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台灣找回幸福的唯一方法 ! (匯率)

yyallen wrote:
1:25時

台灣人走路有風,是大多數人經歷過的事實

1:25時

台灣更沒有失業率的問題,...(恕刪)



我不知你的大多數人是指誰, 但我看到的是大廠移去對岸, 家庭代工式的中小型企業垮台背負機台貸款, 現在中南部還有人家裡有不少舊紡織機台, 但都已經沒在做的, 如果1:25時走路有風, 沒有失業率, 那時是哪個產業造就的榮景? 為什麼該產業無法持續壯大? 繼續支撐台灣的經濟, 為什麼後來接續台灣經濟支柱的是出口的電子業? 不是當時讓大家走路有風的產業? 到底大大說的當時讓台灣人走路有風的產業是哪個產業? 以我的經歷過程, 不知和大大講的一不一樣? 那時支撐的是"房地產", 但後來房地產根本撐不了太久, 隨後還走了十幾年的空頭, 直到電子業賺進來的錢進入房地產後, 房地產業才再度興盛, 走到今天, 讓大大看到以為台幣升值才會幸福的假象, 忽略了這幸福都來自於出口業一時興盛帶來的內需榮景, 當時是紡織業, 玩具代工業, 加工出口區等大賺出口財, 讓美國逼迫台幣升值到1:25(就像現在美國逼中國升值一樣), 這些出口商大賺錢後, 前進房地產, 造就當時房地產業的一番榮景, 自然也帶動台幣升值, 和美國逼迫台幣升值相呼應, 台幣也很乖的升到25.x, 幸福嗎? 升值過程中出口廠商不斷將工廠外移中國, 紡織業變成夕陽工業, 各大加工出口區開始養蚊子, 資金陸續外移, 匯率走貶, 後來房地產泡沫化, 內需整個垮台, 經歷兩任總統實施優惠房貸政策試圖拉抬內需, 但都失敗, 直到何時成功? 電子業興起, 台灣再度大賺出口財, 於是在園區薪貴大賺分紅之際, 房地產開始有所起色, 走到今天, 大家又看到台幣升值的幸福, 卻忘了自己手中的現金都是賺出口財來的, 以為這幸福是靠台幣升值才會有的

其實升值幸不幸福, 只要簡單問一件事就好了, 台幣升值後, 哪個產業可以補上現在出口產業的產值? 找得到就是幸福, 找不到, 升完後會貶得更慘, 到時候只要能吃飽就是幸福
VPECHURRYUP wrote:
台灣人花兩倍的錢在買車子,看來應該讓台幣升到1:12才對!!...(恕刪)


其實台幣升值了

因為進口關稅貨物稅的關係

還是會比生產國貴..當然實際購買價格是會便宜非常多的

所以當時台幣開始升值的時候

滿街的進口車

以價格及品質論

裕隆根本豪無招架的能力

也許因此

才會求進步開發了第一台的飛羚

雖然沒有成功

但也許才造就了有今日的納智捷

-----------------------

如果永遠只用窮人政策來保護及造就富有的財團

只會一直惡性循環不止

加速國家的退敗而已






yyallen wrote:
其實台幣升值了因為進...(恕刪)


飛鈴101是1986年上市, 但台幣升值到1:25是1988年的事, 哪來的說法說裕隆做飛鈴101是因為匯率逼迫的, 而如今的那智傑會誕生和匯率也沒甚麼關係, 嚴總也講過了, 就是要賺中國這市場, 很不幸的這還是要賺出口財
ryanku918 wrote:
飛鈴101是1986...(恕刪)


大大

其實有時產業外移並不完全是件壞事

因為有高幣值的貨幣

適合外移的產業才有能力到別人的領土上賺錢

問題在於拿台灣的錢出門

賺了錢有沒有拿回來

(或是人人都想1:25拿出去,1:35回來呢)

一個國家不可能永遠只靠一樣產業過活

如果是那就是保護過度了

國家貿易原本就當順著潮流及利益所在而走

而不是一昧競價而行

有研發創新的產業才是國家之幸

如同前面大大所言

當思考的是下一個產業

而不是一昧的用窮人保護富人不是嗎?

也許1986的飛羚舉例不當

但確實那時在台幣開始升值後

很多的國產品才開始有了進步

國人的國際觀也慢慢增強

當然10年來快速撤出的外資企業

也是那時進來的

如今.......................



