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SI 微星科技在電競筆電的研發與製造投入大量的心力,相信是許多遊戲玩家有目共睹的事情,旗下龍魂系列筆電已經在市場中,獲得不錯的口碑與評價,更讓許多人相信當時 MSI 堅持走電競這條路是相當正確的選擇。而 MSI 全新推出的 GT80 2QE Titan SLI 電競筆電,更可以說是龍魂系列的集大成之作,配備 18.4 吋 WLED FHD 顯示螢幕、首創 Cherry MX 機械式鍵盤、可自行切換觸控板與數字按鍵的觸控模組等硬體配置,同時內建 Intel 第五代 Core i7 處理器、最高 32GB 記憶體、1TB Super RAID 3 SSD 搭配 1TB HDD 儲存硬碟,最重要的是 GT80 2QE Titan SLI 搭載 NVIDIA GeForce GTX 980M SLI 雙獨立顯卡,並配置有 GDDR5 8GB 顯卡獨立記憶體,在效能表現上同樣令人期待。此外,龍魂系列電競筆電原有的效能模式獨立切換按鍵、Cooler Boost 3 風扇散熱效率技術、Killer DoubleShot Pro 網卡、Audio Boost 2 音效擴大晶片、Dynaudio 音響系統以及獨家 Steelseries Engine 遊戲設定應用程式等,基本上各位能想到的功能與技術,都可以在這款 GT80 2QE Titan SLI 電競筆電上實際體驗。
在產品名稱中掛上了 Titan 這也表示這款 18.4 吋的 GT80 2QE 絕對是頗具份量的產品,筆電外盒下方則印有產品主要功能與技術。

本次拿到的 GT80 2QE 詳細的硬體規格如上圖所示,各位可以先行參考。

包裝盒同樣相當有份量,包含主機本體在內,還有其它相關的隨機配件。

拿起筆電本體後,還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附贈配件,整體來說算是相當有誠意。

隨機附上的配件包含專用變壓器及電源纜線,另外還有使用說明書、特別的鍵帽替換組、USB 滑鼠、龍魂娃娃吊飾、滑鼠墊以及置腕墊,或許各位會覺得為何要附上置腕墊,當各位看到機身內部配置時就會瞭解這項配件的重要性。

雖然 GT80 2QE Titan SLI 並非是可以隨身攜帶出門的電競筆電,但 MSI 還是很有心的附上一個可容納 18.4 吋筆電的雙肩後背包,如果要去參加連線派對時就可以派上用場。

專用變壓器體積也相當龐大,為了供應這款筆電足夠的電力,這樣的設計算是可以接受的範圍。

光是變壓器加上電源纜線的重量就有 1.422Kg,相當於一台 13 吋的輕薄筆電,實在是滿驚人的重量設計。

變壓器是由老字號的台達電子製造,提供標準國際電壓輸入,以及 19.5V、16.9A 電壓配置。

隨機附上的配件,最特別的莫過於可替換的鍵帽組,使用鐵盒包裝也富有一定的質感。

鍵帽僅提供 ESC 與 WASD 按鍵進行更換,採用鏡面紅色配置,不過鍵帽上的蝕刻文字僅有英文,並沒有注音、倉頡等中文輸入文字,基本上不太會影響整體的使用。

筆電本體使用黑色保護袋與塑膠袋包裝,提供些許的保護功能。

GT80 2QE Titan SLI 採用霧面塗層的設計,以黑色為主色佐以品牌識別的紅色裝飾,個人覺得雖然少了一點電競的霸氣,但卻多了一點沉穩的質感。

機身上蓋的左右兩側則用了稍微突起的線條,搭配紅色裝飾版,屬於電競筆電的帥氣度還是有兼顧。

黑色的機身上蓋還可以看到淡淡的金屬髮絲紋路,另外還配置代表龍魂系列的銘牌以及 MSI 品牌 Logo。

機身前端也可以看到鮮紅色的裝飾條,不過 GT80 2QE Titan SLI 厚實的機身也一覽無遺。

無線網路連接、電池電量與電腦狀態指示燈,則位於機身前端使用藍色光源配置。

機身右側則可以看到船艦型的機體設計。

右側機身並配置有兩組 USB 3.0 連接埠,以及風格比較一般的散熱孔。

機身尾端的散熱風孔設計感覺比較有電競感,稍微突起的設計也讓人有一種戰鬥機引擎的風格。

機身尾端則有兩組 Mini Display Port v1.2 及標準 HDMI v1.4,支援外接 4K2K 解析度三螢幕輸出,電源輸入插孔與 RJ-45 有線網路插孔同樣位於機身後側。

