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解封 疫苗施打率僅5%抗疫贏過英國?!2022/9/3更新

印度解封 疫苗施打率僅5%抗疫贏過英國?!2022/9/3更新


NIH官網 正式將伊維菌素 放在治療指引

2022/9/3 更新的喔

印度解封 疫苗施打率僅5%抗疫贏過英國?!2022/9/3更新
(中央社新德里20日綜合外電報導)數週前,新德里的火葬場日以繼夜處理染疫身亡者遺體;但現在,這個印度首都的購物中心及市場,再度擠滿了出門透氣的人群。

疫苗2濟注射者才5%

印度解封 疫苗施打率僅5%抗疫贏過英國?!2022/9/3更新

印度Delta變種病毒疫情蔓延 強森宣布英國延後解封1個月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英國境內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變種病毒確診率在近期持續成長,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於當地時間週一(14日)宣布,將防疫解封日期延後1個月,到7月19日為止。

數據還顯示,84.1%的英國成年人至少接種第一劑疫苗,61.6%的成年人(3220萬人)接種兩劑疫苗,英國人口總數為6665萬。

整體來看,英國確診病例總數達到472萬,英國染疫死亡人數超過12.8萬。






2021/05/13 20:1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印度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失控,醫療體系不堪負荷,至少2個邦的地方政府決定使用寄生蟲藥物伊維菌素(ivermectin)來治療武肺患者
印度解封 疫苗施打率僅5%抗疫贏過英國?!2022/9/3更新

孟買市逾五成的未成年人已產生武漢肺炎抗體。
新聞連結
印度解封 疫苗施打率僅5%抗疫贏過英國?!2022/9/3更新

印度解封 疫苗施打率僅5%抗疫贏過英國?!2022/9/3更新

新聞連結


這種邏輯錯亂的文章絕對是錢買的!


印度人66%有抗體8億人口


疫苗注射率極低的印度為何著麼多人口抗體?!

極長的爆料革命直播一堆答案都在裡面!


日本醫生認證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建檔日期:2020-01-21更新時間:2020-01-2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我國確診首例境外移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個案,為居住南部50多歲女性,
於中國大陸武漢工作,
昨日由武漢搭機入境,因有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由機場檢疫人員安排後送就醫,X光檢查顯示有肺炎,
今日檢驗確認為新型冠狀病毒陽性,持續於醫院負壓隔離病房治療中。
由於本個案於下飛機後立即送往醫院隔離病房治療
,並未進入社區,請民眾不必恐慌。


11/4 病毒847人死亡 台灣發現病毒以來653天

平均一天病毒帶走1.29人



2021/3/22
台灣新冠肺炎疫苗今天(22日)開打,上午7點40分由行政院長蘇貞昌帶頭,接受全台第1針的AZ疫苗,
成為防疫史上重要的日子。
這一針不只是能起帶頭作用、安定民心,也象徵台灣進入新的防疫時代,與國際正式接軌。

開打以來算到11/4共計227天

2021/11/04
1034人疫苗不良反應死亡

平均一天帶走4.55人

9000多人不良反應


疾管屬疫苗通報頁面

印度解封 疫苗施打率僅5%抗疫贏過英國?!2022/9/3更新
個人觀點喜歡就拿去用!用就是你的了!
不要讓良心限制你的想像力.
luther0911 wrote:
(中央社新德里20日(恕刪)

要不然"病毒+"哪來.
luther0911 wrote:
(中央社新德里20日(恕刪)





這張圖說明了輝瑞、莫德納、Novavax及俄羅斯疫苗中和抗體量都比康復者高.但我一直有個疑問,疫苗打進人體所產生的抗體和染疫者體內對抗活的病毒所產生的抗體會完全一樣嗎?會不會染疫者眾多所產生的群體免疫效果還比疫苗施打率高來得大?
tom7615
每個人免疫力不一樣.打進不同疫苗產生抗體不一樣,產生抗體也不同.A人的抗體量5不見得比B人抗體量3不染病?"傳說"科興...產生量低但遠大於住院及死亡所需中和抗體?但與所要"不染病"還有距離?
tom7615
打疫苗是公衛,中國:一般人科興 國藥 副作用小,康希諾打軍人 年輕人不給老人打.台灣:民眾自選 AZ 默德納 高端 不打 怎有這樣?吃藥都要找先醫生, 打疫苗自己選安全?你選了醫生要叫你別打?
Icome2getU wrote:
會不會染疫者眾多所產生的群體免疫效果還比疫苗施打率高來得大?


