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前篇請看: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一集

後篇請看: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三集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1

今天在公司的中國同事籌備了賑災救四川的活動, 小弟很榮幸也被邀請參加, 有同事請中國的朋友寄來一些中國的小東西, 像是剪紙, 水墨畫, 鑰匙, 熊貓布偶, 扇子, 筷子還有其他各式有趣的小東西舉行義賣, 賣了半天也還不錯, 有募款到582鎊, 雖然這裡的母公司已經捐了很多錢, 但是英國同事願意親自掏自己的錢出來幫忙中國災民, 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感謝大家歡喜做, 甘願受.

就是因為這樣, 平常一位在辦公室的同事, 問我一個我以前也不知道的問題. 他說我的名子是什麼, 我就和他說我的英文名是xxxxx, 那他又問說, 那你的中文名呢? 我就和他說因為不好發音, 所以我就用英文名代替中文名.

但這好像也不是好理由, 放眼看過去, 本小聯合國內比我名子還難唸的比比皆是, 裡面一半我都不會唸, 每次都打混隨便發個音帶過去, 也讓我混到現在. 我發現, 真的只有台灣人會取英文名.

我的中國同事, 在研發部的, 每個都用中國名拼音, 人家也是過的好好的十多年, 所以我也在想這個問題, 因為歐洲人一定用本名, 巴基斯坦或印度人, 會讓你說怎樣簡稱他們的名子.

所以還是不知道, 需要英文名嗎? 這個問題真是無解....

還有之前有收過一篇email, 內容如下:

- - - - - - - - - - - - - - - - -

荷蘭人口是台灣的 3/4,土地面積是台灣的 5/4,國民所得大約是台灣兩倍!
1/3 的家庭沒有小孩!
1/3 的家庭是單親家庭!
2/9 的家庭有兩個小孩!
產假有 16周!
65歲以上老人,每個月政府發兩萬兩千一百元(台幣計算)!
看病至少要等 3~7天,要先預約排時間,不是隨到隨看(除非很緊急) !
沒有醫師處方,在藥房只能買到維他命及止痛藥!
到餐廳用餐是最近幾十年才流行的,而且有段時間餐館都是中國人開的!
在荷蘭買房子貸款可以貸 120%,因為裝璜也要花錢!
發生車禍,通常雙方車主下來握個手,換個名片就走了,因為吵架不能解決問題,保險公司會處理!
荷蘭女王的公務車是福特,私家車是富豪,不浪費公帑!
全國性大報紙星期日不出刊,讓大家休息!
工作者不論年資都有23天的年假,部份人因縮短工時代替加薪,可有36天年假!
六月份會發度假費一個月,因為怕員工沒錢度假會影響工作情緒!
很喜歡旅遊,平均每天有三百萬人出國,2001年時全國才 1600萬人) !
無法承受工作壓力也算公傷,許多人(將近一百萬)因此在家休養 !
荷蘭人基本上不加班,該度假就度假,商店早上十點開門,下午六點關門,只在八個小時工作時間內工作,經濟力還是排在世界的前端 !
荷蘭人不相信權威,彼此以平輩相處,老闆也是直呼其名 !(以後你外國女婿也叫你名子你就知道該死)
荷蘭人少有貪污,因為沒有人送賄 !
荷蘭人會四種語言很普遍 !
九成的荷蘭人覺得自己很幸福,八成六覺得自己很健康 !

- - - - - - - - - - - - - - - - -

乍看之下好像是天堂, 剛好有機會問荷蘭來的同事, 說就是因為這樣, 所以稅收一半就沒有了, 你看多可怕, 而且問題是, 太多人濫用這個福利制度, 總有一天會垮掉.

歐洲這裡看病要預約, 那真是煎熬, 這已經不是福利了, 所以台灣健保真的好.

待續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2

終於被倫敦多變的天氣打敗, 在台灣身體一向欠安的我, 已經被六月還要穿運動外套的天氣打敗, 由上週五就開始流鼻涕. 沒想到這裏感冒這樣厲害, 馬上就不行了, 可是回家後診所星期六與星期日都沒有開, 朋友說不用想和台灣一樣去急診看, 說若沒有大病, 你就準備等4個小時, 然後還是要你回家. NHS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英國之國家醫療保險.

這時台灣人的好朋友一定要出來幫忙....日本的鹿鹿, 可惜小弟我已經開始發作, 鹿鹿是要發病前吃才有效, 殘念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那就拿家裡的解熱陣痛劑來喝, 好像有好一點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最後只好在星期六上午, 去藥局買成藥吃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星期一請假去看病, 這就是我們家附近的診所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進去先掛號, 果然除非快要死才會看, 要我下午2:50再過來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掛號櫃檯, 裡面也是有掛號的小姐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候診小廳一間, 來往有小孩, 嬰兒, 還有我, 還有中風的老人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看診過程就沒有照片, 總不能和醫生說我要照像吧.....

就是和台灣一樣, 問你怎樣, 你就說感冒, 頭痛等等症狀, 然後會用聽筒聽肺部呼吸, 也沒有看你喉嚨與鼻子, 就和你說肺部乾淨, 是病毒引起的感冒, 我還有拿我在吃的藥給他看, 他說繼續吃就好, 看病也約5分鐘結束.

所以感冒真的看醫生七天好, 不看醫生一周好....

這就是處方單, 可以去外面藥局拿藥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最方便的藥局, 就是Boots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裡面有藥局, 可以拿藥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結果我小孩晚上也感冒, 隔天也是去看醫生, 開的藥就是些退燒化痰之類的糖漿, 不過小孩拿藥16歲前都免費, 所以小孩不用錢, 我買的感冒藥3.4鎊, 所以大人感冒費用和台灣差不多. 這裡看醫生不用錢, 拿藥要錢, 就算去大醫院還是一樣看醫生不要錢, 拿藥要錢.

依親的人須注意, 這裡須要到附近診所先註冊, 才能由那個醫生幫你看病, 是家庭醫生的制度, 不是台灣健保卡可以兔全台, 至於是好是壞, 見仁見智, 我比較喜歡台灣的醫療, 便宜又方便, 這裡每月我交NHS很多錢, 結果也沒有感覺比較優良. 不過小孩看病完全免費, 這點很好, 這樣小孩就不會因為家庭經濟因素, 而導致重大健康問題.

