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我的專業:教你投資理財(共同基金篇)

alearn1212 wrote:
最近跟我媽的保險阿姨買了一個投資型保單,選了幾檔基金!
請問定期定額的投資型保單好嗎?
跟一般的基金有沒有不同?(恕刪)


我個人來講不管是客戶還是親朋好友,我一律跟他講請把保險跟投資分開,這不像是手機,所有功能都加進去就一定加分,這是另一個迷思。

如果你要問我定期定額好不好,我說 ok啦
如果你要問我保險好不好,我說 很難避免要的,也ok啦
但是你問我投資型保單好不好,我是不會考慮這東西

這裡會有保險從業人員,所以我不去批評商品
我從另一個角度跟你解釋

這樣想好了
如果定期定額的投資型保單能夠完全cover掉基金公司的基金
那是不是應該全部基金公司都倒光了
事實上呢?
好像沒有倒

why not?

那是不是證明有些地方沒辦法取代掉普通基金
咱們一起動動腦,想想為什麼

記得我前面有講過買基金有要收取手續費和管理費對吧
因為投資型保單主要還是個保單,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的懷疑他的手續費和每月管理費會收一份投資的,再收一份保險的,當然他不會分別標出來,但是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去作功課,調查一下,那就很有趣啦,我講過大家要去找的共同基金是每年不扣掉手續費和管理費的情況下有10%報酬率就合格了對吧,現在就算投資型保單選到頂級的,每年一樣有10%報酬率,可是每月扣掉兩三倍的管理費用就很不划算。
事實上我身邊聽到的買投資型保單的人也的確都是年報酬率在3~4%左右,上不去了。

這沒有對錯,個人選擇而已。

還有一點不知道我有沒有記錯,得麻煩保險業的朋友出來說明,我記得投資型保單比一般基金贖回門檻要高,例如一般基金可能贖回到拿到錢要五個工作天,投資型保單可能一年只能某段時間可以申請,一年一次,而且申請完到拿到錢更久很多,這我有些不確定,所以講錯別怪我

總而言之,你問我會不會要用投資型保單,我說絕對不會,至於你自己,就你自己決定啦!
楚狂人的Blog:http://www.shukai.biz
fortune578 wrote:
沒有哪樣投資是只有收...(恕刪)


投資就是承擔可承受的風險或是講可預期的風險
而獲取穩定而滿意的利潤

不過我周遭很多很妙的人,喜歡叫我找一定賺的投資工具給他們
有啊
定存一定賺(不考慮通膨的情況下)

什麼?報酬率太低?
要報酬率提高一定要擔某種程度的風險,沒這麼好的事情
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年報酬率三成而且零風險
如果不是詐騙集團的
你介紹我去做好了
楚狂人的Blog:http://www.shukai.biz
sam-tseng wrote:
這麼好的文章一定要加...(恕刪)


要深入的探討沒問題
你問深入的問題我就深入的回答
不然有些東西會一樣忘記講

不過話說回來,基金大概就這樣了,沒有太多的學問

鄙人的專長也主要在股票、期貨、選擇權上面
下面的課程近日內就會繼續post
請拭目以待
楚狂人的Blog:http://www.shukai.biz
好耶 寫的很好

有朋友說過
他說買基金不如買股票
至少管理費還不用耶

例如他說ETF 你可以定期買ETF
如果後勢看長的話
成果應該比基金好

這是真的嘛? 
kylen wrote:
好耶 寫的很好有朋友...(恕刪)


買股票比買基金好我是贊同的
至於ETF這種東西不應該回文的時候講
我會把這個特別開篇文章來教學
這東西太重要了

對了,謝謝你的讚賞啦
楚狂人的Blog:http://www.shukai.biz
謝謝大大分享

大學的時候定時定額買基金就賺了不少
經理人跟投資標的很重要
蠻適合沒空的人投資的
只是投資報酬率要放在中長期才會浮現
我個人年輕的時候也玩過一段時間
深入研究過基金與股票的利弊
(沒辦法學的是財稅相關忍不住就想去撈錢)

