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最終戰役」當然只是目前暫時的句點,因為油品品質不會永遠都一樣,所以我也會在休息一段時間之後,再繼續做各項測試的。

這一篇油耗測試看起來一定會不如之前發表的報導來得賞心悅目,因為它是固定在一個路段繞行,所以您想它的照片會精彩嗎?肯定差強人意啦。不過我可以跟您保證的是,它的結果絕對精彩,就如同我先前所說的:令人出乎意料。
台灣目前只有兩家石油公司,一家是國營的中國石油,另一家當然就是鼎鼎大名的台塑石油。這兩家石油公司的油質一直是汽機車族爭論的話題。的確,在我第一篇的95無鉛汽油測試報導一刊出後,就造成熱烈的迴響,內容有褒有貶,最大的爭議就在於測試時環境變數的控制。我記得有人鼓勵我去定速繞圈圈才算數、有人說實際上路測試比較貼近實用結果、有人說要做20次以上才行、有人說直營跟加盟之間有很大差異...反正唏哩嘩啦的聲音一大堆,但是我只有一個人無法做到全部,所以我建議...最好就是跟starless大大(做摩托車測試的那位)一樣,有興趣就自己搞一篇來玩玩,幫幫我也幫幫大家吧。不然我也不是真的有那麼多的體力,時常來開個幾百公里測試油耗,然後PO文上來又要被嘴砲,真的是何苦,您說是吧。

拉拉雜雜的開場白就此帶過,關於兩者之間的油品成分及提煉方法,我也不再多做贅述,有興趣的大大可以拉到本文文末,看看其它兩篇的報導(我有放連結),裡面對於中油以及台塑的汽、柴油都有大致上的一個介紹。既然我要一次搞定兩家公司的四種油耗,能跟同一家車商借車是最方便的,省得我換來換去;所以這次我找的車種就是先前提到過的福斯高爾夫(VW Golf)。Golf在國內有引進汽油款、也有柴油款,所以汽油的部分就選定1.4 TSI當測試車,柴油的部分不用說,2.0 TDI是當仁不讓的。
統一規格賽
這次的遊戲規則很簡單,就是在一個固定的封閉路段,以定速繞圈的方式進行測試。而油料也是固定的,統一以15公升做為測試基準,在油箱空桶時才加入進行測試,還有加油站的遴選也以靠近測試場地的加油站為主,無特別指定。
測試車說明:VW Golf 2.0 TDI、1.4 TSI
這一次擔綱配合演出的車型是Golf 2.0 TDI及Golf 1.4 TSI兩款車型,首先上場的是2.0 TDI柴油款,而之後才是1.4 TSI的汽油款。這個出場順序也是隨機選擇的,全看總代理當天先安排給我哪種車子,我並無特別指定;不過先測柴油也好,因為汽油車畢竟比較多…好酒沉甕底,當然重頭戲留到後面是比較有意思的。
這次的Golf就是前一陣才在台灣上市發表的六代Golf,在外觀上同樣延續了之前五代的特徵,不過一些頭燈造型、車側肩線等外型,都已經修改成比較陽剛的氣息。不管它外型陽剛不陽剛,反正通通都要吃油才能跑是吧。
Golf 2.0 TDI柴油車
2.0 TDI的排氣量2.0升,馬力140匹/4200轉、扭力32.65公斤米/1750~2500公斤米,壓縮比16.5:1,供油是共軌的缸內直噴方式,並且搭配六速的DSG雙離合器自手排系統。最小車重是1322公斤,極速207km/h,0~100km/h加速只要9.3秒。


相關2.0 TDI的詳細介紹,也很抱歉不在此單元一一說明,因為這不是此篇的重點。不過對2.0 TDI油耗有興趣的朋友,這一篇倒是有不錯的參考價值。

據經濟部能源局98年4月15日公佈的油耗數據資料顯示,2.0 TDI以1500公斤的車重受測(比規格表的1322公斤重),而測得的油耗表現是:市區14.08 km/L、高速22.22 km/L、平均18.5 km/L;所以這次我們也來實測看看,能不能同步印證經濟部能源局的油耗數據表現。

Golf 1.4 TSI汽油車
測試無鉛汽油的主角是Golf 1.4 TSI,它的外型上跟TDI有甚麼不一樣?大致上沒甚麼不一樣,最大的差異就是引擎跟變速箱的不同(引擎不一樣...這不是廢話嗎)。

1.4 TSI的排氣量1.4升,雙增壓渦輪引擎馬力160匹/5800轉、扭力24.49公斤米/2000公斤米,壓縮比10:1,供油方式也是缸內直噴,並且搭配七速的DSG雙離合器自手排系統。最小車重是1286公斤,極速220km/h,0~100km/h加速只要8秒。

同樣根據經濟部能源局98年4月15日公佈的油耗數據資料顯示,1.4 TSI以1461公斤的車重受測(也比規格表的1286公斤重),而測得的油耗表現是:市區12.99 km/L、高速18.87 km/L、平均16.1 km/L;所以這次我們也來實測看看,能不能同步印證經濟部能源局的油耗數據表現。