成人來這裡註冊後, 第一次看病, 醫生會親自幫你檢查身高, 體重, 胸圍, 然後問你一堆問題, 大部分就是有沒有什麼舊病, 說真的完全聽不懂醫療英文, 醫生也很好心比手畫腳, 又加上慢慢解釋, 才讓我了解並完成體檢. 若你說有哪些問題, 那會要求你驗血與驗尿, 驗尿馬上去廁所就好, 抽血還要另外約時間, 然後再回來看報告.

還有和台灣不同, NHS的牙醫診所, 是和家庭醫生不同的診所, 所以要另外找牙醫註冊.

小朋友又有所不同, 註冊後也會做健康檢查, 然後拿到一本 Red Book, 就如同台灣的兒童手冊一樣, 看病時要一起帶過去.

這就是簡稱 Red book 的兒童醫療手冊, 全名為 Personal Child Health Record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裡面的內容為兒童基本資料, 預防接種, 家長自行檢查與成長曲線圖, 和台灣是一樣的.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此外我們小孩已經在台灣打過幾乎所有的公費與自費疫苗, 當然花了不少銀兩, 但是這裡打的疫苗和台灣還是不一樣. 要來前打針最好都在同一家醫院或者診所打, 然後離開台灣前再請醫生開立英文版的預防注射證明. 然後我們就可以拿到英國這裡, 把證明書給醫生看, 他會看還須要補哪些疫苗, 再通知補打日期.

所以我們小孩還是補了一劑好像是腦炎疫苗. 英國和台灣疫苗不同之處, 我只知道不一樣的是日本腦炎, 日本腦炎疫苗只有東南亞與東北亞有打, 在英國是不打的, 所以出來前請先將所有台灣特有的疫苗打完, 不然就很麻煩, 小孩總不會一輩子不回台灣吧?

我因為是英僑眷屬, 所以直接可以在英國看病就診, 就算以前拿觀光簽證進來也是可以. 這點可能和學生是有不一樣的地方. 現在拿依親簽證, 更是沒有問題.

我覺得英國沒有身分證這種東西, 又不和美國一樣流行看你駕照, 所以家庭醫生制度, 是在一個沒有電腦前可以運行得宜的體系. 因為你的醫生總不會認不出來你是誰吧? 但是我們用健保卡, 說真的就算別人冒用, 醫生也是不知道, 更何況是健保局.

今天早上才聽中國同事說, 身體不舒服, 結果抽血先等一個月, 然後再等一周後看報告, 以這樣看來, 應該又要等很久才能去照超音波, 這是人家的親身經歷, 所以來英國前, 有病先在台灣看好吧.

下午又和印度小妹妹聊天順便練英文, 才知道她為了牙痛的問題頭痛要死.....因為這裡她去問NHS牙醫, 說看牙要等多久, 居然和她說要等三週.....真是臉上三條線, 因為牙疼是會痛死人的, 所以若要馬上看, 要自付50鎊.....天呀, 看個牙就要50鎊, 那真的動刀那不是比搶還好賺...她說在印度有公醫與私醫制度, 而且和台灣一樣馬上看, 最多不會超過100台幣. 因為她是實習生, 就是學校碩士來這裡實習三個月, 沒有薪水, 父母當然要她這裡看, 因為又無法回去, 所以還在考慮中.

所以看來在英國, 真有怎樣, 坐飛機回去還是比較划算, 淡季來回機票550鎊. 我們全家在台灣還是有繼續交健保費, 就是自費納保的那種. 免的到時候回去沒有健保好看, 或要補交健保費時, 那才弄得麻煩又心情不好.

聽了以上兩件事情, 真的讓我很無力, NHS究竟是為何會變成這樣...嘆氣中..

待續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3

英國這裡讓我感覺, 就像是住在一個大花園裡面, 市區裡面除外, 郊區一點的地方, 都有山有水, 還有到處的公園, 與低矮的房屋. 這裡除非國民住宅較多大樓外, 其他幾乎都是低矮樓房.

英國的房子, 可以分為花園豪宅, 獨棟, 半獨棟, 公寓, 與大樓. 花園豪宅沒有這樣凱的朋友, 不過我想和洛杉磯的有游泳池的房子差不多. 而之後 獨棟, 半獨棟與公寓的差別在於, 你想之前房子就是一棟, 所以所有都是獨棟, 可是倫敦人多屋價飆漲, 因為經濟因素買不起整棟, 那就在左右邊各設一個門, 然後花園也隔一半, 就變成半獨棟. 但有些比較大的獨棟, 就裡面規劃成像小套房, 變成公寓房. 住家若為大樓幾乎都是國宅, 那是地方政府用收的地方稅蓋的房子.

我們家附近的房子, 因為很綠, 所以感覺很舒服, 不像在洛杉磯好像在沙漠一樣, 這裡比較有感覺.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利物普街上很有感覺的建築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馬路上有趣的腳踏車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這裡的馬路, 大概就是能開多小就開多小, 也少見高架橋穿來過去, 英國馬路真的很小, 這樣才能多留下空間給市民活動, 所以倫敦解決交通的方法, 不是開新路, 而是開車進市區要徵收壅塞費, 之前5鎊, 現在已經漲成8鎊. 尖峰時間, 要先去小商店打入你的車號, 然後拿到許可, 開車入城才不會被照相, 否則罰單可是很貴的.

這裡資源回收, 是指收好收的東西, 像是報紙或是玻璃瓶, 我之前拿皺掉的紙與寶特瓶, 每週來收一次的垃圾車是不收, 又丟回你的回收箱內, 那只好當作做好事被雷劈, 當成一般垃圾丟, 可是你知道我交多少錢一個月給地方政府作這些事情, 是202鎊, 沒錯你沒有看錯, 是每月相當於12000台幣. 在台灣資源回收大家做功德, 清潔隊又可以有另外的收入, 真是一舉兩得. 這裡每月交202鎊, 還做成這樣, 真不知道在做什麼.