我個人對於本土公司推出的基金
基本上評價並不高也不樂於推薦
倒是外資公司的海外基金反而比較建議週遭親友去買

理由之一
台灣的經濟與政治脫離不了
太多非經濟面的因素會干擾正常的經濟體系運作
全部以台灣股市為投資標的的基金
坦白說幾乎絕大多數都是慘綠的獲益率
(放長線至三年以上來看)

理由之二
台灣很多投資者把基金當股票來玩
不到一個月就贖回的比例還不低
造成基金經理人必須時時準備可週轉的現金供投資者贖回
轉換幾手之下的耗損(人力精神等)
早已超過了所收的手續費管理費等等
也因此台灣基金很少有穩定的長期基本盤
必須追逐大盤獲利高的個股
當成短線當沖模式經營
我甚至可以大膽的說
除了特定投資標的的國內基金
台灣只剩下所謂的"電子科技基金"........

相對於台灣搶短線的操作方式
國外機構的基金管理比較有制度
投資標的也較多可以選擇的
才算是真正分散風險
只是必須注意的是匯率波動的問題
免得賺了差價卻賠在匯率上


基本上來說
高風險應該有高獲利
全球幾個新興市場都有前景可以期待(比如說金磚四國)
但是玩基金可不能放著不管
每半年到一年必須檢視你手中持有基金的績效
跟其他同性質基金比較之下
如果連續一年以上獲利差的
就可以考慮換掉了
基金跟股票不同的是已經很少基金會有所謂的配息
所以長抱基金並不是個正確的方式
階段性的調整才是正確的


如果擔心買進賣出時機點不好掌握
就直接挑選定時定額吧
最好是那種可以隨時調整扣款日期及時間點的
可以機動的掌握市場行情


最後要建議的幾種可以注意的
穩健型的可以去研究
[不動產證券化基金] (恕不提供公司名稱)
[能源類基金]
[金屬及貨幣型基金]

積極型的可以考慮
[泛歐洲股基金]
[東歐或中南美洲基金]

波段短期衝刺型的可以研究
[日本或東南亞單國型基金]

股票跟基金都是一種投資工具
其中比較大的差異是 股票是自己挑股 自己看盤
基金 是別人由經理人幫你操盤 你只要了解他的投資標的就好了
畢竟它的選股不是你能夠掌控的

那另外自己買股票 常常會流於聽信名牌 菜籃族為其大宗 追高殺低
雖然有些股票放長期當定存也還不錯 只是大多數的人還是搶短線
輸多贏少

基金部分 選一檔長期績效不錯的基金 在長期持有下 還是會有不錯的報酬率
(再成本考量下 一直贖回再進場 會把大多數的獲利給吃掉)

另外 國內的基金 看看就好了 買基金還是以國外基金為主 國內的不可控制因素比較多


這只是小弟的淺見 請多指教



加5分先.......01上的網友真是好啊.....貢獻自己的專長讓大家長知識....不要被業務蓋得天花亂墜
基金不妨可以考慮 ETF
不管是台灣或是海外皆如此
其他就再說了

理由有幾個
1. 被動管理方式,費用較低,交易手續費也低
2. 避免經理人為了美化帳面,或是為了拱同券商其他基金或自營部績效,而在交易上有些很奇怪的動作(這在台灣是)
3. 持股涵蓋市場主要的股票,分散風險;雖然系統性風險(共匪射飛彈、飛機撞大樓、大地震等等...)還是避不掉,不過「通常」系統性風險之後依段時間都會有明顯的反彈,一段時間再來考慮要怎麼處理就可以
4. 複製指數走勢,比起大多數亟欲長期打敗指數、卻反被指述打敗的大多數基金(國內外皆然),顯然是個優點

交易方式對於一般的人來說,要掌握時機可能還是有點困難,定時定額雖說不完美,但是還是可行的方式;更好的方法就請自己研究,在這裡就不多加贅述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