車內負重說明
除了標準車重之外,我測試時最主要攜帶了一個相機包,裡面是一部Canon 500D相機及兩個鏡頭、一支腳架、一件外套、一瓶礦泉水、一部衛星導航。當然啦,我也攜帶了油料、油桶等,但在測試時除了加入油箱的油料,這些油桶都未攜帶在車上。待我測試到沒有油的時候,才到我預先放置油料的地點取油、加入油箱、通知住淡水的朋友過來幫我拍張加油照;反正是固定的繞場路段,所以再怎樣那桶油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是吧。
這次我沒有攜帶計數器來輔助記算停車次數,因為我已經設定了全程只會停車五次,這五次包含了我的吃喝拉撒等休息時間,所以不用特意記算,五根手指頭應該還夠用吧。停車時,我都是立刻熄火、關電源,以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消耗。

固定電器系統負荷
照慣例在測試時全程我都開頭燈,並將段位固定在近光燈的位置,因為這個測試一定會橫垮白天跟黑夜,所以全程開燈是有其必要的(固定車燈的電力負荷)。而還有前霧燈我也開啟了,因為想加重引擎的負荷、增加油耗;至於後霧燈,由於先前有朋友明確的指出了這個環節,所以這次我就不開後霧燈,順從民意。
也許還會有朋友想要砲一下開前霧燈也會照死前車的問題,我在這可以很明確的告訴大家,在我實際上路測試前,其實已經在這個場地進行了十幾個小時的練習,這個場地在白天時,前霧燈不會影響來車視線,夜間時也根本只有我一個人在繞場,所以…並沒有造成社會治安的敗壞。麻煩請您高抬貴手,不要在鍵盤上繼續發揮您無比的大無畏道德勇氣,給我喘口氣的空間,小的在此先跟您說聲:大哥!~~謝謝您啊。

空調系統的部分,我是將風速固定在第二段的位置,而溫度的部分由於它沒有液晶數字顯示,所以我就將溫度選擇在轉盤數字22跟18LO的中間,並且將室內循環的開關開啟。

開啟定速巡航功能
方向盤左後方的方向燈撥桿也整合了定速巡航的功能開關,這可是這次測試的重頭戲,因為有定速巡航的功能才能將自行踩踏油門踏板的變數排除,所以如果沒有定速巡航功能,這個測試不就出現了美中不足的瑕疵,您說是吧。在整個測試的過程中,所有的巡弋都是以定速器本身來控制的,它的作動時機必須要將時速拉到30km/h以上才行,所以除了時速30公里以下是由我的肉腳來控制加速踏板,其餘都是定速器一路控制。
我想很多人都不曾注意過定速器開啟時,節氣門的位置到底會不會有全關的機會?這個情形就像是人為操控油門時、鬆油門減速的狀況,這時候節氣門是全部關起的,而且也會有一個時間噴油嘴是處於減速斷油的狀況;所以人為操作在油門一收一放之間,就會產生油耗誤差。而使用定速器就不會如此,它全程都是由電腦控制節氣門的開度變化、不會將節氣門全關(長途下坡路段我就不曉得了,因為我沒研究過,這裡說的是一般平面道路),並且搭配變速箱的檔位,來做定速巡航的控制。

固定相同檔位
檔位的部分,一開始我全程都是以D檔的模式來做行前練習。就我實測時的觀察發現,Golf的變速系統在接到開啟定速巡航的指令時,無論是D檔還是S的運動模式,它都會依據所設定的時速,以最經濟的檔位來配合巡航。也就是說,無論你切到D檔還是S模式,在相同的時速下,它都是相同的檔位跟轉速來搭配經濟巡航的功能,不會有在S模式巡航時,出現檔位較低、轉速較高的情形。
我這次的測試是以定速時速50公里為統一標準,而以2.0 TDI來說,D檔模式下,它的六速變速箱會以四檔來進行巡航,以1.4 TSI的七速變速箱來說,它的電腦會選擇以六檔來進行巡航。為什麼它們這兩具變速箱都不以最高檔位來巡航,這樣不是比較經濟省油嗎?我想應該是電腦顧慮到時速不高,所以高速檔時轉速過低、會造成扭力不足所致。
而在我練習的時候,我還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不同的油品,會讓電腦產生出不同的換檔決定。這話怎麼說呢?簡單的說,就是不同的油料帶來引擎燃燒室不同的爆發力,而不同的爆發力,也讓引擎跟變速系統之間的溝通,在同一路段上會產生出不同的檔位決定。舉例來說,以D檔固定在相同時速、相同路段巡航,當加A油時它都是以三檔巡航,但加了B油時,它卻會以四檔來巡航。這個現象不是全路段皆是如此,大部分出現在淺降的下坡路段,或長距離的平路路段。觀於這個論點,我在最後文末會有實測數據來佐證我推論的真實性,請稍安勿躁放下準備Key in的鍵盤手,耐著性子再繼續看下去。
所以當我確定了這個現象成立後,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我都是切換到手排的模式來行進,因為這樣才能更公允地讓兩種油耗的結論都在同一個基準面產生。2.0 TDI切到四檔、1.4 TSI切到六檔。

