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2006年剛搬家...冷氣必須重新安裝
06年時變頻機只在萌芽階段 能選的機種大概5根手指頭算的出來
在權橫之下選購了日本2線品牌CORONA 變頻冷暖

沒想到是惡夢的開始 因為這台冷氣困擾了我5年 純正日本製造的品質就這麼差嗎?
難道別人開箱的日本冷氣都用的這麼爽 我就沒那個命
一度後悔裝了水貨 一度後悔當時沒直接上28ST 前後花的錢跟買一台28st價錢差不多
後來歸究原因機器無罪
有錯的是1.我的運氣太背
2.銅管品質不良
3.冷氣師傅守舊
第1.2點是個人運氣問題這是本人生平第一台分離式冷氣 銅管剛好出問題 只能說運氣太背
千挑萬挑選EER高一點的機器卻沒享受到該有的省電
第3點本人對於目前的冷氣工真的有很大的意見 導致這台冷氣誤我5年
觀念守舊 老是將R410A變頻機 用舊的方式安裝 工具不齊全 一堆還共用R22冷媒錶
懶的抽真空 有抽都不會超過10分鐘 要求抽久一點 還一堆怪理由 公司體系的教育訓練都當參考
只相信自己 都覺得自己是老師傅老經驗 不願接受建議
勞騷到此 切入正題


前2年這台水貨CORONA用的也非常高興 兩年後冷媒就漏光了
一開始是9個月灌一次冷媒 再來是半年 到最近是1星期漏光
第2年開始前前後後來了將近5位以上的施工人員 來的次數達10次以上
到最後是自己抓到問題

來抓漏多次 都以R410A的壓力測漏 都無漏冷媒現象 每次都灌好冷媒就走
外機帶回抓漏2次 分別為2間 一間還騙我說有漏 已經補好
內機帶回測漏 無漏
來測漏的師傅都不願意相信銅管會漏 只查內機與外機接頭處

不知道冷師傅是真的太固執還是沒工具 曾經建議師傅單獨測銅管 沒有一個願意
但問題就在銅管
就在內機與外機都沒有漏的情況下 我決定換銅管 如果再抓不到問題就歸為機器爛

換好銅管的前兩天還無法得知會不會漏
於是我就把銅管帶到友人的汽車保養廠 先把外皮保冷切開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用大臉盆盛滿水 一頭用螺旋加貼布細嚕鎖緊 一頭用保養廠的強力空壓灌空氣
先測低壓管 (粗的那條) 很好沒漏 這時心頭已經涼了一半 恐怕不是冷媒管路問題
再測高壓管 (細的那條) 終於把問題找到 5年多來冷氣師傅始終不願意相信的事情 被我證實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這些小氣泡 要用強力高壓空壓灌下去才慢慢一點點的發泡出來 約數十個地方漏
用一般的壓力測漏壓力恐怕要3到5天 錶頭才會掉
友人的弟弟剛好是洪邦冷媒的業務 中午回來吃飯告知他此現象
他說這是一開始生產時銅管就有問題

當年裝新機時有看到 冷媒管外盒是日本製造

友人弟弟告知現在市面上的銅管幾乎是大陸製的 包括連版上深獲好評的住友都是大陸製銅管
可能連冷氣行老闆拿了住友銅管 都以為自己叫的貨是日本製



此篇剛好談到銅管要0.8mm
冷氣銅管 (被覆銅管) 的迷思

因此把生鏽很久的游標卡尺搜出來量一下

低壓管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高壓管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買冷氣不能只選品牌 慎選冷氣銅管

兩條管以目測游標卡尺約為0.75~0.8mm的管壁厚度

厚度達到標準但仍蛀瘡 此現象非菬氣造成 因為蛀瘡的部份離排水管有段距離
純屬銅管品質不良
大家購買冷氣時 除了挑選品牌 冷媒銅管也要列入重點 在原物料一直漲價Cost Down的情況越來越多
像我一樣的銅管事件只會越來越多
安全性的電源線也要與店家要求好
最好材料自己去買 如果可以銅管 也可以自己去買
再來最重要的也最難的不是冷氣品牌 也不是銅管電源線
是一個肯用心抓問題的冷氣師傅
這台冷氣抓到師傅都會怕接到我的電話就皮皮挫
其實就這麼簡單 家用空調無非就一台外機 一台內機 和一組銅管
師傅願意一段一段查總會找出原因
固執的 老觀念的 不接受建議的 抓不到問題就會叫你換新機
家用空調可以換一台 頂多3萬 5萬
如果汽車空調呢?抓不到問題就要換車嗎?
我相信全台灣不知道有多少跟我一樣問題的 因而直接換新機
只是因為師傅技術差 連銅管都抓不到 不要說懶的抓 難賺 判斷技術不夠就是技術差


最後感謝 快樂的藍色飛翔 借我零件測試 和這一個多月期間給我的建議與連絡
高雄這些天都還需要冷氣 目前看著電力計 都跑著200w的低頻
等到寒流來再來測暖氣
R-410 比傳統R-22 壓力高
R-22正常使用銅管壁厚0.8mm 如果要減成本通常會換到 0.7mm
R-410 壓力較高 規範一般管壁厚1.0mm (高壓冷媒管壁變薄耐用度差)

價格影響品質,品質影響成本
雖然說目前這些空調機已經快變成消費性產品了(生命週期短)
廠商不再要求耐用,要的是顧客趕快達成循環再次購買

Sumitomo 住友 目前被覆產地不祥 但以冷凍用裸銅管在泰國生產 對台宣稱日本品牌(但我相信他們業務絕不會說產地)

再來 老師傅 幫你抓漏只賺一次 補冷媒5年(這作法是大樓空調因為死角無法抓漏才會出現的現象,算算這樣你划算麼?)