這裡會這樣乾淨, 那是英國人真的很自律, 不是政府的功勞....像我每天經過的車站內外, 無論是地鐵或火車, 都是沒有垃圾桶的, 可是不管何時經過總是整潔, 頂多有小紙屑, 絕對不會有三明治, 飲料, 衛生紙等垃圾.

所以這裡好像都市開發都沒有掙扎過, 就算亂也是還好. 在百多年來經過工業革命的老都市, 居然可以看到處處綠意, 那真是很奇怪.

所以這裡的設計制度, 就是英國可以無限制得到殖民地的一切廉價或免費的資源, 來提供英國本土的成長與人民的福利. 在二次世界大戰後, 英國變成二流強國, 之前的屬地早已一一獨立, 但社會制度又不容改變, 所以無法像外奪取的資源, 只好改向內所求.

以前是沒有地方稅的, 這是為了維持地方系統運作的巧令名目之高稅項目, 每戶都要交, 約100到200, 就算住一個人也是要交, 所以你看之前獨棟房若改成公寓房, 那地方稅又可多收不少.

然後說全國的郵局也會關掉4000家, 因為說可以多節省錢.

不只薪水3分之1交稅沒有, 而且到處調高各種稅, 例如汽車路稅也要調整, 理由說要環保, 所以大車要加環保稅, 小車的路稅也要提高, 可也沒看到英國政府作些什麼. 好像都是英國人民的高水準, 掩蓋了政府很多缺失.

不過這裡只有一件事到現在還沒習慣, 就是英國人會隨時穿越馬路, 有圖有真相...漂亮美美就這樣過街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那台灣我們以前在小學說走路要走人行道, 要學先進國家的進步...洛杉磯沒有這問題, 因為大家都開車, 英國想不到是這樣, 真是爭長見聞.

經濟發展, 環境很容易毀掉, 看看中國與台灣的例子, 還有以前的日本也是, 以及美國. 經濟發展都是先由價低與對環境影響大的項目做起. 英國到現在還能這樣漂亮, 真的已經很難得了.

還有台灣捷運不是說到底要不要靠右邊站, 百年倫敦地鐵告訴你, 是要靠右邊, 然後左側通行, 有圖有真相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待續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4

女兒被我傳染感冒之後, 看完家庭醫生, 吃藥本來好像有比較好, 但是到星期五晚上又開始發高燒不退, 這裡感冒真強, 我過了一週也還沒有全好. 女兒已經高到38.5C一整天了, 又加上開始抓耳朵, 以前有中耳炎也是這樣, 所以看來不能等了, 把小孩的Red Book 準備好, 還有吃過哪些藥也帶, 研究了一下要去哪個大醫院看急診, 因為診所是沒有開門的, 注意英國並非每個大醫院都有小兒科. Red book 裡面有小兒科醫院的資料, 經過一番研究, 我們就決定去 Middlesex的醫院去看急診.

到達醫院停好車後, 先去急診掛號, 就是問說小孩的基本資料, 姓名, 住址, 家庭醫生姓名, 這些 Red book 裡面都有, 直接拿給他看就好了. 然後就要等, 看見牆上的電漿電視說, 目前等候時間, 急病為三小時, 小病為四小時, 小兒科為三小時. 可惜出門沒有帶像機, 沒有拍照, 看到我都很吃驚.

醫院急診候廳室擠滿人潮, 我們找了一方角落坐下, 然後過了四十分鐘後, 護士帶我們進去問診, 還有做些基本檢查, 就是有無發燒, 作過哪些處置, 最後用機器量小孩的心跳. 然後就要我們去裡面的等候室等. 等的期間, 護士有拿兩種藥要小孩先喝下去, 經過一番掙扎之後, 妹妹終於放棄乖乖就範.

還有因為發燒的關係, 所以妹妹除了尿布以後, 全部都要脫光光, 這下可好了, 跑來英國變成小脫星, 於是看到其他也是發燒的小孩脫光光趴趴走. 等候室內有很多玩具, 還有電視可看, 哪天有足球比賽. 妹妹倒是不會無聊, 只是等待時間實在太久, 我們也沒有經驗帶本書來看, 加上又晚, 所以等的很累.

終於等了三小時又十分鐘, 叫妹妹進去看, 和台灣不一樣的地方, 台灣以前去看, 就是醫生在護理站附近擺張桌子就可以看, 這裡是帶進像手術房一樣的房間內, 躺在躺椅上, 上面有用紙包住, 台灣是用床單. 幫小孩看病的這個醫生要特別介紹一下. 真是漂亮, 感覺好像就是影集或電影裡面才會出現的那種漂亮醫生, 看起來是混血的, 後來我太太問她, 她說是南非混印度, 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很帥的男醫生, 我太太也一直品頭論足, 但是沒有輪到.

坐好後就是再問一次家庭醫生的醫囑, 與多長時間吃過哪些藥, 還有症狀與哪些問題, 耐心聽完後, 就開始檢查, 因為脫光光所以很好聽診, 然後檢查喉嚨, 說都發炎了, 所以才會發燒沒有退, 再用電檢眼耳鏡檢查耳朵, 也說還好沒有異常. 最後又詳細交代我們, 回家後要怎樣繼續吃藥, 然後不用付錢, 妹妹把衣服穿好後就回家了.

離開前醫生有量體溫, 果然溫度已經降下來了, 不知是藥的功勞還是裸奔的功勞. 醫生沒有問題, 但小病要等比較累...

感覺和台灣看診所看的一樣, 還花了三小時真是煎熬押...不過有看到別的小孩頭破掉, 包著紗布還是等三小時, 我們也是要感恩了, 至少我們小孩只是被扒光光裸奔三小時.

附上最近春江水暖鴨先知的照片, 這裡河邊生態很豐富,

這很像白鷺鷥的鳥, 不知道究竟是什嗎? 有人知道嗎..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綠頭鴨和他老婆 (多謝skymark27指正錯誤)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加拿大雁 (多謝skymark27再次指正)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紅冠水雞與他牽手 (多謝skymark27三次指正)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一群水鳥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衷心期待哪天淡水河也有河清之日..

