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老闆內心獨白匯率貶值or升值??


邪左 wrote:
大錯特錯!出口商如果...(恕刪)


你說的這些進口商也通啊!

ryanku wrote:
彭總裁哪有說要靠升值來提升競爭力?? 央行關心的是物價, 央行的意思很簡單, 目前台灣出超, 外資又拼命匯入, 央行不會逆勢而為, 這樣的匯率趨勢是目前總經數據呈現的"果", 出口商要自己想辦法去應對這樣的果, 央行才沒你這麼天才, 說要用升值的手段來逼出口商提升競爭力

全部也只有你們少數幾個人說要用升值來迫使企業提升價值, 話都是你們在說, 不找你們提方法要找誰, 你說

"接著我在67樓說了作法,自由經濟 減支 小政府 減稅 穩定貨幣 嚴格司法  力圖教育。
這些東西都一樣重要,每一樣都是關鍵,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你講這麼多有的沒的, 說穿了, 升不升值根本不是重點, 匯率升貶是果不是因, 假設你說要做的這麼多事都讓你成功了, 台灣經濟好了, 投資環境也好了, 匯率自然就升了, 這是果, 不是因, 但這和你要用升值逼企業提升價值的論點根本是兩回事, 你已經離題了

我會回你文不在我贊成升值還是貶值, 而是你說出用升值刺激企業成長, 升值刺激企業不得不創新科技,提高價值, 說升值等等的許多好處, 但實務上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 台幣從32->29的過程, 完全沒發生你說的好處, 物價持續上升, 經濟持續衰退

塑化紡織(貶)->營建(升)->電子業(貶)->營建(升)->????

歷史上台幣升貶的結果不是讓企業提升價值, 而是打死一個產業鏈, 造就另一個產業鏈, 上次把紡織這產業鏈徹底打斷, 還好後來電子業, 現在電子業也差不多快被打斷了, 再來呢? 如果你能針對台幣升值下, 如何有新的產業補上倒閉或出走的出口商留下的外匯缺口, 而且夠競爭力能和他國競爭的產業, 這樣才有繼續討論的意義

如果你要繼續腦補其他的事情, 而不是繼續論述, 為何升值可以刺激企業成長, 而不是像過去一樣不是出走就是倒閉, 那我就沒甚麼好再聊的了


1.不貶台幣的彭淮南,在前幾天說過,「企業出口競爭力,其實更應該是企業自我的提升。」
這樣你還聽不懂他的意思嗎?這麼明顯的政治語言了耶!
一個央行總裁不可能直接說:"貶直讓企業剝削勞工,我要升值讓企業痛苦才能刺激企業努力向上"。
這種話不能說,所以彭總只能講政治語言,你聽不懂,那也沒辦法了。

2.如果我國能夠真正作到自由經濟+小政府+減支+減稅+穩定貨幣+嚴法+教育
那台灣長期必能強! 而"穩定貨幣"的其中一項就就包含了幣值!
全世界的國家都在印鈔競貶,而我國則要穩定幣值,他國幣貶而我國幣穩,相對來說就是升值!
升值要做!其他事情也要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得正確!國家才會強,民生才會好。

例如你今天要舉起一張桌子,那你必須做到很多事情。
你要站起來(嚴法),你要腳踩穩(自由經濟),你要腰用力(小政府),你要手臂抬起(穩定貨幣),你要手指握緊(減支減稅)。
這些事情你一個沒做好,我告訴你,桌子永遠不可能抬起來!
你就算站起來,腳踩穩,腰用力,抬手臂,可是手指不握緊桌子的話,那桌子肯定掉下去。
然後你再來說:「站起來,腳踩穩,腰用力,抬手臂...這些事情根本沒用,桌子還是抬不起來」
那我告訴你,這真是天大的笑話

台灣就是事情只做一樣,那當然不可能成功,我說過了,每件事情都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這樣你懂了吧!

ryanku wrote:
你說的這些進口商也通啊


完全不通!
貶值的時候進口商只會提高價格,而人民只能買單。
你能不加油嗎?廠商通路運送的交通工具不用汽油嗎?
你能不吃食物嗎?農場牧場需要的工具與原料飼料不用進口嗎?
漁業不用汽油嗎?林業不用買機具嗎?各行各業每個國民都會受到影響,只能認命。
而且貶值還會讓老闆壓榨員工,賤賣台灣勞動力與資源。最後死亡循環,國衰。

