學計算)

故簡單用每日當沖來形容應也可以!
所以我之前才說

"每日當沖客"會應期指正逆價差影響其收益嗎 ???
我找了今年交易記錄是沒看到咧!

========================================

對於一般期貨操作者,每月轉倉就是
"實現損益 + 建立新倉"

對於 ETF 而言,每天都在"部份實現損益 or 建立新倉 or 減倉"

或許有人會說反一空單如本月共轉倉了 100 口 隔月逆價差 20 點,就損失了 2000 點
但真是如此嗎 ???



恬適生活 wrote:


真高興有先進加入...(恕刪)

看空台股的話,版大會選擇0050反向?選擇放空0050?還是選擇空手?

恬適生活 wrote:
1.每月期指逆價差為反一空方減損主因 , 則每月約 20 點 * 12 = 240 點
2.除息逆價差為反一空方減損主因 ,則一年算 500 點好了
以上概算為 700 點 ,除上指數概算 10000 點, 7%

1.反一每年應該少 7% (不含內扣)
2.正二每年應該多 14%
但圖呢?? 少的可視為內扣不是嗎 ??

請看下圖:

在一年的時間內,加權指數不漲不跌,除息逆價差(加權指數和加權報酬指數的差距)約4%,由於指數在高檔震盪,這一年的平時跨月逆價差比較少,合計約1%。

反1:-4%(除息逆價差)-1%(平時逆價差)-1%(波幅拖累)-1%(基金管理費)=-7%

正2:【+4%(除息逆價差)+1%(平時逆價差)-1%(波幅拖累)】*2-1%(基金管理費)=+7%

與上圖的結果剛好相符。
n8362995 wrote:
請看下圖:在一年的...(恕刪)


真的太佩服 n8362995 大大的毅力與能力了!

假如長年每月逆價差為反一減損主因
簡單的邏輯就可知 n8362995 大的績效圖無法支持此論點

無論選擇任何時間區間都應產生且明確
不應是某一區間有,而某一區間沒有!!

基本上越長的區間應該更明顯不是嗎 ??

===================

其實 n8362995 大也似乎找錯對象了!!
n8362995 大提了 n 次,我也回了 n 次

個人非投信代言人,說話也無公信力!
你應找的是"投信"&"經理人" !!

問為何你找的績效圖與"投信"&"經理人"給我的回應對不上!!
一通電話,一封 e-mail 就可解決你的疑惑不是嗎??
如此省時又準確為何不做呢 ??

期待你向所有投信詢問後,如有與我所述不符,
歡迎回樓給予指正!!

P.S 假如認為投信,經理人回覆不可信 ?
那又何需耗費時間與精神在此件事情上呢 ??

祝順心!



====================
回 P 大

一直呆呆的買呀!





謝謝生活大說明


>>請看這張績效圖,時間過了1年半之後,加權指數回到原點(+0.09%),正2有+14.06%的報酬,反1則是-12.43%。有趣吧!
再下認為應該比的是加權報酬指數 -- 8.3% --
如以0050為例 除息後 0050反一是用除息調整價來算"報酬率*(-1)" 不是用前日收盤價
==> 所以用總報酬指數算會比較接近 "報酬率*(-1)" "報酬率*(2)" 的比較基準
==> 正2:8.3*2 反1:8.3*(-1)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