待續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5

天涼好個夏! 不是應該天涼好個秋才對嗎?? 我不是在南半球....

台灣現在六月過完端午, 天氣可能已經都是白天晚上都30度有吧? 在南部陽光曬到皮膚會發燙...這裡我清晨六點出門都還要穿厚的風衣, 不然會冷...白天也是約20度而已吧.

所以曬太陽是這裡的全民娛樂, 每到天氣有太陽時, 大家中午就會拿便當到戶外的涼椅處吃飯, 這裡六月太陽曬起來只會微微的暖, 所以六月我還在找太陽曬, 由台灣來真的感覺比較冷.

中午也要穿件薄外套, 不然在室外風吹過來還是有點冷.

可能這裡緯度高的關係, 倫敦是北緯50度, 好像和溫哥華一樣, 溫哥華我也記的不會很熱. 以中國來說, 好像快要到黑龍江那裡去了. 因為緯度高, 所以夏天真的不會很熱, 我太太說英國以前夏天大約30度就大約一周左右時間, 其他就大約20度吧...是最近氣候才變比較熱. 但是房屋西曬, 真的在室內會很熱, 今天居然在倫敦地鐵看到有裝冷氣的廣告, 真是有趣, 就算有這裡電費這樣貴, 我也會捨不得開.

所以這裡真的薄外套或毛衣真的夏天不用收, 一定會用到. 像我晚上倒垃圾, 晚上約13度吧, 怕熱來英國不錯.

不知道為何英國可以在這樣高的緯度, 冷又不會太冷, 頂多零下3到5度, 夏天又不會太熱, 有人願意分享原因嗎?

緯度高還有一個有趣的事情, 就是夏季白晝時間很長, 這裡白天5點天亮, 但是到晚上10點才天黑. 所以在英國的夏天, 吃晚飯就算吃到晚上九點天還是很亮, 剛來身體作息與日照真的無法適應.

但是不要忘記, 這裡有夏令時間, 所以已經調整快1小時. 那就是說晚上10點就是晚上九點, 那也是很厲害啦..

大家可能都讀過辛稼軒的《丑奴兒》詞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待續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6

住在城西這樣貴的地方, 當然辛苦是有代價的...每天下班, 帶著女兒走到河邊餵鴨子, 天鵝還有雁, 也是很悠閒. 有人說倫敦有多髒有多亂, 不過我這裡, 平時都很少看到人, 經常出來去停車場的垃圾箱丟垃圾, 整條街就我一個人. 我也沒有住過別的地方, 加上年紀漸長, 不喜歡熱鬧, 這樣悠閒的過著英國的歲月.

台灣小孩, 都市裡面實際接觸的野生動物, 大概就是小強, 蚊子, 還有麻雀. 所以我小孩在這裡也很開心, 每天吵著要去餵鴨鴨.

昨天走在河岸, 看到有人在釣魚, 真的來的早不如來的巧, 居然被我看到釣起好大一隻鰻魚. 超過30公分, 有圖有真相. 這裡生態豐富, 真是自嘆不如.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在台灣希望將來淡水河也可釣到更大的魚. 我沒有諷刺, 是真心期待, 哪天回去也可以釣到這樣大的魚..最近北縣在努力取締非法砂石場, 大家也要為我們下一代努力保存更多的生態下來.

Mobile01不知道釣魚的文章要擺在哪裡呀?

待續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7

英國這裡開車, 真是多重痛苦, 但是我最不能習慣的事, 就是英國特別多的圓環. 英國馬路是很多圓環組成, 不像台灣十字路口就兩條路交會, 這裡有太多選擇, 而且還幾乎都有非90度轉彎的路線, 所以每次我只要轉超過兩個圓環, 我就方向感全失, 到現在還是開車會迷路. 在台灣和我一樣, 開美規交通會迷路的人, 到英國你就知道死更難看.

在台灣就算迷路, 油價好像每公升35元吧, 這裡油價要1.2鎊每公升, 就是75元, 所以每次迷路心裡都在滴血, 又不知道燒掉多少油錢.....

偏偏我太太認路的天賦比計程車司機還好, 她告訴我, 每次坐上車, 附近的地圖就會在腦海中浮現, 所以這裡的朋友全部封她為人體 GPS. 認路千萬不要跟這種人學, 程度差太多了, 所以每次我都會被挨罵, 不是說哪裡之前幾天才走過怎麼又忘記了...

想想這樣不是辦法, 那只好靠科技來解決我的困境. 在英國買台GPS吧....這樣對自己說.

有了這個念頭, 開始上網看, 這裡比較熱門的為 Garmin與TomTom, 另外還有Sony也有出GPS, 但是看過英國這裡的評論, Sony 連最基本的 GPS 都沒有做好, 那其他功能就沒有任河意義....看來只有Garmin與TomTom選一台. 我看Garmin比TomTom要漂亮, 小弟我也是外貌協會, 功能差不多我就會挑好看的, 於是 Garmin 就入選.

Garmin有兩台我都喜歡, 一個是255WT, 另外為760WT, 英國這裡編號為WT, 760與255圖資為英國與歐洲地圖, 因為有需要在歐洲開車, 所以特別選了有含歐洲地圖的機台. 但是看到Mobile01諸位大大說明, 255與760 差別為IC不同, 說比較不會瓢移, 小弟於是選擇760WT當作人生第一台GPS.

