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左 wrote:
大錯特錯!出口商如果...(恕刪)
你說的這些進口商也通啊!
ryanku wrote:
彭總裁哪有說要靠升值來提升競爭力?? 央行關心的是物價, 央行的意思很簡單, 目前台灣出超, 外資又拼命匯入, 央行不會逆勢而為, 這樣的匯率趨勢是目前總經數據呈現的"果", 出口商要自己想辦法去應對這樣的果, 央行才沒你這麼天才, 說要用升值的手段來逼出口商提升競爭力
全部也只有你們少數幾個人說要用升值來迫使企業提升價值, 話都是你們在說, 不找你們提方法要找誰, 你說
"接著我在67樓說了作法,自由經濟 減支 小政府 減稅 穩定貨幣 嚴格司法 力圖教育。
這些東西都一樣重要,每一樣都是關鍵,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你講這麼多有的沒的, 說穿了, 升不升值根本不是重點, 匯率升貶是果不是因, 假設你說要做的這麼多事都讓你成功了, 台灣經濟好了, 投資環境也好了, 匯率自然就升了, 這是果, 不是因, 但這和你要用升值逼企業提升價值的論點根本是兩回事, 你已經離題了
我會回你文不在我贊成升值還是貶值, 而是你說出用升值刺激企業成長, 升值刺激企業不得不創新科技,提高價值, 說升值等等的許多好處, 但實務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台幣從32->29的過程, 完全沒發生你說的好處, 物價持續上升, 經濟持續衰退
塑化紡織(貶)->營建(升)->電子業(貶)->營建(升)->????
歷史上台幣升貶的結果不是讓企業提升價值, 而是打死一個產業鏈, 造就另一個產業鏈, 上次把紡織這產業鏈徹底打斷, 還好後來電子業, 現在電子業也差不多快被打斷了, 再來呢? 如果你能針對台幣升值下, 如何有新的產業補上倒閉或出走的出口商留下的外匯缺口, 而且夠競爭力能和他國競爭的產業, 這樣才有繼續討論的意義
如果你要繼續腦補其他的事情, 而不是繼續論述, 為何升值可以刺激企業成長, 而不是像過去一樣不是出走就是倒閉, 那我就沒甚麼好再聊的了
ryanku wrote:
你說的這些進口商也通啊
ryanku wrote:
要靠升值來救亡圖存的...(恕刪)
邪左 wrote:
1.不貶台幣的彭淮南...(恕刪)
economic wrote:
如果我國能夠真正作到自由經濟+小政府+減支+減稅+穩定貨幣+嚴法+教育那台灣長期必能強!
關於你上面的提倡我基本上對部分很反對的
1.自由經濟:以台灣內需人口不足以支撐產業,恐怕這是必須的,但搞定國內的利益分配難度不低就是了
2.小政府:這個台灣本來就是小政府,政府經濟活動佔據整體的比率約20%,這還是負債蠻大換來的,以20%的比例根本沒啥必要繼續減少,市場分配有他的缺點存在,過大的市場分配不一定是好事
3.減支:這點跟2是一樣道理的,以台灣政府的結構,沒那個必要性,遵守現在舉債上限是過去三年GDP的40%算夠了,減支等於是減少需求,整體經濟活動下降和失業會上升,這恐怕不是好的選擇
4.減稅:台灣現在實質稅率還不到13%,但卻得支撐GDP20%,根本不具備任何減稅能力,甚至是該增加稅收的,事實上台灣幾種比較大金額的變相增稅已經執行了,民眾罵得要死,但用理性來看,那是必須的,台灣民眾如果不能體認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老是拿單純的感覺罵政府,那到時候要付出代價的時候,請多看看希臘吧
5.穩定貨幣:這是目前央行的作法,我是認為在CPI控制上有空間造成貨幣政策有較大空間,但我沒把握我的想法會使整體比較好,且我的數字比現在調整的比例沒很大,效益會不會比較好根本沒把握
6.嚴法:這分兩部分來談,制訂比較嚴格那很容易跟推行自由貿易抵觸,但制訂法律成本算低,如果沒有意識型態,是可以做的,但法律的執行是需要耗費資源的,大家現在罵食品這類廠商黑心,罵政府無能,這其實沒啥道理的,以我們在這方面給予的資源、預算,台灣拿這些資源、預算在政府相比其實做得不差,要更好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預算,但台灣政府現在很窮,現實面上沒啥可能的
7.教育:這個根本沒有指望,這不是政府造成的,只要台灣父母不能脫離看分數這件事,那怎樣都沒用的,台灣真正對多最有競爭力的人才是應付考試的,其他的可以不用想太多
台灣的經濟要改善其實是個資源整合和分配的問題,一個小島資源幾乎沒有,也不可能每個方向都投入資源,所以選定幾個投入和發展幾乎是必須的,但取捨就一定要面對抵擋民意,因為這一定是傷害部分人的利益換來的,都想討好就一定都做不好,在現在的表現上就是永遠被罵,因為一定會有漏洞的,在野的沒負擔可以挑毛病,但換了不但不會改善甚至可能更差,有主張的被罵,換了沒主張的會好?那太不實際的
台灣在整體經濟結構上太過偏頗了,結構調整比較實際,想強的更強不斷往那邊丟資源成長以現在的比例來說不是好事,會有嚴重分配問題(現在還正在發生),但是這要取得夠多人的共識幾乎不可能,所以台灣往希臘走的機率應該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