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海神經 wrote:
教育制度教出一堆22k廢才,要怎麼創新。
張善政講的並沒有錯。
有些大學好科系畢業的碩士生,年薪幾乎落在80w-100w之間。
甚至還缺人。
員工自已不行,怎麼加薪。
當然問題最大還是教育体系。教出一堆廢材。
人本來就會分出高下,
有聰明的, 自然也有不那麼聰明的.
如果你生出不那麼聰明的小孩, 你希望人家一天到晚罵他們廢柴嗎?
一個國家經濟要強盛,
第一靠的當然是第一流的人才要能頂出空間,
二三流的人才,在第一流的人才為國內賺進大把的銀子後,
自然跟著水漲船高.
美國也有卡車司機, 但一樣是卡車司機,
美國卡車司機就是賺得比台灣多,
難道是美國卡車司機技術比較好? 人人是人才嗎?
還不都是美國的第一流人才頂出來的空間.
把收入水平拉升了兩三倍.
所以美國的廢材到了台灣都變有錢的公子了.
差異就在 我們的第一流人才, 要嘛就是移民到美國, 幫美國人賺錢了.
不然就是當醫生, 每天看感冒流鼻涕.
其它人在不是一流的人才的商人帶領下,
只能從事操勞又爆肝, 沒有附加價值的代工研發.
說穿了, 台灣人愛錢, 極度愛錢,
又沒有使命感,
只想我賺夠一海票就退休享樂去了.
不然就是移民海外, 當外國人.
當然養成人民喜歡崇洋媚外, 外國月亮比較圓的心理.
不團結又一盤散沙, 互相攻擊,
如此惡性循環下, 會有高薪才有鬼吧.
hello
股海神經 wrote:
老闆怎麼錯,
老闆在商言商,
願意出多少錢用你,你覺得可以,就上班,覺得太少,就不上班。另謀高就。
這是個競爭的經濟,適者生存,不適者就淘汱。
老板比員工還累,不信你開一家公司看看,
看員工好混,還是老板。
這個道理和你的股海我想是一樣的。
拿對岸打個比喻吧!
現在對岸經濟發展是人材是求過於供,可能我不曉得別的事業別情況。
但是在電子業裡面的員工做不爽馬上走人或是跳槽到更高薪地方。
有簽合約跟沒簽一樣。
老闆一直煩惱人員不足之外,又不太能請他們多做額外工作。
薪水是跟著政策執行,但是又不肯提升到和其它工廠相同競爭,距離明顯。
是「老闆」比較累。
但是在台灣情況不同,人材供過於求,一樣的…可能我不曉得別的事業別情況。
在電子業員工做不爽還不太能走,因為沒多少可跳槽的地方。
再者老闆也不擔心跳槽,因為一直會有新鮮人可供給使用,還可以多做額外工作。
至於薪水嘛~~是跟著政策執行啦~只是全台灣幾乎差不多,也不用多做提升!
是「員工」比較累。
台灣幾十年前也有過對岸的風光,只是風水輪流轉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