某天下班回家, 居然踢到一個包裹, 原來是 Garmin 760WT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說明內含圖資國家, 有西歐中歐還有東歐我就夠了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功能介紹, 能不能解救婚姻就看你了....期待中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裡面的配備, 就是車材, USB線還有主機與皮套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這就是小弟的愛機....開機要3分鐘才能找到信號, 此時誤差20公尺, 誤差太大對導航會有影響. 約要5分鐘後, 誤差才會降到10公尺以下, 最後才會進步到5公尺....不過這是英國車內, 且沒有貼隔熱紙的狀態下測到的數據, 加上這裡也沒大樓, 所以會和台灣不同.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主畫面也是相同, 不過為英文介面.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Where To 下之第一頁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Where To 下之第二頁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剛開機抓不到信號, 車子變成問號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Tool 下之第一頁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Tool 下之第二頁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有圖有真相, 剛開機誤差70呎, 就是20米, 大概只能導航空母艦.....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倫敦市內最好可以到達5.5米精準度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英國郊外晴天少雲可以到4.5米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曾經還好到4米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先說我喜歡的部份
1. 這台體積小, 感覺和PDA差不多, 放在口袋也沒問題, 所以除了當車機也可以勉強當手持機
2. 畫面辨識度高, 在車內不會感覺看不清楚, 戶外另當別論.
3. 我太太喜歡藍牙.
4. 確定可用SDHC卡.
5. 自動重新導航很快, 我看2秒左右就新路線出現了
6. 英國英文的路名播報聲音很好聽
7. 英國路徑規畫OK就是平時在走的路沒有亂報路
8. 沒有大問題就是還可以


不喜歡的部份
1. 果然是英式風格, 英國這裡找住家都打郵遞區號, 小弟我輸入後, 應該6碼, 結果顯示只有出現4碼, 當場傻眼, 雖然還是找的到, 但氣到馬上想要退貨, 結果問題在更新韌體後解決. 想到那些年紀大不會用電腦的人不就麻煩了.
2. 感覺畫面並不順暢
3. 若沒開導航只有單純打開GPS看及時地圖, 則GPS所指位置與實際車子所在位置, 會差一個車身, 所以有時過去才會告知要左右轉, 不知道在台灣會不會這樣, 不知是硬體還是軟體的問題. 這樣在小巷較多的都市會造成嚴重困擾, 使用信心度會降低, 爽度減少很多. 但是打開導航就沒有位置落後的問題, 無解中...
4. 沒有220V的充電器


目前用個幾天, 感覺還不錯, 只能說GPS並非萬能, 至少會帶你到你要去的地方, 不會要去東邊結果開去西邊的慘劇發生. 所以 GPS 還是男人的好幫手.

最近開車發現, 原來英國用GPS的人也不少, 這時我太太就有意見, 她說最近的人是都不會看地圖了嗎???? 汗顏...

待續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8

英國這裡放假, 和台灣比起來真是天堂. 台灣是要隔年才有七天假, 做滿三年才有十天假, 而且進去第一年沒有特休, 要隔年才能休今年的特休.

英國是規定工作滿三個月後, 公司要給五天的有薪假期, 我們公司不好也不壞, 給六天...有些比較好的會給七天. 所以英國特休每年最少20天, 我們是24天, 還有人可以到28天, 羨慕吧.....

大家可能還在忍受台灣老闆請假兩天就沒有好臉色, 這裡請長假放兩週是正常的事情, 若真有事情, 像是回台灣過年, 放個三週也沒有大礙, 但前提是事情要做完....

七月底終於做滿三個月, 請了五天假, 含假日加起來六天, 去捷克玩, 這次親子自助行的安排, 保證精采程度, 應是前無古人, 大概也後無來者.

在英國買去歐洲機票, 最便宜的當屬 EasyJet, 因為小孩未滿兩歲, 所以不需機票, 全家共花300鎊, 飛行距離1000公里, 就是約松山飛上海吧. 是Airbus 319, 滿座150人, 沒有劃位, 像公車一樣, 早到早挑好位置. 但是便宜機票都不是首都Heathrow機場起飛, 而是在Lutent, Gatwish, 等郊區機場, 沒有捷運, 坐火車一家一趟要40鎊, 坐小黃一趟要60鎊, 自己開車停車費要50鎊.....雖然停車費很貴, 但還是沒有辦法, 只好自己開車...有時我都在想, 因為機場旁邊的長期停車位說不定就是航空公司開的.

星期四下午的飛機, 起飛前一個半小時開始 check in, 果然便宜航空沒有漂亮櫃檯人員. 因為我們有另外託運汽車嬰兒椅, 居然要我們去另外的托寄大尺寸行李櫃檯, 還好我太太都知道, 不然要我弄, 一定會不知所措.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然後就在裡面買些扮手禮給太太在捷克的朋友, 她那邊朋友成群, 所以一定要我們住在她朋友家, 去捷克布拉格和捷克人住六天的旅行, 我想台灣人少有經驗吧...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之前不是說高鐵換尿布的英文發音錯誤, 給大家看看倫敦的, 可以叫做 Babycare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或是另外比較通行的 Baby Change, 這個在英國比較常見, 所以高鐵應該沒有錯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候機大廳一角, 可以看到搭機出遊的人們...真開心, 之前星期五每次看到人家搭 Euro Star 去法國玩, 我就會難過, 終於讓我等到了...布拉格, 我來了.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經過一小時50分的飛行, 我終於踏上布拉格的土地. 布拉格國際機場, 滿漂亮的.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去拿租好的車, 花200鎊, 歐寶的手排車, 六天五夜應該也不算貴. 這裡用克朗, 1克朗約2台幣, 這裡的價格與台灣剛好差兩倍, 所以英國過來還不會覺得太貴, 但是由台灣過來, 所有的東西變2倍價格, 可能就會覺得很貴. 這裡油價和倫敦一樣貴, 就是65台幣, 約1.1英鎊, 真不知道捷克人怎能生活的下去, 因為他們薪水沒有英國高. Mable light 聽說160台幣, 還是沒有倫敦貴, 倫敦要260台幣.

太太友人的先生, 住在布拉格郊外, 真的很偏僻, 但是很漂亮的地方, 開自己車在前面引導, 到他家後已經很晚, 所以稍微寒喧就上床休息.

隔天起床, 因為我沒有來過布拉格 所以一定要參加一日行軍團...這個名稱聽說是台灣人留下的, 因為布拉格為歷史古城, 所以不管去哪都要用走路, 但這城市還是滿大, 而且景點是分散的, 所以用走路是唯一的選擇. 老婆請她另外好友充當導遊, 然後就由皇宮與總統府開始. 布拉格說是三大城市建築之都, 不過小弟牛眼木耳好像也看不太懂.

