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債 沒告訴你的真相

轉貼某網友G大的分析並做紀錄 有憑有據 有牛肉 算是研發級的論述
債眷我只服 包含有在本樓發文 值得我尊稱為大的 加上這位G大
比本樓 某些 言不及義 只會用教科書當擋箭牌的酸民 層次是高下立判
但回測歷史驗證是否等於未來 我還是稍持保留態度 僅以參考
===================================================================

大家不用擔心,長債殖利率 升到 6或7,美國企業會倒光光了!!因為:

債券新手們,最近,不要又被網紅用上面這句話,騙你去入坑 買川普上任後,未來四年恐怕會 跌跌不休的 美債etf了!!

因為 企業跟銀行借錢,是用 "聯邦基準利率",不是用 長債殖利率啦!!

所以美國才會降息來避免經濟衰退,所以長債殖利率,升多高,一點也不影響企業,真正會影響企業的是 企業跟銀行借錢 所用的 聯邦基準利率!!

見附圖,聯邦利率 跟 長債殖利率。是可以差很多的喔,差2-3%都沒問題,甚至還差到4%的。因為長債殖利率,主要是受市場供需的影響,跟聯邦基準利率,不一定有關係!!所以別再被網紅騙了。

過幾個月,我們再來驗證我這現在這篇說的,也許幾個月後,可能川普的政策關係,加上又狂發美債,可能 長債殖利率已到升到6%以上或7%了。但聯邦基準利率,或許仍一樣跟今天一樣,都是4.25-4.5% (或者因降息再降更低)。但那時候已超過6%以上或7%的長債殖利率,並不會造成到美國任何企業衰退或倒光光,說不定那時候,因為川普幫企業大減稅,美股還又創新高了呢。

見附圖,有過往的 聯邦利率 跟 長債殖利率的截圖,是可以差很多的喔,長債殖利率 比聯邦基準利率,高個2-3%,甚至4%,都沒問題呀。

若覺得本文不錯的,請按讚或打賞喔,感恩。

Q :真心不懂 請教g大 00937b的 6%直利率 不是也是公司債嗎?為何不用聯邦利率向大眾借款?

A:00937b 那些公司債,都是好幾十年前或一兩年前,假設聯邦利率可能5.25-5.5時,它就用4.多%,發債來像民眾借錢,當然划算。但因為美債 長債殖利率最近一直升高,公司債殖利率一定要更高才會有人買,所以當年100元面額發行的公司債,在投資者之間互相交易,最近就會一直折價,賠錢交易,可能只剩下60-70元,越來越便宜,才有人買,但他發行的票面利率 ,即債息,每年都是固定金額的,所以換算下來,你買入的成本變低了,幾年錢的人買100元,但如今你只花60元買,當然利率感覺變高了,可能變成6或7,若它價格再跌,殖利率換算下來,可能高到8。是這樣來的。
所以,自從前陣子,長債殖利率 超過 聯邦基準利率後,大部份公司,就直接跟銀行借錢 比自己發債還划算了。你現在看到的所有市面上的流通的公司債,都是當 長債殖利率 低於 聯邦基準利率的時後,才會發行的。

Q:但是投等債跟公司債也是跟著長債跌,長債利率太高也會造成公司發的債沒人買單不是?

A:公司又不是笨蛋,當 長債殖利率比 聯邦基準利率 低時,他才會考慮發公司債 (因為發債可以比 銀行借款 利息還要低)。若反過來時,他就直接改跟銀行借錢,就不會發債了呀,過往都一直是這樣的呀!!
公司要發債或要跟銀行融資,也都是要參考基準利率加碼。不過若基準利率低到比發債成本低,就會用銀行融資的(如國內也常看到有某某銀行主辦xx公司聯貸案之類的)

Q:正二的籌碼沒有參考價值?
A:從上面對話看起來,小諺僅是好奇您如何分析、得出結論的,他跟您一樣,都是持有多單,只是想評估大家(多方)的看法,並沒有要冒犯您的意思。

籌碼面比較沒有參考價值,大略是指,這檔ETF主要追蹤彭博20年期美國公債正向二倍指數,以『期貨』契約為主要投資標的;而台灣發行的ETF正2籌碼面,最多只能表達法人或大戶(主力)對後勢的看法,但他們的資金並不足以左右期貨價格走勢,若真要參考,可能參考美國公債期貨的籌碼,會比較有用。
(註)國內的個股就不同了,個股的分析反而是籌碼面>技術線型。

另外,跟您分享一下,今日國泰正2賣超第一名券商,是版上一位大老調整手上多空比例,由3:1降至2:1(共計賣出1800張),並非如您所說的是散戶賣壓,他的財力少說也是主力等級,被說成散戶,應該會蠻委屈的..

