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前言 : |
關於Fiio X7這一台播放器,之前熊已經在不少篇文章內提到並測試過了,
決戰2015!Fiio X7+X5II、Cayin N5+N6、Sony ZX100 五機集結大會戰
高解析與時尚的甜蜜公約值 - OPPO HA-2 綜合評測 & 影片解說
Fiio X7 媒體發表會紀錄 & X7聽感短評搶先看 !!
不過當時都會發現,X7本身實力相當不錯,卻常常卡在推力的部份貧弱,
畢竟,原廠的Fiio X7所搭配的是型號AM1的IEM入耳式耳機驅動模塊,
這顆推力相對的也較於軟弱一些,因此Fiio也準備了後續的升級模塊,
在發表會時共宣布了 中推力模塊、高推力模塊、2.5mm平衡輸出模塊,
這次首先量產的則是"AM2"中推力耳擴模塊,外型上也與AM1略有不同,
內部的晶片配置也與AM1有較大的差異,那麼這樣的升級模塊實力如何呢?
以官方售價來對照,X7+AM2的同價位對手,最接近的就是AK家的AK100II了
所以本次也拿AK100II來捉對廝殺,同樣皆屬於3萬元等級的隨身播放器,
究竟,正式解放的Fiio X7是否能打出漂亮的一場對決呢?

AM2模塊開箱 : |
▼ AM2 外盒一覽

▼ 裡面還有個鐵盒,這樣的包裝方式和E12DIY的OP盒相當類似

▼ 拿開第一層就能看到AM2模塊了,沒有太多的夾層

▼ 有附上5種不同的貼模,跟X7的貼模是同樣的造型

▼ 近看盒內的AM2模塊

▼ 同時有附上防塵塞,也防止金手指氧化

▼ 驗明正身,Medium-Power type AM2 中推力模塊

▼ 模塊的接觸點近照

▼ 細看AM1和AM2的外觀差異 (左 AM1 / 右 AM2)

▼ 拆解方式非常簡單,X7上的左右兩顆T5星型螺絲拔掉後拉一下底殼即可

機型介紹 : |
1. Fiio X7 硬體規格
螢幕 : 3.97吋 480*800 IPS-TFT 觸控螢幕
尺寸 : 130mm X 64mm X 16.6mm (高x寬x厚)
重量 : 220g
容量 : 內建 32G
擴充 : Yes 、單卡槽 、最高支援128G
電池 : 3500mAH
續航 : 10小時 (AM1) 、9小時 (AM2)
訂價 : 新台幣 X7 $22,500 、AM2 $3,980
CPU : RK3188 1.4Ghz (4 Core)
DAC : ESS ES9018S
I/V : OPA1612 *2
LPF : OPA1612
AMP : OPA1612 + AD8397 (AM1模塊) 、
AMP : MUSE02 + BUF634 (AM2模塊)
信噪比 : 135dB

1. Astell&Kern AK100II 硬體規格
螢幕 : 3.31吋 480*800 AMOLED 觸控螢幕
尺寸 : 111mm X 55mm X 14.9mm (高x寬x厚)
重量 : 170g
容量 : 內建 64G
擴充 : Yes 、單卡槽 、最高支援128G
電池 : 3150mAH
續航 : 10~11小時
訂價 : 新台幣 $ 27,900
CPU : A9架構處理器 1.0Ghz (2 Core)
DAC : Cirrus Logic CS4398 x 1
I/V : 未標註
LPF : 未標註
AMP : 未標註
信噪比 : 114dB

評測前言 : |
本次測試主軸為Fiio X7&AM2模塊的表現,對照組為AK100II平衡/非平衡,
另外文後會再另外做出Fiio X7 & AM1模塊 與 AM2模塊 的聽感差異分享,
測試耳機的部分則是各種階級都挑選幾隻出來,同時包括耳罩與耳道式。