實測地點跟座標位置
在做這次的測試前,蔣大(01的頭家)曾對我說:乾脆去租一個賽車場來測,這樣比較簡單啦...。的確,我也去問了TIS龍潭賽車場,它的外環道路總長800公尺,租金一天是4萬元,使用時間大概就是上午9點到下午5點左右吧。而我又去問了一般車商時常租借來辦活動的六福村停車場,租金一天是6萬元,一次至少要租兩天以上。所以算一算我至少要使用四天以上...花個10幾20萬的租金來測油耗,我想是沒有人會願意啦。
也許有人會說:可以去租一般的小型賽車場啊?那更是不可能的。因為那種場地不但範圍太小,而且路線歪七扭八的只適合Go Kart跑,一般轎車是不適合上去行駛的。
又回到原點,我得找個不會被路況打斷行程、而且也不會因為路況而降低時速的地方來測試。我問了老家在種田或是老家根本就是田譙仔的朋友,看看有沒有曬穀場甚麼的地方可以使用...但他們都說他家的空地還沒有大到那樣,可以讓我繞圈圈而又不被打擾。最後終於讓我想到了一個適合的地方。
我這次實測的地點是一個屬於人煙稀少的四線道路,位置在台北縣的淡水新市鎮附近。它的馬路可以行車,但是卻只有一個汽車出入口,也就是說汽車進去了,也能從原路退回、哪兒也去不了,所以那個區域的汽車也不多。多半是一些練習駕駛技術的汽機車駕駛,在裡面兜圈或是練習路邊停車等,所以我就選定在這裡測試。


這裡的道路形式就很像是九宮格或是井田的模樣,也就是說它的外圈是一個四方形的結構,裡面又是由一些垂直的馬路所組成。這個區域也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它相當空曠,路口的左右來車可以輕易的辨別,因為沒有遮蔽物。而我的時速是維持在50公里定速,所以真有遇到來車,也能輕易閃避或停止,不會造成危安事件。


當然啦,光說不練也不行,在實測前我去試繞了很多回,都可以在不影響安全顧慮的前提下,達到以時速50公里環場、卻又不被打擾的狀況,是個符合我測試需求的環境。說到這裡我想已經又有人將鍵盤準備好,想要好好向我宣導一下道路安全的重要,我在這裡還是先跟那些大大們說聲:感恩啊,小的收到啦,大哥您放心吧!我在練習環場時,早已經跟巡邏警察詢問過了:這裡汽車可以開進來嗎?對曰:不要違法飆車、破壞公物就可以了。剛好這兩項標準我都符合。
這底下是從GPS衛星導航擷取下來的四個座標,以及它的海拔高低,這就是我環場區域的四角座標。由圖中可以看出這個場地雖然不大,但地勢也還是有高低起伏的。它的總長以車子的里程表看來,大約是2.25~2.3公里,固定時速50公里跑完一圈的時間剛好是3分鐘。




中油vs.台塑 – 超級柴油vs.環保柴油
這一次的測試順序就由我來主張,統一先測中油、再來測試台塑,柴油、汽油的測試都是如此。因為是固定15公升跑到斷油,所以先後順序是沒有差別的。
加油站買油
依照測試地點的地緣關係,最近的一家台塑加油站是在淡金公路上的新埔站,也就是聖約翰科技大學斜對面的那家。之所以這個據點叫新埔站,是因為以前聖約翰科技大學的前身就是新埔工專所致吧。

拿著20公升的油桶,一次加足15公升的環保柴油,並且用奇異筆在油桶上做上記號。



再來到測試地點路口的那家中油(淡水新市鎮站),一樣買好15公升的超級柴油,並且在桶外做好記號。(該站工作人員還有跟我宣導燃油屬易燃物品必須小心安置,還附一張提醒單要我貼在油桶上)




之前有聽說過加油站油槍不準的傳聞,不過就我這次隨便找兩家加油站加油的結果看來,他們的油槍應該都很標準的;因為兩邊不同地點加出來的油量,經過肉眼比對是完全一樣的。

消耗原有油箱油料存量
Golf的油箱有一個防盜的設計,所以從加油孔伸油管進去抽油時,到油箱最後的三分之一油量時,就無法再將油抽出了。這時候只有一個傳統的辦法,就是將剩餘的油料以行駛的方式消耗完。拿車時我已經花了一整天進行抽油、耗油的工作,大約也開了500多公里。第二天一早就到測試地點暖場,順便等待斷油的時刻到來。




當天是一個萬里晴空的好天氣,不過我的油料遲遲不肯耗完,讓我開始有點抱怨總代理太古標達汽車,不是說要一部空桶的車子嗎?這麼有誠意來個滿缸的車子,還來的真不是時候。



下午5點多,太陽都準備收工了而我卻還沒有正式開工。這時候已經跑了600多公里啦。

終於在接近6點的時候,油料耗盡、引擎停下來了,可以正式開始我的測試啦。

中國石油 – 超級柴油上場
看看這萬家燈火的情形,我還要測15公升的油耗咧,我有時真懷疑自己是不是很蠢?

把行車電腦記錄表都歸零後,準備出發。



這是油箱加入15公升油量後,油表的指針位置。

而GPS衛星導航雖然在這種封閉路段不太有作為,不過我仍然安裝著,一方面可以看一下地勢高低的變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研究一下時速表跟實際衛星定位所測得的時速,兩者之間的差異。

這裡可以看出TDI柴油車在D檔模式下定速巡航,時速50公里時是用四檔在跑。

它的轉速應該也是在1450轉左右,不到1500轉。由圖中是不是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是的,它的檔位顯示自己消失了。我想是液晶顯示幕有一點故障了吧,不過這並不影響我的測試,反正我是用手排模式將檔位固定在4檔就對了。

這兩張照片是將ISO開到6400、12800的時候拍的,所以畫質很差。因為我是在行進間開連拍來亂槍打鳥,所以只好將ISO開大一點,不然畫面會更慘,大家就將就一下吧。我主要的目的就是讓大家知道,從清晨到黑夜,我為了大家、也為了自己,來求得一個油耗真相的決心。空盪盪的街道,只有我一個人在繞圈。(雖然這中間我很多次都告訴自己,回家吧...別搞啦...幸好我沒真的照辦)