機身左側則配置有大多數的 I/O 連接埠。

散熱孔、防盜鎖孔、BD 燒錄光碟機以及 SD 記憶卡插槽。

還有三組 USB 3.0 連接部、SPDIF 數位聲音輸出,以及 3.5mm 聲音與麥克風音源插孔。

機身底蓋則為一體式底蓋設計,底蓋上還有大型進風孔。

另外還可以看到由 Dynaudio 所提供的低音喇叭單體。

機身內部的硬體配置,整體來說算是好清理,但能自行升級的硬體卻不太多,左右兩個散熱風扇搭配複雜的散熱銅管配置,對於這款筆電的散熱性是不是可以好好期待一下?靠近機身前端的則是機械式鍵盤模組,並非一般的充電式鋰電池。

原廠配置的記憶體容量為 32GB,為 16GB X 16GB 雙插槽配置。

另外在鬆開底蓋螺絲後,上方飾板也可以開啟,這邊可以提供使用者更換硬碟及記憶體,這邊特別補充說明。

內部也僅能看到一顆喇叭單體,其它的單體應該位於機板上方。

內建 8-cell 充電式鋰電池,電池容量為 5225mAh/75.24Wh,電壓則為 14.4V。

18.4 吋 WLED 顯示螢幕具有防炫光霧面處理,提供 Full HD 1920 X 1080 真實解析度。


顯示螢幕上方則有 Full HD 網路視訊鏡頭。

機身內部在出廠時則會附上一個擦拭布,也具備鍵盤保護功能。

GT80 2QE Titan SLI 由於配置一般筆電少見的機械式鍵盤,因此內部的硬體架構與一般筆電也有很大的不同,將機械式鍵盤移至筆電下側,原本的置腕處則移到上方成為裝飾板,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隨機要附上一個置腕墊,否則在實際使用時手腕會直接碰觸到桌面,長時間下來會有不舒服的感覺產生。

上方飾板則印有龍魂圖樣,搭配金屬髮絲紋路看起來也頗為帥氣。

機身上方也可以看到 Dynaudio 音響系統的標誌。

電源啟閉開關、內顯獨顯切換與風扇模式切換三個獨立功能按鍵,則位於鍵盤右上角。

獨創的機械式鍵盤則是由 Steelseries 打造,採用的是 Cheery MX 機械轉軸。

全尺寸鍵盤配置搭配的是標準鍵帽。

Cheery MX 機械軸則為茶軸配置,上方還可看到背光燈泡配置,茶軸機械軸提供的敲擊回饋感相當適中,不用花費太多的敲擊力道,敲擊時的噪音也不會太大。

小編很騷包的將隨機附上的紅色鍵帽組,看起來是不是又更有電競味道一點。

鍵盤背光共有三段亮度可以選擇,如果換上特別的鍵帽就看不到鍵盤背光,不過特別的鍵帽無法散發出鍵盤背光,因此在較暗環境下使用,就得靠敲擊手感來判定,或是找鍵盤中最不顯眼的地方。

GT80 2QE Titan SLI 的觸控板則是使用類似 RAZER Blade Pro 17 的 Switchblade 的設計。

使用者可以透過左上方的 num 功能按鍵,在觸控板與數字按鍵鍵盤間進行切換。


另外在鍵盤上方的透明飾條,擁有漸層的紅色光源配置,也提升了不少設計感。

之前測試過的 PX60 2QD 筆電內建的應用程式與技術,在 GT80 2QE Titan SLI 上當然也都有搭載,包含顯示螢幕所使用的 MSI Ture Color 應用程式,同樣也有內建六種顯示模式,包含遊戲、設計、低藍光等模式。