====================================================

兩年後,若照鮑爾預期降息結束, 聯邦利率降到3%,那美債etf價格“至少”還會再跌17%!

之前因為每次的快速升息,原本長債的正常殖利率 就很容易因升息太快,反應不及,往往都被打亂,甚至出現更誇張的 殖利率倒掛現象,但這些問題,都一定會在之後的 降息循環 中,慢慢被修正,無一例外,所以,降息過程中,長債殖利率 慢慢回到正常化,是必然的過程。

過往“每次”降息結束後,長債殖利率回到正常化後, 都要比聯邦利率 高1-2%(如圖片所示)
而且“每次”降息循環結束 都如此!無一次例外啦!!

此刻,20年 長債殖利率大約是4.7%左右,兩年後,若這次降息循環,若照鮑爾預期的 兩年後,降息結束的利率是降到3%的聯邦利率,而十年長債的殖利率 回到正常化後,就差不多剛好跟圖中那一次降息循環結束一樣,十年公債殖利率就大約落在5.2%。(20年的長債殖利率一般會比10年期的高0.5%-1%,那就用高0.5%來算就好了,那大概就是5.7%)

結論:此刻,20年長債殖利率大約是4.7%左右,兩年後,聯邦利率若降到3%,那兩年後,20年的長債殖利率如上一段所說的,大概就是落在5.7% ,那長債大概會再跌多呢??計算如下:

(5.7-4.7)% x17( 美國公債長債約17年存續期間)=17%(至少還會再跌17%)

若是 投資級公司債,約12年存續期間來計算,則至少也還有12%的跌幅可跌!!

以上都是最好的情況,未來兩年能順利降息降到3%。如果真的川普關稅政策,引發通膨再起,降息幅度減少,聯邦利率最後降不到3%的話,那長債價格,還會跌得比17%更多!!

PS: 最後,補充說明一下圖片的細節:

紅色是聯邦利率,紅色小圈圈是該次降息循環結束的那時間點。

藍色是 十年期長債殖利率,藍色小圈圈是該次降息循環結束的那時間點。

Q :照這麼說 等升息反而價格才會高? 請指教

A:也不是這樣說的,雖然大部份時間,升息時美債跌,降息時美債漲!但真正影響美債的漲跌,並不是看 聯邦利率,而是看 長債殖利率,也只有當長債殖利率 相對於 聯邦利率 恢復完全正常之後(就是比 當下的 聯邦利率高1%時),降息時,長債殖利率 才會跟著 聯邦利率同步下降,美債etf價格才會跟著降息而上漲。其實,這個觀念,很早之前,我在今年 第一次降息的前半年(今年3月15日的發文)就提醒過了,只是當時都沒人相信就是了。經過了之後 9月 跟 11月的兩次降息,應該會越來越多人懂了。

股海蜉蝣 wrote:
因為 企業跟銀行借錢,是用 "聯邦基準利率",不是用 長債殖利率啦!!



美國非金融企業融資方式主要有兩項,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債務融資包括向銀行借錢及發行公司債等主要兩項。

通常公司會根據資本成本來考慮籌資來源,向銀行借款通常為短期,如長期借款通常需要擔保品,利率也會比同期美國國債殖利率還高。

經營企業的資本通常需要長期融資,所以美國非金融企業發行中長期公司債的餘額通常不會太低,因為通常不需擔保品,融資期又比較長,條件比較好(subordinated、callable等等)。

所以,把非金融企業公司債對比其他債務證劵和貸款的餘額來對比:



一個13兆多,一個7兆多左右,多在一半左右。

看比例:



看得出一但金融市場出問題,企業透過發債融資會出現問題以外,五成以上的中長期融資債務是透過公司債的方式籌得的。

因此中長期殖利率也是會影響企業的融資成本,沒有所謂只借短或只向銀行借款的說法!銀行不是吃素的,要向它融資往往比像次級市場的投資者要錢難很多。
股海蜉蝣
感謝HK大 不但是圖資專家 是真的有料 有圖有公信力 感謝解惑
ISM製造業指數跟公債殖利率的相關性 似乎無恆定連動關係 讓我蠻意外 參考下圖

分3階段來看
2020年前是正相關
2020~2023是巨大逆相關
2023以後又恢復正相關
是QE 還是 通膨造成時正比 有時反比
有人問我為何不分析這些指標因為實在是太難了
但這2年ISM跟公債殖利率正比走勢 應該還不至於會太離譜



