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 系列不論是口碑或銷量在這短短的 8 年裡,已成為品牌的主力機種,甚至可說是 Leica 數位化以來最成功的 Compact Camera,從 2015 年首款 Leica Q 到 2019 年 Leica Q2 乃至於本篇的主角 Leica Q3,大改款似乎都維持四年的間隔週期且升級幅度皆超有感。

這次 Leica Q3 究竟帶來哪些改變呢?簡而言之它就是「可 AF 但不可換鏡的 M11」,當然這是吉姆初次見到規格的感受,除了 60MP 的可變解析度技術的全片幅背照式 CMOS 的下放之外,同時導入全新混合自動對焦系統搭載相位檢測技術,在對焦的反應與準確度上有所提升,另外讓徠卡迷感到驚喜的是它還帶來 C8K 30p 內錄能力,並加入可翻折的觸控式螢幕,相信這也滿足了許多「Q 用戶」的期待。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鏡頭雖然延續初代 Q 的「Summilux 28mm f/1.7 ASPH.」,不過搭配 60MP 的畫質絕不會讓各位失望,且新增的 90mm 裁切模式即便 Crop 後還有 5.8MP 可用,等於 Lecia Q3 能通吃 28-90mm 之間的焦距,當然這裡指的是視角而非景深,整體表現如何接著就讓我們看下去吧!



/// 外觀與特色介紹

正面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徠卡標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鏡頭蓋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內植絨布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當年 Leica Q 會如此受歡迎除了規格有料之外,完美承襲 Leica M 那經典且雋永的外型絕對是大家愛不釋手的原因,而從 Q 到 Q3 也一直延續這個設計,乍看之下改變似乎不多,但內行老司機的第一眼還是肯定能察覺到一些蛛絲馬跡。Q3 機身以鎂合金材質打造,加上富有現代感的菱格紋蒙皮,與前代同樣支援 IP52 防塵防水認證,這也是初代 Q 所沒有的規格;至於尺碼雖然在數字上有改變,但體感其實不易察覺,反倒是重量從 Q2 開始就有明顯的提升,體積為 130 × 80.3 × 92.6(mm),空機重量則是 658 公克,加上電池的話則會提升至 743 公克。

當年 Leica Q 系列除了黑、黑銀這兩款常態販售版本之外,少量的鈦色機身與 Q-P 更是許多識途老馬的心頭愛,因此 Q2 當年沒有推出 Q2-P 著實也讓我感到意外,畢竟拿掉可樂標再換成消光塗裝就可以加價賣,怎麼會錯過這個機會呢?(Q2 Monochrom 算嗎)期待這代可以來個 Q3-P 讓大家過過癮,別讓 Q-P 成為絕響了!

遮光罩及前玉保留前兩代的設計,也同樣是堅固耐用的金屬材質,剛開始需要習慣鏡頭蓋的裝卸,但如果是走走拍拍的話鏡頭蓋其實可以先收好,反正遮光罩會常駐在鏡頭上,因此也可以用來保護前玉;但如果你是 Q 或 Q2 的老用戶,遮光罩前端肯定早已傷痕累累甚至掉漆,我自己針對初代 Q 的作法是裹上鐵人膠帶作為保護。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Q3 搭載全新 6000 萬畫素的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無低通濾鏡)與新一代 Maestro 影像處理引擎(搭載L⊃2;技術),感光元件前面配備特製 IR+UV濾鏡,從規格上來看就是承襲 M11 的影像核心;而現今市場上全片幅 MILC 僅有 A7R5、A7R4 與 fp L 這三款,若把數位 RF 相機算進去的話自然少不了 M11 與 M11 Monochrom,不過在 Compact Camera 規範下 Q3 則是市場上畫素唯一來到 60MP 的隨身機。

高畫素或許不是各位在選購隨身機時的首要條件,甚至有可能因為高畫素而打消購買的念頭,因為高畫素伴隨而來的大檔案量與後製時的硬體負擔,都是入手前需考慮到的;不過 Q3 這片 CMOS 具備三種可變解析度技術,共有 60MP、36MP、18MP 三種選擇,且均支援 14-bit 的 DNG 與 8-bit 的 JPG,甚至不用擔心因選了 S-DNG 而影響到 RAW 的寬容度,這點我想也是資深用戶最在意的。

60MP原圖|28mm ISO100 f/1.7 1/8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720x480 Crop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各位可以針對羊駝在眼睛周遭的毛髮進行檢視,那滿滿的細節真的很驚人,別忘了這是 f/1.7 開放光圈的成果唷!