我承認我來這裡對看妹妹的興趣比看建築要高很多就是了.......

總統府外貌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軍樂隊換班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說是文藝復興還是巴洛克建築, 仿立體三角浮雕為之特色. 小弟不是唸建築, 還真搞不懂哪裡好看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捷克總統府, 國旗有飄揚, 所以今天總統在家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廣場角落看去古建築群, 友人說是紅海飛揚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巴洛克教堂建築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然後轉去黃金小巷, 個人票150克朗, 家庭票250克朗, 當然買家庭票, 好貴

這就是黃金小巷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22號友人拼命說是什麼存在主義的哲學家住過, 講的很開心, 但小弟聽過也忘記了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最後人太多了, 排隊要半小時, 所以也沒去看聖人骨教堂還有其他地方, 就離開這裡.

轉戰老城區, 這是舊城之廣場, 都是觀光客, 還有馬車可以坐

舊城廣場咖啡廳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這個教堂說是善與惡的表徵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教堂上端藝術建築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好像是捷克大學第一任校長吧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近拍一張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轉戰查理士大橋, 因為今天很熱, 有30度吧, 所以走的我真是很累.

查理士大橋全景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上有很多雕像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觀光團乘坐的遊艇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新城區遠眺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漂亮的橋門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著名的布拉格一日行軍團終於結束, 到布拉格的人要有心理準備. 還有布拉格煮菜真的不怎樣, 給觀光客吃的可能比較好, 我們都去當地人用餐的餐廳, 除了鹹還是鹹, 就算好吃也變不好吃. 我在英國開餐廳的友人說, 這裡吃的很鹹, 明明連大陸人都覺得好鹹, 可是英國人還要加醬油, 無言.

隔天友人請我們在她家烤肉, 這樣小朋友比較不會累...就是吃了一天, 順便讓小孩們一起玩.

友人房屋一景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花園很大而且裡面有烤肉爐, 說因為大家庭緣故, 所以會佈置的比較適合家庭聚會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可以騎腳踏車到處逛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隔天整天沒有出門, 男主人下廚BBQ與煮飯給我們大家吃, 不知道是不是這裡的傳統....還不錯, 不過真的胃口有差, 我吃一盤好撐, 捷克女生可以吃完一盤, 捷克男生可以吃完兩盤.

親子團當然不能太累, 第三天去郊外的農場走走, 有看到十世紀捷克人住的仿古建築, 這我就相信沒有多少台灣人親眼看過, 就像茅草房, 有點昏暗, 但不會太熱.

十世紀仿古建築還附送牛頭骨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每天晚上出去吃的晚餐, 真的很難吃, 捷克可能啤酒比食物有名. 捷克人說捷克啤酒比德國啤酒更香, 且顏色為深黃色, 無法透過酒瓶看穿對面, 小弟測試了一下, 覺得捷克啤酒與德國啤酒, 好像也差不多有點苦, 你拿捷克的啤酒和我說是德國海尼根, 大概也分不出....小弟的味覺還需進化.

隔天中午, 終於等到陽光普照, 就在草地上的小泳池戲水, 限制級所以就不多介紹.

戲水之泳池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最後一天, 主人為爭回面子, 一定要帶我們去吃捷克的風味餐, 主人客氣的問我說是否想吃捷克豬腳, 因為我在德國吃過德國豬腳, 烤的和煮的都吃過, 但我比較喜歡吃烤的, 喜歡吃脆脆的皮, 有這樣好的機會當然不能錯過. 而且主人好像也知道我們這幾天在外面吃的並非喜歡, 所以大力推薦這家餐廳.

這就是捷克豬腳, 和德國豬腳不同於只有烤的, 大小和滷蹄膀一樣大, 別懷疑, 所以最好三四個人一起分, 不然一定會哭出來, 喜劇變悲劇. 有烤豬腳一隻, 黃芥茉少許, 酸黃瓜, 麵包與哇沙米....別看錯, 真的是哇沙米, 而且是甜的, 並且更棒的是, 和高級的日本料理店一樣, 都是現磨的, 所以都可以吃到纖維....這樣真好吃, 建議大家一定要嚐看看, 不夠還可以請服務生多拿一些給你.

左下方就是捷克哇沙米, 配豬腳真好吃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豬腳味道就是烤但是又不會皮太硬, 也很好吃.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看到主人自己點的餐, 才知道真是用心良苦, 這就是捷克有名的 Tatarak, 生牛肉塗在麵包上面吃, 連捷克人都不一定敢吃, 但小弟若不開心享用, 怎對的起在台灣的父老兄弟姊妹們, 於是就吃了一片, 說真的, 比漢堡好吃多了, 比生魚片好吃.

Tatarak上來之餐盤, 旁邊的小佐料可以自行添加, 我是只加鹽, 喜歡嚐看原味如何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牛肉不會腥, 好吃...我想很少人到捷克有此奇遇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這就是現磨黃色哇沙米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麵包主人也大力推薦, 說這種外表蘇黃, 裡面細緻的麵包最是好吃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終於最後一天在捷克吃到不錯的風味餐, 下次大家有機會也可嚐鮮

最後的甜點, 先是起士蛋糕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然後是草莓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最後是蘋果派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隨手紀錄的菜單名稱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就是在這家餐廳用餐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餐廳內景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餐廳大門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這是我在捷克吃的最有趣也最好吃的一餐, 分享給大家希望以後大家也可以點來吃

隔天下午就要回英國, 女主人準備蛋糕幫我們餞行

好吃的捷克蛋糕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終於往機場的方向開去, 半途停下加油, 看到價格乘以兩倍就是捷克油價, 每公升66.4台幣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到機場後, 我太太去把行李找人用保鮮膜包起, 因為在東歐這裡不安全, 要170台幣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肚子餓了, 吃麥當勞充飢吧. 雞肉沙拉, 還好啦.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現在是中國奧運熱, 所以我太太說有看到中國漢堡, 就點一個來吃, 真難吃, 就是照燒牛肉加個不知道是哪種中國食物的皮, 就說是中國漢堡, 難吃到極點...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我太太要我去和櫃檯拿番茄醬, 居然要和我收10克朗, 就是20台幣.....天押, 太好賺了吧. 不過我太太說以前就要給錢, 不過是2克朗. 這包我差點拿起來舔, 可以多賺回一點.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捷克的換尿布叫做 Baby Room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坐上飛機, 飛了一小時五十分, 英國, 我們又回來了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待續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9

拿依親簽證的人需要注意, 規定在英國定居後, 台灣的國際駕照只能於入境後一年內使用, 就是說就算你台灣國際駕照還很多年, 但是一年內必須轉換成英國駕照才能在英國駕駛.

