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effuB 特肥吧 wrote:
這是他的解釋,我只能看中文字猜猜看。

同樣內容你貼過三次了

他一句話大部分的病毒經由Endocytosis進入
因此紅黴素可以降低pH可以抗病毒
但是沒看過他對自己實驗發論文
這個機轉也還沒被確認

既然大部分的病毒都能被阻擋
柳葉刀十多篇論文紅黴素抗病毒沒差別...
tteffuB 特肥吧
這就超出我能力了,我只能從他文章中看點東西。
economic wrote:
感冒嚴重點總是會有些(恕刪)


5月5日之前對於新冠肺炎是要有足夠的條件才能篩檢的,
並不是嚴重感冒住院就能篩的。
放寬感冒篩檢, 社區新冠浮現

華航機師群聚感染不斷有新確診案例出現,衛福部終於在5月5日放寬民眾採檢,診所醫師只要有懷疑,就可把病人轉送醫院篩檢。不到一週,就證實台灣有社區感染,今天出現六例非華航群聚感染的本土社區新冠確診。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5月5日之前對於新冠(恕刪)


醫院覺得有懷疑可以送阿
這種說法說不過去的
然後新冠不感染自己家人?
都不會比較嚴重的症狀就猝死?
人數多都沒抓到那機率太低太低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tteffuB 特肥吧
不只你,超多人也不爽,所以,「衛福部終於在5月5日放寬民眾採檢」
Panchrotal wrote:
同樣內容你貼過三次了(恕刪)


可見這種沒有達到相關專業人士的高度共識
要這麼有用
相信得諾貝爾了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Panchrotal wrote:
既然大部分的病毒都能被阻擋
柳葉刀十多篇論文紅黴素抗病毒沒差別...


因為抗生素的標地是 "細菌" 屬生物,和 "病毒" 屬有機物不是同一等級,特性也不一樣,之前作過的功課,病毒類靠自體免疫力抗擊病毒,藥是壓掉一些症狀不那麼快死,抗生素對標是過去影響好幾世紀的大瘟疫,死亡上億人的黑死病元兇鼠疫桿菌。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20952/4363545

所以,用抗生素對抗病毒,主流醫界應該懶得理。
Curtis_l wrote:
因為抗生素的標地是 (恕刪)


針對性的藥物也還沒成功開發出來
有針對性的特效藥就不會這麼怕
但還沒有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這就看你相不相信李教授的免疫學專業了,
我是信了。
就算不信也沒BNT疫苗可以打啊!
mRNA疫苗與心肌炎的關聯性
我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免疫學家一直說不會,可是李教授就說會,而且副作用是10年~20年以後才會出來?剛好Moderna也跟代工廠簽了10年的戰略合作協議
Moderna signs ten-year vaccine manufacturing deal with Lonza

到底是怎麼回事,一般人又沒有免疫學的PhD
就算是免疫學的PhDs,他們也說生物體很複雜
現在的科學已經很了解免疫系統,但不是100%的掌握,沒有人可以保證什麼
(不然為什麼只有EUA,又有法律豁免權)

"打mRNA疫苗,mRNA與Spike protein大約在人體一週後便會消失,因沒有真正的感染,只有少數人的CD8+ T cell不受Treg cell調節,一週內不斷攻擊表現Spike protein的細胞,就會釀成災難,南韓注射輝瑞疫苗死亡的案例輝瑞高於A-Z。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170336.aspx"

reddit有人問的:



你好! 如果這是錯誤的sub,請道歉;

所以,我媽媽是一位傾向於批評疫苗的醫生。 簡單地說,她有一大堆instagram。 她提出了一些有趣的事情,雖然我還沒有看到澄清:

當產生刺突蛋白的細胞(由於 mRNA 或載體病毒疫苗接種)將它們呈現在其表面時,識別病原體的免疫系統是否也能識別其表面的非刺突蛋白? (這意味著,如果確實如此,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將未感染的神經細胞識別為入侵者)

有助於緩解恐懼。 乾杯!

>>>>>>

簡短的回答是它不能那樣工作。

長的答案是免疫系統內置了多種保護措施來防止她所說的話。在正常情況下,免疫系統會不斷檢查並從您的正常細胞中提取蛋白質。然而,由於兩個主要原因,這不會導致針對這些蛋白質的免疫反應

