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請保險達人幫我檢視小孩的保單內容嗎?!


jovita603 wrote:
看來終身險及定期險...(恕刪)


看來終身險及定期險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我們老大已保四年,老二保兩年,目前肚子還有一位,
倘若我在不解約的情況下調降保費,建議從哪方面著手比較好呢?
----->
jovita妳好 晚安
以您的狀況 若您想在不解約的狀況下調降保費 或許真的得問問看南山阿姨 是否能從三份終身險中進行調降了
因為以小弟公司的終身險商品一但購買後除非是有保價金的商品,不然真的都會動不了除非解約> <

必竟老大已繳四年,若解約前幾年的錢就付諸流水了
----->
那老大的既然已經繳了4年 也就是繳了近10萬的保費了 如您所言解約絕對是不要的 因為解約那這10萬就真的付諸流水了

但肚子還有一個,未來三個的保費就相當可觀,
所以期望能做調整,也順便學習做功課,在老三出生後更能清楚的保險這塊要如何安排
---->
我想在您這討論的業界業務包括我 也都告訴您不少相關資訊了
我只能說 您目前老大老二的保險 就跟南山阿姨仔細討論看看後再做調整
那準老三的保單 就再自己與老公斟酌是否要尋找其他業務進行規畫了 但請切記不要參考罐頭保單內容去規劃 那是不正確的
因為罐頭保單 無法符合每位客戶的狀況 要規劃請找業務見面討論後再做規劃
也切記找一位有專業 有服務熱忱的業務去討論
不要找那種 急功近利只要客戶趕快購買的業務

好的業務讓保戶放心 爛的業務會讓客戶非常切心甚至怒火攻心
抱歉哦…我不是罵前東家而已,是整個保險業長期以來的教育訓練都是,經代部也是通路窗口來做商品訓練

保險公司跟保經公司只是差在不同通路不同優勢而已,不是保經就比較厲害,是業務員本身的觀念才是重點

保額低不單單只是儲蓄險影響,一樣你打一份建議書我打一份建議書出來比比看就知道了,落差就是在觀念跟商品限制

講過去怎不說終身癌險終身重大疾病超級便宜…連儲蓄險也超划算…

貴司能出的單就是有退還保費的殘扶,跟平準保費的實支及癌症,規劃起來保費嚇死人…相信你自己是從業人員也很清楚跟業界商品的差異

還有我都是跟保戶溝通觀念唷~觀念通了商品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已,你怎麼會覺得我是硬灌輸觀念讓保戶反彈呢🤗

倒是業務員反彈比較多啦…你說是不是呢?

gmoney wrote:
保險公司無法承擔完...(恕刪)


保險公司無法承擔完全的風險,保險公司只是幫客戶保管保費而已。

保險的定義
保險被定義為通過繳納一定的費用,將一個實體潛在損失的風險向一個實體集合的平均轉嫁。
其實通俗地講,就是一旦加入某個團體,就「一人有難,大家平攤」,是以貨幣形式平攤的社會風險轉嫁機制。
以上資料來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F%9D%E9%9A%AA

我不是保險從業人員,但我對保險略懂一些,當然您也可以完全不認同我對保險的理解。
----->
真的得說 您若真的不是保險業務 那您對保險的理解確實讓人驚豔
小弟也認同您說的 因為這是小弟認同保險的最根本準則


有些東西消費者可以不懂,但是SALES應該要懂
保險就像消費者出錢買一塊餅,這個餅由保險費用先分走部分,保險公司行政費用再分走一些,然後業務員佣金再分走一些,剩下的餅才是客戶的。而剩下的餅不是你想吃就隨時可以吃的,要發生風險的人才能吃。

從前有一種婚約的方式叫指腹為婚,在孩子尚未出生時就為他們互訂終身並期待他們永遠幸福快樂!在過去的時代背景,這種婚約模式是很多人可以接受甚至傳為佳話。但以現今的社會指腹為婚是否可行或能被子女接受?