X7 & AM2 / AK100II / ZX100 聽感比較 : |
試聽歌曲 - μ's - MOMENT RING [24bits/96Khz] Fiio X7 x AM2 x JH Audio Angie : 聲音定位清楚,人聲位置約略在中間一點的地方,沒特別的靠前 驅動力十足,音場開闊卻又不會像Cayin N6那樣的過推而產生齒音 低頻量中偏少,位置走得比較後面一些,沒有和中頻黏在一起的問題 配樂的則在低頻與中頻之間,前段反而只有人聲的韻味,清晰明顯 整體來說,前場氣勢足,音場較大又不過刺,低頻控制力極佳 高分 Astell&Kern AK100II x JH Audio Angie (走3.5mm端子) : 相較於X7 x AM2的組合,AK100II的3.5端低頻量感稍微猛了一些 音場的縮小了約略2/3圈,人聲則走的比起X7更前面一些 低頻和中頻的分離度則弱於X7不小的距離,後場的黏濁感過強 而人聲的解析力也沒這麼清晰,但整體的表現是略可接受的風格 Astell&Kern AK100II x JH Audio Angie (走2.5mm平衡端子) : 改上平衡輸出,音場有略微的提升了些,但細聽下還是不如X7 不過整體的三頻分離度改善許多,低頻靠的後面、中頻不黏濁 人聲跟3.5端類似,走的前面但不過度貼耳,優於前者約10%左右 雖說中頻不黏濁,但細細比較下,中頻的氣勢卻不如3.5端子... 感覺上雖然AK100II的平衡分離度變好了,但整體的推力確有降低 Sony ZX100 x JH Audio Angie :【參考組】 EQ全部關閉的情況,ZX100推出來的低頻比AK100II還猛上許多 音場則有感更小圈了,中頻和後場的低頻也有較高的黏濁感 人聲則略為清楚地走在前面,大概比X7再靠前極小的差距 (5%內) 雖然素質真的完全無法比較,可是意外的ZX100低頻明顯比較爽快 而音場的問題也很明顯比不上其他兩者,純粹比較性質。 |
試聽歌曲 : ClariS - ひらひら ひらら [24bits/96Khz] Astell&Kern AK100II x JVC FX850 : 音場略顯狹窄,人聲靠的比較前面,感覺起來缺乏後段的聲音 敲擊感的樂器聲比較不明顯,有點和黯淡的中頻黏在一起 低頻量感雖然不是最多的,但整體的驅動下有點過多的感覺 X7 x AM2 x JVC FX850 : 音場開闊度大升,但中頻的弱勢感還是略有出現,無法完全改善 高頻的部份有極少量的尖刺感,但有跟人聲的分離出來 推力上有點過推的感覺,聲音略有跟印象中的FX850不同 ZX100 x JVC FX850 :【參考組】 人聲貼近感十足,音場跟X7比較接近一些,但也不屬於大的類型 中頻幾乎快聽不出來,都是高低頻的交合,低頻卻不是最重的 意外的是,比較起來個人覺得ZX100聲音最接近真實的FX850 |
試聽歌曲 : Eagles - Hotel California [24bits/192Khz] Astell&Kern AK100II x JVC SW-01 : 開頭段落出音段略在中間一點的地方,音場也不是特別的大 鼓聲進入後位置靠得很後面,不過整體的寬廣度也不是特別高 人聲走向則走得很前面,中頻的亮度略為的跟人聲混雜在一起 整體的聲音乾淨度算高水準,但也偏向音樂性質、解析力不高 細聽下有種推力輸出不夠的問題,讓SW01的音場推不開來 結尾段落的低頻感量較多,可是分離度卻不高,定位也較模糊些 X7 x AM2 x JVC SW-01 : 前奏的地方清楚地聽出了前者沒有的沙鈴聲,乾淨度更勝出一些 人聲的貼進度稍微往後了一點,前面的效果比較空曠,音場也大了點 人聲和中頻的黏濁度的改善了不少,不過後面的低頻量也變少了 有點低頻效果和中頻貼得很近的感覺,卻不是黏在一起的混亂感 細細品嘗下,結尾處的低頻敲下去時的重力感相當動聽,定位清晰 整體的解析力大幅勝過AK100II,但音樂性質也降低了一些,各有所好 ZX100 x JVC SW-01 :【參考組】 前奏的氣勢勝過AK100II,但分離度遜於X7,人聲位置接近X7的中間 整體的音場表現差,低頻量感上較凸顯,中頻幾乎和低頻黏在一起 靠後面的聲音只有極少量的低頻和配樂背景,清晰度僅可接受的範圍 鼓聲的位置不是很乾淨,沒辦法細聽出較小的定位,背景也暗了一些 最後的純樂器表現比較好一些,聽爽度的低頻在這會比較優勢 |
X7 & AM1 / X7 & AM2 聽感比較 : |