梅涼新 wrote:
2006年剛搬家.....(恕刪)再來 老師傅 幫你抓漏只賺一次 補冷媒5年(這作法是大樓空調因為死角無法抓漏才會出現的現象,算算這樣你划算麼?)

當然不划算 隔一段時間冷氣就不冷
天氣熱時根本無法入眠 每隔一段時間就必須叫修 夏日時又不是當天叫當天來 要忍受幾天熱暑
再來冷媒不足 變頻無法走低頻 每期多浪費的電費 都必須自己繳
買變頻機比較貴 繳的電費又跟定頻機一樣 冷氣也不夠冷
算一算你覺得正常使用和幫你免費補10年冷媒哪一個划算?

梅涼新 wrote:
當然不划算 隔一段時...(恕刪)


大大要把ID改一下了,改成有良心了,
沒想到,您全都公開了,
那時,我們討論很久,最後我想說,換管子看看,
沒想到,您回應跟我說,管子泡棉拆下後油油的,
我想糟了...管子漏了,
依您PO的管子測試,那個舊管,
有點怪怪的,它好像是假銅管噴漆???
或是,我父親做去資源回收廠打聽到的,
回收後不純的銅做成的銅管???

師傅守舊???這...就沒辦法了...

好資料,可以讓更多人知道,不好的銅管,也會漏...

參考!
醫生怕治嗽、土水師怕抓漏,原來冷氣師也是......

用由標尺測出管厚0.75~0.8mm,咱看應該就是0.7mm囉!
依R410A冷媒的規範,2~4分管是0.8mm、5分管才是1.0mm,
不過這些都與版主的「漏氣」無關,因為發生在管中央。

依咱觀點,洩漏是經過一段時間才發生,
所以要說「不是沼氣或外來因素造成」似乎言之過早,
建議可以透過放大鏡觀察洩漏處,細查是否有「外部向內腐蝕」的痕跡。
咱曾經聽過有因為銅管保溫材因內含不明揮發氣體,造成銅管腐蝕、銅製袋型螺帽龜裂的案件,
建議再查查吧!
我家有部23級的大金R-22定頻冷專也是一樣情況
今年補好冷媒,隔年就漏光光,神奇的是眼睛看的到的地方都沒有洩漏的狀況...
明年再不冷,我會請師傅把銅管更新試試!
車,是買來騎or開,不是買來修的...但是我怎麼常常在修車啊?!

快樂的藍色飛翔 wrote:
大大要把ID改一下了...(恕刪)

假銅應該還不至於

或許可能是純度比較低的銅

師傅死就是不肯接受客人建議 測個銅管只要有一方可以鎖住就可以測 況且單測銅管能更快速釐清銅管有沒有漏 怎麼抓就是老往接頭處 內機外機 然後抓不到問題 這麼固執又守舊認為只有那些地方會漏
但就是不肯 導致來了好幾趟 抓也抓不到漏的地方 冷媒灌一次他就要浪費一次
也浪費冷氣工和我自己的時間
對於這樣的冷氣工真的很搖頭
家用空調要抓漏相較於汽車空調簡單很多 但一般冷氣工就是懶的賺

神鵰再現 wrote:
醫生怕治嗽、土水師怕...(恕刪)

0.75還是0.8因為游標卡尺沒有更精準的小圓錶 所以無法量知 但目測比較接近0.8mm
放大鏡可能還不能看出 要用顯微鏡
通常沼氣因素不是都影響蒸發器嗎?這一點我比較不清楚
冷媒兩年就漏光並且在中間部份 因此我判斷非沼氣因素


mcb wrote:
我家有部23級的大金...(恕刪)

如果是也分享一下吧

梅涼新 wrote:
假銅應該還不至於或許...(恕刪)


銅管是有機會漏的沒錯啊!
怎麼腦筋這麼死勒.....

沒遇到鬼所以就說沒鬼,其實刻板印象的確銅管不會漏才對,因為出廠之時必須「探漏、探傷」。
能出廠的銅管應是沒有「漏氣」之虞的。

曾經也是遇過一台,怎麼查也查不出哪裡漏。
最後換銅管。(也還好非裝潢場,否則看要怎麼換銅管.....)

換下來的舊銅管就拿回公司,將其中一頭封死,然後焊上工作管接壓力表,灌氮氣測漏。

到第三天表面指針才下滑,前兩天肉眼一點也看不出指針有移動,浸水找漏處,那氣泡真是小的可憐啊!

從此,我相信銅管是會漏的了!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這會漏的品牌也不可考了,數種品牌在用,也不知是用在哪一年、哪一台了。
不知各位冷氣銅管,有沒有可能遇到天花板裝璜時,被木工的噴槍射中
http://tw.myblog.yahoo.com/weichann

weichin wrote:
不知各位冷氣銅管,有...(恕刪)


被射過幾回囉!
天花板機率相對小,我們也怕被射到,所以會固定好,避免被釘槍射到。

壁板就機率相對高了,壁板內的空間不大,有時才比木條多一些些而已。
木師手一歪,釘子就偏了,管子就破了,避無可避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