終於在午夜1:14分的時候,引擎再度停下來,完成第一階段的測試。經過行車電腦的資訊顯示,跑了326.8公里,花了7小時8分鐘,而平均時速顯示是46公里,平均油耗經過實際計算是每公升跑21.79公里(行車電腦計算的平均油耗是23.8km/L)。





油表已經完全到底。

經過衛星導航的計算,全程的平均時速是44公里,稍低行車電腦的計算。

再次消耗燃油存量
經過兩天兩夜的消耗跟測試,終於得出了超級柴油的油耗結論,不過我跟總代理借車的時間也已經結束(我只借兩天),原本還想繼續借用,無奈總代理已經將這台車安排給其它媒體拍照,所以不得已得先將車輛還回。還回時還千叮嚀萬交待,希望別加太多油,因為我還要再次借用啊。終於,隔了幾天我又再次借用這同一台2.0 TDI,一看油量,嗯很好、很聽話,大概有三分之二桶油吧。無奈,又是抽油外加開車消耗的行程。
圖中的油量就是無法再繼續抽油的油箱存量。

我將里程表歸零,看看這樣到底要跑多遠才會跑完剩餘的油量。

結果跑了一天、跑了363公里,到了第二天早上10點多過去淡水的時候,油還沒有消耗完。


閒暇時間介紹一下環境吧
接下來的介紹如果是知道這個地理位置的大大,那你可以用滾輪快轉跳過,如果是中南部(或國外)的朋友,那您可得仔細瞧清楚了,不然怕您對環境沒有概念。
繞場全程我都是統一以逆時鐘的方式進行,這樣可以求的較大的環場距離,因為外圈比較長嘛。圖中的紅燈是閃光紅燈,不是恆亮的。

這一段到路底是輕微下坡的路段,這是由瞬間油耗表,以及衛星導航的觀察心得。先前提到會自動升檔的區域也發生在這一個路段。

這裡是一個較平整的路段,它的左邊是一個紅磚色的電梯大廈建築物,這也是這裡唯一最顯著的建築物。不曉得我在測油耗的那幾天有沒有人從樓上看到過我?因為我從白天開到黑夜連續好多天,真的也是蠻詭異的。


有一個路段的旁邊像是田地,不過我沒有下車實際看過,只是晃過去時看了兩眼。


寬大的四線道是這裡的特色。


偶有摩托車會從中飛過去,不過你大老遠就可以看到他了。

整個區域的中間有一區鐵皮屋以及一個獨立建築物。據了解那是這裡的施工單位,以及管理人員吧。


這個區域內停了很多的招牌車,大多數都是賣房子的。


白天的時候也有一些車子會開進來晃一晃、休息一下。

裡面的中央分隔島也有種一些很有熱帶風情的椰子樹。(應該是椰子樹吧)

這幾棟樓裡面有沒有人看到我日以繼夜的在繞圈呢?


每天你都會看到巡邏人員在巡邏,兩人一組、每兩小時跑一圈。

這裡過去是一個上坡路段,你可以看到後段的路已經下沉看不到了。

這裡面還有多面積是以鐵絲圍起來的草皮區塊,不過也已經有很多部分早已被民眾拉開進去遛狗了。

這兩位保全小飛俠每天都要到這根電桿柱來簽到,真是辛苦你們啦。

嗯,終於遇到同伴了。

這張圖可以清楚的看出路面是有高低起伏的。

為了避免超速,只能刻意將檔位放在較低速檔的位置,以拉高轉速來增加油耗。

終於在12點半的時候,油料耗盡就在這裡熄火了。

台塑石油 – 環保柴油上場
今天中午就能開始正式測試,終於不用再搞到三更半夜了。

油箱加入油料後,油表的位置如圖。不過請注意液晶顯示幕右下角的里程表還顯示443.4的數字,我一開始忘記連這個部分也同步歸零了。

所有行車資訊都同時歸零。




衛星導航也同步歸零。


這裡一樣可以看出的檔位顯示還是故障的,不過沒關係,從時速跟轉速之間的關係我可以看出來這就是四檔的位置。

雖然定速器是定在時速50公里處,但是經由衛星導航所測得的時速是46公里。

今天還看到有保全車也進來這裡休息一下。

開了一下子,突然檔位顯示又跳出來了,這裡我切到D檔案驗證一下,仍是以四檔的檔位作為最佳選擇。不過我要您注意看的是它的行駛里程跟右下角的trip里程表,兩者的數字是相差3.6公里的。因為之前我不是提過嗎,說我忘記將右下角的里程表歸零,在我一上路繞了一圈半之後,就發現這個問題,所以立刻將它歸零了,於是它就跟行駛里程計算相差了3公里多。到時候實際計算我會以行駛里程的數值做依據。

