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最近Netflix上最火紅的影集非《魷魚遊戲》莫屬。雖說有滿多人認為其遊戲劇情和日本漫改神片《要聽神明的話》有許多相似之處。但針對社會底層的人想透過遊戲逃離現實地獄的背景設定,還是和要聽神明的話有很大的區別。Zoe認為魷魚遊戲看似荒誕,卻也不難代入劇情,一口氣追完後,反而從魷魚遊戲中看見相當高的真實性,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今天我要帶大家了解魷魚遊戲劇情, 並分享我從中看見的,影集為我們呈現的財務警示錄~

魷魚遊戲劇情
從魷魚遊戲看理財

魷魚遊戲共有9集,在韓國社會底層中被現實環境、金錢逼到走投無路的人們,都會被邀請到這場權貴與資本家舉辦的實境秀。遊戲一共有6個關卡,都是傳統童玩,只要可以在6個關卡中活到最後,就可以獨得韓元456億,相當於台幣10億的鉅額。在魷魚遊戲中可以不擇手段犧牲他人、保全自我。在這裡,人心與人命都在456億的誘惑下扭曲且渺小,劇情相當緊湊且現實,不僅將人心險惡描繪得淋漓盡致,對於現實社會的無奈也下了既精闢又無可反駁的見解。

看完魷魚遊戲後 Zoe想從理財的角度跟大家分享幾個觀點。

所有投資都可能是僥倖或不幸
從魷魚遊戲看理財

主角成奇勳沉迷賭馬欠了上億韓元,另一位主角也因為玩期貨欠了高額債款。投資所帶來的高風險不容小覷,這陣子台股市場的動盪不安讓許多人也賠了不少, 一賠100萬也有可能。或許大家可能會覺得為什麼主角們投資賠那麼多錢,都沒想過要止損是不是傻?其實都是陷入損失趨避的輪迴中,賠得越慘,卻日益相信可以加倍加碼扳回一城,便一直加碼一直投注金錢,就像上癮一樣。魷魚遊戲用稍嫌浮誇的方式闡述了投資心態最可怕的結果,但真的不可能發生嗎?世界上因為賭博、投資失敗賠上慘痛代價的人,其實比我們所想得還多,因此仔細規劃、 規避風險、建立心態才能在資本交易市場不輕易失去自己。

繳得起的是保險費還是醫療費
從魷魚遊戲看理財

魷魚遊戲中,主角家人重病入院,卻無法承擔醫療費,原本購買的保險也因為入不敷出,解約許久。非常寫實的劇情讓保險、緊急預備金的概念打入人心。在FIRE財務自由那篇中Zoe已經強調過基本保險的重要性。罹患重病所要付出的成本和每月幾千塊的保險相比,後者所要承擔的負擔非常微小。這段劇情除了告訴觀眾緊急預備金的重要,也道出了連基本理財分配都無法做到的負債生活辛酸。

龐大財富真的可以迎來自由嗎
從魷魚遊戲看理財

這個觀點可以從2種極端的角度切入,魷魚遊戲作為權貴們尋歡的實境秀,規則毫無人道。在這裡,權勢者可以掌握他人的命運,但在變態扭曲的遊戲背後,是不是代表這些有錢人心中的空虛,大到需要用這種方法填滿呢?另一個角度則是,在結局可以看見男主角獲得456億韓元後,一毛錢也不敢花,那筆建立在別人生命上的金錢,除了鈔票白花花的顏色,更多的是那些死去的人血跡鮮明的紅色。 擁有龐大財富真的代表可以得到自由嗎?其實快樂與自由要付出的代價遠大於456億韓元呢。

以上圖片來源:IMDB 魷魚遊戲

和魷魚遊戲相似的影集
從魷魚遊戲看理財

如果對負債累累,想透過實境遊戲翻轉人生這類的影集有興趣,Zoe還推薦《賭博默示錄》。主角在無法償還高利貸的追討下,參與財富帝國的金錢與實境秀遊戲,賭上自己的性命為了贏得最終勝利,劇情既燒腦又鬥智,還能悟出許多財務之理。
從魷魚遊戲看理財

若是想更深入探討貧社會階級問題,那巴西影集《3%》也很適合。描述年滿20歲的年輕人可自由選擇脫離貧困,前往富裕世界參與淘汰遊戲。在遊戲過程中,除了可以看到每個人的目標與動機不同,對貧富差異等議題也有很深入的刻畫。

圖片來源:IMDB 賭博默示錄 IMDB 3%

結語
好的影集或電影可以讓人對不同的議題有更深的啟發,今天Zoe以魷魚遊戲和大家分享理財的重要性,其實不同的財務項目也有其他的相關片單,迫不及待想知道我的私藏片單嗎?歡迎留言和我討論,說不定我們有志一同!

