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IGABYTE 技嘉年初於 CES 消費電子展期間發表旗下首個 AI 電競筆電系列,這回 JB 要跟各位分享的是其中定位較入門的 AORUS 15 (2024),有別於我先前測試的效能機種採用 Core HX 處理器,它則是改採 Intel Core Ultra 7 155H,其以新製程和混合式架構降低功耗、延長續航時間外,也內建最新的 NPU 神經處理單元協助分擔 AI 運算,搭配的顯示卡則是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最大 TGP 可達 140W,為「滿血版」的配置。
順應 AI PC 時代趨勢,AORUS 15 (2024) 除配置 Copilot AI 助理鍵外,也直接將 AI 圖像生成應用整合於中控應用程式,進一步解鎖生成式 AI 體驗。筆電造型基本延續前代霧黑機身搭配斜切線條設計,並以三區背光鍵盤、螢幕下緣燈條帶來 RGB 炫光燈效,螢幕則搭載 15.6 吋 QHD (2560 x 1440) 解析度面板,具備 165Hz 更新率、100% sRGB 色域範圍等特性,同時藉由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雙規格支援帶來更沉浸的視聽體驗,至於無線通訊晶片則是維持在現有世代的 Wi-Fi 6E。
▌外觀介紹 ▌
- 筆電上蓋
- 文字彩蛋
- 神鷹 Logo
- 筆電前端
- 筆電尾端

- 斜切元素
- 筆電本體重量

- 螢幕下緣 RGB 燈條(開)
- 螢幕下緣 RGB 燈條(關)
- 筆電左側 I/O
- 筆電右側 I/O
- 筆電尾端 I/O
- 顯示螢幕
- 最大開闔角度
- 顯示解析度
- 視訊鏡頭
- AORUS Logo

該機採用 15.6 吋 QHD (2560 x 1440) 解析度的螢幕,並具備 165Hz 更新率、100% sRGB 色域範圍,後者在前代則是有提供高色域版本,在 AORUS 15 (2024) 就僅有一個規格...此外,這塊面板亦獲得 Pantone 色彩認證和 TUV 德國萊茵低藍光認證,以及 Dolby Vision 杜比視界技術支援。螢幕上緣則配置了 FHD 1080p 解析度的 IR 紅外線視訊鏡頭和雙陣列麥克風,並具備 Windows Hello 臉部辨識登入功能支援,當然也擁有 Windows 工作室效果(利用 NPU 模糊背景、自動框架處理或美顏的功能)。
- 色域測試
- 亮度測試

- 筆電鍵盤部
- 電源鍵
- 觸控板

鍵盤布局方面,則是將右側選單鍵改為 Copilot AI 助理鍵,F1~F12 功能鍵則跟前代無異,其中有 AI 字樣的 F12 鍵搭配 Fn 鍵可快速啟用中控應用程式《GCC》,而 ESC 則是切換筆電的風扇模式,右上角的梯形電源鍵獨立於鍵盤之上,可以降低誤觸的情形。C 件下緣的觸控板尺寸為 120 x 76mm,呼應螢幕上蓋斜切線以斜紋設計呈現,由於 JB 個人習慣稍有彈性的觸控板,AORUS 15 (2024) 的用起來感覺阻力較大...
- Copilot 鍵
- Copilot 對談式 AI
- 鍵盤背光(開)
- 鍵盤背光(關)
- 鍵盤背光燈效設定
- 螢幕下緣燈效設定
- 筆電底蓋
- 底蓋內側
- 筆電內部組件
- 鋰電池
- 無線通訊晶片
- 記憶體
- 左側 SSD 插槽
- 右側 SSD 插槽
內部組件方面,底蓋一拆下就能看到雙 SO-DIMM 記憶體插槽、雙 M.2 2280 SSD 插槽的位置(這邊都各只使用了一個),擴充性給好給滿值得讚許

- 變壓器
- 變壓器與充電線重量

- General
- AI Boost
- AI Nexus
- AI Generator
- Dashboard
- Fan Control
- Recovery
- Macro Center
- Keyboard Tool
由微軟 Azure AI 所驅動的智慧調校功能「AI Boost」,則有創作者、全速、遊戲、會議、安靜和預設等情境,啟用之後則能針對 CPU、GPU 與散熱風扇進行優化,並具備智慧超頻這般提升遊戲幀率表現的功能。至於掌管風扇模式的 FAN Control 選單提供效能、節能、標準、全速和自定義 5 種模式,後者可自行調整不同溫度對應的轉速。另外,在一般設定下也可以啟閉 AI EyeCare 護眼模式、夜間光線、自動 RGB 電源節約、自動螢幕更新率等功能等。
- Stable Diffusion AI 生圖
- Stable Diffusion 參數
倘若你跟 JB 一樣是下指令的外行人,AI Generator 實際用下來可能會很挫折,因為 Stable Diffusion 是要使用經過大量訓練模型、指令精準才能夠有產出美圖的