雖說這裡人煙稀少,但是畢竟還是條大馬路,偶有逆向行車的情形也是不太好的。

Colt Plus是我最初想做油耗測試時的理想車款,可惜總代理不借車,不過後來想想它沒有定速巡航,將這個計畫作罷好像也是唯一的選擇。

摩托車是可以在這個區域自由進出的,因為這裡四面八方都有能容許機車出入的通道。

旁邊常常看到一些住戶將車停在路邊,進去裡面辦事情。




看到RAV4來練習路邊停車,停的還不錯嘛。


X-Trail也進來兜風。

新好男人也急著趕回家吃晚飯吧。

厚厚,路燈又亮了,我的心也跟著開始慌了。


沒想到今天是月圓的日子。


再下來就是這樣沒搞頭啦,剩下黑夜跟失業。

呵,沒想到遠遠的還來一部車子。

原來是兩位巡邏大哥。

晚上9點多的時候,引擎終於熄火了。

經過行車電腦的資訊顯示,跑了360公里,花了7小時49分鐘,而平均時速顯示同樣是46公里,平均油耗經過實際計算是每公升跑24公里(行車電腦計算的平均油耗是25.3km/L)。





油表同樣是完全到底。而衛星導航算得的平均時速也是44公里。


柴油勝出者:台塑石油 – 差異9.22%
經過前後長達四天的痛苦煎熬後,終於得出了最後的結論,就是台塑石油的環保柴油的確比中國石油省油。這一路上我覺得最大的差異,就是兩者測試時的環境溫度變化。測試中油的時候,它的溫度從18.5度一路上升至22.5度;而測試台塑的時候,它的溫度是從22.5度一路下探到15.5度,兩者面臨的環境溫度變化可以說是剛好相反。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的情形會影響油耗的數據,的確這是無可厚非的,環境溫度的高低當然會對油耗有影響。不過就之前我以福特柴蟒做環島測試時,當時的油耗差異是4%,現在加大幅度到9.2%,相差已經超過一倍,所以我認為台塑的環保柴油比中油的超級柴油省油的論點是成立的。因為縱使這次的溫度差異不盡相同,但是兩次測出來的名次都是台塑第一、中油第二,就這樣的結論已經可以讓我推翻我之前認為兩者差異不大的想法,而確信台塑的環保柴油比較有利於柴油車油耗表現。

有些朋友也許會對兩者誤差的百分比很有興趣,但是我在這裡可以很明確的告訴你,我注重的是哪一家比較省油,至於實際上到底相差多少,那這邊暫不討論,請接下去看完驚心動魄的汽油版測試後,我們再一起研究。已經萬家燈火,我也該回家休息一下了。

中油vs.台塑 – 98無鉛vs. 98無鉛
這一次測試的汽油是98無鉛汽油,與之前曾經測過的95無鉛汽油不太一樣,當然最主要的差異就是辛烷值的不同而已;這也是因應Golf 1.4 TSI的高壓縮比引擎所必須選用的油料。
加油站買油
本來我想同樣到淡金公路的台塑新埔站買98無鉛汽油就好了,無奈一問之下該站沒有賣98無鉛汽油,所以經由該站工作人員的熱心介紹,改以更往三芝方向的台塑大嘉好加油站買98無鉛汽油。

熱心的工作人員幫我把15公升的98無鉛汽油加入油桶。加好之後,我在油桶外面同樣標上台塑98字樣來註明。




中油的98無鉛我仍然是在之前買超級柴油的同一家中油加油站購買。加完油後,一樣在油桶外面寫上中油98的字樣來區別。




兩桶油都加好後再來超級比一比,果然,經過肉眼比對,兩者之間是沒有可以辨別的差異的。(不過當初加油時兩者油價總金額相差1元)


油箱還有一點存油,所以一樣是要瞎晃一下將它消耗掉。差不多晃到中午12點多的時候,油箱終於空了,引擎也同時熄火。


中國石油 – 98無鉛上場
今天的天氣也不錯,把油料加到油箱。我預估應該也是要跑個7、8小時才能收工。

把行車電腦的相關統計資訊選項通通歸零後出發。(衛星導航也順便歸零)





1.4 TSI在平地以定速50公里巡航時,電腦會以六檔的檔位來進行巡弋任務。所以我全程就以固定六檔的手排模式來進行,以控制相同的檔位基準點。它在六檔的時候轉速才只有1200轉,看樣子如果要以六檔跑完這15公升的油料,肯定不是一件輕鬆的差事,或許還會比柴油車更費時吧。它五檔的時候,轉速跟柴油車的四檔差不多,也是1450轉左右。

今天天氣不錯,還有愛好休閒的朋友也進來這三不管地帶休息,剛好也跟我作伴。

我的GPS衛星導航有加裝一條天線,這對定位速度來說有相當大的差異及功效,尤其在訊號差的地點找訊號的時候,差異性更是特別明顯。大部分的朋友都會將GPS天線放在車外,當然啦,那樣更有利於訊號的接收;不過就我實際測試後發現,放在前擋風玻璃的下方其實也還OK啦,訊號一樣接收得到,而且還不用花時間去拉線...。呵呵,真是懶人的作法是吧。
其實也真的沒辦法,因為我時常需要將機子拆來拆去,所以把線拉好沒兩天又要拆下來了。(當然我也知道如果前擋有貼隔熱紙的話,對訊號也是會有影響的。)

為什麼我老是照這幾棟大廈呢?因為這裡真的沒有甚麼景點,所以...就剩它嘍。

這樣的大路連續繞行幾十個小時,我想應該不太有人能忍受的吧。


漸漸地天氣開始陰沉下來了,氣溫也有點下降。

我想這樣的天氣把窗戶搖下來睡一覺,會是個很享受的選擇吧。

最後在晚上7點半多的時候,引擎熄火了,當時室外溫度只有14度,果然沒錯,變天了,而且還下起了小雨。這一次跑了307.7公里,花了6小時45分鐘,而平均時速同樣顯示是46公里,平均油耗經過實際計算是每公升跑20.51公里(行車電腦計算的平均油耗是20.8km/L)。





