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isermer wrote:只是不太能理解3.5GHz跟28GHz標金怎麼差這麼多?(恕刪) 你可以等蘋果今年推出毫米波的手機 , 看看價格跟3.5G的手機差多少 , 你就可以大至上了解為什麼現階段電信業都不太想標毫米波的頻段。總歸一句話 , 毫米波的建置成本跟3.5G的相比高的太多太多了 。
Nanako0625 wrote:這次競標打針久,基本(恕刪) 鴻海投資亞太,當初的目標就是「物聯網」,也就是自動工廠、自駕車、智慧城市的應用,還有投資「工業大數據分析」公司,民眾黨不分區第三名那個就是創辦人之一,所以花4億標28g的頻寬,來測試及研發自動工廠、自駕車、智慧城市應用,真得太划算了...至於3.5g的部分可以跟台星或台哥大合作建基地台,然後租用網路,如果贊助100億現金去建設基地台,我想台星或台哥大都會很樂意合作的,加上鴻海本身有5g基地台的產品及技術,如果是合資興建的話,還有價格上的優勢,省掉競標金,可能變成5g財務負擔最輕鬆的電信公司,反而是個優勢...
sub-6g(1800mhz, 3.5ghz)只是打頭陣, 真正的"未來科技"都要用到毫米波因為毫米波更快, 延遲更低但說真的, sub-6g的5g跟現在的4g, 一般人的體驗應該會是"差不多"到時一定一堆人反映說用起來沒差若不是強迫綁定的方式來推銷, 我覺得初期會想用的人應該不多而毫米波因為頻率高繞射差, 基地台密度大約需要達到每個電線杆, 路燈, 紅綠燈上面都要有的程度才行要普及至少得5年以上, 所以現在根本沒人想花錢標這個頻段而毫米波的另一大問題在於郊外~~根本不可能花資源在郊外建這麼密的基地台所以到時郊外也只能吃sub-6g訊號
Nanako0625 wrote:小型比如人群/設備聚集且會同時大量上網的運動賽事、演唱會、自動工廠...之類的,大型如一個城市的交通狀況回報,智慧城市,自駕車...等。 這些需要的都只是低速網路即可,甚至不用網路現皆段除了電競和新聞傳播等,沒什麼產業需要高速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