殖利率跟CPI關係 可以說CPI是公債殖利率的先行指標 無庸置疑
歷史上惡性通膨 如上圖 使公債殖利率飆升到天際
惡性通膨 根源可能有
1.大QE 亂發債 美國中國都曾經 中國是2009 4萬億救市 美國就不多說了
2.石油大漲
3.區域性中型規模戰爭 例如烏俄大戰等級
未盡之點 網友後續可以補充


以下為今年4行依序是 ISM/ 芝加哥PMI/ CPI / 核心CPIi數據
四者似乎無恆定連動關係




但是在最近 拜登政府的鮑爾卻搞了一個 ISM烏龍
美國管你通膨 股市才是他的命根子
可以看出 ISM 在7月落在43.4 已經走弱 股市8月5日大跌就是證據
事實上美股早就泡沫化 不過是估值過高回調修正
但在美國股市中容不下一粒沙

美國一看急了 股市糟了 要霹靂行動 電擊療法 聯準會一口氣大手大腳降息4碼 趕快讓ISM起死回生
也就造就ISM到上個月48.88但聯準會救ISM後果 反而導致通膨預期升溫 債眷殖利率下跌無望的窘境
可以說的美國政策一貫的立場 優先順序 1.救經濟救股市 2.美債殖利率只是無足輕重 任他漲上天 反正無限發債大法 還可以撐好幾年

理論上 美國經濟越強 世界對美國有信心 發債成本應該越低
但在這套印鈔機亂開 撒錢救市 這熱錢氾濫扭曲假性經濟繁榮 通膨異常敏感 經濟一升溫 通膨如影隨形 經濟秩序的本質已亂了套
就跟我之前所推論的 美債發越多 = 殖利率飆高 = 美元越強勢 一樣的弔詭
想想2009 QE之亂前 GDP不比現在差 完全沒有通膨問題

股債雙殺該如何投資
轉貼某網友C大之文
不敢說博大 但在債眷方面 實在比一班財經分析師還精深啊
我自己也看得很吃力 只好回去複習之前請教專家的發文
看懂大概要HK大 英大等級
只是準度也不知如何 參考參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篇算是補充
彌補一下近期沒發文的帳
來聊聊QT結束的問題
分成幾個部分來說

1.美國日常流通貨幣為2.37兆左右
所以要維持正常流動
準備金不可能低於這個數字
通常為這個數字的1.2倍左右
美國準備金並沒有明文規定要在GDP的幾%
但當前看來2.37兆的1.2倍
約為2.84兆
幾乎等於GDP的10%
此為安全閾值
當銀行準備金低於這個數字
都是不太安全的
造成金融流動問題
2018年底就是一個例子

2.聯準會的資源產負債表為6.85兆
比上周少了300億
屬於正常QT減少速度
但銀行準備金卻爆減3260億
中間差額跑去哪裡了?
從隔夜逆回購就可以看出端倪
從1000億左右暴增到4000億
當前為2000多億
主要是跨年過節期間資金的短暫放置處
預計下週回覆正常
銀行準備金也大概率回到三兆以上

3.大家都知道QT的最後一裏路為隔夜逆回購歸零
而上述我所認為的銀行準備金安全邊際為2.84兆左右
我們可以合理預期
當前2.89兆加上隔夜逆回購2300億
為3.12兆元
以當前一週下降300億的資產負債表
我們可以合理預期
7週以後達到閾值
也就是下次FOMC會議後
農曆年後開市一週
這也是我認為聯準會會結束QT的原因

4.如果聯準會半年內(26週)不停止QT
我們在六月底就會看到大場面
聯準會緊急強制QE
買回流動性
不管也沒關係
會演變成一場人為金融風暴
個人是認為鮑爾沒這種勇氣玩大場面
他屬於沒軟蛋的乖乖牌一個
但陰謀論例外

5.QT結束並不會直接導致公債大漲
但會讓公債市場信心提振
會讓空頭方沒理由拿出來當藉口
屬於間接增幅
我是認為會和通膨的達標一起配溫開水
是反彈的催化劑
這在近月應該可以看到

上述看不懂也沒關係
我想說的是
債市只剩下滿滿的空頭新聞
建議投資人自己找資料
別被跑遠的狗嚇跑了
-------------------------------------------------------------------------------------------------
股海蜉蝣
早看到應該可以少賠一半 不會買在聖母峰
k80157
20年美看起來都準備要上5%了,債這個坑真的太深..是說也不知道哪天才會跌了,現在只能等跌下去停損,但美債完全得了不會跌的病..。就川普一句關稅是假新聞的發文,美債又直接爆拉上去,真的是服了他
股海蜉蝣 wrote:



第一眼讀到感覺是為長債殖利率在降息後還在升,找一些解釋的理由,所以找到緊縮貨幣政策的一個手段QT,確實QT繼續是會影響長期債券殖利率預期,但為何QT近期強度減弱殖利率卻升的更猛?

