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jtang wrote:
早安!不同廠牌疫苗數(恕刪)


但同廠牌,不同代工廠,施打後有狀況,分析成分比對,來釋疑,不是更簡單,更需要嗎?

關於這個對我來說不會太認同
出廠有相關的品質規範
符合就能出廠
然後到了台灣也依據這標準抽驗
抽驗合格才驗收然後發放給民眾施打
這種應該是原來的流程

不然品質有問題的關卡可多了
怎能推一定是日本廠的品質問題
有沒有可能運輸保存問題?
施打技術問題?
民眾年齡問題?
..............


這種變數太多了
打的人數據上的顯示也得推回到到底是哪個環節
不然只能是有問題
但到底是哪個環節或誰的
空間太大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d2jtang
就合格和不合格阿?都合格人死的多,也不知道那個環節出問題阿?~數據是如此科學?小心最近在抓造謠的,建議刪掉!除非你能代表疫情指揮中心發言?
hschang
不同代工廠生產的當然會有某些不同,像我在ic廠一樣,我們給不同的廠商生產,當然都會符合我們定義的標準,但是會有上下限,某些廠商偏上限,某些偏下限但是都符合規範,不過就是有些客戶用了會產生一些問題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新冠病毒只在小於0.05%的台灣人引發重症,你遲早會被感染,一有感冒先兆就吃Nexium(耐適恩40 mg) 1# BID + Erythromycin(紅黴素250 mg) 2# BID,即使不打疫苗,你遲早會產生對抗新冠病毒的T cell and B cell immunity。

醫學院教授竟然能鼓勵濫用抗生素?

紅黴素雖然很普遍也不貴
仍然是需要處方箋的抗生素
一有感冒疑似症狀就吃紅黴素
讓大量人口濫用下會產生抗藥性
以後就沒有紅黴素可以治的病了
BigMac4Diet
他開了兩種抗生素,用來預防新冠病毒真的很怪
Panchrotal wrote:
醫學院教授竟然能鼓勵(恕刪)


而且沒有專業醫學來評估就自己用藥?
這怎樣都怪怪的
不是感冒也不是新冠怎辦?
副作用怎辦?
不適合用這種藥的怎辦?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以需要佐劑的疫苗來說好了
對人體來說
佐劑對某些人會產生過敏的(所以等於疫苗的過敏+佐劑的過敏)
要知道嚴重的過敏會造成死亡的
且嚴重的過敏醫學很難處理
所以會有某一派的人覺得使用佐劑的疫苗是落後技術
應該不要用這類的疫苗

那從過敏的觀點來看
會使用佐劑甚至還不是只有使用一種佐劑的疫苗不就變得不好了

但這樣就變成從某個觀點看而不是太全面的觀點來評估

所以交給這類真正專業的人去從論文數據看

醫學一直自稱科學
科學的意義就是允許質疑與辯論,再逐步革新
最早提出動手術前要洗手消毒的醫師塞麥爾維斯提,可是被鬥臭抑鬱而終,現在大家都視為理所當然

你的論點表面看起來科學,骨子裡卻是宗教
預設所有質疑者都是非專業人士,只有說主流標準答案的才是專業人士

這樣的想法很危險,不但阻礙進步,也讓人可假科學實行宗教思想控制。現在沒有人笨到說自己是宗教,都要包上科學外衣

有各種不同的聲音,允許討論,也允許病人聽到不同聲音後自行決定療法,才是真正的科學精神
Lisa_Hsu wrote:
醫學一直自稱科學科學(恕刪)


都可以質疑阿
但對科學沒有實質幫助阿
那些都登在專業的期刊上
一般人也根本不會去看
那是要質疑還是憑感覺的懷疑

科學要進步
那得科學驗證阿
給相關專業的多人評判又不是一人或某個很小的圈子
更別說疫苗科學本身很多學派的
沒有一定的專業度要怎評判這樣專業的項目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而且沒有專業醫學來評估就自己用藥?
這怎樣都怪怪的
不是感冒也不是新冠怎辦?
副作用怎辦?
不適合用這種藥的怎辦?

