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zama_R wrote:
多吃掉的燃料有兩個狀況, 一個情況是沒有完全燃燒, 另一個情況在完全燃燒的狀況下是否有效的轉換成工, 這跟引擎的設計/功效有關。
這麼說的話,那顆1.8na引擎較差的bfsc應該是沒有燃燒完全造成的
因為少了渦輪的強制進氣,還有缸內直噴的精準供油
Kazama_R wrote:
有趣的是那顆 1.5t 地球夢引擎過了 3500 rpm 還是在藍色區內, 這也算是低負載嗎 ~
這個圖就是表示,負載變重時應該要退檔,而不是維持原檔位加重油門
盡量維持在bfsc藍色區域內,適度的缸壓(維持最大扭力的30~70%左右輸出)對引擎的健康是有幫助的
就算在自排車上面也是,山路切到手排模式,維持轉速可以減緩積碳的發生
Kazama_R wrote:
案照你的分析方式, 那顆 1.8 NA 未免太慘了, 從頭到尾都沒達到最佳空燃比 ~ 畢竟 bfsc 顯示的不是空燃比, 能不能把 40g 轉換成工, 引擎設計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
要達到較低的bfsc如果沒有接近完美(或更高)的空燃比也無法達成
1.8na那顆引擎可以處於最佳空燃比的時機比1.5t還要少很多,這點是比較沒爭議的
這顆1.5t的地球夢,我猜測他應該已經克服一部份完全燃燒所產生高熱的問題,也許有使用到稀薄燃燒之類的技術
Kazama_R wrote:
能不能把引擎內的碳燒掉主要是在於能不能達到高的排氣溫度, load 是指引擎負荷 ~ 怎麼提高引擎負荷量, 其中一個方式例如爬坡, 引擎轉速就跟著上去了 ~
謝謝您的資訊, 那小弟我對 Italian tuneup 大略就有點概念了...
呃... 所謂的 "燒" 汽油大概是這樣:
2 C8H18 + 25 O2 → 16 CO2 + 18 H2O + energy(heat)
2 mol 的汽油跟 25 mol 的純氧可以完全反應成二氧化碳跟水, 依莫耳質量及氧佔大氣的質
量比例換算成空氣與燃料的質量比就是 14.7:1.
(參考資料: Calculating the Stoichiometric Air-Fuel Ratio)
而大氣中還含有很大量的氮 (N2) 這邊就先不談它. 當完全反應完, 會放出最大量的熱, 大
致是如此.
這裏, 可以看出來調得太濃時, 部分的碳原子跟氫原子是找不到氧可以反應的 (考慮燃燒室是
密閉燃燒, 給定量就是那麼多), 所以較濃的 AFR 就一定是浪費燃料. 而至沒有找到氧的碳
與氫會變成什麼東西, 基本上只要會是以固相存在的, 大抵就是我們口語中所謂的 "積碳".
不管油門開度如何, 只要餵進燃燒室中的質量比例是氣偏少, 就是浪費, 這應無疑義.
其實小弟我不太確定, 在不增加氧的數量前提下, 光提高溫度是否能 "燒掉"碳? (我指 "氧化")
或許燃燒室中有些物質在高的溫度時是氣相, 但排出去後, 壓力溫度就下降了, 它會轉為固相
存在(例如水就是). 又如生活中例子 -- 像拿塑膠去燒時, 可以注意到它會冒一些黑煙, 若是
背景是白牆壁, 又眼睛好的話, 可以看到燒塑膠的黑煙在飄上去不久後, 會冷卻變成黑黑的微細
小灰屑開始掉下來. 這種情況我是覺得不是燒掉, 只是它暫時是以氣相存在, 但排到溫度較低處,
它還是會凝結成固相, 也許您談的 Italian tuneup 這種方法, 它是用來燒排氣系統頭/中段的
沈積物, 而不是燃燒室中的?
(其實有些人是講 "噴" 掉積碳, 我也不知道哪種說法才對)
後來我去找一些人家對 AFR 的 tuning map, 看起來, 很多時候都是偏濃的, 像這張就還蠻貼
心的, 連使用情境是什麼情況都打上字:

而回到 "燒" 掉碳, 或許 DPF 可以是一個例子:
DPF Regeneration
1.1 Introduction, oxygen-based regen.
這邊談到主動再生的方式, 一樣需要氧, 所以, 看來, 足量的氧 (空氣) 還是燒乾淨的重要條件吧...
不好意思, 忘了說, 會想瞭解這些, 也是因為我也有找到一些文章認為 Italian tuneup 沒
什麼幫助, 才會研究一下, 有錯再請指正, 謝謝.
dancingra wrote:
這裏, 可以看出來調得太濃時, 部分的碳原子跟氫原子是找不到氧可以反應的 (考慮燃燒室是
密閉燃燒, 給定量就是那麼多), 所以較濃的 AFR 就一定是浪費燃料. 而至沒有找到氧的碳
與氫會變成什麼東西, 基本上只要會是以固相存在的, 大抵就是我們口語中所謂的 "積碳".
在氧含量不足的狀況下燃燒才會產生一氧化碳和碳, 例如待速時 ~
2C8H18 + 13O2 → 8C + 8CO + 18H2O
同意在較濃的 AFR 就一定是浪費燃料, 而至沒有找到氧的燃料, 也有可能在不燃燒的狀況隨著排氣排出去 ~ 為必一定形成積碳 ~
其實小弟我不太確定, 在不增加氧的數量前提下, 光提高溫度是否能 "燒掉"碳? (我指 "氧化")
或許燃燒室中有些物質在高的溫度時是氣相, 但排出去後, 壓力溫度就下降了, 它會轉為固相
存在(例如水就是).
關於這問題, 我的看法是 AFR 為必一直都在過濃的狀態, 配合高轉和定速兩種不同狀況去駕駛, 當引擎工作溫度和 AFR 高的時後就有機會燒掉積碳 ~ 所以偶爾跑高速拉拉轉速後車子開起來比較順, 應該就是這原因吧 ~
Kazama's 350hp 370G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