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的投資理財一直都是透過券商或銀行買債券基金(75%以上是投資等級,不太敢玩股票基金,怕波動太大),但近來發現債券的殖利率越來越低(投資等級常常低到3%以下),基金公司每年都固定收取 1.5% - 2.0%的年費,這樣下去,獲利都被基金公司賺了。
聽說透過券商複委託買海外債券型ETF,因為是被動型管理基金,年費比在台灣買債券基金便宜很多,我上網搜尋了一下,經常有年費0.5%以下的,真的很便宜,但是問題來了: 債券型ETF的產品大部分在美國股市買賣(香港有少許),基金公司如果配息美國政府都會先預扣30%的稅金,如果不是美國本地的稅源,隔年可以退稅,但是這樣我還是覺得很不安心,萬一稅退不回來,那到海外買ETF優勢不就沒了,想請問先進們:
1.有沒有不配息的債券型ETF,這樣美國政府就扣不到了(例如累積型,或配權不配息)
2.聽說直接在海外券商開戶才有可能將30%的稅退回來,透過券商複委託是不能退稅的(我不想在海外券商開戶,投資的錢不多,又要匯來匯去,手續費好像不划算,而且沒有安全感)
請有經驗的投資前輩指導,謝謝
cavin chen wrote:
萬一稅退不回來,那到海外買ETF優勢不就沒了...(恕刪)
◎◎買基金完全沒有稅務優勢◎◎
1.買基金,那30%還是沒逃掉,只是讓你不知不覺而已。
A.你買美國註冊的基金。基金取得配息的時沒扣30%,但基金配息給你的時候,會扣30%。
B.盧森堡註冊的基金。基金取得配息的時候就已經被扣了30%,再分配給你時就不再扣30%。
(富蘭克林的美國註冊基金是A類型。台灣絕大部份的基金是屬B類型。)
(對美國公司(付息者)而言,A是本國人不必預扣。B是外國人,要預扣30%。)
(台灣也是一樣,對外國人所得一律要預扣20%的『所得稅就源扣繳』。)
所以,你在台灣買基金,跟在美國買ETF都是一樣被扣30%。無差別。
2.透過券商複委託是不能退稅的。這是正確的。(國內券商同B,也是外國人。)
3.海外券商開戶能否退稅?眾說紛紜,我也不知道。
cavin chen wrote:
1.哪有沒有一種情況,我買在美國註冊且在美國股市買賣的亞洲債券基金ETF,配息時假設就源扣繳20%的稅,美國政府又預扣30%,然後告訴我因為配息來源非美國,我明年可以退稅,那如果我沒有去退稅或退稅不成功,那不就被扣了50%的稅了。
2.還有一個問題請教大家,在台灣股市買賣股票型ETF,例如元大FB上証(006205),那如果有配股配息是配到哪你去了,還是直接反應到市價去?問營業員也說不清楚,只好上來請教大家,謝謝 ...(恕刪)
1.美國政府又預扣30%,=> 這個不會發生。
所謂就源扣繳,扣繳義務人是付錢出去的人,不是美國政府。
譬如你房屋出租給公司,這房租收入的扣繳義務人是房客(付錢的人),不是房東。
譬如你上班領薪水,這薪資收入的扣繳義務人是公司(付錢的人),不是受薪員工。
亞債基金,是亞洲公司(付錢的人)為扣繳義務人,不屬美國來源,美國那30%不會扣。
(扣繳義務人不按當地稅法規定扣繳,是違法的,會依稅法規定處罰。)(台灣處罰如後圖)
2.元大FB上証(006205),配股配息是併到淨值裡面,不是併到市價裡面。
同樣的,006205領到的股利,一定也是按照中國的稅法規定被『就源扣繳』了。
全世界都這樣『就源扣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