而升值的時候,進口商自然會削價競爭。例如台幣兌日円升值,日本汽車有降價。
就算進口商都聯合起來不降價,要怎麼讓黑心進口商倒呢?
很簡單。我說過了,用對方法,讓國家強盛。國家強盛,國民自然富有。
國民富有,自然就能便宜地購買國外的優質產品。
而國民購買國外產品量增加,也有助於刺激國內企業上進,製造出不輸國外的產品。

ryanku wrote:
要靠升值來救亡圖存的...(恕刪)


如果喜歡用台灣和韓國來比較匯率和物價,那數字看看吧,兩邊計算基礎或許不同,但可以參考

地區 2010 2011 2012 2013 1~9月

日本 -0.7 -0.3 0 0

韓國 3 4 2.2 1.2

台灣 1 1.4 1.9 0.9

美國 1.6 3.1 2.1 1.6

大陸 3.3 5.4 2.7 2.5



升值當然還是會漲價,沒有央行會刻意讓CPI通縮的,但可以比較看看差異,光在台灣看自己不如比較看看各國貨幣政策帶來的差異,台灣自己覺得我們漲價很厲害,那CPI破三的怎辦

產業和經濟有一定的相關性,但兩者沒那樣相關,甚至是互相抵觸的,協助企業和顧及經濟的分寸拿捏不是很容易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ryanku wrote:
彭總裁哪有說要靠升值...(恕刪)


台幣持續升值而GDP持續衰退的說法跟實際數據不合,GPD是正數沒衰退,且匯率貶值GDP會上升?那可不一定,純以大概邏輯計算,進口佔據出口九成,貶值出口增加但進口也會上升,依照供需理論,價格上升又會使得國內消費需求下降,這樣整體算GDP到底能否增加,那很難說

貶值GDP可能預估 Y=C(下降)+I(持平)+G(持平)+X(增加)-M(增加)

出口產業靠貶值的確可以好過一點,但對整體經濟不一定有利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邪左 wrote:
1.不貶台幣的彭淮南...(恕刪)


2.如果我國能夠真正作到自由經濟+小政府+減支+減稅+穩定貨幣+嚴法+教育那台灣長期必能強!

關於你上面的提倡我基本上對部分很反對的
1.自由經濟:以台灣內需人口不足以支撐產業,恐怕這是必須的,但搞定國內的利益分配難度不低就是了

2.小政府:這個台灣本來就是小政府,政府經濟活動佔據整體的比率約20%,這還是負債蠻大換來的,以20%的比例根本沒啥必要繼續減少,市場分配有他的缺點存在,過大的市場分配不一定是好事

3.減支:這點跟2是一樣道理的,以台灣政府的結構,沒那個必要性,遵守現在舉債上限是過去三年GDP的40%算夠了,減支等於是減少需求,整體經濟活動下降和失業會上升,這恐怕不是好的選擇

4.減稅:台灣現在實質稅率還不到13%,但卻得支撐GDP20%,根本不具備任何減稅能力,甚至是該增加稅收的,事實上台灣幾種比較大金額的變相增稅已經執行了,民眾罵得要死,但用理性來看,那是必須的,台灣民眾如果不能體認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老是拿單純的感覺罵政府,那到時候要付出代價的時候,請多看看希臘吧

5.穩定貨幣:這是目前央行的作法,我是認為在CPI控制上有空間造成貨幣政策有較大空間,但我沒把握我的想法會使整體比較好,且我的數字比現在調整的比例沒很大,效益會不會比較好根本沒把握

6.嚴法:這分兩部分來談,制訂比較嚴格那很容易跟推行自由貿易抵觸,但制訂法律成本算低,如果沒有意識型態,是可以做的,但法律的執行是需要耗費資源的,大家現在罵食品這類廠商黑心,罵政府無能,這其實沒啥道理的,以我們在這方面給予的資源、預算,台灣拿這些資源、預算在政府相比其實做得不差,要更好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預算,但台灣政府現在很窮,現實面上沒啥可能的