Nahimic 音效調整應用程式,可以調整聲音、麥克風以及錄音的音效效果。

Killer Network Manager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用來強化網路與應用程式間的網路速度與效能。

GT80 2QE Titan SLI 另外還搭載 Steelseries Engine 3 應用程式,包含我的設備、雲端同步與 GAMESENSE 等功能選項。



在裝置選項中可以看到鍵盤按建設定介面,使用者可以自行定義除 F1~F12 功能按鍵外,各個按鍵的快捷功能,另外也可以自行設定鍵盤,在不同的遊戲情境模式下,自動發送多重指令訊號,設定完成後並不會影響到遊戲的操作,還可用來調整機械式鍵盤的相關配置與鍵盤背光亮度等功能。

此外,Steelseries Engine 3 也支援不同國家鍵盤配置,使用者也可以自行切換區域來進行不同語言的輸入。

Steelseries Engine 3 應用程式也支援雲端同步功能,不管使用者在電腦或是筆電上針對鍵盤、滑鼠或耳機麥克風的設定,都會自動同步到雲端,當更換不同裝置連接後,都可以自動載入相關設定值。

MSI Dragon Gaming Center 遊戲控制,則包含系統監控、工具、快速啟動與裝置設定四大選項,在系統監控中可以查閱 CPU、GPU、風扇轉速、電源功耗等硬體效能,下方還有效能模式切換、GPU 及 CPU 溫度與網路速度資訊可查閱。

工具選單中,使用者可以把常用的應用程式直接加入快速啟動。

在快速啟動選項中,則可以將筆電內安裝的遊戲應用程式,透過快速鍵的設定來快速開啟。

還有顯示螢幕亮度、Gamma 調整,以及音量大小、麥克風音量大小設定。

如果有外接滑鼠裝置,可以到快速啟動中的滑鼠選項中,進行指標速度、連按兩下的速度進行調整,另外也可針對滾輪捲動的行數進行調整。

資源釋放選項中,使用者可以設定在觸發快速啟動功能時會被關閉的應用程式,以增加遊戲的效能表現。

最後來看到的裝置設定,如果覺得 Windows 功能按鍵太多餘的話,可以將按鍵設定為高效能模式啟動功能,下方則有變檔模式選擇。

除了 Dragon Gaming Center 外,MSI 還有另外一個 System Control Manager 應用程式,可以針對無線網路、藍牙連線、網路攝影機、螢幕亮度、音量大小、檢視模式、退出光碟片等功能進行調整。

GT80 2QE Titan SLI 內建 Intel Core i7-5950HQ 2.90GHz 處理器,為四核心八線程架構並搭配 6MB L3 快取記憶體。

主機板則為電競筆電常見的 Intel HM87 晶片組。

內建 32GB 記憶體容量,不過無法看出為雙通道還是單通道架構。

AIDA 64 中的快取記憶體與記憶體效能測試,則可以看到記憶體為 DDR3-1600 規格,並採用雙通道架構,在 L3 快取記憶體的延遲時序為 13.4ns(越低越好),記憶體的延遲時序則為 82.5ns(越低越好)。

CPUmark 99 針對處理器所測得的效能分數為不錯的 648 分。

Nuclearus Multi Core 的處理器效能測試為 29456 分,其中 ALU Speed(算術邏輯部件)為 9730 分、FPU Speed(浮點運算器速度) 13069 分、Multi Thread Speed(多線程速度) 則為 39628 分,比起之前 PX60 2QD 搭載的 Intel Core i7-5700HQ 2.70GHz 處理器效能要再好一點。

由四顆 TOSHIBA 128GB SSD 固態硬碟建構的是 512GB Super Raid 3 系統碟,採用的是 SATA III 傳輸介面。

做為資料儲存碟的則是 HGST 出廠的 1TB HDD 硬碟,硬碟轉速為 7200 RPM,同樣採用 SATA III 傳輸介面。

CrystalDiskMark 針對系統碟所測得的循序讀寫速度為 1588/1107 MB/s(讀取/寫入),在 4K QD32 測試模式下,也有 601.7/512.5 MB/s(讀取/寫入)速度表現。