當然買個終身險給子女沒有指腹為婚那麼嚴重,但是想以現在的保險費用基礎去規劃50到70年後的事,其實真的是浪漫了一點。不要說50年,你回推20年前;那時候買個終身險不貴,規劃個終身險或許用個20年到今時今日勉強可行。但那時候的的保費計算基礎是用舊的平均壽命及較高的保單預定利率去推算的;現在預定利率這麼低,還期望現在的規劃50年後還夠用,真的是太浪漫了。
-------->
您上述的舉例 小弟不敢說很認同 但也不會否認 因為保險本來就會隨著時空背景而有差異性

SALES要賣保險除了要站在客戶立場想,預定利率與保費的關係也應該解釋給客戶了解,基本上講不出來的SALES都不應該找他服務,保險公司連最基本的保險知識都不要求,只會要求業績。SALES也只會跟客戶說保險只會越來越貴,我們公司賣哪個保險賣到虧錢停售了,基本上這個SALES也只是被教育訓練順練得很好。回去翻一下當初考照時的題本,預定利率與保費的關係,你搞懂了嗎?還是只是應付考試?
----->
的確保險業務賣保險就是要客觀站在客戶立場提供建議的
但是您說要將預定利率跟保費關係解釋給客戶了解? 小弟說真的以小弟跑客戶的經驗來看 您應該是極少數
因為客戶沒人想了解這個 客戶只在意我要花多少錢? 甚麼預定利率跟保費關係 跟他有甚麼關係,再者預定利率是客戶或業務能主導
的嗎? 既然不能 那誰會在意呢?

您說無法跟客戶解釋這樣兩者的關係的業務就不該找他服務 或是說只是被教訓訓練教得很好 這樣的說法真的有牽拖
照您這麼說 那全台灣的保險業務 應該超過9成都無法讓您滿意了 因為沒人會主動告訴客戶這兩者的關係
兩者關係業務的確該懂 但是不代表客戶也想懂

就像賣奶粉的如果說要漲價 您能說為何以前便宜現在那麼貴 那我不買了嗎?
廠商如果跟客戶說因上游原物料大漲等等因素所以非漲價不行 客戶會想聽嗎? 相信沒人想聽
大家只看到奶粉一罐從920漲到1050這樣

好好奇到底大家推爆的罐頭保單到底哪裡不妥呢?

大大可以專業的分析一下給大家聽嗎?

哦對…保險的專業除了規劃合適保單外,在於理賠專業,熟讀條款及相關法令,還有學習理賠實務,多看保險理賠判決書還有金融評議中心的案例,這樣才有辦法幫客戶爭取該有的權益~

Elvis Chao wrote:
抱歉哦…我不是罵前...(恕刪)


抱歉哦…我不是罵前東家而已,是整個保險業長期以來的教育訓練都是,經代部也是通路窗口來做商品訓練
-----> 不管業界做法為何 我想各家商品都不是完美的 即便保經代也是 但批評大罵保險公司的做法真的沒意義
保險公司跟保經公司只是差在不同通路不同優勢而已,不是保經就比較厲害,是業務員本身的觀念才是重點
-----> 保經代的優勢說真的就只是代理多家商品而已 但小弟認同您後面兩句話 很中肯^^
保額低不單單只是儲蓄險影響,一樣你打一份建議書我打一份建議書出來比比看就知道了,落差就是在觀念跟商品限制
-----> 您說的對 保額低不單只是儲蓄險影響 但您不能否認儲蓄險影響是大宗
以多家商品組合來比拚單家保險公司的商品 藉此凸顯優勢跟論述正確嗎? 如果要這樣 小弟承認您會勝出 但不表示人人都接受
就像百貨公司跟專賣店一樣,不是百貨公司賣的品項多,客戶就一定會去百貨公司買