衛星導航的平均時速略慢,我想是因為有一次下車後再上車時,忘了在第一時間將它打開所致;這可以由圖片中看出來它的時間統計比車子旅程電腦計算的少幾分鐘。不過這並不影響測試的結果。

台塑石油 – 98無鉛上場
測試完了中油98無鉛時已經到了晚上7點半多了,我心裡很掙扎到底要不要繼續測試下去?不過想到隔天就又要還車了(因為我還是只借了兩天),萬一再借回來時又是滿缸油,我想我會吐血吧。所以,雖然已經預知會搞到深夜了,還是一咬牙把台塑98加進油箱去吧。

油表約上升到四分之一多一點的位置上。

一樣把行車電腦的各項統計項目歸零。



GPS也一樣歸零。

確認了一下,D檔模式下電腦仍以六檔為定速50公里時的最佳巡弋檔位。

之前下著的毛毛雨已經停了,就剩下路面的積水。

終究在深夜1點40多分的時候,引擎最後一次熄火了,室外溫度只有13.5度,與之前一開始時的14度差異不大。這一次跑了270.3公里,花了5小時54分鐘,而平均時速同樣顯示是46公里,平均油耗經過實際計算是每公升跑18.02公里(行車電腦計算的平均油耗是18.4km/L)。





衛星導航測得的平均時速仍是42公里,與行車電腦的平均時速有一點出入,不曉得何者比較準確一些。我也懷疑是不是2.0 TDI跟 1.4 TSI兩者之間的碼表有一些差異,因為之前測TDI時的平均時速都是44公里,而現在測TSI時平均時速都是顯示42公里。所以我想TSI的碼表時速顯示是比TDI高個兩公里吧。


98無鉛汽油勝出者:中國石油 – 差異12.15%
記得之前曾測過95無鉛的油耗,當時的成績是相差12%的差異而以中油勝出,而這次測98無鉛汽油又是12%的差異,同樣是中油勝出...所以,我想無庸置疑的,中國石油的汽油真的比台塑石油的汽油省油吧。
這次的測試在相同條件環境下,唯一最大的差異就仍舊是室外氣溫的變化。測試中油98時,它的溫度從白天23.5度到晚上下滑至14度,而測試台塑的98無鉛時,它的溫度的確是比較穩定的,差不多維持在14度的範圍,最後只略略向下修正了半度而已。到底是低溫一點比較省油?還是高溫一點比較省油?或者它在某個溫度範圍才是最適合的?這點我不敢妄下定論。不過普遍的印象中,冷空氣的氣體密度較高,比較適合燃燒,這個理論是成立的。
相同地,如同之前測試TDI時所言,我想測試了這兩者間的差異,其數值的實際真實性仍有改正的空間,因為仍沒有辦法確實將外在的環境因素完全控制在一個相同的範圍內。不過,就目前的結果看來,無論差異的百分比是多少,中國石油的98無鉛汽油比台塑石油的無鉛汽油省油,這個論點是成立的。
柴油測試數據表 – 台塑勝出 ★演出車款:Golf 2.0 TDI
項目 | 中油 - 超級柴油 | 台塑 - 環保柴油 |
開始時間 | 晚上6:02 | 中午12:35 |
結束時間 | 深夜1:14 | 晚上9:05 |
行駛時間 | 7小時 8分鐘 | 7小時 49分鐘 |
開始溫度 | 18.5℃ | 22.5℃ |
結束溫度 | 22.5℃ | 15.5℃ |
使用檔位 | 4 | |
停車次數 | 5 | |
平均時速 | 46 | |
行駛里程 | 326.8公里 | 360公里 |
實測油耗 | 21.79 km/L | 24 km/L |
測試差異 | 9.22% |

98無鉛測試數據表 – 中油勝出 ★演出車款:Golf 1.4 TSI
項目 | 中油 - 98無鉛 | 台塑 - 98無鉛 |
開始時間 | 中午12:29 | 晚上7:47 |
結束時間 | 晚上7:33 | 深夜1:41 |
行駛時間 | 6小時 45分鐘 | 5小時 54分鐘 |
開始溫度 | 23.5℃ | 14℃ |
結束溫度 | 14℃ | 13.5℃ |
使用檔位 | 6 | |
停車次數 | 5 | |
平均時速 | 46 | |
行駛里程 | 307.7公里 | 270.3公里 |
實測油耗 | 20.51 km/L | 18.02 km/L |
測試差異 | 12.15% |