台灣醫師真的很愛濫開藥物
也不怪他們,健保制度就是看病三分鐘,加上醫院要盈利,醫師能做的就是盲目開藥
我曾請一位親戚看病時請醫師解釋為何要開OOXX抗生素,醫師就收回不開了

病人當然比醫師更有資格決定要不要吃藥,因為他們是後果承擔者。就像你找顧問公司來指導經營方向,顧問提出的建議老闆可以參考,但最後公司成敗還是老闆要承擔。

公司依顧問建議做垮了,顧問要負責嗎?病人依醫師建議吃藥,出了問題醫師要負責嗎?

自己才是最好的醫師,因為醫師只看你三分鐘,但自己生活環境、反應狀況自己最清楚,更容易找到病因。
economic wrote:
他這種觀點我是相信疫苗開發會估算到
例如你這邊下面貼的
那80歲他覺得有風險
可疫苗有針對年齡層去做實驗阿
一開始可能19~65歲
然後針對老人 青少年 小孩
劑量調整那些
實驗會做啊
一定會實驗到一定安全度才會開放大量施打
所以他說的風險在實務操作上應該都不大了

現在問題就在於瘟疫發生,所以很多原有安全機制都急就章甚至跳過

日本曾質疑美國男人體重是日本女性兩倍,所以不能直接拿美國數據,必須重新測試安全數據,結果當然被美國海k,說全世界都用美國數據,小日本憑啥質疑耽誤疫情

但現在台灣老人打疫苗死這麼多,看來日本質疑沒錯,台灣人也是體型矮小,加上一堆長期洗腎的。

原始實驗有無用長期洗腎瘦小老人做實驗?想趕快上市賺錢都不會這樣做吧!

台灣還鼓勵孕婦去打也是讓人懷疑,有孕婦會願意為小錢做藥物實驗嗎?美國有孕婦實驗的數據嗎?
wugoson
曾看過一說法 因為台灣的老人慢性病較多較嚴重 才會有如此之高的致死率
沒有數據也不需要,因為只是EUA,哇哈哈哈,不可質疑疫苗,因為專家說要打

Paul Offit joins TWiV to discuss all things vaccine, including how COVID-19 vaccine development was accelerated, whether the vaccines are safe and efficaciou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n EUA and a licensed vaccine, sterilizing immunity, herd immunity, and much more.



30:36,專家不敢回答要打多久,怕他的主子生氣,不過應該最多十年

do you foresee knowing the vaccines and the disease that this is a vaccine that we will have to maintain indefinitely or is this a stop gap until the virus equilibrates with the population and then we let nature take its course
同樣的專家還說是流感而已,怎麼後來又承認錯誤了

Philadelphia pediatrician Paul Offit: Prepare to wear masks and socially distance even after getting COVID-19 vaccine

Dr. Paul Offit, a pediatrician at Children’s Hospital of Philadelphia and a co-inventor of the rotavirus vaccine, told friends not to worry about the coronavirus. He went on CNN with the journalist Christiane Amanpour to talk about why the virus that was hitting Asia so hard would not impact the U.S. any more than the flu.

“I am on the record as being dead wrong about this,” Offit said.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訪客 於 2021/06/13 15:42
希望如版主所言:再過一個月,病毒的命運會像進入磐石軍艦那樣突變成Inactive mutant,失去感染力。
家有孩子在專責病房照顧確診者 ,孩子不敢回家睡覺 ,做家長的每天心情七上八下 。
-------------------------------------------------------------------------------------------------------------
七月初每日確診會降至兩位數, 兩位數(90-80-70-60-50------)會持續下去, 然後居家篩檢會開放, 年底前會降至20上下, 居家篩檢會篩出許多輕症及無症, 讓這數字(20上下)維持很久, 真相就是如此.
wleemc 於 2021/06/13 17:33 回覆
=============================================================================================================================
訪客 於 2021/06/21 14:53
版主6/13回覆:七月初每日確診會降至兩位數, 兩位數(90-80-70-60-50------)會持續下去, 然後居家篩檢會開放, 年底前會降至20上下, 居家篩檢會篩出許多輕症及無症, 讓這數字(20上下)維持很久, 真相就是如此.
才一週後的今天就降至75了 !代表沒靠現在的疫苗也ok 。

印度也是這樣,起先鬧得很嚴重,美國故意卡原料不讓印度生產疫苗,接種率一值偏低

印度封城不讓人做生意,搞得饑民一堆,沒病死恐先餓死,但實際人員流動管制根本等於沒有,看印度馬怒影片就知

但現在死亡人數也急降了,所以各國把染疫死亡人數急降歸功於疫苗,不見得是正確答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