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才多少錢,要求什麼衛生?」台灣人「銅板價思維」不改,老闆手指就會一直插在湯裡

以前我每年去台灣渡假,回美國的時候,行李箱裡裝的除了在台南林百貨買的紀念品,最珍貴的大概就是從台灣帶回美國的「磅米芳」。回到美國上班,我在辦公室吃磅米芳,一天大概吃3片,怕吃太快吃完就沒了,吃太慢又怕不脆了。

我在美國住那麼久,當然吃過好的牛排,可是我最懷念的還是在台南旅遊才能品嚐的台南牛肉湯。對我們這些住在海外的僑胞來說,台灣的美食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只有回台灣渡假的時候才吃得到。



但我第一次寫跟台灣美食相關的文章卻是在講,台灣的一些路邊攤和餐廳的衛生讓人不敢恭維

,結果一位網友留言:

「你沒有在台灣做過餐飲業就沒資格批評,一碗麵才收你多少錢?利潤這麼低,怎麼可能還要兼顧衛生。」



看了那個人的留言,我深感不可思議,原來老闆上菜時手指插到湯裡,是因為消費者的錢付的不夠?找錢不洗手,然後在看起來很髒的抹布上抹一下就繼續做食物才能降低成本?

昨天看到 PTT 的一則消息是日本要做台灣風味的夜市。台灣人在這個 PTT 貼文下面的留言:



「地板要坑坑巴巴,到處都有亂吐檳榔渣,然後永遠沒有乾燥的時候;桌子要微黏,最好用一塊抹布整天不洗重複擦拭,擦拭只是動作不為清潔,視覺上桌面沒有掉落的食材配料就可以。」

「太乾淨了不像+1,地板不夠黏,失敗!」



「老闆娘端碗的手指有插在湯裡面嗎?沒有的話不要跟我說台灣味。」



可見大部分的台灣人也知道台灣餐飲業衛生不好的問題。我有一次去日本旅遊,體驗了日本的精緻和高品質,我讚嘆不已。在日本吃飯,一般價位當然比台灣高,但是物超所值。




我心想: 「日本這麼乾淨,水準這麼高,我對日本的食品有高度信心,如果可以選擇我一定會買日本製的食品。」



我一直記得我表弟對我說:「台灣還有人週末搭飛機去日本買米耶!」我表弟的這句話就很清楚的說明了,提升衛生,提升品質是有價值的!

日本人只是保持街道整潔,確保食品衛生安全,把自己的古蹟文化維護完善,就已經是一流的觀光勝地了。



所以那位台灣人在臉書上回我:「一碗麵才收你多少錢,你還能要求什麼衛生?」我覺得他搞錯問題根源,台灣的許多餐廳仍是銅板價是因為品質沒有提升,而不是價錢低所以無法提高衛生品質。

新聞提到台灣夜市,餐廳營業額是30年來最慘,我認為台灣政府應該在這段時間輔導所有餐飲業者轉型,把餐廳衛生評分制度上線,趁機讓所有攤商註冊營業登記,輔導餐廳攤販全體升級刷卡手機結帳系統,輔導推廣中英雙語菜單,從頭到尾設計一套全面無接觸式的用餐體驗,讓台灣不止是抗疫模範生,也提升台灣的餐飲產業競爭力。

我認為台灣進步緩慢的原因是政府沒做好管理,因為制定規範,懲罰衛生沒有達到標準的餐廳,會惹來民怨,所以政府不敢管制,可是大多數的人不會反對政府做建設。



所以台灣變成這樣的國家:黑黑的指甲垢插在湯裡,夜市和菜市場有摩托車穿越,有野狗穿梭,再加上二手煙,已經習慣了,沒關係。然後大家期待下一個水泥工程可以吸引觀光客,帶來人潮

有太多台灣人沒有決心面對問題根源,不願意用行動要求立委制定規範,不關心傳統市場和夜市的衛生,卻只希望政府花錢做建設吸引觀光客。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台灣人持續這種「大建設思維」,而不思考如何提高自身的價值,台灣的夜市攤販,許多餐飲業,就會一直是銅板價,台灣就只能是銅板價的台灣。



來自今周刊







醒思中
第一 惹人怨
第二 沒選票

很重要一點 甚麼樣的選民 選出甚麼鳥的代表 官員就甚麼鳥樣



============
我認為台灣進步緩慢的原因是政府沒做好管理,因為制定規範,懲罰衛生沒有達到標準的餐廳,會惹來民怨,所以政府不敢管制,


30公分 wrote:
我認為台灣進步緩慢的原因是政府沒做好管理,因為制定規範,懲罰衛生沒有達到標準的餐廳,會惹來民怨,所以政府不敢管制,可是大多數的人不會反對政府做建設。
30公分 wrote:
以前我每年去台灣渡假(恕刪)

文發在:居家 管委鄰里大小事區???

京都將打造「台灣夜市」雞排滷肉飯通通有 網友笑:加這味才道地
https://udn.com/news/story/6812/5735803
●黎明之前的夜晚總是最黑暗的! ●黑暗不能終結黑暗.唯有光芒!
30公分 wrote:
以前我每年去台灣渡假(恕刪)

總覺得這篇文作者有點不食人間煙火
有沒有良心都是自己人在說的啦~~~
活了40幾年 說真的
我從來沒看過哪一間麵店的老闆手有插在湯裡
不燙嗎
huangyi
以前是很常看到喔,不過,隨著年紀的增長,不知道是店家也注重衛生了,還是會插進去的店我再也不會去,慢慢的比較少看到了!
國際觀
人家講的是所有衛生問題,手指插在湯裡只是其中一個問題,還活了40年捏
這篇文章真的是大頭症
每個地區發展本來就不一樣

看過A然後跑去B嫌東嫌西怎麼不像A
那你幹嘛不待在A就好?
國際觀
又是一個不能指責台灣不好否則就滾出去的思維,難怪進步不了
gjm wrote:
活了40幾年 說真的...(恕刪)

絕對有
就在端給你的時候~
gjm wrote:
活了40幾年 說真(恕刪)

因為你沒注意看!
1900年初胡適出版的差不多先生, 不就在描述華人的劣根性嗎? 太多原因造成了, 但是 "阿, 差不多就好啦, 反正又不會生大病", 所以一般小吃點就一直保持這樣了, 不過年輕人真的有在改善扭轉這問題了
其實一碗麵的利潤很高,毛利率贏過很多上市櫃公司,只是金額不大而已。但不管高不高,衛生都是最重要的,不過現在應該沒有手指頭插在麵裡的情況吧?至少我都沒見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