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樂天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
新的一年來到,人總是會在這個時候立下一些 Flag(喔,不是,是一些新的期許),幾乎每天都在網路上看較短新聞的陳拔,新的一年給了自己『多看書』的目標(是小時候念書念太少的救贖嗎?),過去幾年陳拔都會選幾本書做為過年的閱讀,但隨著家中可放書的空間越來越少,一方面也為了閱讀與收納的方便,今年陳拔終於動了購買電子書閱讀器來做為閱讀載具的念頭。
不過市面上可以作為電子書載具的裝置相當多,除了專門的電子書閱讀器外,平板電腦安裝 APP 後也能作為電子書閱讀器使用,陳拔一開始也是使用 iPad Mini 來看電子書,但是平板電腦螢幕自發光的設計,看久之後眼睛真的比較容易疲勞,所以還是決定入手一台採用電子紙顯示技術的電子書閱讀器。
樂天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開箱與外觀
不過市面上電子書平台相當多,像是 Amazon Kindle、樂天 Kobo 還有台灣本土的 Readmoo 讀墨,上面的書籍選擇也相當多元,不過陳拔先前在 iPad 上就是使用樂天 Kobo 電子書平台,也累積了相當多的書籍量,所以在這次閱讀器的選擇上,自然就選擇樂天 Kobo 的產品。而在去年接近年底時,樂天 Kobo 推出了 8 吋的 Sage 跟 7 吋的 libra 2,另外還有更大尺寸的 Elipsa,而在考量到攜帶外出的方便性、螢幕尺寸、容量跟價格(這可能是最大的因素),陳拔選擇了 8 吋的 Sage,並且也一併入手了 Kobo Stylus 觸控筆配件。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左)與 Kobo Stylus 觸控筆(右)。
直接來看外觀,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跟陳拔前幾年用過的 Kobo Forma 電子書閱讀器採用同樣的設計,在 8 吋電子紙螢幕旁邊還多出了可讓手指握持的翹曲設計,在通勤握持有更好的手感,加上在彎曲處提供了上下翻頁的實體按鍵,以直式方式使用爽度真的高阿。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盒裝正面。

可以搭配 Kobo Stylus 觸控筆進行手寫註記或是筆記功能,雖然說筆記部份陳拔已經有 iPad Mini 搭配 Apple Pencil 的組合了,但在看書的時候仍然會有標註的習慣,所以也一起搭配入手使用。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盒裝背面,標註了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的主要規格,包括 8 吋 HD 解析度的 E-Ink Carta 1200 電子紙螢幕、ComfortLight Pro 背光設計、IPX8 防水設計、WiFi 無線網路、支援 Kobo 有聲書、支援 Kobo Stylus 觸控筆。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本體(陳拔拍照前就已經打開來用了)。

陳拔一直很喜歡的翹曲側邊設計,可以看到兩個翻頁按鍵就在設計在轉折凹陷處。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握持的設計。

另外這次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終於把傳輸/充電連接埠改為 USB-C 型式了,終於不是慢慢退出市場的 MicroUSB,可以跟手機/平板/電腦共用充電器,出門可以少帶一顆,不過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包裝內也沒附充電器就是了(只有傳輸線)。

角落則是有電池背蓋的金屬接點。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的背面,這部份跟先前的 Forma 差不多,採用斜向點狀條紋設計的外觀,電源按鍵則是設計在角落,並且採用凹陷的設計避免誤觸。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這次顯示規格上跟 Forma 基本上沒有太大變動,維持 8 吋 1440 × 1920(300ppi)的設定,但是在面板上由先前的 Carta 1000 升級到 Carta 1200,官方表示在對比度上有所提升,陳拔實際使用下的感受也是如此。

放大看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的螢幕,在對比度提升下,可以看到不管是文字或是書本封面縮圖都更為銳利。另外在翻頁速度上,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這次可說有很明顯的提升,先前的 Forma 在翻頁時總是會有點卡,而 Kobo Sage 在翻頁的流暢度上,跟 iPad Mini 可說沒有相差太多了。

跟 iPad Mini(左)在樂天 Kobo APP 顯示下,以同一本書籍比較螢幕顯示效果,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右)除了為單色顯示外,在書籍閱讀效果上並沒有相差太多。

在文字上顯示的差異,左邊為 iPad Mini,右邊為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

至於在電子書閱讀器的優勢:待機時間部份,Kobo 官方並沒有確切表示 Sage 電子書閱讀器能持續使用的時間,不過依照陳拔在過年期間使用的體驗來看,在充飽一次電後,以每天閱讀約 2 小時的使用時間,過完年假後大約還有 40% 的電力可以用,當然這部份要看個人閱讀的內容不同而定。
至於在支援的電子書內容部份,這次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除了可以直接在 Kobo 平台上買書、下載閱讀外,也支援了 Dropbox 雲端空間以及瀏覽器閱讀模式,並且提供了 OverDrive 借閱平台的支援,可以連上支援 OverDrive 服務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如台北市立圖書館)進行書籍借閱。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支援 OverDrive 書籍借閱服務,因為陳拔沒在用就沒登入了。

也支援 Dropbox 雲端空間下載,可以把自己擁有的 ePub 電子書存在 Dropbox 上面下載閱讀。

另外在非官方支援的體驗版功能部份,提供了可用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瀏覽網頁的能力,這樣要看網路漫畫也很方便了。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開啟 Google 首頁的樣子,不過老實說網頁開啟的速度不快就是了。
至於這次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的內容標註與筆記功能,則是要搭配 Kobo Stylus 觸控筆進行使用,所以先來看一下 Kobo Stylus 觸控筆的開箱吧。

Kobo Stylus 觸控筆。

Kobo Stylus 觸控筆採用圓柱體的設計,上方提供了兩組按鍵,按住則是開啟醒目標註或是擦除的功能。

筆尖為可以替換的型式。

採用藍牙連線,電源供應則是採用一顆 AAAA 電池供電。

透過Kobo Stylus 觸控筆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劃記標註或是寫下註解,不過以陳拔自己的使用感受,受到電子紙螢幕的更新速度影響,在回饋與顯示的速度上跟 iPad Mini 搭配 Apple Pencil 的組合慢上一些,在寫完後要等一下才會更新在電子紙螢幕上。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也內建了筆記本功能,可以透過手寫搭配 OCR 文字辨識的方式輸入筆記,不過如果要啟動 OCR 文字辨識功能時,寫的時候記得要寫工整一點。

也可以利用 Kobo Stylus 觸控筆進行類似文字編輯器的操作。

除了文字外還可以加入手繪圖形,不過關於筆記這個部份,陳拔已經有 iPad Mini 與 Apple Pencil 的搭配了,在手繪筆觸、文字辨識以及 APP 應用來說遠勝於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所以還是把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當作單純的電子書閱讀器來用吧。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使用心得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搭配 Kobo Stylus 觸控筆。
就電子書閱讀器來看,老實說各家硬體性能差異不大(畢竟都是電子紙螢幕產品),主要差異於電子紙螢幕規格以及閱讀器本身的外型設計所帶來的握持感受差異,而 Kobo Sage 電子書閱讀器在這次更新之後,在螢幕更新速度以及畫面對比度上都有很明顯的提升,加上特殊造型帶來的握持感受,真的會讓人延長不少閱讀的時間。
不過要選擇電子書閱讀器,除了硬體本身條件外,更重要的就是搭配的電子書平台,以目前來市面上三大電子書平台:Amazon、樂天 Kobo 以及 ReadMoo 讀墨來看,每家的書籍取向略有不同,這點就依照每個人喜歡的書籍種類來選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