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因鍋子不小心掉地上"框框"二聲,
真的就"框框"二聲而已(因為一掉地上我就馬上撿起來了)
就被樓下的敲天花板抗議了......

fredericmo wrote:
一、無論是集合式住...(恕刪)


謝謝你的分析及建言。
真的鄉民就是這樣子的人居多,認真就輸了。

接下來我會找法律背景的朋友,寫一封存證信函,
來讓樓下知道我也不是好欺負的,順便保護我的家庭。

chialing1210 wrote:
我曾因鍋子不小心掉...(恕刪)

以前不知道你的痛苦點,現在感同身受。
宜蘭小銘 wrote:
謝謝你的分析及建言...(恕刪)


當你們兩個鄰居的 應該真的很倒楣

一個 軌話連篇

一個 大頭正

吵到別人 不知道先檢討自己 反而怪起別人

世道變了


hblanyard wrote:
當你們兩個鄰居的 ...(恕刪)


我其實沒有甚麼建言,主要還是提供自身經驗及對這些事情的反思給大家參考。或許有些字眼看起來是接近偏見,不過若曾是當事人,也很難不具主觀意識。

因為工作關係跟人接觸比較頻繁,對於台灣社會多數民眾性情的轉變頗有感慨。大抵現在人的涵養不足又自我意識過剩,遇到一些影響心情跟面子的事情,即便只是稍微不同於自己的期待,人們的反應卻常是過於激烈而急著展現傲氣的,坦白講,就是過於淺碟。若運氣不好可能涉及私密感受的人事物被影響到了,那更不得了,肯定要暴跳如雷才能宣洩。

理直氣和,義正辭婉;境由心造,事在人為。

其實在糾紛的起頭,總還是尋求排解為上策,遇到被按電鈴感覺被突襲了?雖然這當然不是甚麼帶著尊重意思的舉動,但倘若發球權仍在自己的掌握中的時候,倒建議再多想想,事緩則圓。

幾個重點還是再提醒,這類糾紛誰是誰非,Case by case,非當事人,沒那麼容易說得準。
人的真實心態如何無法知悉,但行為如何肯定具有其客觀意義,衍生後續,不可不慎。
要求別人不如反求諸己,如認自我要求的程度已足夠自清,倒也不必反過來去討好陌生人或拜託他別太敏感,不要期待能輕易改變他人。

奧客會刁是養出來的,也沒有人天生就是奧客。這是為什麼提醒別被軟土深掘,但也切記自己不要咄咄逼人,不做多餘的事說尖銳的話,維持與家人的生活品質還是最重要的。

鋼琴樂器確實有可能間斷地傳遞震動的低頻聲響,而視建物結構更可能無法防止中高頻聲音的擴散。琴底鋪毯子、琴背不直接靠牆(有高密度隔音板尤佳),可確實減少噪音擴散可能性,不過樓主都說有專設琴房,那就看當時是否有針對隔音做設計,交給專業的,而這也表示樓主其實也有多費心思了。


chialing1210 wrote:
我曾因鍋子不小心掉地...(恕刪)


自己做的都是無心的 別人做的都故意的 抗議的

也許他被你忽然掉下去的聲音嚇到 才會如此

還是你也被他敲天花板的聲音嚇到?

同理心 同理心 同理心

allianz623 wrote:
也許他被你忽然掉下去的聲音嚇到 才會如此


這種話也能掰出來,我是不相信大樓公寓的樓地板隔音可以差到樓上的聲音可以大到嚇到樓下的~

自己是千里耳就認份點,去買頂樓或透天,要別人白天安安靜靜,走路一點也沒聲,可能嗎?

boodikuo3 wrote:
這種話也能掰出來,...(恕刪)
台灣國人的習慣,大該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都是對的,所以人與人爭執多.在日本東京區藤原工作,住過小公寓半年,晚上8點多樓上有東西掉落地上(我認為是燈具倒下),一分鐘不到,樓上一婦人輕敲我們靦腆說"舒米嬤先,勾悶內".這是發生在30年前.是文化上的差別,還是素質的差別?相信日本人不會全這樣做,但台灣人大概少之又少吧.連我也做不到.

boodikuo3 wrote:
這種話也能掰出來,我...(恕刪)


在講鍋子掉下去的聲音 請不要無限放大到走路聲 全樓沒有人在講走路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