7.教育:這個根本沒有指望,這不是政府造成的,只要台灣父母不能脫離看分數這件事,那怎樣都沒用的,台灣真正對多最有競爭力的人才是應付考試的,其他的可以不用想太多

台灣的經濟要改善其實是個資源整合和分配的問題,一個小島資源幾乎沒有,也不可能每個方向都投入資源,所以選定幾個投入和發展幾乎是必須的,但取捨就一定要面對抵擋民意,因為這一定是傷害部分人的利益換來的,都想討好就一定都做不好,在現在的表現上就是永遠被罵,因為一定會有漏洞的,在野的沒負擔可以挑毛病,但換了不但不會改善甚至可能更差,有主張的被罵,換了沒主張的會好?那太不實際的

台灣在整體經濟結構上太過偏頗了,結構調整比較實際,想強的更強不斷往那邊丟資源成長以現在的比例來說不是好事,會有嚴重分配問題(現在還正在發生),但是這要取得夠多人的共識幾乎不可能,所以台灣往希臘走的機率應該是最高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日幣應聲貶破百元 連續兩日股都大漲2% 激勵日股大漲創下15166點新高

台幣這兩天超強 難怪台股連續兩日超弱勢 不過營建股倒是滿強勢的

這顯示政府的匯率政策 這不是炒房什麼才是炒房呢?

至少我認為炒股比炒房能讓更多人得利,不是嗎?

===============================================================================
日幣應聲貶破百元 台幣午盤小升

【聯合晚報╱記者葉憶如/台北報導】
2013.11.15 04:32 pm

美國聯準會(Fed)準新任主席葉倫暗示續延續量化寬鬆刺激經濟,日圓上午正式貶破百元大關,台北外匯市場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盤初盤整,匯價中午暫收29.573元,升值3.3分,成交金額4.18億美元。

因日圓被視為避險天堂,美國續Q,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周四表示,日本需要干預匯市的手段,來阻止日元升值。上午日圓貶破100大關後勢如破竹,一度日圓挫來到100.4,創下9月10日來最低價位,也是兩個月來首次突破100元關卡,日圓連續第3周周線跌幅擴大至1.1%,激勵日股大漲創下15000點新高。


==================================================================================

尹衍樑買「松濤苑」 豪宅新天價
2013/11/15
【經濟日報╱記者陳美玲/台北報導】

潤泰新重量級豪宅個案「松濤苑」,昨(14)日出現首筆成交案例,買方就是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以總價高達8.75億元買下12樓頂樓戶,以及九個車位,創全台豪宅總價新高紀錄,換算每坪單價260萬元。
很奇怪的論點,小弟無知,我想請問一下

1. 當台幣貶值使國內農產品價格與東南亞國家相當時,山水米摻越南米的事情是否會減少?
2. 當台幣貶值時,台灣產品價格下滑,你最愛買的3C產品成本下降,你買不起進口貨只好買國產貨,請問會妨礙數位進步嗎? 很多長輩小時買不起進口蘋果,都是買Acer電腦

你的邏輯看似有理其實是一堆歪理,歸根究底你其實比較適合到中國大陸去
彭總裁走的是穩定匯率的路線,
並不是升值喔!
穩定的升值或貶值是要看國家經濟狀況,
不一定是樓主所期望的升值.
如果其他國家競貶,
或許短時間之內台幣相當於升值,
但後續如果台幣持續穩定的貶值,
還是會到一個平衡的狀況.

其實彭總裁並不是不想幫出口業,
匯率穩定對中小企業是好的,
大企業對匯率很注意,
該有的避險一定會做,
但中小企業就不一定了,
匯率穩定可以讓大家至少不會在短期有大量的匯損或虧損,
成本的估算也會比較準確.

economic wrote:
如果我國能夠真正作到自由經濟+小政府+減支+減稅+穩定貨幣+嚴法+教育那台灣長期必能強!

