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我的專業:教你投資理財(共同基金篇)

最近在版上看到許多專業人士就他們的專業領域給大夥上課,就想提供一下我的投資理財專長,為了以後的敗家大業,眼前學習一下是必要的。

先來列舉一下會討論到的投資工具有哪些:基金、連動債、外匯、股票、期貨。(房地產我不太懂;選擇權實在不適合初學者入門,有興趣以後再教;貴重金屬會稍微提到,不過一般大家都只買不賣;古董、名表、名畫我是外行)

今天來談談共同基金,一般來說門外漢第一次接觸投資理財不是股票就是從基金開始,而且十有八九都是突然哪天存了一些薪水,又聽長輩或同儕說要投資理財,就跑去銀行或基金公司說要買基金,當然,用功一點的會先網路上看看,買一兩本雜誌研究,研究了以後大部分人只學到它分為單筆和定期定額,要波段操作,長期下來就會賺錢,然後90%會選擇定期定額,因為書上都說這樣可以有效降低成本,等到漲高就可以賺錢。

然後書上還會說基金是最適合上班族的投資工具,只要耐住性子長期投資一定是賺的,又有專業的基金經理人幫忙操盤,我們不懂沒關係,把錢交給專家,專家一定可以幫我們創造出很大的利潤,風險很低,可是獲利無窮。

看起來是完美無缺,但是實際上呢?
就我個人身邊的親朋好友來說,賠錢賺錢比率大約80:20,賺錢的也賺不多,只有非常少數剛好某一年賺到30%以上,但是並不是常態,問題出在哪裡呢?

接下來我為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表面上很棒的投資工具,實際上卻賺錢的人很少。
先來解釋一下何謂基金?大部分的基金就是基金公司選擇一個市場(例如台北股市、亞洲股市、美國股市、石油、黃金……),然後基金經理人根據自己判斷買進或賣出其投資市場內的商品,也就是投資台北股市的就買賣台股,賺取差價,而賺或賠的錢會影響到他的基金淨值,原本可能是一個單位十塊錢,因為買了鴻海賺錢,所以一個單位漲到十一塊;如果買了訊碟賠錢,一個單位可能跌到八塊。幾乎都不會偏離這個操作。

因為基金一般來說會持有幾檔到十幾二十檔股票,乍看之下是風險分散了,但是在台灣奇怪的規定和環境之下,往往未見其利,先見其害。政府規定無論是多頭還是空頭,基金持股都有一定下限的比率,簡單來說就是大空頭趨勢下(何謂大空頭,就是一眼望去股票幾乎都在跌就是了,REPEAT),也被迫要買進或是持股續抱,即使知道不賣不行了,但是法律規定不准賣,只能看著它跌。第二台灣市場太小,投資人又不擅長作功課,買基金永遠只看這個月績效最好的,所以很自然基金經理人會被迫去追逐市場上的熱門股,呈現十檔持股全部都是上櫃小型被動元件股,或是十檔全部是證卷類股之類的怪事,自然而然分散風險就沒辦法作到了。

基金經理人真的專業嗎??根據投信投顧公會委託台大教授所做的資料統計,國內投信基金經理人異動頻率十分驚人,在去年(2005),就有248支基金更換基金經理人,換算下來,幾乎每1.47天(約35.5個小時!)就有一位基金經理人回家吃自己。大家注意到這個新聞以後就應該沒人膽敢把自己的血汗錢就這樣交給這些每天殺進殺出,比散戶還散戶的”專家”吧。

那如果長期投資呢?定期定額投資能不能趨吉避凶?當然這理論上是說得通的,問題是通常會想要投資一定都是周遭朋友有人買股賺錢,或是買基金賺錢,才會想要有為者亦若是,而散戶真的賺到錢的時候往往是波段高點不遠,例如台股八九千點附近,在台股六千點以下想要投資的人真的不多,所以一旦決定在高點投資,那就慘了,不管買什麼基金,定期定額五年十年都回不了本,例如基金經理人去買到七八百塊錢的廣達,現在跌到五十幾塊;六百塊的威盛,現在不到三十;三百塊的錸德,現在不到八塊。例子舉不完。絕對不可能回本的。

去看看smart智富月刊,它每期後面都有表現比較好的基金的排名,只要看四月份五月份多頭和六月七月走空頭的差別就會知道了,四月五月有些基金一個月賺五成,很厲害,但是等到六七八月卻腰斬再腰斬。