所以別忘記入境一年前趕快去學開車. 這裡17歲就可以拿駕照, 此外英國的第一次路考通過率是40%, 你沒有看錯, 真的就是這樣低. 在學開車前要先申請學習駕照, 因為教練需要登記學習駕照的資料.

和台灣不同之處, 這裡的交通規則基本上來說, 一半和美規的台灣不同, 而且是開左邊, 就是說右駕版的車, 剛來真的會左右不分, 因此找教練學, 是避免不了的費用, 因為與美國相同需要路考.

學車最大的公司, 就是AA AA, ,那要27鎊每小時. 對我來說實在無法負擔, 所以只要辛苦一點, 上網去找. 我發現用 Goggle map 來找也很方便, 因為這樣可以看離你家會不會很遠, 因為教學時間必須扣除接送時間, 所以找在家附近會比較划算.

後來找到20鎊每小時的教練, 人好像還可以, 那就約好學車時間, 準備好好努力.

此外, 就和台灣一樣, 學開車的教練也很重要, 耐心與專業是必須的, 所以可以先學兩小時, 看是否適合自己後, 再決定要不要找他一直學下去. 我還記的20多年前在台灣學車, 教練只會去教女生, 男生教過一次後就自立自強拉.

這裡與台灣相同在可以選擇考手動或自動排檔, 雖然目前開的車特地買自排的, 但想想還是去學手排吧..因為出去玩若要便宜, 那就是手排車沒有選擇, 此外租小貨車也是只有手排, 所以還是找手排車的教練.

可是小弟已經超過15年沒有開過手排車, 要學手排車還真沒把握.

學車的時間到了, 剛好教練的車和我的是同款, 所以也不用多加介紹. 然後就是開去比較偏僻的地方, 開到當地已經看到好幾部車在那裡學. 教練沒有英國口音, 那真是太好了, 不然就死定了. 然後上車問我之前開車經驗, 我就據實回答, 他也問我說要不要改學自排, 我將我的想法和他告知, 並說若手排車這次發現我不會開, 或許就會考慮換自排.

然後先講解手排變速箱的原理, 然後就讓我開, 想不到小弟我居然除第一次起步熄火外, 居然就再也沒也熄火, 那真是意想不到好開始. 我發現居然還記的怎樣開手排, 而且可能已經習慣用左手換檔, 所以不會手忙腳亂.

教練說現在我不是開車的問題, 而是壞習慣與交通潛規的問題. 他也說我開手排沒有問題, 起步不會抖動, 但是很多壞習慣, 說明如下:

1. 開車順序應該為: 科拉其 , 進一檔, 加油門, 放科拉其, 等到車子感覺有動, 放科拉其, 加油

2. 停車順序應該為: 科拉其 , 退至低檔, 減油門, 到車停好, 拉手剎車, 進空檔, 放科拉其

3. 開車轉彎手會交叉, 這和美國不一樣, 美國我記的學轉彎, 手是要交叉, 但是這裡就不能.

4. 開車握方向盤手勢不對, 應該雙手在三點與九點方向.

此外就沒有大問題, 其他就是英國特有的交通規則, 說來真是麻煩.

譬如剛開車或停車需不需要打方向燈, 結果是看情況, 沒有人或車就不需要........三條線

還有英國有名的圓環, 也仔細說明如何開車, 發現真的沒人教是不可能的, 因為完全不一樣, 所以這錢是免不了, 只能希望可以少花點, 英國統計每人平均需學45小時才能去考, 希望我可以快點拿到駕照.

待續

台灣新郎之倫敦蒙難記 2-10

在英國已經好冷, 每天白天15度, 冷到讓我穿的和熊貓一樣多, 真是感慨怎麼天氣變的這樣快.

既然是天涼好個秋, 那就吃螃蟹慶祝一下吧, 還沒有在這裡吃過螃蟹. 台灣真是吃的天堂, 吃的又好又便宜, 我在這裡只要買台灣想吃的東西, 荷包就會大失血. 昨天去中國超市, 看見有榴槤, 嘴賤想吃, 想說犒賞上個月努力工作......其實也沒有多努力, 汗顏.....那就買個尺寸中的, 結果結帳一看, 居然要17鎊, 就是1000台幣, 天押....在台灣可以吃三個拉, 還沒有空殺來吃, 最好是英國買到的榴槤好吃點, 不然就要翻臉了.

倫敦有兩家中國超市, 一個是榮業行, 那個比較大, 但是沒有賣活的螃蟹, 另外就是泗和行, 這家賣的水產就比較多, 而且還是游水活蝦活蟹, 驅車前往後, 發現還真多人, 看好螃蟹, 臉上想必露出嚵相, 看著螃蟹說....

螃蟹螃蟹不要躲,
我要把你來買走,
明天清蒸加好酒,
一起祭我五臟廟.

可是發現, 居然有數種螃蟹在賣, 有大閘蟹, 英國蟹與加拿大蟹, 大閘蟹小弟一直吃不出興趣, 因為小弟不是附庸風雅之雅士, 只是十足俗人一只, 螃蟹肉多對我比較划算, 加上不知大閘蟹有沒有喝大陸牛奶, 所以還是算了吧.

所以就只有英國蟹與加拿大蟹好挑, 可是一問之下, 居然加拿大蟹只有賣公的, 沒有賣母的, 奇怪...或許是為了保護以後的漁獲, 所以禁止賣母蟹, 詳情我就不知了.