講過去怎不說終身癌險終身重大疾病超級便宜…連儲蓄險也超划算…
-----> 是的 過去真的便宜 問題是客戶買了嗎? 以前定存利率動輒9-10% 儲蓄險預定利率8% 客戶會買嗎? 這樣的說法沒意義
貴司能出的單就是有退還保費的殘扶,跟平準保費的實支及癌症,規劃起來保費嚇死人…相信你自己是從業人員也很清楚跟業界商品的差異
-----> 沒錯 公司出的商品確實如您所說,我的確很清楚,但是就像我跟Vivian壇友說的 保險規劃不能只侷限在保費上
一直強調定期險保費便宜或是多家商品組合一定勝過單家規劃真的沒意義,像雙實支實付的論點不就是保經代提出來的嗎?
且也一直主打就是要保雙實支實付才有絕對的醫療保障對嗎?


還有我都是跟保戶溝通觀念唷~觀念通了商品只是解決問題的工具而已,你怎麼會覺得我是硬灌輸觀念讓保戶反彈呢🤗

倒是業務員反彈比較多啦…你說是不是呢?
----->
不 您誤會了 我雖然是保險公司業務 但我沒反彈 甚至認同您的許多論述
只是您是否真的如您所言是跟客戶確實溝通觀念後進而推薦商品組合 這我不清楚 畢竟我沒看過 倘若是 那真的很好^^
不過若不是 是像您前述的許多過於主觀的說法的話 那在小弟看來以我是客戶來說 我就會覺得您就是灌輸給我定期險
絕對保障比終身險好
雙實支是因為真的效益比較高…理賠過都知道,主要也是因為健保跟新式手術、自費的影響

我在前東家可以自家做雙實支就會這樣做了,只是雜費額度比起友家遜色不少就是了…

從業人員是因為瞭解真的對客戶比較好所以才這樣做,不然誰要搞那麼累多寫一份要保書(也多一件照會或體檢的機會)…理賠也要多寫一份,兩倍以上的行政作業,想辦法幫保戶保費壓低,還只有微薄的服務費…

用雙實支來取代定額給付,並不是絕對保障,也不是最重要的保障

還是強調,真的承擔不起的風險才是務必轉嫁出去的,實支不是排第一順位
終身醫療降保額 拉高實支實付意外住院降成一千,終身醫療繳到完30萬左右 買日額1500 到底這張終身醫療有沒有含手術或死亡退費我懶得查條款 如果只有住院日額 也就等於要住200天才回本 划不划算 ? 誰知道⋯ 搞不好就是有人連定期險都來不及用就掛了 ,保費太貴 孩子生三個 乾脆就買基本的大概一萬多的就好 長大了讓他們自己規劃去 ,因為妳還要考慮教育 生活 一堆的,終身和定期 各有見解妳繳的穩定才是王道,我也是業務員 難得可以這麼不用為業績坦白講^_^ 因為我沒要做妳生意,業務員 不為佣金 ?打死我都不信 因為保險業務員真的越來越辛苦 佣金也越來越少是事實 , 業務員 打電話有人接 服務不拖延 基本上算不錯了 再細緻的做法 也大有人在,什麼公司不那麼重要 ,管你保經還是公司?保經過去也有業務 專賣朝陽的 公司也有人賣 主約一點點大掛一大串附約的 因為那時他們附約領永遠,這些複雜且涉及各家公司制度 是沒有大家都一樣的,我不信義薄雲天客戶導向 那套的 不為錢 做保險幹嘛?只差在鑽了錢有沒有責任感而已。

gmoney wrote:
其實您說了很多東西,就這段論述最讓我疑惑你是否是保險從業人員?


應該算是吧,
在這行也待了快十年了。
之前是業務員,
現在的身分比較接近講師吧。



gmoney wrote:
假如是,我要說你真的很敢講!
假如不是,而您論述又為真的話,請問為何現在保險出單主約都要搭終身的險種?