而大家應該都是看到大漲才去買的,也就是說人家已經賺了五成你跳進去,剛剛好被腰斬再腰斬,所以說買基金一定賺的實在很不負責任。

難道都沒有好選擇嗎?
整個理財教育都是騙人的嗎?
倒也不盡然,要買基金,請買國外全球型基金,去網上找一年、三年、五年績效都名列前茅的,不常換基金經理人,是不錯的選擇,目標年報酬率放在10%左右,別預期過高,然後有錢就買有錢就買,這樣長期是真的可以賺到一些錢。(10%是指單筆申購,如果是定期定額的話報酬率必定會低於10%)

對了,一般投資國外基金都會收不少申購和管理費用,可能初次申購會收3%申購手續費,以後每年再收0.5~1%的管理費用,所以別忘了要把這部份扣掉才是真正的投資績效。

今天先大略談談共同基金,解釋一些沒人跟你講過的黑暗面和獲利迷思,有人問更深入再回答更深入,此篇先測試一下大家的反應,如果有人支持就繼續下去,不然就還是發勸敗文好了。
楚狂人的Blog:http://www.shukai.biz
耶耶~~又多學到一樣東西了~~~
可以再說明一下怎樣才是贖回的時間點, 往往在基金低檔的時候代表可以買到較多的單位數, 卻也因為
陷入這樣的迷思而不知何時脫手
真是太剛好了,今天才被娘親叫去說要買點基金,不過我是一點概念都沒有阿.......

果然有專家來解釋就是不一樣,感謝,繼續去惡補一下

以上
http://sable-brompton.blogspot.com/
我想,投資理財是目前所有上班族都想要學習的基本技能!

如果還有人願意在01上教大家的話!!

那大家就會有更多錢去敗家了!!

就麻煩大大了!!
這麼好的文章一定要加分先~
希望能再更深入一點指導
這樣才能累積敗家的本錢阿
Sam Tseng...無法抗拒電子產品 O(ˋ_ˊ")Y
最近跟我媽的保險阿姨買了一個投資型保單,選了幾檔基金!
請問定期定額的投資型保單好嗎?
跟一般的基金有沒有不同?優缺點為何?
謝謝大大的細心講解!
說到基金介紹一下我看過最好的基金網站.
FundDJ-基智網
http://www.funddj.com/y/yFund.htm

基智網的討論區是挖寶的重點因為討論區設計的問題所以它沒有精華區.
要知道一些基金操作精華的人,建議從回應越多的文章看起.

關於國內基金也有1 2檔基金不錯阿 比如 保德信高成長 國泰中小成長.

而且關於定期定額的操作應該是 設停利點不設停損 因為.....
定期定額採移動平均線概念就是要平均成本
請記住趨勢往下會壓低平均成本
趨勢往上也會抬高平均成本
價位低於平均成本繼續投資以平均成本理所當然
價位高於平均成本適當獲利並轉入其他績優基金分散風險
(這只是一個大概的觀念,要仔細點的看下面網址)


單筆配置與定期定額投資原則
(文章長了點但是有整理過了)
http://www.funddj.com/e/ytalk/zaof.asp?TitleID=13187&key=&keyword=設停利點

現在要找到手續費5折的銀行很多了.所以手續費1.5%.加上大部分基金公司內扣的費用都反映在淨值上.唯一要注意的是 摩根富林明JF基金 有買進\賣出價0.5%的價差
銀行保管費就要看銀行的規定了
沒有哪樣投資是只有收益沒有風險的
所以
在投資之前
做點功課
還是有必要的
Stephen & Carol wrote:
可以再說明一下怎樣才...(恕刪)


贖回的時間點這是最重要的問題
有句話說
會買股的是徒弟,會賣股才是師父

所以贖回比進場買進重要多了

這個問題可以分幾個面來談

1.你是單筆投資的,很簡單,請使用停損點移動法來決定是否出場,舉個例:
如果你進場買基金的價位是一單位15塊,那你可以設定跌10%出場,也就是13.5左右贖回,如果繼續上漲,漲到20塊好了,一樣是跌10%出場,也就是18左右出場,這樣可以確保你不會一天到晚想東想西,還可以真的賺到上漲的甜美,這個10%是我自己講的,你可以設定15,20%隨你高興。

2.如果是定期定額,沒事不要亂出場,除非真的要用錢,取而代之的是改變扣款的方式,一樣舉例說明:
如果真的找到很棒的基金,就別想太多,乖乖扣款就是,但是如果找的是國內基金,請記得台股七千點以上減碼扣款或是暫停扣款,六千點以下加碼扣款,長期會賺更多。
定期定額跟單筆有本質上的不同,其實想出場就可以出場,因為已經把報酬率降低,甚至等於只是強迫儲蓄的方法而已,總而言之就是不必想太多,需要用到這錢就出場不會太吃虧。

希望這有解答你的問題
楚狂人的Blog:http://www.shukai.biz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