試聽歌曲 - 中島 美嘉 - 雪の華 [24bits/96Khz] Fiio X7 x AM1 x Victor HP-DX1000 : 聆聽音量 72 人聲走向雖算貼近,但最前段的地方是空蕩蕩的感覺,並不算豐滿 音場表現尚可,低頻量感則較充足一些,中頻和低頻稍有些黏濁感存在 伴奏走得相當靠後面,可是低頻量也靠的偏後面一些,導致中間也有些空 整體的表現其實很不錯,音樂性質也很高,但細節和解析並不是特別好 但本身DX1000也不是特別難以驅動的耳罩,這樣表現有點令人意外 像是在當時X7的發表會時,也曾經拿過X7直推DX1000,感想也是接近的 Fiio X7 x AM2 x Victor HP-DX1000 : 聆聽音量 60 前奏時的差異極小,人聲進入後的定位相當清楚,走向偏的中間一些 中間伴奏表現有些特別,該說中間似乎反而是低頻較為凸顯了些 反倒是樂器聲都走得比較後面了,聲音位置和AM1搭配時差距很大 低頻的鼓聲則在最後面的位置,沒有過轟的問題出現,這點則值得嘉許 細聽下真的非常有趣... 有另一種不同於家用機DAC1推DX1000的風格 解析上相當的驚人,且聲音定位也清楚,可是總有種"不像在聽音樂"的感覺 說起來很神奇,可是的確有這樣的感覺... |
試聽歌曲 - いきものがかり - YELL [24bits/96Khz] Fiio X7 x AM1 x AKG K701 : 聆聽音量 85 一開始的人聲貼近感十足,前段的部分也是有較多的人聲填滿 中頻的部分表現不錯,但聲音定位卻不是這麼精準,同時影響到低頻 音場的表現也並非特別寬敞,在靠後的部分僅有極少量的伴奏出現 甚至大多部分都在中間和人聲有些混雜感,但聲音的乾淨度是可以的 細聽下來的感覺很奇妙,聲音很乾淨清晰、可是分離度上卻不怎麼樣 直覺的觀感上或許跟推力不足有關係,導致細節也推不出來 Fiio X7 x AM2 x AKG K701 : 聆聽音量 70 前奏的聲音細節差異不大,音場則有感的有開闊了一些起來 人聲表現反而往後了一些,不像AM1模塊那麼的貼近感十足 最明顯的是中頻的開闊度和分離性好上非常多,不再有不精準的定位 而低頻量感似乎微量的比AM1多上一點,這點的差距非常小 細聽之下發現有趣的一點,人聲反而變得有些過刺了起來 推力變大的同時,音場和分離度上升,但人聲的表現卻退步了... K701難搞定的程度在這次測試中也是十分的能體會出來 |
聽感總結 & 整體感想 : |
先從 Fiio X7&AM2 模塊開始好了
首先最直接的第一印象,AM2的音量大上了些,一般聆聽約在20~30之間即可
相較於AM1雖有較大的音量,但同時每一格微調的音量控制也變大了
搭配耳道式耳機測試時,幾乎每一隻都在20~25之間就有足夠的音量
如果改搭配一般耳罩式耳機,一般情況也在45~55之間就有相當大的音量
但雖說如此,也不是單就音量變大就可以認為推力變大了,這點稍後會說明。
在月中去日本出差的同時,也去了不少地方測試AM2的搭配,
眾多耳罩之中,有幾隻搭配時特別讓我印象深刻的,舉例幾隻來說好了
Sennheiser HD650 、Beyerdynamic DT880 250ohm 、AKG K712 PRO
這幾隻都是有一定程度難以完美驅動的高阻耳罩,這點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
可是,使用AM2模塊的狀態下,X7竟然能神奇的推出這些耳罩80%以上的實力
尤其HD650的開闊舒適微暖聲、K712 PRO的略冷的清晰監聽感特別的驚豔
這部分也感覺得出,AM2能驅動的耳罩範圍似乎滿廣泛的,冷聲和暖聲皆可搭配
不過當然也不是項項都完美,之後有再嘗試驅動HD800、K812等級的旗艦款
X7&AM2 的組合還是推得非常喘,聲音表現也非常地不符合該有的旗艦身價
或許... 這是留給之後 AM5 (大推力模塊) 所開的一條路也說不定?!
熊在這一個多月的長期使用下,都是使用AM2模塊搭配JH Angie通勤使用
主觀上來說,整體的聲音定位相當清楚,三頻的表現也趨近於平衡
僅有在特定區段的表現比較沒辦法完全的給予高分,大致上是這樣
最後,談談AM1和AM2模塊交叉比較的感想... 這部分特別有趣
我想大家看下來,應該能看得出AM2模塊的確有加分的效果,表現也非常好
可是當我仔細的思考這個問題, 「我是為了聽音樂吧? 還是為了聽極致解析?」
這個問題很玄,因為當我交叉比較超過10次後,我發現個很妙的問題
AM1雖然推力小,表現又比較差,可是... 比較有享受純純的音樂的感覺
AM2的確全面,該有的都有,表現又極佳,但似乎有種被器材玩弄的感覺
超過一定程度的解析,究竟是好是壞? 這點我想大家要自己去探索...
當然,我承認AM2榨出了ES9018S和X7的真正實力,解析絕對完勝AK120II等級
但是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嗎? 我是為了享受音樂還是享受器材?
一樣的,這點或許要大家自己去尋找,我只能給大家一個方向...
上結論吧,X7&AM2模塊的優點和缺點呢?
優點 :
1. 電流輸出能力大幅提升
2. 耳罩耳機驅動力獲得充分進步
3. 整體大小與重量無改變
4. 升級模塊價格相對實惠
5. 真正的Fiio最高解析組合
缺點 :
1. 續航力微幅降低
2. 底部模塊發熱量上升
3. 特定耳道耳機有過推的問題
4. 耳罩耳機還是無法完全征服
5. 享受純音樂性質的問題

感謝各位本次的賞文,本次測試到此告一個段落,
有任何聽感上的問題歡迎提出,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