GIGABYTE AORUS 15 BKG (2024) 重點規格:
作業系統:Windows 11 家用版
處理器:Intel Core Ultra 7 155H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 VRAM (最大 TGP 140W)
儲存裝置:1TB M.2 PCIe Gen4.0 x4 SSD (雙插槽,最高可擴充至 4TB)
記憶體:32GB DDR5 5600MHz (雙插槽,最高可擴充至 64GB)
顯示螢幕:
15.6 吋面板 (QHD 2560 x 1440 解析度 / 165Hz 更新率 / 100% sRGB 色域 / Pantone 與 TUV 萊茵低藍光認證)
I/O 埠:
1x USB 3.2 Gen1 Type-A
2x USB 3.2 Gen2 Type-A
1x USB 3.2 Gen2 Type-C
1x USB 4 Type-C Thunderbolt4 (支援 DisplayPort 1.4 / PD 3.0 充電)
1x HDMI 2.1
1x Mini DP 1.4
1x RJ45 乙太網路端子
1x 3.5mm 複合式音源插孔
1x DC-IN 電源輸入埠
視訊鏡頭:1080p IR 攝影機 + Windows Hello 支援
通訊:Wi-Fi 6E 802.11ax 2x2 / 藍牙 5.2
電池:99Wh 充電式鋰電池
尺寸:360 x 272 x 20.9mm
重量:2.39Kg
建議售價:54,900 元

處理器效能測試:
- 處理器資訊
- 處理器效能
接著我在 AI Power Gear 選擇「效能」模式展開效能測試,AORUS 15 (2024) 在 CPU-Z 測試軟體中,單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49.4 分,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則是 8,240 分,而 CINEBENCH R20 的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6,961 分,CINEBENCH R23 多執行緒效能測試結果為 17,494 分,至於 X264 FHD Benchmark 影音轉檔效能則是 79.3fps,在多核心效能上有著不錯的表現。
- V Ray-5 渲染效能
- V-Ray GPU CUDA
- V-Ray GPU RTX
- Blender CPU 渲染效能
- Blender GPU 渲染效能
AI 效能測試:
- OpenVINO 推論效能 (NPU)
- OpenVINO 推論效能 (CPU)
- OpenVINO 推論效能 (GPU)
- Windows ML 推論效能 (CPU)
- Windows ML 推論效能 (GPU)
- TensorRT 推論效能 (GPU)
- Stable Diffusion 1.5 圖像生成效能
- Stable Diffusion XL 圖像生成效能
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效能測試:

AORUS 15 (2024) 搭載三星製的 16GB DDR5-5600MHz 雙通道記憶體(雙插槽,最高可擴充至 64GB),其在 AIDA64 的記憶體與快取記憶體測試中,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 70161 / 61283 / 59810 M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142.9ns,至於 L3 快取記憶體的效能表現則測得 575.87 / 382.40 / 496.04 GB/s (讀取/寫入/拷貝),延遲時序為 53.2ns。
硬碟讀寫效能測試:

儲存容量方面,AORUS 15 (2024) 搭載 1TB 容量、GIGABYTE 自家生產的 M.2 NVMe PCIe Gen4 SSD 固態硬碟,雙插槽配置,最高可擴充至 4TB,其在 CrystalDiskMark 的循序讀寫效能測試中獲得 5103.75 / 4809.85 MB/s,在 TxBench 的循序 Max QD32 效能測試中則是獲得 5086.201 / 4519.701 MB/s 的硬碟讀寫表現,而 AS SSD Benchmark 的硬碟讀寫速度為 4020.40 / 1252.45 MB/s,效能分數則是 4,136 分。

另外,在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 的 SSD 效能測試中,AORUS 15 (2024) 則是獲得了 1,552 分的成績,此測試主要模擬 PC 遊戲的安裝、移動、載入、儲存與錄製等,可以看到平均花費時間為 115μs,頻寬則是 264.36 MB/s,整體硬碟讀寫效能較為中庸。
圖形效能測試:

AORUS 15 (2024) 搭載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GB GDDR6 獨立顯示卡,內顯晶片並由前代的 Intel Iris Xe Graphics 升級為 Intel Arc Graphics,各位最關心的功耗部分,這張 Ada Lovelace 架構的顯示卡則是 140W 的「滿血」版本,Boost 時脈可達 2370MHz,同時亦具備第四代 Tensor 核心、第三代 RT (光線追蹤)核心,透過 NVIDIA DLSS 3 此一 AI 技術為遊戲效能帶來有感的提升,另外也具備 Dynamic Boost、Resizable BAR、電池增強等 NVIDIA 的獨家技術,當然,也包含了 MUX Switch 獨顯直連此一功能。
- Fire Strike
- Fire Strike Extreme
- Fire Strike Ultra
- Time Spy
- Time Spy Extreme
- Port Royal
- Speed Way
- NVIDIA DLSS feature test