重點是染疫的過程不能是重症,康復後也不能有後遺症。
mindcry
物競天擇,大自然不會在乎人類的感情
Icome2getU wrote:
這張圖說明了輝瑞、莫德納、Novavax及俄羅斯疫苗中和抗體量都比康復者高.但我一直有個疑問,疫苗打進人體所產生的抗體和染疫者體內對抗活的病毒所產生的抗體會完全一樣嗎?會不會染疫者眾多所產生的群體免疫效果還比疫苗施打率高來得大?

這也是我想知道的,不過恐怕要分子免疫學專家來回答,01上應該沒有

不過我聽到的說法都是先用疫苗讓成年人口/老年人口渡過這段時間,中間可能會每年都打一劑booster,保住危險人口的命
然後過了~10年左右就不需要疫苗,每個人一定都會接觸過這個病毒,有基本的抵抗力了
例如現在出生的嬰兒,等過了10年以後,到了2031年也十歲了,成長過程應該就會得過COVID了

等小孩子長大,COVID-19就變成一般冠狀病毒引起的感冒,到時候他也不需要每年都打COVID-19疫苗
不一定是病毒變弱,而是因為小時候得過,就算是原始株,對2031以後的人類也只是小感冒

像是這個歷史(1889–1890年流感大流行),雖然當時不知道是什麼,不過也有可能是冠狀病毒,專家說當時的症狀跟1889-1890年很像
但是當時因為沒有疫苗,死傷很慘烈,之後人類也就適應了OC43了,因為大家小時候都得過,長大以後也只是小感冒
但是如果去感染到沒有接觸其他人口的原住民的話,他們就會死傷慘烈

1889–1890年流感大流行

1889–1890年流感大流行(英語:1889–1890 flu pandemic),又称“俄国流感(Russian flu)”,是指于1889年爆发的一次流感大流行。[1][2][3][4][5] 最主要的一波疫情发生于1889年-1890年,此后1890年-1892年又发生了两波较大规模的疫情。[1][6]此次大流行共造成了全球约100万人死亡,是历史上致死人数最多的流行病之一,也是十九世纪最严重的疫情之一。[2][4][6][7]

1889年5月,该病最早在俄罗斯帝国位于中亚地区的布哈拉被发现,与此同时加拿大、格林兰岛等地也有疫情报告。[1][3][6] 俄国当地的大规模铁路建设加重了疫情。[1] 1889年10月,该流感传播到了圣彼得堡、莫斯科,并沿着铁路线传播到了欧洲大陆。[1][3][8] 1890年初,流感传播到了美国,纽约、波士顿等地相继爆发疫情,共造成约13000名美国人死亡。[3][9]

该病的致病病原不明确, 有研究认为是H2N2流感病毒[6][10],有研究认为是H3N8流感病毒[8],也有研究人员认为俄国流感可能是OC43冠状病毒造成的[11][9][10]。

Human coronavirus OC43

The COVID-19 pandemic brought further evidence of a link, as the 1889–1890 pandemic produced symptoms closer to those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the infection caused by the SARS-CoV-2 betacoronavirus) than to Influenza.[9]

COVID-19 大流行進一步證明了這種聯繫,因為 1889-1890 年大流行產生的症狀更接近於與 COVID-19(由 SARS-CoV-2 冠狀病毒引起的感染)相關的症狀,而不是流感。[9]
Icome2getU wrote:
這張圖說明了輝瑞、莫德納、Novavax及俄羅斯疫苗中和抗體量都比康復者高.但我一直有個疑問,疫苗打進人體所產生的抗體和染疫者體內對抗活的病毒所產生的抗體會完全一樣嗎?會不會染疫者眾多所產生的群體免疫效果還比疫苗施打率高來得大?