挑了個大塊頭的螃蟹, 約有我手掌的大小, 這是英國母蟹, 結果結帳發現, 每隻才5鎊不到, 真的很便宜, 但是小弟很懷疑一件事情, 那就是英國這裡肯定是便宜沒好貨, 一分貨兩分錢, 而且以前也沒有聽過英國螃蟹的名氣, 那就只好當白老鼠試驗看看.

和大同電鍋一樣大的英國蟹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然後想買隻加拿大蟹來過癮, 這就有聽過了, 肯定是好東西, 可是一個手掌大些的, 居然要15鎊, 想想也對, 加拿大過來要坐参務艙, 就是說要空運加冷凍櫃, 而且還要活的, 肯定折損不少兄弟, 才能在我們面前游泳給大家看, 於是吃不起, 還是讓加拿大蟹回水槽吧.

螃蟹回家, 不能放在自來水, 要用報紙舖在螃蟹上, 然後用店家給的水把報紙擰濕, 這樣說一兩天應該沒有問題, 於有是螃蟹就這樣在我家度過平安的一晚, 半夜去看雖然沒在動, 但是知道還是活的.

隔天起床, 就在想要怎樣料理我的大餐, 想想還是晚上吃吧.

看肚臍才知道我是小姐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晚上用蒸的, 本來用15分鐘, 但是這種螃蟹殼又硬又厚, 後來又多加了五分鐘, 共20分.

這是用來蒸蟹的工具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東西上桌後, 發現真的很好吃, 雖然肉比舊金山的肉蟹少些, 但是還是很多, 而且母蟹的蛋又多又甜又鮮, 真是想像不到, 居然這裡可以吃到這樣好的東西, 覺得快要和台灣的紅蟳一樣, 不知道為何這樣的好東西, 英國人不知道怎樣吃, 真是暴眕天物.

這就是螃蟹的樣子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二集 終第10篇: 秋高氣爽吃英蟹

不過在英國的餐廳好像從來沒有看過英國螃蟹餐, 也不知道中國餐廳有沒有, 所以若想要吃, 那真是機會渺茫, 今天吃了兩隻, 真是幸福, 但是要是以後吃不到, 那該怎麼辦......

待續


後篇請看: 台灣新郎之英國倫敦蒙難記第三集
倫敦看醫生真的好麻煩又貴
我已經很忍耐到一個極限問自己要不要去看醫生
(這幾天的倫敦日夜溫差實在太大了,搞得我感冒發啊嗚)


謝謝你第一集圖文並茂的好文,現在第二集了我要一直推,讓它一直置頂!
哇,有第二集了
之前第一集的各篇看了真的是意猶未盡哩~

我剛進公司的時候也被要求取英文名,但是我沒有取,直接用中文音譯的,也用的很習慣
後來有一次跟日本人一起出差,他看到我同事護照的名字,才發現原來台灣人的英文名跟中文名完全不相關啊
我在英國的時候, 用的是中文拼音名字, 英國人也沒什麼怨言, 叫的出來的就叫, 不會叫的就教念名字的尾字...

我的英文名字是給台灣人用的... 有些人就愛叫你英文名字, 算是21世紀的崇洋媚外嗎? XD
的確~~其實很多外國人包過台灣人儘管在台灣都會有英文名 或者說 小名
其實到了國外生活 大家都還是用本名 就像王建民 C.M.WANG那樣
http://www.wretch.cc/album/victorwang99
平均每天三百萬人出國.............

這點應該不可能吧
感謝大大的文章還有照片, 讓我回想起以前的在倫敦五年放蕩的日子~~倫敦真的是很適合居住的地方(除了物價還有塞車以外)風景美, 博物館美術館多到爆, 東西好吃(有什麼東西是在倫敦吃不到的?), 因為種族多元, 也不會太排外...
剛回到台灣的時候我還真有種從天堂跌回人間的感覺阿..終於了解當學生的好處就是..除了不要讓自己被退學之外什麼都不用管, 整天開趴跑pub..反正我是每月拿零用錢還不用繳稅...回到台灣後一切自理...早知道當初就卯起來碩士念兩個再念個博士順便拿個永居算了....(我爸的OS~聽你在癡人說夢~)
現在..陰錯陽差的把自己搞到大西部來了, 整個文化, 生活習慣都不同, 雖說都是講英語的...但是習慣了英國佬口英的我, 常常是聽不懂別人在跟我講什麼, 還要愣個兩秒的...唉.. (人家我以前還常常自以為是歐風俗女...現在倒好, 整天t恤短褲加夾腳拖...只差沒左右兩把槍就真成荒野大鏢客了~~)
說到那個NHS喔...看病品質真的是OOXX到一個極點了, 我個人的感覺是..除了便宜之外好像沒什麼其他的優點了..如果真的要好的醫療品質, 可以找不是NHS系統的私人醫院, 服務親切效率高(收費更高)...(建議還是從台灣多帶點家庭常備藥, 沒事就不要上醫院去整自己了...)
祝福你一切順利!!
這麼快就出到第二集了喔?

不錯喔!長了不少見識呢.期待後續的更新.

不過到後來圖愈來愈多時,每次要開這個網頁都要花一點時間呢.
每個網站的民風都不依樣呢
我有次在F開頭的某知名流行網站討論版
質疑為什麼台灣人愛取英文名(因為那網站常有女生討論“我該取那個好聽的英文名呢“?)
結果我被批到體無完膚

如果真應情況需要,如留學或做國際貿易,取個好念的英文名無話可說
可是台灣很多公司內部員工都用英文名互稱
我搞不懂在自己國家用中文名很羞恥嗎?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開始取東歐名,那種發音用在東方人身上還真蠻有卡通效果

在那討論中,我就用李安,周潤發作例子人家用中文名還不是揚名國際
李連杰取名字中的單音,也很好聽阿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那麼鍾情英文名的意義在那?
離開台灣之後
才發現台灣的健保制度真的是"讚"
用平民的價格即可看遍大小名醫及診所(醫院)

我們台灣人民真的該惜福
不要浪費醫療資源
不然有一天健保局真的會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