至於資料碟所測得的循序讀寫速度則為 134.0/129.4 MB/s(讀取/寫入),比起平均值 80 MB/s 來說也算是不錯的表現。

AS SSD Benchmark 針對系統碟的效能分數測試為 2042 分,在循序讀寫速度為 1519.50/1141.89 MB/s(讀取/寫入),在 4K-64Thrd 測試模式下,則有 683.23/584.94 MB/s(讀取/寫入)速度表現。

GPU-Z 應用程式中可以看到兩張 NVIDIA GeForce GTX 980M 獨立顯卡,採用 SLI 雙顯卡架構,並配有 8GB GDDR5 獨立顯示記憶體,GPU 時脈則為 540MHz。

3DMark Vantage Entry 測試模式:66621 分。

3DMark Vantage Performance 測試模式:42292 分。

3DMark Vantage High 測試模式:38902 分。

3DMark Vantage Extreme 測試模式:35139 分。

3DMark 11 Entry 測試模式:19119 分,效能等級則位於 4K Gaming PC 之下,高於 Gaming PC。

3DMark 11 Performance 測試模式:16501 分,效能等級與上方相同。

3DMark 11 Extreme 測試模式:7862 分,效能等級排名也完全一樣。

由於這款筆電為高階硬體配置,因此在 3DMark 測試中,就不進行入門等級的效能測試,先來看Cloud Gate 遊戲測試模式是一項 DirectX 11 軟體第 10 級基礎測試,適用於所有等級與 DirectX 10 相容的筆電與家用個人電腦,GT80 2QE Titan SLI 獲得的效能分數為 29415 分,效能等級排名僅在 4K Gaming 桌機之下,算是相當出色的效能表現。

3DMark Sky Diver 測試模式適用於配置主流顯示卡、行動裝置 GPU 或整合式圖形處理器的系統設計的基準測試,針對遊戲專用筆記型電腦與中階個人電腦等裝置,是在 DirectX 11 環境下進行測試,所測得的效能分數則為 28683 分,同樣也是相當不錯的效能表現,效能等級也與上方測試相同。

對電腦硬體負載較高的 3DMark Fire Strike 測試模式,則同樣是一項 DirectX 11 基準測試,適用於高效能遊戲專用個人電腦裝置的測試,GT80 2QE Titan SLI 筆電在這個測試模式下,得到 13698 分的效能分數,效能等級則是維持一樣。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測試模式,則是專為測試 SLI/Crossfire 高階多 GPU 系統,此外這個測試模式會將畫面解析度從 1080p 提高至 2560 X 1440,在 2K 解析度的遊戲畫面測試下,這款筆電的效能分數則為 7675 分,雖然沒有達到破萬的效能分數,但整體來說還是相當高效能的表現。

最後來看到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在測試的過程中,系統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3840 X 2160 4K UHD,符合的測試條件則為,獨立顯示晶片(或顯示卡)最基本上要有最少 3GB 的獨立記憶體,擁有 SLI 雙顯卡架構與 8GB 獨立顯示記憶體的 GT80 2QE,獲得的效能分數為 4192 分,這也顯示這款筆電其實可以應付 4K 遊戲的運行。

接著來看《勇者鬥惡龍》的遊戲效能測試,在 1920 X 1080 視窗模式環境下,將畫面品質開啟至標準品質,這款筆電獲得的效能分數為不錯的 20095 分。

隨後小編將畫面品質設定在最高品質,在相同的顯示環境下進行測試,效能分數則來到 19768 分,也是相當出色的成績。

《太空戰士 XIV- HEAVENSWARD》的遊戲效能測試,小編將螢幕設定在 1920 X 1080 全螢幕,並使用 DX11 環境同時將遊戲特效維持全開,關閉垂直同步進行測試,所得到的效能分數為 17908 分,效能分數評鑑則為 Extremely High。

在《太空戰士 XIV-重生》遊戲效能測試中,僅能在 1920 X 1080 視窗模式下進行測試,遊戲品質設定在 High 的情況下,得到 8437 分效能分數,以及 Extremely High 效能評鑑。

