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allen wrote:
1:25時
台灣人走路有風,是大多數人經歷過的事實
1:25時
台灣更沒有失業率的問題,...(恕刪)

我不知你的大多數人是指誰, 但我看到的是大廠移去對岸, 家庭代工式的中小型企業垮台背負機台貸款, 現在中南部還有人家裡有不少舊紡織機台, 但都已經沒在做的, 如果1:25時走路有風, 沒有失業率, 那時是哪個產業造就的榮景? 為什麼該產業無法持續壯大? 繼續支撐台灣的經濟, 為什麼後來接續台灣經濟支柱的是出口的電子業? 不是當時讓大家走路有風的產業? 到底大大說的當時讓台灣人走路有風的產業是哪個產業? 以我的經歷過程, 不知和大大講的一不一樣? 那時支撐的是"房地產", 但後來房地產根本撐不了太久, 隨後還走了十幾年的空頭, 直到電子業賺進來的錢進入房地產後, 房地產業才再度興盛, 走到今天, 讓大大看到以為台幣升值才會幸福的假象, 忽略了這幸福都來自於出口業一時興盛帶來的內需榮景, 當時是紡織業, 玩具代工業, 加工出口區等大賺出口財, 讓美國逼迫台幣升值到1:25(就像現在美國逼中國升值一樣), 這些出口商大賺錢後, 前進房地產, 造就當時房地產業的一番榮景, 自然也帶動台幣升值, 和美國逼迫台幣升值相呼應, 台幣也很乖的升到25.x, 幸福嗎? 升值過程中出口廠商不斷將工廠外移中國, 紡織業變成夕陽工業, 各大加工出口區開始養蚊子, 資金陸續外移, 匯率走貶, 後來房地產泡沫化, 內需整個垮台, 經歷兩任總統實施優惠房貸政策試圖拉抬內需, 但都失敗, 直到何時成功? 電子業興起, 台灣再度大賺出口財, 於是在園區薪貴大賺分紅之際, 房地產開始有所起色, 走到今天, 大家又看到台幣升值的幸福, 卻忘了自己手中的現金都是賺出口財來的, 以為這幸福是靠台幣升值才會有的
其實升值幸不幸福, 只要簡單問一件事就好了, 台幣升值後, 哪個產業可以補上現在出口產業的產值? 找得到就是幸福, 找不到, 升完後會貶得更慘, 到時候只要能吃飽就是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