自動問答集
1.請說明你跟這兩家石油公司之間的關係?
答:除了每次自己的汽車油箱空了會去加油站加油外,除此之外並無與任何一家石油公司的人員、產品有任何關連。唯一算是有一點關聯的,就只有我家社區有一個住戶,他家是開中油加盟站的,但我跟他不熟,只知道他家環境不錯,我去他的加油站加過幾次油而已;當然啦,他也跟我收全額的費用,沒少收一毛。
2.老實說吧,你是不是拿了石油公司的好處?這些報導完全是媒體操作手法,有利益輸送的互動關係吧。
答:這樣說剛好相反。我這輩子從第一次去石油公司加油以來(當時只有中油),都是我捧著白花花的鈔票送過去,換得我所需要的一些油料;算一算我義無反顧的養著石油公司應該也有20幾年了。這中間它不斷給我的回報就只有漲價而已...但是想想水往低處流的道理,我對石油公司的養育之恩也只有義無反顧的奉獻而已,所以雖然這些年來他們一直漲我價錢,但我也不會靠著北邊哭天喊地的大呼小叫。說真的,我沒拿到任何好處的。
3.為什麼我跟你做出來的結論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是不是有搞鬼?
答:我的測試方式就赤裸裸、脫光光的完全呈現在網路上啦,照我的方法就是得到這樣的答案,沒有搞鬼、也絕無造假。至於您的測試結果跟我不同,應該是您沒有詳詳細細的將所有的路況都記錄下來,只有憑著每次的加油記錄跟里程數下去換算油耗而已,所以這樣的誤差自然會比較大一些。建議您專程好好地像我的方式跑一次、並做詳細的紀錄,再來研究一下到底差多少才是。
4.為什麼那位starless大大做出來的誤差跟你差那麼多?我覺得他的結論比較有公信力。
答:這個問題我其實早就想回覆了。首先當時那位大大用的測試機器是一台摩托車不是汽車,這是第一點的差異。再來,我的測試機器都是4缸以上的引擎,摩托車是單缸引擎。還有,我找的汽車都是多點噴射系統供油,而那部摩托車是單純的化油器結構,所以供油精準度上面也會有誤差。而由於車重的關係,汽車的慣性會比摩托車來得大,所以相對來說,摩托車也比較容易受外在環境的因素影響,而影響油耗誤差值。至於公信力來說,那位starless大大同一段路程也做了兩次,每次都是中油勝出,單就這點也足以支持我中油的無鉛汽油較省油的論點。
5.如果真的如您所測,中油的無鉛汽油比較省油,為什麼中油不藉此大作文章砲轟台塑石油呢?
答:做生意有時候不是光靠砲轟別人就能替自己搶得更多的商機,這其中的道理太複雜,我說不完也解釋不清楚。總之一句話:公道自在人心。我比較有意見的是,每周中油調整油價的時候,台塑總是晚一個小時同步跟進。就我看來他們倆家的關係好得很;與其互相揭瘡疤、互相攻訐的作法,我想還不如相互扶持到老、一起壟斷到飽來得痛快。老想著挖漏洞讓別人少賺一點錢,不如花時間多替自己找商機,我想這才是做生意的道理。
6.你可不可以再做一個XXX加盟站vs.XXX加盟站的測試?
答:不可以。因為我很累了,這些站與站之間的測試就交給您自己來玩吧。我告訴您,當您開完全程後,得到的心得都是自己的,這樣最有意義價值。
7.我的車子到底要吃95還是98?可以測一下嗎?
答:可以。我也很好奇到底加95跟98哪樣會比較省油?它跟壓縮比之間的關係又是如何?這樣符合經濟效益嗎?加98真的加速會比較快一些嗎?諸如此類的答案,我也會在之後找時間測試的。
8.我覺得你這是媒體測試文,不足採信。
答:我覺得你是針對性發言,開心就好。
9.只有測個一次就想當成結論,你也太不科學了吧。
答:這一次發表仍是檯面上的公開測試,不過私底下從我開始跟加油站打交道開始,到現在也測了20幾年了,只是我沒告訴你而已。套句功夫影片裡的一句話:難道我學過如來神掌也要告訴你嗎?如果還是不信,請您參考回覆留言的內容再來決定要不要相信吧。
10.之前不是聽說裕隆公司有測過兩家的油料,說是差異不大嗎?而且我在網路上也有找到媒體新聞說兩家油料的差異不大啊。還有台塑的官網也有引述這些新聞報導,來說明兩家油料差異不大的事實啊。
答:首先這篇新聞的來源出處是東森新聞,而且是在2001年12月14日發表,就時效性來說,那已經是一篇舊聞了,我認為參考價值不高。而裡面也說了一段內容,大意是說:能源會表示汽油每公秉(1公秉=1000公升)熱值都一樣是7800(千千卡),所以反駁台塑油品油耗量較高的論調。這一點我也提出意見,我認為難道說每公秉熱值只要符合7800(千千卡)的燃料,加到油箱內,就一定可以使同一部車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之下,行駛一樣的距離嗎?我想這根本是瞎扯。因為柴油的熱值(8400)比汽油還要高,但是誰敢將柴油加到汽油引擎呢?煤油的熱值也比汽油高啊,那汽油引擎可不可以加煤油呢?汽油車加煤油是不是能夠跑得更遠呢?我看這簡直就是瞎說一通。
不同的燃料就算每單位熱值一樣,其燃點、閃火點不相同時,就會造成引擎輸出的影響,自然油耗也就會不同了。
還有一點值得說明,就是文中引述的報導說兩家經營業者的油料差異值非常小,所謂小是多小?這裡面沒有提出實際數據,所以我也無從考證。不過我是有提出數據來說明的,至於我的數據你認為是大還是小,那就是您個人價值觀的問題了。我總不能要求郭董抱持與我相同的對於新台幣1000塊是大還是小的看法,您說是吧。
12.我一看就知道這是替福斯汽車置入性行銷,想替他們賣高爾夫是吧?別以為我看不出來你的鬼技倆。
答:跟總代理借車然後在文章報導中讓他們的產品曝光,對媒體業者來說是很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他們的車子會因為這樣賣得更多、更好?那可就不一定了。我這一篇測試的出發點完全是以油耗表現為主,所以每回我測油耗時,都會換一家廠商、換一款車型,畢竟多一些車種來驗證,這個結論才會比較客觀啊。我覺得高爾夫我也不用幫他們推銷,因為這款車本來就是很熱門的。如果您還是心情不爽,請你留下聯絡資料,下次測試就用您的車唄!
13.最後,請問你還有什麼話想對這些測試補充說明的嗎?
答:我有兩點要說明。
第一點,就是我想知道摩托車跟汽車之間的差異是否真的是不一樣的?因為就之前的摩托車版測試,我也覺得的確差異範圍不大,但是我也考慮到是不是因為測試平台是摩托車的緣故,所以才差異不大?在此我想拋磚引玉的號召一些有摩托車的朋友(我沒有摩托車),可否也替大家測試一下,到底兩家石油公司的油料對於機車的省油性有沒有絕對性的差異呢?而摩托車也有分單缸跟多缸引擎,哪一種都無所謂,但我希望是噴設供油系統的比較好,更希望有重機的朋友也能站出來,替大家找一下答案。
第二點,我曉得也會有針對我結論表示不予採信的朋友,會上來發言找我測試的漏洞。我的測試當然是會有漏洞的,只是我沒您聰明,還要請您跳出來好好指導我一下才是。所以我想與其在螢幕前用鍵盤手指導我,不如這樣吧...咱們出來談!
呵呵,就知道您誤會了,不是要找您出來釘孤枝,而是來個鄉民實測的體驗吧。我想剛好01最近多了一個辦活動的新功能,所以在大家對這個議題的討論稍微告一段落後,我們來舉辦一個公開的實測活動。在這個活動之前,我希望大家能針對實測的方式,多多提出可行的改進方案,以及測試地點、測試車種等資訊,好讓這個計畫能夠更圓滿的執行。
當然,我也很希望兩家石油公司能派高層過來現場指導,順便看一看最後的結果是如何,也給全台灣的用油人一個合理的說詞。
補充說明:Golf行車電腦透露的油耗秘密
這一段說明我想如果不是Golf車主,應該看起來不會太受用,因為這裡是針對Golf車款的心得,至於其他車型的行車電腦有沒有這樣的特性,我就無法以一概全了。
平均油耗顯示油品的省油性
就在我這次的測試過程當中,我發現了一個很微妙的秘密。就是當我以定速行駛時,Golf行車電腦的平均油耗,會顯示出歸零後到當時的平均油耗,而不同的油料,它也會顯示不同的數值;加哪家油料會比較省油,一眼就可以看出來了。舉個實際一點的例子來說明好了:在相同的車速條件行駛下,如果你加了A牌的油料,它顯示每公升平均可以跑10公里;但加了B牌的油料時,它卻顯示每公升只能跑8公里...那就表示B牌的油料比較耗油,從行車電腦的平均油耗顯示項目中,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
實際上在我測試時,我一開始就發現了這個現象,我心想:奇怪,一樣的15公升油量加到油箱,一跑起來它的平均油耗顯示怎麼就會不同?而一直跑到最後,我發現四趟下來,它一開始顯示哪家油耗表現差、到最後哪家的油耗就真的比較差。所以它的引擎電腦的確可以有效偵測燃燒室的燃燒效率以及動力輸出,來推論平均油耗的數值,這套系統真的不是簡單的,帥!