  1. 免疫激活 - 激活 T 細胞和 B 細胞的細胞無法僅通過拾取蛋白質來判斷它是好是壞。然而,它們會被僅在病原體中發現的額外信號激活,這些信號告訴它們應該擔心;例如,通常不在體內的細菌碎片或在不應該存在的地方發現 DNA/RNA。當免疫系統看到這些信號時,它會告訴它有一些不好的東西,他們可能應該對他們發現的蛋白質產生反應
  2. T 細胞選擇——那麼你媽媽會說的是,疫苗可以告訴免疫反應有什麼不好的,然後導致它攻擊這些正常的蛋白質,因為它不能再告訴他們不是問題。但是為什麼每次感染都不會發生這種情況呢?對此的答案稱為選擇。當 T 細胞在胸腺中發育時(T 細胞是殺死病毒感染細胞並幫助 B 細胞產生高親和力抗體以中和病毒的細胞),它們會經歷兩個過程,稱為正選擇和負選擇。正選擇確保它們能夠識別您的細胞提供的蛋白質,但不會太強,而在負選擇期間(這裡很重要的那個),任何識別您體內已經發現的蛋白質部分的 T 細胞都會被殺死。胸腺中有特殊的細胞可以產生遍布全身的蛋白質,這些東西通常在胸腺中永遠不會發現,例如胰島素或來自肌肉的蛋白質等,它們會在 T 細胞發育時將它們展示給 T 細胞。如果 T 細胞看到其中之一併開始響應,它就會被殺死並且永遠不會進入循環。
這些過程並不完美,在自身免疫的情況下可能會失敗,但在這種情況下,您根本不會擁有可以對您的正常神經/肌肉細胞蛋白做出反應的 T 細胞,因為它們已經被刪除,因此您無法發展對他們的回應。然而,刺突蛋白是一種你的身體沒有見過的新蛋白,T 細胞可以針對它快速發育。

編輯:來源,我是免疫學家
mindcry wrote:
我就是不知道為什麼免(恕刪)


人體很複雜
沒這麼容易了解
那種推斷的也得實驗來證明
不然只是推斷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economic wrote:
醫院覺得有懷疑可以送阿
這種說法說不過去的
然後新冠不感染自己家人?
都不會比較嚴重的症狀就猝死?
人數多都沒抓到那機率太低太低

所以2021/4/29發函改了,之前還三令五申不符合TOCC不能採檢。

再次提醒醫師務必落實TOCC問診,對於不符合通報定義流行病學條件之疑似個案可諮詢專家評估處理(疾病管制署致醫界通函第409號)發佈日期 2020/2/9

各位醫界朋友,您好:

因應中國大陸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目前健保署將內政部移民署提供之自中港澳入境我國的名單資料,提示於健保雲端系統主頁面的病人資訊摘要,提醒醫師注意,惟曾有中港澳旅遊史,但自中港澳以外國家入境者,並不在提示名單內。提醒醫師對於急診檢傷與疑似呼吸道感染之門診病人務必落實「TOCC」機制,確實詢問並記錄旅遊史(Travel history)、職業別(Occupation)、接觸史(Contact history)及是否群聚(Cluster)等資訊,並遵循相關感染管制措施,及時採取適當的隔離防護措施。

符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臨床條件,惟最近一次流行地區旅遊史或接觸史距今已超過14天之病人,目前並不符合通報定義,經諮詢專家,流行病學條件暫不修訂,然考量無法排除有極少數例外情況之可能,請醫師於診治未符合流行病學條件,但臨床表現高度懷疑且無法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之個案時,可諮詢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各區正副指揮官,評估決定是否依照通報個案處理流程進行後續作業。

感謝您與我們共同維護全民的健康安全。
========================================================================
因應近期發生數名本土確診病例,請醫師加強COVID-19疑似個案之通報及採檢(疾病管制署致醫界通函第451號)發佈日期 2021/4/29

各位醫界朋友,您好: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近期發生數名本土確診病例,潛藏社區傳播風險,為有效防止疫情擴散,已適時公布確診個案之活動足跡,另為加強COVID-19疑似個案監測,請醫師提高警覺,針對近期前來就醫之民眾,加強TOCC問診(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如求診病人有前述相關活動史或有較高職業暴露風險,且有COVID-19疑似症狀,可依「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加強通報採檢,並提醒就醫民眾於採檢後3天內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且外出時,應全程佩戴醫用口罩。

指揮中心提醒臨床醫師,持續加強COVID-19疑似病例之通報採檢,對於具有嗅味覺異常、發燒或呼吸道等症狀而前來就醫者,如懷疑感染SARS-CoV-2或經詢問近期有前述公告活動足跡及其他人群聚集場所旅遊史,即使不符合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通報條件,只要醫師認為有進行SARS-CoV-2檢驗之必要,均可依「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及個案處理流程」(如附件)加強通報採檢。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相關防疫措施將依防疫需求隨時更新並公布於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http://www.cdc.gov.tw)。

感謝您與我們共同維護全民的健康安全。
tteffuB 特肥吧 wrote:
所以2021/4/29(恕刪)


所以之前啥都不給驗
想守住數字
破功了
然後就搞大了
WHO一年多前就強烈建議要多篩
TEST TEST TEST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