在相同的顯示環境下,將遊戲品質設定在 Maximum 情況下,則獲得 7421 分效能分數,並得到相同的效能評鑑。

《快打旋風 IV》的遊戲效能測試,則是關閉垂直同步、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顯示環境設定則為 1920 X 1080 全螢幕模式,獲得 RANK A 效能等級、21624 效能分數及平均 354.42 FPS。

相同的測試環境下,切換至 8xAA 反鋸齒模式,則獲得 RANK A 效能等級、20203 效能分數與平均 338.18 FPS 效能成績。

《惡靈古堡 VI》的遊戲測試環境,與上方測試基本上是完全相同,不過反鋸齒模式為 FXAA3,這款筆電獲得 17424 分效能分數以及 RANK S 效能等級。

切換至 FXAA3HQ 反鋸齒模式,獲得的效能分數為 16832 分,與上方差距沒有很大,同樣為 RANK S 的效能等級表現。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遊戲效能測試,將顯示環境設定在 1920 X 1080 全螢幕,同時關閉垂直同步,並開啟遊戲品質至 Ultra 模式,反鋸齒模式則為 4xAA,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2477 分,與平均 98.3 FPS 的成績。

將反鋸齒模式設定在 8xAA 模式下,在相同的測試環境下進行再次測試,獲得的效能分數為 2055 分,同時擁有平均 81.6 FPS 的表現。

《Unigine Valley Benchmark》遊戲效能測試,同樣在 1920 X 1080 全螢幕顯示環境下進行,將遊戲品質設定在 Ultra 模式,同時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並關閉垂直同步,效能分數為 4137 分與平均 98.9 FPS。

開啟 8xAA 反鋸齒模式,並在相同的顯示環境下進行測試,則獲得 3589 分效能分數,以及平均 85.8 FPS 的效能表現。

Geek3D FluidMark 針對 GPU PhysX 效能測試,在 1920 X 1080 全螢幕環境下,獲得 6307 分的效能分數,以及平均 103 FPS 不錯的成績。

接著用幾款常用來測試的遊戲,讓各位也可以參考一下這款筆電在目前市售遊戲上的效能表現,首先是《Thief》遊戲測試,小編將顯示螢幕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模式,並關閉垂直同步。

同時將遊戲畫質直接調整至 Very High 的設定。

測出來的效能結果為平均 94.3 FPS,算是相當出色的表現。

《Tomb Raider》遊戲中同樣也將螢幕設定在 Full HD 全螢幕模式,如果沒有關閉垂直同步的話,遊戲的 FPS 會固定在 60,因此同樣也把這個選項關閉。

進階遊戲畫面設定,小編同樣將遊戲品質開啟至最高設定。

最終所測得的效能表現為平均 142.3 FPS。

《GTA 5》的遊戲設定當然是要將特效全開,在設定時都會看到右上角的記憶體使用狀況,以前測試的機種獨立顯示記憶體太小,所以很快就線條就被填滿,不過這款筆電不管特效怎麼開,似乎永遠都沒有抵達終點的一天,真是讓人相當開心啊!




由於可設定的影像項目實在太多,這邊就讓各位自行參考,基本上就是可以開的全開,至於那些比較沒有常使用到的特效,就可以捨棄不去動它。

透過遊戲內的測試系統,可以看到在五個測試場景中,這款筆電分別繳出平均 86.31、80.01、90.46、96.45 與 88.32 FPS 的效能表現,實際玩遊戲的順暢度與畫面精細度都相當流暢,在特效全開的情況下有這樣的表現確實相當不錯。

最後一款遊戲則是《戰地風雲四》,同樣將顯示環境設定在 1920 X 1080 全螢幕模式,關閉垂直同步並將遊戲品質開至最高。

透過 Fraps 遊戲紀錄兩分鐘的遊戲過程 FPS,最後得到平均 132.38 FPS 的效能表現。

Geek3D FurMark 則是針對 GPU 溫度的測試軟體,在 1920 X 1080 全螢幕進行燒機測試,獲得的效能分數為 6337 分,同時可以看到 GPU 溫度最高會被控制在 78 度。

