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速80撞候車亭 車凹人亡,休旅車未配備安全氣囊

泰瑞莎修女 wrote:
太陽餅裡面也沒有太陽...(恕刪)


贊成
air bag 會翻譯成『安全氣囊』純粹是翻譯的問題,跟他安不安全是兩碼事,你也許認為他不安全,但是跟他的翻譯完全沒有關係,多了安全不會比較安全,少了安全也不能否定它的功用

如果都要由英文來追根究底,那『安全帽』英文是 helmet (頭盔),『安全帶』是 seat belt (椅帶),保險套的英文是condom (也沒有保險),安全島、安全期.... 難道所有翻譯都要有個安全、保險才能安心的翻譯成安全xx嗎?

你也許認為安全氣囊不安全,但是跟他怎麼翻譯沒有關係,語言是活的,社會大眾接受這樣的翻譯不見得是認同他的安全性,可能僅是對於他功能上的期待。

不要再將安全氣囊功能的爭議,擴大到他的中文翻譯,這樣才真的是莫名奇妙。
我想他應該是酒後開車吧
很多人就是喜歡酒後開車
喜歡違規
夜路走多了總會遇到鬼的
孩子的父母們
不要只會生
基本的都不好好教
這台車今天有在某警局前看到~
撞的都看不出來引擎到那裡去了....
當時還不知道車主已經.........
還好奇的看一下內裝
發現駕駛座完好如初
引擎應該是往下潰縮
如果車主有繫安全帶
即使沒有安全氣囊
絕對不會是今天這種結局.....

警員見時速錶指針還停留在七、八十公里間

時速表停在哪裡

並不代表當時的車速是多少
還好這台車不像上回台中那台ESCAPE一樣在打保齡球

有幾點我認為應該要重視或提出來討論:

(一)公車站牌對於候車民眾的保護能做到什麼程度?設了一道水泥牆,怎麼沒有加裝防撞水桶做緩衝?萬一很多人在侯車,但高速撞擊的是大型車輛,能對候車的人產生何種程度的保護?

(二)MOMO設計的方向盤及方向盤座,當有一定的力道撞擊,它是會變形的,就像這台車一樣,這也是另一種無AIRBAG的安全設計方式,看來這台無配備AIRBAG車似乎有考慮到這點安全性.

(三)這台車萬一後座有乘客,又因為未上高速公路,而乘客會用安全帶的機率會大大降低,這時乘客存活的機率不知有多大?立法強制全程使用安全帶應該還是必要的.

(四)若乘客中有小朋友,有沒有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結果應該會大不相同.

(五)換成你現有的座駕,結果會是怎樣?你的車有AIRBAG嗎?撞成這樣門還打得開嗎?

(六)記者寫的東西,當做故事看過就好,不需要當它是一件事實,報導往往都與事實不符.

就圖片上來看,"車"在80KM撞下來還能有這種結果應該算是表現不錯了,如果有安全帶及AIRBAG的輔助,至少人可以再活久一點點也說不定,至少也許還可以交代遺言....

garrykuo wrote:
警員見時速錶指針還停...(恕刪)


所以你的意思是當時速度應該只有20,由於表過於快樂才會指到80?

你是這意思嗎?還是你會通靈?問過那位往生的業務?

還真是什麼人都有,有什麼說法都不奇怪~
根據美國NHTSA的測試, Hyundai Tucson的Frontal Crash and Side Crash都是五星, 測滾測試也有四星, 代表這款車的安全性沒有有問題, 甚至Ford Escape的Frontal Crash 測試只有四星, Side Crash是五星, 測滾測試也只有三星!

只是美國這款車都是韓國做的, 安全氣囊都是標準配備, 台灣販售的是否為台灣組裝的? 這樣比起來ford Escape 還比較不安全!

韓國車是被台灣車廠做爛了!

Airbag翻譯為空氣氣囊似乎無法表達語意, 安全氣囊不代表真的安全

所有安全測試都是under 55 MPH. So the result does not mean anything if you drive over 55 mph!
威威2112 wrote:
所以你的意思是當時速度應該只有20,由於表過於快樂才會指到80?...(恕刪)
我想啦,這位大大的意思應該是撞車時車速可能不止七八十啦。
不過這也沒辦法探討,我們現在只能知道當時車速應該至少有這個速度以上囉。
一堆回文看不完了
土桑不是國產化了嗎
怎麼還在韓國車韓國車的
我本身是開韓國車
撞過安全島前鋁圈破裂後輪越過安全島
但是我有H型大梁
維修加鋁圈不過花我三萬多元
換做是一般房車或休旅車會怎樣我就不知道了
相同條件下
用CRV 爬牆車~等來比較才能客觀
反觀台灣車商
人家現代是國際大廠了呢
BY THE WAY
~29~對迷信的人來說還真是一個關卡
希望大家開車都平安
明年要29的我也要小心囉
這新聞一出來,我就知道一定又會引起廣大的討論,因為向來人們都是對不好的有興趣,媒體也才能加以炒作~

之前也看了不少韓國車出事,但是駕駛安然無恙的新聞,討論都沒這種的熱烈,也沒人說韓國車有進步,現在做的真不錯滿安全,但是只要有死人,大家批哩啪啦猛批車子不安全,連板金結構不好這種詞都出來了(請問說這種話的人是哪家車廠的設計師、工程師?),韓國車、日本車,家裡都買過也都開過,所以我比較無法忍耐那些所謂的〝聽說〞,就在那邊猛批有的沒的,今天這條新聞明明是車主的問題居多,搞到最後還是得扯到車子問題,討論可以不客觀成這樣,也難怪台灣媒體都這麼不專業,因為大家的水平也都只有這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