想閱讀更多?
從影視作品看理財》魷魚遊戲
文章關鍵字
理財應該要納入國民義務教育裡

但以政府的立場又不希望人民普遍擁有理財知識(勞動力會下降)

因此如何維持人民無法財富自由但又不會過於貧窮造成社會負擔

一直都是政府最大的課題

但它們不會跟你說

它要的是你一輩子都在 "追求自由和努力工作中取得平衡的幻境"
Macquarie150
peter 大說的真好
tearain
大推"追求自由和努力工作中取得平衡的幻境"
跟Zoe一起認識理財小知識 wrote:

這個觀點可以從2種極端的角度切入,魷魚遊戲作為權貴們尋歡的實境秀,規則毫無人道。在這裡,權勢者可以掌握他人的命運,但在變態扭曲的遊戲背後,是不是代表這些有錢人心中的空虛,大到需要用這種方法填滿呢?另一個角度則是,在結局可以看見男主角獲得456億韓元後,一毛錢也不敢花,那筆建立在別人生命上的金錢,除了鈔票白花花的顏色,更多的是那些死去的人血跡鮮明的紅色。 擁有龐大財富真的代表可以得到自由嗎?其實快樂與自由要付出的代價遠大於456億韓元呢。



充滿血漬的遊戲
跟Zoe一起認識理財小知識
結局真的很發人省思呢!
Peter015038 wrote:
理財應該要納入國民義(恕刪)


老實說個人覺得理財能力有點類似品格教育,即便學校有教,會作的就是會作,不會作的還是不會作,而且這跟聰明才智還不見得有直接關連。
跟Zoe一起認識理財小知識
我覺得家庭教育也佔滿大的因素!有錢人的小孩很早就開始接觸這類資訊了,只能說階級複製不是偶然呢
單就金融商品與理財資訊對比,現在的人所處的環境要比早期好太多太多了。
跟Zoe一起認識理財小知識
但能不能實際運用真的還是要看人呢!
Peter015038 wrote:
納入國民義務教育裡

納入國民義務教育裡真是個不錯的提議
雖然即便學校有教,會作的就是會作,但至少聽過學過有個基本觀念
也讓願意做得更早有機會
跟Zoe一起認識理財小知識
其實國高中公民課都有教過,我還記得高中公民老師還會分享基金、股票之類的操作模式,只是課本不會說明太多,帶過之後繼續上比較會考的,例如市場供需~所以還是得看老師的教學模式還有學生本人會不會記得
國中二年級公民課就有教投資觀念囉。

不過老實說,
一是缺乏課堂實作。
二是授課老師自己有無投資獲利的真實經驗。
三是保守家長的思維就是,投資=投機、買股=炒股=賭博=高風險=高危險=你是在教我小孩什麼鬼東西。

尤其三影響最大,只要全班二十多人中有一位學生家長向校長、主任投訴(沒錯,越是無能家長越喜歡直接跟行政高層對話,標準的叫你們店長出來),老師何必自找麻煩呢?

投資這種事,聰明就懂,「背後自有的社會結構邏輯」。總有些家長是懂不了的,偏偏無法接受新思維的這群,又是最自以為是的一群、最喜歡找麻煩的一群。

如果政府真心想解決問題,那應該推動類似美國的401k退休金制度,讓成年人、學生家長自己面對投資自主的機緣和風險,教不會就做中學。不過這樣做,那政府就失去了四大基金的黑手權力,無疑要是政府自斷手腳。更何況自選標的直接挑戰勞退操盤績效,搞不好被看破手腳。
跟Zoe一起認識理財小知識
如果學校沒辦法教,其實上大學或是步入社會開始也不遲,學習投資沒有早晚問題~而且那時候也比較有可能有資金可以運用,美國401k退休金制度我沒有聽過耶!晚點去看看,謝謝你的分享~~~
好文哦
很多好影集真的能給人不少啟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