關於你上面的提倡我基本上對部分很反對的
1.自由經濟:以台灣內需人口不足以支撐產業,恐怕這是必須的,但搞定國內的利益分配難度不低就是了

2.小政府:這個台灣本來就是小政府,政府經濟活動佔據整體的比率約20%,這還是負債蠻大換來的,以20%的比例根本沒啥必要繼續減少,市場分配有他的缺點存在,過大的市場分配不一定是好事

3.減支:這點跟2是一樣道理的,以台灣政府的結構,沒那個必要性,遵守現在舉債上限是過去三年GDP的40%算夠了,減支等於是減少需求,整體經濟活動下降和失業會上升,這恐怕不是好的選擇

4.減稅:台灣現在實質稅率還不到13%,但卻得支撐GDP20%,根本不具備任何減稅能力,甚至是該增加稅收的,事實上台灣幾種比較大金額的變相增稅已經執行了,民眾罵得要死,但用理性來看,那是必須的,台灣民眾如果不能體認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老是拿單純的感覺罵政府,那到時候要付出代價的時候,請多看看希臘吧

5.穩定貨幣:這是目前央行的作法,我是認為在CPI控制上有空間造成貨幣政策有較大空間,但我沒把握我的想法會使整體比較好,且我的數字比現在調整的比例沒很大,效益會不會比較好根本沒把握

6.嚴法:這分兩部分來談,制訂比較嚴格那很容易跟推行自由貿易抵觸,但制訂法律成本算低,如果沒有意識型態,是可以做的,但法律的執行是需要耗費資源的,大家現在罵食品這類廠商黑心,罵政府無能,這其實沒啥道理的,以我們在這方面給予的資源、預算,台灣拿這些資源、預算在政府相比其實做得不差,要更好要投入更多的資源、預算,但台灣政府現在很窮,現實面上沒啥可能的

7.教育:這個根本沒有指望,這不是政府造成的,只要台灣父母不能脫離看分數這件事,那怎樣都沒用的,台灣真正對多最有競爭力的人才是應付考試的,其他的可以不用想太多

台灣的經濟要改善其實是個資源整合和分配的問題,一個小島資源幾乎沒有,也不可能每個方向都投入資源,所以選定幾個投入和發展幾乎是必須的,但取捨就一定要面對抵擋民意,因為這一定是傷害部分人的利益換來的,都想討好就一定都做不好,在現在的表現上就是永遠被罵,因為一定會有漏洞的,在野的沒負擔可以挑毛病,但換了不但不會改善甚至可能更差,有主張的被罵,換了沒主張的會好?那太不實際的

台灣在整體經濟結構上太過偏頗了,結構調整比較實際,想強的更強不斷往那邊丟資源成長以現在的比例來說不是好事,會有嚴重分配問題(現在還正在發生),但是這要取得夠多人的共識幾乎不可能,所以台灣往希臘走的機率應該是最高的


1.先就結論來講。我也覺得台灣很難變好,但是我不曾放棄過。

2.現在台灣的情況也是由許多錯誤給環環相扣,打了死結很難解開。
如果能解開,那我所說的那些政策,必能成功。
a.台灣司法不完整也不嚴謹,這就是造成企業會鑽漏洞,政府不得已而必須插手的原因。
b.要先讓台灣擁有完整又嚴謹的司法,讓企業只能靠努力創造價值,那麼小政府就能實現。
c.如此一來減支就是必要的。由市場調節需求與生產,創造有效價值。而要避免由政府來歪曲市場,浪費價值。
d.我國稅率基本上很低了,不用再減(有些地方甚至應該加稅)。重點是稅法不健全,必須改進。
e.教育上當然不只是孩子,還有國民。給國民正確的認知,經濟的本質與真理其實就是那麼簡單。
這當然有難度,畢竟人都是懶惰又討厭改變的,況且大多數人都無法承認自己錯了一輩子...
f.不只是企業競爭力,刺激國民自我提升。若以上都能做到,就無需再保護勞工(包含公務員)。
因為企業已經在此環境之下,不得不上進。那麼,就該是讓國民能真正有效發揮價值的時候了。

3.所以我說所有的一切都是環環相扣的。最後的目標就是讓所有人,都在自由市場努力向上。
當然,改革必然痛苦,但是戒了惡習才能有健康的未來。


你也是聰明人,跟你說話輕鬆多了,複雜的話也能說得簡單。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