很簡單,
首先,
因為定期險的主約本來就不多,
再來,
主約的險種會限制附約的種類,
簡單的說,用意外險當主約,可能就無法附加醫療險的附約。
這部分每家公司應該有各自的規定。
簡單的說,主約用定期險,附約就無法搭配終身險,
現在的附約其實滿多終身型的,
比如防癌險附約或是重大疾病附約大部分都終身的。
附約的存續期間不能比主約長,
所以如果想搭配終身型的附約,
那主約也必須是終身型的。



gmoney wrote:
我們假設一下五年內賣一張終身醫療與一張附約的醫療險比,
哪一個規劃佣金收入五年內收得多,哪一個規劃客戶繳得費用較多,哪一個規劃保障高?


我可以跟你說,
如果保費一樣的話,
一定是定期醫療收入高的多。
之所以大家覺得終身險佣金高,
是因為終身險的保費高,
但是以佣金率來說,
終身險主約是比不上定期險附約的。



gmoney wrote:
白話一點就是今天我老了以後,不氣切不插管不接進階維生設備,痛的時候給點嗎啡,頂多住個單人房請個外籍看護,能花多少錢?


你可以自己算算看要花多少錢就知道,
外籍看護一個月少說兩萬,單人房一天大概要四千左右,一個月12萬。
嗎啡一管大約也要三四千,可能按個一兩天就按完了。
不要以為不會住到一個月以上,
我外公過世前就住了半年。
我阿公過世前也住了三個多月。
我舅舅比較短,住了兩個多禮拜。
我不知道我會住多久,
但是我只希望出院的原因不是因為錢花完了。



gmoney wrote:
扣除有勞保或公保的死亡給付,能再貼多少?


生病住院也不一定會用到死亡給付就是了。
而且死亡給付拿來付醫藥費有點太可憐了吧。



gmoney wrote:
利率目前是不好,但3-50年都維持目前的低利率,假如您能預測基本上彭總裁接班人應該找您來擔任,目前台股也漲物價也漲,為什麼利率不能漲?影響利率的因素太多,很難在這邊說明,但假如3-50年內的平均利率有3-4%左右,最近買的終身險會讓保險公司笑呵呵我是確定的!


這也沒甚麼好笑呵呵的,
沒人規定一輩子只能買一張保單吧。
剛剛也說了,
一張保單絕對無法解決全部的風險,
未來利率如果真的升高了,
再另外規劃一張不就好了。
那如果未來利率不是往上而是往下呢?
你還有辦法買的到現在這個利率的保單嗎?
當時保險預定利率8%的時候一定也有人想著未來利率可能會再往上到10%,甚至以上,
畢竟連定存利率都10%了,
結果呢?現在要去哪裡買預定利率10%的保單?
就算現在的預定利率真的是10%,
難道之前買到8%的就賠錢了嗎?
也沒有吧!就是賺比較少而已。
不是嗎?



gmoney wrote:
醫生在台灣基本上算高資產客戶了,大部分的人與醫生收入差遠了,醫生都以定期險或附約來規劃子女的保單,請問原因為何?他省這些錢要做什麼?


這就是那位醫生的想法罷了。
沒人說好或是不好,這只是他的需求而已。
問題是難道每個人的需求都應該跟那個醫生一樣嗎?



gmoney wrote:
但假如能說明一下您的見解


其實我的見解在我前面的回文就說過了,
KYC而已。
可以回去參考。
Elvis Chao wrote:
完全忽略掉貨幣時間價值,算加總當然比終身貴= =利息呢?


以目前的利率來看,
你覺得這影響有多少?
以目前1%的利率來說,
你一塊錢放72年才變成兩塊錢。
終身險跟定期險的保費加總,
以零歲規劃來說,
定期險的保費加總大概是20年期繳終身險的4倍左右,
所以除非你能活超過140歲,
那加上利息可能還有點影響。
就算利率用2%來算,
也要超過70年才追得上。


即使以一個20歲的人來規劃,
定期險的加總保費也是終身險的三倍左右,
以2%利率來算,也要55年以上,也就是到75歲,
剛好就是定期險繳完保障也結束的時候。

以上還只是算第一年的保費而已。
第二年的保費就要再延後一年,
第三年的保費就在延後一年。
依此類推...