這張圖的來源不是統一的實驗
而是整合各家疫苗各自的實驗數據

所以圖中的中和抗體不完全是同一種
而是各疫苗廠家各自對應的中和抗體
各自不同的實驗放一起其實沒有比較性
這圖只是提供做為參考而已
tom7615
對![+1]
jeel54321 wrote:
重點是染疫的過程不能是重症,康復後也不能有後遺症。

其實這兩個都沒關係,只要不死就可以了
只要不死,就能把抗體遺傳給下一代,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自然痊癒產生抗體,或是注射疫苗產生抗體,結果都一樣的
要使用哪種,端看各國條件

而使用的方式不同,過程也會大不同
最佳例子就是幾個染疫大國,中國美國英國巴西印度了
使用疫苗進行抵抗,死傷就少
採取自然痊癒法,死傷就多

隔離是沒有用的,最終都會被突破
因為經濟活動是不可避免的
怨念聚合體 wrote:
其實這兩個都沒關係,只要不死就可以了
只要不死,就能把抗體遺傳給下一代,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自然痊癒產生抗體,或是注射疫苗產生抗體,結果都一樣的
要使用哪種,端看各國條件

mNRA/DNA疫苗的廠商沒說會修改人類基因,但是聽聽就好,搞不好會(意外發生)
但絕對不是他們在商業上的決策,疫苗廠想賺長期的錢,就是每年都打他們的疫苗,像是慢性病的藥,定時都要吃,吃一輩子
絕對不是只賺一次修改基因的錢

我只聽過中國有在修改人類的基因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基因编辑婴儿事件,是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贺建奎及其团队於2018年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对一对双胞胎婴儿胚胎细胞的CCR5基因进行改造,嘗試使婴儿获得对部分艾滋病具備免疫能力的争议性事件。

如果不修改基因,抵抗力要怎麼傳給下一代?
按照人類跟其他冠狀病毒鬥爭史,就是小時候得過,每得一次症狀就會變輕,不需要疫苗,也不需要修改人類基因
讓高危險群打完疫苗以後,保住他們的命才是疫苗的目的

這是我以前看的
https://www.reddit.com/r/Coronavirus/comments/fizm2c/twiv_this_week_in_virology_podcast_with_professor/

47:36 (back to the point I told you to remember) Children might very well get infected with the common-cold causing coronaviruses in the first 3-4 years of their life & become immune. This immunity to the age-related severe effects of them could be what is preventing these otherwise seemingly benign viruses from presenting disease similar to that of emerging coronaviruses such as COVID-19, if they were able to more frequently infect adults.

48:18 - Humans have only defined these common-cold causing coronaviruses as ones causing mild disease in recent history. In reality they all originated in other animals at some point. Because of that, we do not know how severe the disease caused by them was when they first infected humans.

"We have no idea how severe they were in adult & naive-adult populations. Most likely they weren't. They were probably brutal disease just like SARS, MERS & SARS-2 are to adult individuals as they get older.

If that hypothesis is true, then the prediction would be that as SARS-2 goes around the globe and infects the adult population, we will become immune, & the virus will now preserve itself in the population by infecting young children who don't get serious disease. As they grow up, they are pre-immune so they never get serious disease and SARS-2 will now be relegated to the role of being a benign common contemporary coronavirus who somehow lost its pathogenic potential. When the real reason it lost its pathogenic potential is all of the adults are immune.

If that's the case then we have a 1 to 3 year pandemic that we will be facing until sufficient herd immunity occurs to drives the virus into this type of persistence mechanism.
RentHA
我就只是看陰屍路、我是傳奇…這些喪屍片。
怨念聚合體 wrote:
其實這兩個都沒關係,只要不死就可以了


這是統治高層的看法,我們小民不太能苟同 ....

不重症是不要拖垮醫療,醫療垮了!死的還是老百姓;不要有後遺症,則攸關個人生活品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