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時變頻機只在萌芽階段 能選的機種大概5根手指頭算的出來
在權橫之下選購了日本2線品牌CORONA 變頻冷暖
沒想到是惡夢的開始 因為這台冷氣困擾了我5年 純正日本製造的品質就這麼差嗎?
難道別人開箱的日本冷氣都用的這麼爽 我就沒那個命
一度後悔裝了水貨 一度後悔當時沒直接上28ST 前後花的錢跟買一台28st價錢差不多
後來歸究原因機器無罪
有錯的是1.我的運氣太背
2.銅管品質不良
3.冷氣師傅守舊
第1.2點是個人運氣問題這是本人生平第一台分離式冷氣 銅管剛好出問題 只能說運氣太背
千挑萬挑選EER高一點的機器卻沒享受到該有的省電
第3點本人對於目前的冷氣工真的有很大的意見 導致這台冷氣誤我5年
觀念守舊 老是將R410A變頻機 用舊的方式安裝 工具不齊全 一堆還共用R22冷媒錶
懶的抽真空 有抽都不會超過10分鐘 要求抽久一點 還一堆怪理由 公司體系的教育訓練都當參考
只相信自己 都覺得自己是老師傅老經驗 不願接受建議
勞騷到此 切入正題
前2年這台水貨CORONA用的也非常高興 兩年後冷媒就漏光了
一開始是9個月灌一次冷媒 再來是半年 到最近是1星期漏光
第2年開始前前後後來了將近5位以上的施工人員 來的次數達10次以上
到最後是自己抓到問題
來抓漏多次 都以R410A的壓力測漏 都無漏冷媒現象 每次都灌好冷媒就走
外機帶回抓漏2次 分別為2間 一間還騙我說有漏 已經補好
內機帶回測漏 無漏
來測漏的師傅都不願意相信銅管會漏 只查內機與外機接頭處
不知道冷師傅是真的太固執還是沒工具 曾經建議師傅單獨測銅管 沒有一個願意
但問題就在銅管
就在內機與外機都沒有漏的情況下 我決定換銅管 如果再抓不到問題就歸為機器爛
換好銅管的前兩天還無法得知會不會漏
於是我就把銅管帶到友人的汽車保養廠 先把外皮保冷切開

用大臉盆盛滿水 一頭用螺旋加貼布細嚕鎖緊 一頭用保養廠的強力空壓灌空氣
先測低壓管 (粗的那條) 很好沒漏 這時心頭已經涼了一半 恐怕不是冷媒管路問題
再測高壓管 (細的那條) 終於把問題找到 5年多來冷氣師傅始終不願意相信的事情 被我證實






這些小氣泡 要用強力高壓空壓灌下去才慢慢一點點的發泡出來 約數十個地方漏
用一般的壓力測漏壓力恐怕要3到5天 錶頭才會掉
友人的弟弟剛好是洪邦冷媒的業務 中午回來吃飯告知他此現象
他說這是一開始生產時銅管就有問題
當年裝新機時有看到 冷媒管外盒是日本製造
友人弟弟告知現在市面上的銅管幾乎是大陸製的 包括連版上深獲好評的住友都是大陸製銅管
可能連冷氣行老闆拿了住友銅管 都以為自己叫的貨是日本製
此篇剛好談到銅管要0.8mm
冷氣銅管 (被覆銅管) 的迷思
因此把生鏽很久的游標卡尺搜出來量一下
低壓管


高壓管


兩條管以目測游標卡尺約為0.75~0.8mm的管壁厚度
厚度達到標準但仍蛀瘡 此現象非菬氣造成 因為蛀瘡的部份離排水管有段距離
純屬銅管品質不良
大家購買冷氣時 除了挑選品牌 冷媒銅管也要列入重點 在原物料一直漲價Cost Down的情況越來越多
像我一樣的銅管事件只會越來越多
安全性的電源線也要與店家要求好
最好材料自己去買 如果可以銅管 也可以自己去買
再來最重要的也最難的不是冷氣品牌 也不是銅管電源線
是一個肯用心抓問題的冷氣師傅
這台冷氣抓到師傅都會怕接到我的電話就皮皮挫
其實就這麼簡單 家用空調無非就一台外機 一台內機 和一組銅管
師傅願意一段一段查總會找出原因
固執的 老觀念的 不接受建議的 抓不到問題就會叫你換新機
家用空調可以換一台 頂多3萬 5萬
如果汽車空調呢?抓不到問題就要換車嗎?
我相信全台灣不知道有多少跟我一樣問題的 因而直接換新機
只是因為師傅技術差 連銅管都抓不到 不要說懶的抓 難賺 判斷技術不夠就是技術差
最後感謝 快樂的藍色飛翔 借我零件測試 和這一個多月期間給我的建議與連絡
高雄這些天都還需要冷氣 目前看著電力計 都跑著200w的低頻
等到寒流來再來測暖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