AIDA 64 的系統穩定度測試,在待機一分鐘後,可以看到 HDD 硬碟溫度為 48 度,而 CPU 溫度則為 58 度,四顆核心的溫度則在 54~56 度之間。

使用測試軟體運作約 45 分鐘後,HDD 硬碟的溫度上升至 67 度,不過溫度曲線呈現緩起伏,另外 CPU 的溫度則來到 96 度,各核心的溫度也上升到 94~96 度之間,溫度變化曲線起伏雖然不大,但溫度卻是相當高。

最後來看一下統計數據,CPU 的平均溫度為 86.7 度,各核心平均溫度則有 82.7~83.9 度,至於HDD 硬碟的平均溫度則為 62.0 度。

這邊小編也用溫度槍來測量筆電機身與散熱孔的溫度,分為待機狀態與 AIDA 64 系統穩定度運作兩個部分,讓各位實際看一下筆電的散熱情況。待機時,主要操作的鍵盤處溫度為 26.3 度。

在測試應用程式運作約 10 分鐘後,鍵盤處的溫度則降至 25.8 度上下,基本上溫度的變化並沒有很大,在實際玩遊戲時,也不會感受到鍵盤有太大的溫度變化。

機身內部左上方在待機時的溫度約為 26.9 度。

同樣的在 10 分鐘的測試運行後,溫度則上升至 28.3 度左右,實際體感的溫度變化就有差別。

至於機身右上角散熱風扇的位置,在待機時的溫度則約為 27.8 度。

測試軟體運作 10 分鐘後,溫度則上升到 30.1 度左右,這可以證明這款筆電機身會有溫度變化的主要是在鍵盤上方左右兩側,靠近散熱風扇的地方,不過因為將鍵盤位置往下之後,在實際使用上就不太容易感受到溫度的變化。

機身右側散熱孔在待機時的溫度約為 25.7 度。

測試軟體運轉 10 分鐘後溫度則提升到約 30.8 度,並不算太高的溫度。

右後側散熱孔在待機時的溫度則約 29.1 度。

同樣在測試運作約 10 分鐘後,溫度提升至 37.3 度。

左後側散熱孔在待機時的溫度則約為 24.4 度。

測試運作約 10 分鐘後,溫度則提升至 39.8 度,從上方各部的溫度測試變化可以看到,GT80 2QE Titan SLI 主要散熱的地方還是集中在機身尾端左右兩側的散熱孔,這樣比較不會影響到機身內部溫度的改變,也能減少使用者在實際使用上遇到的不適感。

電腦綜合效能測試先來看到 CrystalMark 2004R3,測得的效能分數為 442789 分,可以看到在各硬體效能表現上算是相當平均。

PCMark 7 的電腦綜合效能分數也為不錯的 6045 分。

PCMark 8 Home accelerated 情境測試模式,為網頁瀏覽、文書處理、視訊通話、相片編修等模擬電腦工作運行測試,測得效能分數為 4677 分。

PCMark 8 Work accelerated 工作情境測試模式,則是針對 Office 系列產品進行實際運作測試,效能分數為 5171 分,至於 PCMark 8 的 Creative accelerated 測試模式,則與 PX60 2QD 一樣無法順利完成測試,因此無法提供測試結果給各位,還請各位多多包涵!


