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管"以最高速限開在內側車道"的合理性,
也不管"最高速限由誰認定",

本文要討論的是"淨空內線會少一個車道,淨空內線會只剩兩個車道,會更塞車"的謬誤,
第一,什麼是淨空?淨空不是禁止行駛,把車道全部空出來,都不可以有車,而是不要維持在上面。
像人行道淨空,就是把機車,盆栽,立牌,貨品.....退出人行道,給行人走的空間,
如果有2-3人站在人行道中間聊天,就和物品擋在人行道無異,會影響到其他人的通行,
雖然他們是行人,但是站著就影響其他人通行的權利。

內線淨空,不是都不可以走,而是給超車的人走,不超車就不要行駛內線。
所以當車多車速減低時就可以靠左超車,如果有車要超就可以持續行駛內側,並不需要立刻回到中外線,
如果右側沒車就回到中線,或是右前方有車,但是本身車速並沒有比右前方車子快,也就是沒有要超車,
就該回到中外線。
就可以保持左快右慢的原則。

再用人行道做例子,假設有100人在人行道上有40人站著聊天,有30人慢步走,有30人趕車趕上班要快步走,
如果這40人隨意站在人行道上,那麼慢步走的人要左閃右閃,快步走的人也根本快不起來,甚至容易和他人碰到,
如果聊天的人請他們站在最右側,慢步的人走在中間,快步走的人靠左,那麼快走的人就不會被擋到,
慢走的人也不必左閃右閃。
快走的人想走慢一點就走在中間,遇到認識的人想站著聊天就靠在右側。
聊天的人想走了就走在中間,想走快一點就走在左邊。
不是大家都方便?也減少撞到的機會?

一樣的道理,高速公路慢車靠右,快車靠中,更快車就靠左,
快車慢車怎麼認定?比人家快就是快車,比人家慢就是慢車,
所以如果大家都比你快,你就是慢車,大家都比你慢,你就是快車。
如果三更半夜只有一台車呢?前方沒有車要超,那就靠右,後方有可能有車要超過,所以還是靠右。
常看有些慢車開在中線,左右兩側不斷有車超過,那也是不對的,
既然是慢車就應該靠右,也才不會影響到外側車輛超車的權利
(中線有慢車,那麼外線車要超越前車時就會被中線的慢車檔到)。

所以不必強調內線淨空,當大家都遵循慢車靠右,快車靠左的原則,內線自然就會比較少車,
方便後方超車,提升整體車速,也比較不會有交叉的車流。

不必強調內線淨空,因為有人要超車時自然會使用內線。
"內側車道限行最高速限小型車"也是脫褲子放屁,
擔心沒人使用內線而多寫這一條,原本目的是為了分流,結果卻是減慢了整體車速,
更讓死守內線的人拿著雞毛當令箭,車速無法提升,大家只好各憑本事超車了!



寫了這堆有屁用~

外側車道比內車道快的現象還是會再演20年啦


bm5bss wrote:
本文要討論的是"淨空內線會少一個車道,淨空內線會只剩兩個車道,會更塞車"的謬誤


如果只有兩個車道的路段怎麼辦
cooler1234 wrote:
如果只有兩個車道的路段怎麼辦


一樣的道理,也是靠右行車,靠左超車,早期的台灣和現在的北海道都是兩線道,
某些北海道路段甚至只有一線道,沒錯,一線道,
如果要超車的人,每隔幾公里內側會有一段約2公里長的超車道,供後車超車,
之後又是數公里的一線道。
高速公路只有一線道
前方內側(右側)開始有超車道,上面寫追越車線2480m
前方有超車道

但是當車輛增加到一定的程度,二線道就不夠用了,就擴建成三線四線,
目前的三線四線其實比之前好很多,大部分時候也夠用,
如果車再更多,四線也會不夠用。

三線其實很好超車,但只要內中外有並排情形,或是速度差不多,距離沒有拉開的情形,後車就很難超車。
形成一團一團的車陣,相信很多人都懂我在說啥。

行車靠右,超車靠左,中線不是給小型車走的,中線是給外線超車用的,內線是給中線超車用的。
小型車車速不夠快一樣要靠右,如果超車過程中,中外線的車子都比你慢,就可以持續行駛內線,
如果沒車可超,也就是沒車比你慢,那當然就靠右。
cooler1234 wrote:
如果只有兩個車道的路...(恕刪)


這是義大利的 A1 Autostrade , 只有二線道
規則是一樣的


內線淨空不是沒有車
而是內線的車速要保持比中線快, 可以不斷超越中線車
這樣內線車速更會達到速限, 會更有效率
無車可超時, 自然回到中線 , 靠右行駛, 內線自然"空出來"

就像在抽屜內放東西
一股腦丟進去, 亂成一團
照次序放, 大的,重的往裏放, 輕的, 小的,往外放
更容易找東西

實施 Keep Right except Overtaking ,
在車多時不可能會淨空,因為中線車為了超車,會不斷進入內車道.
只有車少時,無車可超 ,內線車回到中/外線, 才會淨空無車

這在車流量低時,簡稱為"內線淨空" ,
這是車速分流,慢車靠右的原則
這是車道使用分配規則
等同於"除非超車,行車靠右"Keep Right except Overtaking !