仔細讀了一下,我覺得有許多不明之處:

1. 存款機構準備金和流通貨幣並無沒有所謂合理比例,流通貨幣通常隨經濟體成長而緩慢成長,準備金多寡通常用來調節基準利率,在2008年暴增後逐漸失去調控利率的功能,如今何種水位是安全的?只要不讓利率失控就是安全的水位,一般多觀察準備金需求彈性。

存款機構準備金和流通貨幣比例:


2. 這沒問題,年底流動性從準備金到逆回購,兩天後,1/2號就回復正常。

3. 很武斷的推論。

a. FED的政策目標一個月600億QT(250億公債,350億MBS),但你看2024/12月整月不到200億,一月第一周 就334億,過去幾個月波動也很大,其實很難預測!



b. QT縮減的量來至於資產端的公債及MBS,會影響負債端的哪一項組成(存款準備、TA、ONRRP),其實很難直接推出,更何況ONRRP到零也不見得QT就會結束,ONRRP下降也不見得一定是QT的結果,現金也可能轉入殖利率較高的美國公債而流出FED負債端!所以用ONRRP來判斷何時QT結束,我覺得不一定。

FED資產負債表變動:


4. QT何時結束?我認為還是得看準備金餘額,保持適度流動性及短期利率可控下,QT何時結束很難說,一切還是得看通膨數據,而非單看資產負債表規模。如果市場流動性充裕,美國經濟不陷入衰退,QT不會提前結束,目前兩種情境都不太可能發生。


買長期美國公債就不要太在意短暫利率波動,目前實質利率都是穩定上升,抗通膨是無庸置疑,如果一開始被降息因素吸引而買入的投資者,應該改變投資心態,債劵不是賺資本利得的工具,而是平時抗通膨,危機時對沖股市風險的工具,如果期待資本利得就應該投入股市、商品,不要執著找出許多金融現象的原因,很多原因是事後的解釋而非事前的預測。
股海蜉蝣
好文 有圖有數據 讓腦袋轉一轉 QT的最後一哩路為隔夜逆回購歸零 就是QT一開始 殖利率會漲 讓緊縮流動性達標後無須再做逆回購 也就無需再QT 讓公債供給減少 讓公債殖利率漲不下去 這時再來看通膨數據
HK_Sung
ONRRP是基準利率的下限,為市場過多流動性的代表,減少雖可推論為QT效果,但降息後ONRRP的資金也有可能往短期公債流動。QT其實是為公債提供多餘供給,讓價格下降,殖利率上升。停止QT視為長債利多。
美債這些空頭加上川普效應
已經變成黑店
利多也只會小漲或不漲
利空就大跌猛跌
沒有遇過這種的莊家包場詐賭包贏的
股海蜉蝣 wrote:
美債這些空頭...(恕刪)

願賭要服輸啊
股海蜉蝣
我本樓開樓文推論 前面對了百分 80% 有聽進去的人 至少少賠一半 我說對的時期 你沒來發過文 我錯了 也不需要你來臭酸 反觀一開始就攻擊我的兩酸民 更是害人不淺
作夢ING:

大人會說:通膨已獲得控制 QT漸熄

世局不安 熱錢流入

美國債券價格應該很快回到上升通道
股海蜉蝣
以我的觀查 美元流入 美元指數上升 對美債是不利的 因為美債變貴 同時流入美元大多是炒股或投資回流的製造業 不會買美債 除非股市大跌 美債會好一點
HK_Sung wrote:
第一眼讀到感覺是為長...(恕刪)



存款準備回來了,看來流動性還是充足的。



利差還沒回到正常水位,短端利率如果不降,長端殖利率還有上升的壓力。




請教HK大 存款準備,流動性充足
是聯準會不用收回美債 放出流動性?
是否如此 對美債價格正負面的影響是?
如果是川普發起貿易戰 川普會希望有降息空間增加他的底氣
而拜登提前降息 把他籌碼提前花了 等於送他一個通膨未爆彈大禮
又大手大腳撒錢支援俄烏戰爭 顯然挖坑給他
通膨在美元鈔發天量爆增 很難控制
川普有辦法硬著頭皮降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