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搭乘的遊覽車安全嗎?探究國內大客車製造與安全檢驗流程

這種檢測方法用電腦模擬⋯歐美日真笨,還用實車撞擊⋯台灣早已領先全世界了⋯!!?
幾個重點:

車體強度的設計模擬,沒有!
車體鋼材的強度規範,沒有!
碰撞翻滾的實際測試,沒有!
防燃防焰的內裝材質,沒有!
主被動安全的配備規範,沒有!

結論:
不安全的公共交通環境,是因為的政府嚴重失職!

ericars wrote:
結論:
不安全的公共交通環境,是因為的政府嚴重失職!


還有更厲害的
政府嚴重失職之後,還可以繼續裝死
一台火燒車、一台翻滾車
死了快兩車人

那些官員還是依然故我
遊覽車都開罐頭了,還是無所謂

所有人都知道台灣遊覽車車體結構不行
唯一不知道的
就是當權者

狗吠火車

看著吧,等下次再來一次,交通部依舊會顢頇如此
愛車咖 wrote:
居然用Solidworks...(恕刪)

很多人的疑問都在電腦模擬的可信度
無意間找到測試ECE R66的電腦軟體似乎和國網中心有關

電子報23期
其中提到:
[...國網中心在大客車翻覆的電腦模擬中,使用的前處理軟體為ANSYS Workbench與 LS-DYNA Prepost;解析軟體為LS-DYNA。整車分析模型的建立是透過整車實體模型CAD檔,利用ANSYS Workbench與 LS-DYNA Prepost處理並建立模擬分析模型,質量件包括:冷氣組、逃生口、乘客座椅及駕駛(75kg)、引擎、變速箱、前後懸吊連桿、前後輪、氣桶、油箱水箱及冷卻器、電瓶、動力方向盤總成、冷氣壓縮機、排氣管、後輪置物箱,總共約4924公斤,依據所在位置建構於分析模型內,並將之連接到車體的位置,最後於LS-DYNA軟體進行分析。同時分析模型按照翻覆測試要求定義出安全空間(residual space),作為判斷車體變形是否符合要求的參考...]

[...本分析最後應用電腦輔助工程分析CAE技術,利用國網中心大型計算主機ivan配合8CPU平行計算,探討分析大客車翻覆後的結構特性,其塑性應變能的分佈圖如圖二所示,圖中紅色的區域是產生塑性變形較大的區域,主要分佈在車頂撞擊地面處附近的結構,以及車體垂直柱與底盤交界處附近。而車體翻滾位置變化與變形如圖三所示,可瞭解車體翻覆變形的情形下,車體的變形是否侵入安全空間,以此判斷車體強度是否符合法規要求!
圖二 http://www.nchc.org.tw/upload/e_paper/sub_subject/4/44/261.jpg
圖三 http://www.nchc.org.tw/upload/e_paper/sub_subject/4/44/262.jpg

不知道這樣軟體專業度如何?

erc wrote:
這兩天前看後看,除...(恕刪)


你看到的是司機一個變兩個 但是你沒看到的更多 並不是一天車資一個人 那 1300 或是 1800

現在遊覽車趟一天的車資行情都在一萬三上下

照你說 1500*30 一個人頭車資部份就要 45000? 有這樣好的車資!?

大家都會買VOLVO MAN SCANIA的高級車種了!

總之不做實車測試
我寧願都自己開車或騎車
也不想把錢花在這種不安全的交通工具上
台灣人就是命賤
賺大錢的都是黑心老闆
腳踏實地的都死光了
要怪誰
比價來比價去
挑好了還要殺價
省道最後省掉自己的命最快

艾薩克 wrote:
接二連三的大客車嚴...(恕刪)

我也曾問到,為何不能在車輛出廠後落實車體安全再檢驗的制度?為何不能執行實車撞擊?當然得到的回覆就如我想像中一樣,離不開「已經符合法規」、「成本太高」這兩個說法,
業者+不肯下台的狗官=納稅人自求多福
不懂結構力學設計,但看車頂只靠幾支架子撐起,會有多安全?
這種簡陋的鐵皮工廠能做出什麼安全的車
可憐台灣人命不值錢

carloszhang wrote:
這種簡陋的鐵皮工廠...(恕刪)

嗯 那這樣還能外銷日本 韓國 也真的不簡單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