依據燃燒效率控制換檔時機
先前我有說過我一開始用D檔模式行車練習,結果發現居然使用某一款汽油時,它的換檔時機會跟使用別家油料時有所不同;那時我說的就是中油的98無鉛。在消耗中油油料的時候,我就發現如果在定速50公里的狀況下,它的變速箱在淺下坡時有時候會自動跳到七檔(車速沒有增加情況下),而到了平路時就一直以七檔行進、不會再跳回六檔;而使用台塑石油的時候卻沒有這樣的現象。我推測這應該跟引擎的輸出有關,不同的油料產生不同的動力輸出,所以變速系統也隨之搭配演出,在動力充足的時候,可以用較高的檔位來行駛。
這個部分除了98無鉛是如此之外,柴油車出現的情形就比較小,不過也有從四檔跳到五檔的情況,這也是之所以我後來決定用手排的方式來固定檔位的原因。有興趣的Golf車主可以自己試試,看我這個結論是不是正確的。不管你玩出來的結論跟我的體認相不相同,我還可以肯定的告訴你,Golf的實際油耗絕對比我實測的結論還要低;因為它們全程都還沒有用到最高速的檔位來行駛。我試過...用手排模式還可以切到更高的檔位來行駛,那也就意味著油耗會更低,所以經濟部能源局所測得的油耗數據,絕對是有其參考價值的。

相關文章參考及結論
今天是2010年2月12日,我的結論就是中油的汽油比較省油、台塑的柴油比較省油,很公平,一人贏一場。這個結論是有時效性的,不像九九乘法表,可以永遠適用下去。它可以視為一次抽查,我們大家也可以隨時密切注意、隨時檢測兩者之間的差異性是否再有不同的結論出現。有興趣參加實測的朋友,現在你可以拿出你的鍵盤來報個名了。
有興趣的人還可以看一下我之前的環島測試:
汽油版!中油vs.台塑 - 1200公里省油測試大對決
柴油版!中油vs.台塑 - 1800公里省油測試大對決
還有一篇機車版的測試心得:
機車版!中油vs.台塑 - 92無鉛斷油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