Elvis Chao wrote:
保險公司的KYC指標就是要榨乾保戶的預算,能挖多少有多少…別搞笑了,保障根本不是保險公司在意的!


只能說建議你再去進修一下吧。



Elvis Chao wrote:
有錢人是不需要保險的,需要保險的人當然是越大的風險越沒辦法承受,何來需求不一樣?


真的,再去進修一下,你就會知道這句話的問題在哪邊,
我簡單問一個問題就好,
請問對你來說,飛機失事的風險比較大,還是車禍的風險比較大?
那對郭台銘來說呢?
對計程車司機來說呢?
對空姐來說呢?
你確定每個人的需求會一樣?



Elvis Chao wrote:
重點就是終身險導致保額通通做不高…下一秒的風險都轉嫁不了,想到終身去…觀念不對只有被當肥羊的份…


所以大家都買旅平險就好了。
幾百塊就可以有上千萬的保障。
反正風險下一秒就可能會發生,
也不用想到年底去了。



Elvis Chao wrote:
都是金管會核准的商品,但就是因為終身才貴,不是保障比較大,鬼扯膩…


你先定義一下你的保障比較大是甚麼意思我們才有辦法繼續針對這部分做討論。
對我來說,
終身險就是這輩子絕對會理賠。
定期險就是這輩子運氣如果非常好的話就不會理賠。
哪一個保障比較大?
就看你在意的是甚麼。
如果你在意的是理賠的金額,
那可能定期險保障大,
但是如果你在意的是理賠的機率,
那一定是終身險保障大。
所以我才會強調先看客戶需求在哪,才有辦法推薦適合的商品。



Elvis Chao wrote:
就跟你說在保險業連業務資訊落差都很大,去看看保險公司給保經的佣金表吧…


你先去分清楚你看到的是保險公司給保經的佣金表,
還是保經公司給你們的佣金表。
或是你可以去看看保險公司給自家業務員的佣金表。
我這樣說好了,
終身醫療的首年度佣金率假設是50%,
第二年的佣金率大概剩10%,
第三年以後更少。
第七年後就沒有佣金了。
而定期醫療的佣金率假設是50%,
第二年也是50%,
第三年以後還是50%,
第七年以後還是50%。
不信嗎?隨便你嚕。

簡單的說,
你終身險20年總繳保費假設30萬,
業務員的總佣金收入大概不會超過5萬。
但是定期險你一輩子繳的保費假設100萬,
業務員可能就賺了少說20萬的佣金。
所以你覺得哪一個佣金高?

Elvis Chao wrote:
終身跟定期佣金都不是你講的那樣,商品設計出來時附加費用就在上面了,有許多是在保險公司沒發出來,不代表它不存在,你這麼喜歡被保險公司剝削我也沒辦法…


我只問你幾個問題就好,
你知道保價金是怎麼來的嗎?
跟保費之間的關係是甚麼?
為什麼定期險沒有保價金?
這三個問題想一遍後,
再回來想想看哪一個被剝削的多。
終身險因為繳費只繳20年,但是保障終身,
所以你每年繳的保費還要去支付20年後的保障。
所以佣金率不可能每年都那麼高。
但是定期險是你有續約有繳費才有保障,
你今年繳的保費只要負擔今年的保障,
明年繳的保費也只要負擔明年的保障,
所以今年佣金多少,明年佣金基本上就是多少不會變。

Elvis Chao wrote:
旅平險跟意外險內容本來就不一樣,也不需要比較…是你抓出來比保費-.-我說一樣用一年期來比,你又換個說法,很愛轉彎耶


那定期險的內容又跟終身險一樣了嗎?
是誰說法換來換去呢?
你拿定期險來跟終身險比較,
我當然就拿旅平險來跟意外險比較,
你如果看的出來我的比較是不合理的,
為什麼卻看不出來你自己的比較是不合理的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