這套規則的核心, 是行車靠右
只要右邊的車道有空間, 就要儘量"靠右行"
這樣可以"填滿"道路空間, 在車道數少時,更能充份利用道路空間
這樣才不會有"車帬"出現, 切割許多無車空間

例外是 "超車" , 可以不必靠右, 使用左側的車道

這在車多時,也一樣適用
現在影響車流的是佔用內車道的烏龜車

怎麼是在炮高速的車輛
是不是搞錯對象了

jerry_liu426 wrote:
現在影響車流的是佔用內車道的烏龜車

怎麼是在炮高速的車輛
是不是搞錯對象了


是啊!是佔用內車道影響了車流。

炮高速車輛?
沒啊!行車靠右,超車靠左,哪裡有炮高速車輛?
如果速度夠快,即便是140km/hr,如果前方沒車還是一樣靠右啊!
這樣後方有車比140快才可以從左側超車。

這樣不就速度一個比一個快?
沒錯啊!效率提升了,當然速度就快了,至於違規取締啥的,就交給警察吧!
舉個例子,假設有10台車車速大約都是100-110,最前最後相距1公里,
忽左忽右散在各車道,此時後方一台車以180公里的速度飛馳而來,他是不是要減速而且要忽左忽右超車,
他自己危險,對這10台車也都危險。

如果這10台車速度慢一點的再外側,速度稍快的在中線,左線沒車,
這時180km的車,不用減速,不用閃避,就取道內線直接超過就好,
等到超過這10台車,前方沒車,他還是要靠右行駛。

這樣對大家都安全許多,當然在台灣,他是違規的,自然由警方取締,
但是對10台車而言,是安全的。

jerry_liu426 wrote:
現在影響車流的是佔用...(恕刪)


為何不能"最高速"行駛, 不離開
1.路權不明
定速行駛是"行車", 不是"超車"
內側車道的優先路權是超車? 還是行車?
同一個車道,不可能有二種優先路權, 一定有誰先誰後。
內側車道為超車道, 寫在前面, 已經表明超車道的路權是"超車"
"最高速行駛",不過是規定,超車在超車道上時的車速, 不是賦予"行車"權
沒有超車行為, 就不能"行駛"
下面是日本的關越自動車道 , 上方寫有追越車線(漢字)(用來超車的超車道) , 走行車線(行車的車道), 標示的很清楚

渋滞は追越車線から発生します 走行車線 のご利用を

超車走超車道, 行車走行車道

2.有"速差",形成車羣, 造成道路空間浪費
就算是有絕對路權的高鐵,也不敢說它的車速固定於250不動, 況且是上下起伏,上坡,下坡的公路
車速一定會上下跳動
雷射測速都有 +2到 -3 的誤差
所以規定是最高速110km, 測到的卻是 107 - 112km ? 相差達5公里
也就是說, 同樣都是 110km , 最快的 110=112 , 最慢的110=107, 每小時會拉開5公里的距離
每一秒鐘, 二台車就拉開1.12公尺的距離

有速差, 就會拉開車與車的間距
車距拉大, 卻不能超車, 就會形成車羣, 車羣和車羣之間,形成無車行駛空間,如上圖"黃框", 造成道路空間浪費

3. 這是行車靠"左"
行車應該靠右, 超車是例外,例外才可以使用,超車完就應該離開
例外變成常態, 就成了行車靠左走

4."最高速"行駛,會造成內側車道"壅塞"
車輛密度是關鍵
原本內車道只有兩台白車, 領先車速110 , 後面也是110,車速不變,車距固定不會拉開, 原本兩車有55m的車距 (如圖左半)
因為超車後不離開,當所有車都不離開側車道 ,中線車道上的車,不斷進入內側超車道上,密度一高, 車距就變短了 (如圖右半)
這是在固定空間內,擠入過多的車,造成車距不足,為保持安全車距,車羣當中,有車踩下剎車,煞車波向後傳遞, 後方開始壅塞。
龜車的車主.大多不會上網的.
會上網.也不會看這討論題主..
龜車永遠還是龜車

bm5bss wrote:
先不管"以最高速限開...(恕刪)

塞車的罪魁禍首,其實是喜歡並排開車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