遊戲模擬圖形效能測試軟體《Final Fantasy XV Benchmark》這邊,解析度設定為原生的 2560 x 1440,並選擇 High 高圖形品質展開跑分,最終 AORUS 15 (2024) 所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7,442 分,效能評級為 High。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實機遊戲效能測試 JB 一樣使用長條圖呈現,並將 AORUS 15 (2024) 接上電源並啟用 AI Power Gear 的「效能」模式、與 AI Boost 的「全速」模式,測試的項目包括 5 款支援 DLSS 3 的 3A 遊戲,以及未支援該功能的 2 款作品,測試環境均以原生的 2560 x 1440 解析度、搭配遊戲內最高的圖形設置並啟用光線追蹤功能,在支援 DLSS 3 的遊戲裡也將開啟 RTX 40 系列顯示卡獨有的「畫格生成」功能來比較前後表現差異。

在未啟用 DLSS 畫格生成功能前,以 AORUS 15 (2024) 遊玩《電馭叛客2077》與《漫威蜘蛛人 Remastered》兩款作品的平均幀率落在 50fps 上下(其餘皆有 60fps 以上的表現),而在啟用 DLSS 畫格生成後,兩款作品分別提升至大約 86fps、101fps,增幅最高可達 95.48%,不必降解析度就能以最高圖形設置享受到流暢的遊戲畫面。JB 也拿「Core i7-13700H + RTX 4060」配置的它牌電競筆電跑分數據來做比較,在同樣滿血顯示卡與測試基礎下,Intel Core Ultra 7 155H 跟前一代的 Core H 系列差異並不大。
散熱效能測試:
- 待機時硬體溫度
- 待機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硬體溫度
- 測試時機身溫度
- 測試時風扇噪音
筆電綜合效能與續航力測試:
- PCMark 10 綜合效能
- UL Procyon 影像編輯效能
- UL Procyon 影音剪輯效能
- 鋰電池資訊
- 續航時間(標準模式)
- 續航時間(省電模式)
- 充電時間

▌心得總結 ▌

AORUS 15 (2024) 跟前代最大的差別有兩點,首先是處理器改用 Intel Core Ultra,其次則是將前代的 6 個規格 (BSF / BKF / BMF / 9SF / 9KF / 9MF,橫跨 Core i5、Core i7 處理器與三款 RTX 40 系列顯示卡) 精簡為一個規格 (BKG),而從型號命名方式便可以發現 GIGABYTE 保留的是 RTX 4060 此一級距,該張顯示卡在與 Core Ultra 7 155H 的搭配下,2560 x 1440 解析度只要開啟 DLSS 畫格生成都能有超過 86fps 的流暢表現,不過,既然 AORUS 15 (2024) 都採用了薄型筆電專用的 Core Ultra 處理器,沒有以其基礎縮小體積、重量還是有點可惜啦

而在 WINDFORCE Infinity 技術加持下,即便是高效能負載作業或是遊玩 3A 大作,都沒有太明顯的溫度提升,散熱效能相當不俗。其它值得肯定的地方還有高度擴充性 (SSD 與 RAM)、豐富的連接埠、電競玩家追求的酷炫 RGB 燈效,以及擁有 AI 效能最佳化的《GCC》中控應用程式,雖然將 Stable Diffusion 圖像生成模型整合在裝置端十分便利,但 JB 還是希望未來能夠再加入更多模型或引擎,帶給使用者更便利、更有成就感的生成式 AI 體驗...

當然不免俗地也要談談 AORUS 15 (2024) 可以改進的地方,其一就是 16:9 顯示螢幕,到了 2024 年感覺這個比例似乎有點過時
AORUS 15 (2024) 雖然改採針對薄型筆電的 Intel Core Ultra 處理器,但 20.9mm 的機身厚度卻跟搭載 Core i7 的前代相同,放在市售電競筆電應該也只是平均值吧?比較困擾我的則是筆電的深度(有點像過去 Alienware 機種那樣尾端凸出來一截,但沒那麼誇張),如果能附筆電包或許就能解決攜帶時的收納問題吧?最後則是 99Whr 電池的續航力沒有想像中好、且充電效率稍嫌普通了


總歸來說,全新 GIGABYTE AORUS 15 (2024) 換上強調 AI 效能的 Intel Core Ultra 7 155H 處理器、並選定 RTX 4060 滿血版顯示卡規格推出,在有效的產品線精簡之下我認為是個相對討喜的選擇,舉凡筆電的效能、優異散熱、高度擴充性與酷炫的 RGB 燈效也都是一時之選,透過多樣的 AI Nexus 人工智慧調校、AI Generator 圖像生成應用,讓玩家與創作者們進一步享受 AI 時代所帶來的各項便利

最後,GIGABYTE AORUS 15 (2024) 這台中階定位的電競筆電於電商上開出了 54,900 元的價格,相較去年同級的「Core i7 + RTX 4060」機種便宜,同時,也比今年 JB 測過的所有 Core Ultra 筆電更親民,但對於它的消費族群來說...或許寧願品牌改用好一點的螢幕、貴上一點也沒關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