----------------------------------------

題外話

忽然想到當年開的進口車

早就有 自動上帶安全帶 定速 等等......

便宜又大碗阿.............







yyallen wrote:
大大其實有時產業外移...(恕刪)


大大說的我當然同意, 但這只是理論, 但實務上呢? 台灣每年出口產業鏈帶動的貿易額不是一句升值逼迫商人轉型就能補的上的, 我也希望台灣有一堆有創意的產業, 不只能撐起現在的經濟規模, 就算台幣升值都還能有不錯的利潤可以把別國的錢賺到自己國家來, 但現實環境呢? 就算非常有國際競爭力的tsmc還是要對匯率低頭, 就算毛利4,50%的聯發科也是要對匯率低頭, 大大要讓匯率升值去逼商人轉型, 這做法是不是本末倒置? 強硬升值馬上面對的就是產業空窗期, 這期間台灣撐不過去, 帶來的就是更深的貶值,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 中國何必限制每日人民幣匯率區間, 如果要先破壞逼迫創新, 那是不是乾脆要求來場戰爭, 忽略戰爭帶來的痛苦與絕望, 把一切歸零後, 大家重新再來, 來追求新的幸福?

===
其實台幣匯率表現已經很不錯了, 大家都說央行阻升, 但真實的情況是央行給的是緩升, 如果只是要保護毛三到四的產業, 那台幣升到1:29又是怎麼回事, 這一兩年來, 台幣升值早就遠超過3%, 4%了, 央行真的有為了保護這些產業而不給台幣升值嗎? 央行一向說的做的都是要"緩", 我不懂這樣不好嗎? 不對嗎? 從32升到29也有快10%了, 這些毛三到四的代工業不也是一步步跟著前進(NB代工)? 要淘汰也是一步步緩慢的進行(DRAM), 這樣不對嗎? 難道要和上次一樣兩年間急速升到1:25, 讓這些廠商一次性倒閉, 硬逼人民想辦法去找活路, 才是幸福?
ryanku918 wrote:
大大說的我當然同意,...(恕刪)


大大您的看法

再同意不過了

其實

如果貨幣有他的價值

自然的緩升

如果沒有他的價值

自然的趨貶

都是經濟循環的一部份

而人為的干預只在非常必要時刻下手

放話 自大 浮誇 欺瞞 的政治語言都是不必要的

相信就不會有這麼多人在版上對升貶有這麼多熱烈的討論

轉型 研發 創新 是必要的

而過度保護時間若是過長過久

當然也是人民不樂見

也無法承受的

不是嗎?



不過

還真的是太長又太久了.......





yyallen wrote:
大大您的看法再同意不...(恕刪)






理想是很難實踐的



沒看到老美政府完完全全 , 被大企業抓得牢牢的




政治終究是少數人的利益



多數人的利益那只是騙小學生的口號

ryanku918 wrote:
大大說的我當然同意,...(恕刪)


央行的作法,造成了近年來CPI高漲,又維持低利,把資金趕到房地產,是台灣目前的大問題

維持低估的匯率,讓台灣的代工電子業可以苟延殘喘,讓企業還是賺錢,但員工呢?薪資卻倒回10年前

為何不讓不適合的企業關閉/轉型?找不到新的產業彌補又怎麼樣?台灣的中小企業靈活,自然會找到新的出路!
很多產業可以靠內需,但電子業絕對需要國際競爭力!硬要保那些窮途末路的企業有什麼好處?只會像之前的DRAM,現在的LCD、太陽能,未來的LED一樣,沒國際競爭力的企業政府怎麼救都保不著,只會留下更大的洞!

phy12345 wrote:
央行的作法,造成了近...(恕刪)


其他的就不說了,光是你說的這樣,貿易、代工業、製造業的就要歇業了,還不說對其他產業的衝擊,匯率有心要向上攀爬的同時,必定需要政府對於各個產業的扶持與幫助,用良好的政策來互相彌補損失,達到益多於損的地步,但是從勞健農保就可以看的出來,我們國家的大官們基本上都是豬生、狗養、貓帶大、猴餵奶,各個什麼都是,就是"不是人"。看開點,台灣沒救了,要是中華民國的一磚一瓦可以賣錢,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拆了來賣,這些人為了把錢裝進口袋裡,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看開點,離開台灣才是正道。
yyallen wrote:
給別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