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storm.mg/article/4571782
自高端疫苗成為輿論熱點,因沒有做與BNT、莫德納等WHO認證疫苗相等程序之第三期試驗,而引發輿論爭議後,民進黨及其側翼一直努力暗示一個觀點,「高端是蛋白質疫苗,至少比較安全」。
然而,這樣的暗示禁得起考驗嗎?從疾管署(CDC)網站統計資料看,恐未必如此。至少跟蔡政府不斷阻擋(當然他們到現在還嘴硬不認,但大家都記得當時他們是怎麼刁難的)的BNT相比,高端連「較安全」恐怕都說不上。
CDC網頁中,有一個頁面是「COVID-19疫苗統計資料」,如果我們點入,下載「1111017 COVID-19疫苗接種統計資料.pdf」,可計算目前高端疫苗各種劑次加起來,共施打305.7956萬,BNT則是施打1926.2455萬,BNT施打量總劑數是高端的6.30倍。
CDC網頁中,有另一個頁面是「COVID-19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在網頁下方的4,可下載「1111017 COVID-19疫苗接種後不良事件通報.pdf」,從中我們可得知,因「疑似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死亡的總人數,高端為60人,BNT是131人,BNT的疑似死亡總人數是高端的2.18倍。
看出來了嗎?若CDC網頁數據正確無誤,BNT打了高端6.3倍的量,疑似因疫苗死亡人數卻僅2.18倍!
若把數字換算,可得知「每10萬次接種有1.96人疑似因高端疫苗死亡」與「每10萬次接種有0.68人疑似因BNT疫苗死亡」這兩個結果,接種高端的疑似死亡率,竟然是BNT的2.88倍!
對比陳時中9月24日還在說「大家都以為就是說,每一個人的身體都可以承受每一種藥物,也有人是沒有辦法的,也有人只能選擇蛋白疫苗」,替民進黨政府通過高端EUA辯護,更有暗示「高端疫苗是身體比較弱民眾的安全選擇」之意味。筆者提出的數據無疑是對民進黨政府,提出強而有力的質疑。
也就是說,民進黨政府全力支持的高端,不僅在「防護力」上不確定(甚至將保護力列為「商業機密」),在「安全性」上似乎也輸給他們最不願購買的BNT。對比一下陳時中等人對待高端與BNT的態度,真的有把國民健康放在第一位嗎?
事實上,民進黨與陳時中也非常清楚高端疫苗已經是他們的包袱。舉例說明,10月15日陳時中競選總部發表新聞稿,強調疫苗採購程序完備,國民黨勿「再拿疫情當提款機」。這句話非常讓人玩味,提款機顧名思義,是可以提出錢,得到利益的機器。罵國民黨拿疫情當提款機,那豈是不是承認疫情現在已成為陳時中的包袱,而非加分了?顯見陳時中陣營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只是不願意或不能承認錯誤,還想要拗到底。
然而,東拗西拗能挽救陳時中選情嗎?當然不行。就以筆者本文舉出的對比來看,高端疫苗連民進黨及其側翼常常宣傳的「安全性」,都有可能禁不起檢驗了,越深挖謎團愈多,怎麼可能得到人民信任?
套用柯文哲市長曾講過的話:「你不解決問題,問題會解決你」,如果民進黨與陳時中仍然不願意面對高端的種種爭議,那我想敗選必成定局。
個人積分:144分
文章編號:86079678
第一,
根據2021/12/6官方統計的各廠牌疫苗施打劑數:

高端完全不能施打於18歲以下族群,這個族群當時全部只施打BNT。
現在施打年齡往下開,依然是以BNT占絕大多數,還是沒有開放高端。
而18歲以下族群的通報死亡率是所有族群中最低的:

作成簡單表格來做對比:

可以看到高端接種者的高風險族群占比都高於BNT。
因此,
或許高端的接種風險是高於BNT,或許不是,
但至少樓主貼文中的那種算法是過度誇大了。
第二,
另外也可參考不良反應統計:

BNT的嚴重不良反應數為高端的6.5倍,
與兩者的接種劑數比相近,
照理說,死亡數比不會相差過多。
例如,
莫德納的嚴重不良反應是高端的7.7倍,
死亡數是高端的8.7倍;
AZ的嚴重不良反應是高端的10.7倍,
死亡數是高端的14.1倍,
而AZ的死亡數比偏高,
顯然也和一開始優先施打的高風險族群一律只能施打AZ有關。
所以,
BNT的嚴重不良反應是高端的6.5倍,
死亡數卻只有高端的2.1倍,
這顯然是和18歲以下族群絕大多數施打BNT有關。
BNT就是知道自己在生產上的不足,才會找上像是輝瑞這些大廠來合作不是嗎? 高端自己有能力短時間內大量生產? 不然怎麼會逾期交貨? 哈哈哈。。。。。
高端多次逾期交貨,是審計部出的檢討,所以龜大是說審計部出假訊息? 哈哈哈。。。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