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otter wrote:我先打個預防針因為股市死不認錯回檔苦無機會切入原訂計畫似乎可能被迫延期非戰之罪...(恕刪) 原訂計畫長怎麼樣?除了危機入市型的策略之外, 一般股市投資策略都應該隨時有部位, 只是部位大或小而以。挑選策略要適合自己的個性才比較容易確實執行, x大會抱怨市場不認錯害自己沒有切入機會, 感覺不是很適合這種需要長期等待或者一直找不到進場點的策略。
xpotter wrote:為了避免有人說我不...(恕刪) 寨主真的蠻膽小的,有錢又膽小,像我就比你膽子大很多了,雖然我也是謹慎小心的人,我絕不會買樂透,我會買股票,買績優股,沒賺到價錢就領股息,比放定存好,長期下來,又可賺價差,買對股票,對自己選的股票有信心,就不怕它套牢,只怕它不配股息而已。
xpotter wrote:沒有穩定工作收入之...(恕刪) 給你看看贏者的作法,重點是超跌時要大膽買進人家才存到中信金400張就可以出書了要是再不行那就只好建議你買這些銀行股的特別股了,固定領息約3.7%一個存了400張中信金達人:「這3檔金融股」只要超跌,我必逢低加碼MR JAMIE Sunny愛Money About撰文者Sunny愛Money+A-A撰文者:陳重銘 2018.02.27 瀏覽數:190744圖片來源:photo-ac.com圖片放大《與神同行》是最近很紅的一部電影,描述人死了之後,要到地獄去一一檢視在生時的功過,凡是有犯錯的都要在地獄受苦,只有行善的好人才可以立即投胎轉世。地獄之說就是佛家所說的因果,種善陰結善果,種惡因就會得到惡果。我們投資股票其實也是因果的一種,我從2009年至今,努力省吃儉用存下了約400張的中信金(2891)股票,就是在幫自己種善因,因此我每年可以從中信金領到數十萬股利這個善果。我投資中信金的過程都寫在我的書裡面,我也習慣拿中信金來當麻豆,藉以說明一下投資股票的理念。最近我在粉絲團分享2017年金融股獲利創新高,中信金的EPS也較前一年度成長33%等訊息,然後表明我會繼續存中信金來參加除權息。文章一出,有網友反應說現在大盤已經在萬點的高點,而且金融股的股價也在近期的高點,希望我不要再發表對於金融股的看法,以免害網友買在高點,希望我可以『積陰德』。我是很感謝這位網友的佛心,我也怕萬一將來股價下跌,害網友買在高點,我會下地獄啊。可是仔細想一想,誰敢確定股價不會再上漲了嗎?當初美股道瓊工業指數攻上15,000點時,也是一堆專家在警告要居高思危,可是卻又硬生生地漲了10,000點。川普當選時也是一群人在一直喊衰,結果呢?請問誰可以準確預測未來的漲跌呢?萬一我警告網友要居高思危、不要投資金融股,可是金融股又持續上漲,那麼我害網友少賺的話,是不是也要下地獄呢?完蛋了,不管股價上漲或是下跌,我都要下地獄了嗎?我只是『免費』分享一些股票的資訊,以及我對於投資的看法而已,這樣就萬劫不復了嗎?投資股票,賺錢了是誰的功勞?賠錢了又是誰的錯?難道賺了錢就是自己厲害,賠了錢都是別人的錯嗎?我的新書《存到自己的300張股票》,請注意『自己』這兩個字,投資股票本來就是自己的功課,網路上的資訊以及討論的文章,自己都要去理解以及消化,然後請自己去決定要不要投資股票,畢竟沒有人拿槍逼你買股票。究竟要如何評估股價?我在書中有提到『本益比』跟『殖利率』這兩個觀念,這也是我選股的主要心法。我在書中寫到,當股票的本益比在12倍以下時我就會考慮買進,以2018/01/10的股價而言,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跟中信金的本益比都在12倍以下,我當然會持續持有甚至是伺機逢低加碼了。
xpotter wrote:我覺得要拋棄自我 效法股市贏家我觀察很久了教主那一樓的股市勝利組 包含教主都有共通的磁場和特質 那一樓你所謂的勝利組跟你的根本差別只有一個,就是他們手上都有股票(指數ETF也算),而你沒有,如此而已。要說是運氣也可以,像pigstand大假如不是早早就買入0050,現在說不定也跟你一樣會猶豫不決,換成我也是一樣,假如我現在跟你一樣空手,那可能也會猶豫不決,而剛好我們都是在金融風暴前就進場的,經歷了金融風暴的洗禮會讓心臟更強壯一點,所以我們比較不會有萬一再來個金融風暴之類的要怎麼辦的障礙。網路世界多是報喜不報憂的,通常是有賺錢的才會講,賠錢的就會惦惦,所以會有種好像大家投資都賺錢,所以萬一我賠錢的話,那就顯得我很沒用之類的想法,所以感覺你現在很怕一進場就套牢,所以猶豫不決,有時候賠錢事小,賠了面子或質疑自我才事大。假如你需要一個賠錢的例子來狀膽的話,那我本人就是了,我前年大舉換股到現在的結果,大約是減損N百萬吧,換股了5、6檔,只有一檔是正的,其它都是負的,算是對產業的判斷失準吧,就納入學習經驗中囉,怕熱就不要進廚房,進廚房就難免會這裡燙一下,那裡割一下。前幾年太順了點,現在受點挫折也是好的,人不能佔盡所有的氣運,因為物極必反,也該慶幸自己能堅守分散的策略,減損雖有,但也不到傷筋錯骨,看著數字上去又下來,下來又上去,也會有不一樣的體悟,我常說理財投資不是只有賺錢而已,很多投資上的經歷都幫助我在人生中其它事物上,能有更好的心理調適。數字終歸只是數字,花掉的才是你的,暑假的洛杉磯還沒去,已經刷掉的就差不多是你的一倍了,都是數字而已...這是已經下訂的洛杉磯民宿,佔地半英畝,買不起咱還住不起嗎?不過下輩子還是出生當美國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