PCMark 8 Storage 硬碟效能測試模式,針對系統碟測試的效能分數為 4992 分,儲存頻寬表現為 299.98 MB/s。

PCmark 8 Storage 硬碟效能測試模式,針對資料碟所測得的效能分數則為 2451 分,儲存頻寬表現為 9.64 MB/s。

總結心得 |

其實 MSI 在電競筆電早已經建立不錯的品牌與產品形象,現在只要提到電競系列筆電,大多數的消費者應該都會提起 MSI 龍魂系列,而這款 GT80 2QE Titan SLI 則可以說是龍魂系列電競筆電的集大成之作,如果看到超過六位數的售價後,也可以說是旗艦等級的筆電之作。搭載 MSI 龍魂系列的所有最新技術與硬體功能,搭配算是目前市售筆電最高等級的內建硬體規格配置,GT80 2QE Titan SLI 不論是在硬體效能表現,或是實際的使用操作上,絕對可以給人帶來一種快要超越桌機的感覺,但先天上筆電與桌機的硬體規格就有所差異,因此要真正超越頂級規格的桌機配備,還是有點難度,但可以知道的是這款筆電已經比小編家中任何一台電腦主機,或是筆電來得強效許多。
在效能與硬體表現相當出色的 GT80 2QE Titan SLI,也不能說完全的無懈可擊,採用 18.4 吋的機身配置,光是機身的厚實感就提不起攜帶出門的慾望,更別說是變壓器加上筆電本體快要接近 6Kg 的重量,如果各位是很認真的想要練身體,是可以考慮每天將它帶出門,基本上這款筆電可以替代家中絕大多數的桌機,並提供些微的行動功能。當然這類型高效能的電競筆電,也別太過期待優異的電池續航力,但如果換個角度想,當停電發生的時候,我們起碼還有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可以抵達遊戲儲存點,或趕緊儲存處理文件的備份。另一個小編覺得需要改進的地方,就是散熱風扇的運轉噪音有點過大,在沒有啟動高效能散熱風扇模式時,就已經會出現惱人的噪音,開啟之後如果周遭的環境不夠吵雜,可以聽不到一分鐘就想把這個模式關掉,與 AORUS 電競筆電有著同樣的問題,但這款筆電在機身厚度上遠超過 AORUS 各家機種,似乎更有空間可以針對這點進行修正。最後一項則是希望這款筆電能推出 4K 顯示螢幕的機種,畢竟都使用 SLI 顯卡技術,放上 4K 螢幕應該不會太過分吧?

總而言之,MSI GT80 2QE Titan SLI 配置相當高階的配備與硬體規格,可以滿足一般使用者或遊戲玩家全方為的使用需求,但如果沒有使用過機械式鍵盤的朋友,可能要習慣一下敲擊的手感,並且使用這款筆電時,一定要使用隨機附上的置腕墊,才能確保長時間使用或玩遊戲時,不會出現不適的情況。如果不論螢幕解析度的問題,Dynaudio 的音響系統、Nahimic 音效技術以及 SPDIF Out 光纖音訊輸出,搭配 MSI True Color 顯示技術與 BD 藍光光碟機配置,在多媒體娛樂與遊戲體驗上,確實滿有一定的臨場效果,搭配獨立的耳機麥克風音源插孔,與內建的音效擴大晶片,像小編習慣在深夜時分玩遊戲,接上耳機來聆聽也有相當出色的聲音體驗。But...(人生總有許多 but...)這款筆電要價也相當不菲,當然如果預算沒有限制的話,是相當建議納入入手的選擇之一。
【MSI GT80 2QE TITAN SLI 規格諸元表】
CPU:Intel 四核心 i7-5950HQ 處理器
作業系統:Windows 8.1 Pro
晶片組:Intel HM87
記憶體:DDR3L,up to 1600 MHz,slot x 4,最大支援 32GB
螢幕尺寸:18.4 吋 WLED FHD (1920 x 1080) / Anti-Glare Display
顯示卡:GeForce GTX 980M SLI(2QE)
顯示卡記憶體:8GB GDDR5
硬碟 (GB):Up to 1024GB Super RAID 3 + 1TB HDD 7200rpm
聲音:4+1 Speaker System、2 speakers for each channel / Support 7.1 channel SPDIF output / Exclusive Audio Boost 2 technology / Nahimic sound technology
網路視訊攝影機:FHD type (30fps@1080p)
讀卡機:SD(XC/HC)
有線網路:Killer DoubleShot Pro Gb LAN
無線網路:Killer DoubleShot Pro 11ac(2.4GHz/5GHz 雙頻段)
藍牙:v4.1
HDMI x1 (v1.4), support 4K output
Mini-DisplayPort x 2
USB 3.0 x 5
Mic-in x 1 / Headphone-out x 1
SPDIF Out x 1
鍵盤:SteelSeries Cherry MX 機械轉軸搭配標準鍵帽
變壓器:330W
電池:8-Cells
尺寸:456( W ) x 330( D ) x 49( H )mm
重量 (公斤):4.5Kg (w/ Bat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