28mm f/1.7 定焦鏡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光圈環/對焦環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光圈f/1.7~f/1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標準最近0.3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微距最近0.17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AF/MF切換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從 Leica Q、Q2 到 Q3 居然都用上同一顆 Summilux 28mm f/1.7 ASPH. 鏡頭,由此可見當初這顆鏡頭當初的光學用料就已經超頂,採用 9 群 11 枚的光學結構,內含 3 枚非球面鏡片,光圈由九枚光圈葉片組成。一般模式下的對焦距離從 30 公分到無限遠,切換到微距模式時最近對焦距離則從 17 公分到 30 公分,如果再搭配裁切模式可以得到更理想的特寫效果。

其實早從 24MP 的 Q 開始 Lecia 就開始以「裁切」來達到等效焦距的效果,它讓 Q 除了原生 28mm 之外還有 35mm、50mm 可以玩,當然會犧牲畫素量,不過這也考驗感光元件與鏡頭的真正實力;畫素提升到 4,730 萬的 Q2,新增 75mm 的裁切視角且 JPG 畫素能維持在 660 MP。全新 Q3 就更威了,原生 28mm 以外額外可裁切 35mm、50mm、75mm 以及 90mm,重點是 90mm 時的畫素還有 6MP 可用,已經稱得上是長焦鏡了,且畫質依舊讓我滿意。

LEICA Q3 90mm ISO400 f/5.6 1/16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90mm ISO160 f/2.8 1/16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以上是「微距模式」+「90mm 裁切」的實拍效果,乍看之下或許覺得無感,但要提醒各位 Q3 的原生鏡頭是 28mm f/1.7 的定焦鏡唷!

機頂一覽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快門轉盤/電源/指令轉盤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熱靴座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的機頂結構乍看之下與 Q2 幾乎相同,雖然機械快門僅支援到 1/2,000s,不過電子快門卻可是支援到 1/16,000s,也算是彌補無內建 ND 減光鏡的遺憾,右下方的指令轉盤上保有一顆自訂鍵,下壓後可喚出預設的快捷功能,長按約兩秒可快速進入轉盤設定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機頂的按鍵及轉盤皆是金屬材質,在質感或是手感上都大大加分,手動操作快門速度轉盤時,搭配一旁的指令轉盤便可以 1/3 級調整快門速度;另外快門鍵也仿效 Leica M 系列提供「機械快門線」插槽,這配件取得容易且價格也相對友善,更重要的是可以安裝「快門增高座」,絕對適合騷包又高調的你。

機背一覽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EVF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機背按鍵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拇指凹槽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初代 Q 位於左列的功能鍵共五顆,Q2 簡化為 3 顆,來到 Q3 則是只剩 2 顆且全部集中到了機身右半部,吉姆身為初代 Q 的長期用戶,使用時需要點時間去適應,因為早已習慣「播放、刪除、FN、感光度、MENU」均集中在左列;Q3 的操作邏輯則是按鍵為輔觸控為主,所以比較多功能要從 MENU 進去才能開始用觸控來設定,初代 Q 相比反而要多個步驟。

電子觀景窗的部分由過去的 368 萬點 OLED 升級為 576 萬點,擁有 0.79x 的放大倍率,更新率來到 120fps,精細度更勝過往。快門速度轉盤下方的「左-獨立鍵」預設功能是裁切功能,這也是我覺得最順手的設定,「右-獨立鍵」則是新增的 FN 鍵,印象中預設功能是用來切換「拍照/錄影」模式,所以嚴格說起來 Q2 與 Q3 的總按鍵數量沒變,差別僅在位置的不同而已,主要也是為了與首次加入的翻折螢幕做出妥協。

上翻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下翻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螢幕上/下緣有凹凸槽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Q3 機背螢幕維持 3 吋的大小,解析度從 104 萬點提升至 184 萬點,同時支援觸控對焦、觸控選單及操作,不過更重要的是 Q3 加入了翻折螢幕,支援「上翻與下折」構圖也比過去更靈活,而且機深厚度也沒增加多少,數字是有但操作幾乎無感;比較讓我在意的是螢幕左側沒有凹槽,要將螢幕拉出來的話從正下方會比較省力,加上翻折的關節比較緊,需稍加施力才好操作。

搭配初代Q拇指柄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不會遮檔按鍵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上圖是我將初代 Q 拇指柄裝在 Q3 上的範例,沒想到居然可以直上欸,雖然拇指凹槽那邊無法百分之百契合,但不影響操作其實可以無視,重點是不會檔到機背的第二顆自訂鍵;如果沒有多於預算入手皮套或手柄的話,拇指柄是真心大推的配件之一,重點是性價比高且副廠選擇也多。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過去不論是 Q 或 Q2 都缺少了外接埠這配備,Q3 這次同步提供了 Micro HDMI 輸出與 Type-C 的傳輸/充電槽,HDMI 輸出時機身訊號依舊能同步顯示, Type-C 不僅能做為檔案傳輸也支援 PD 快充,也更符合近代相機的趨勢。

機底一覽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記憶卡槽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支援UHS-II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新款 BP-SCL6 電池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的機底卡槽與電池槽則是一分為二獨立收納,記憶卡槽支援到 SDXC UHS-II 高速傳輸規格,鋰電池升級為 BP-SCL6(7.2v/2200mAh),電量比過去 Q2 的 BP-SCL4(7.2v/1860mAh)要多,好消息是 Q2 與 Q3 的電池可以共用,單電的續航力同為 350 張靜態影像,但比較尷尬的地方就是機底裝上快拆板之後,就會卡到記憶卡艙蓋,跟前代有同樣的問題。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最後 Leica Q3 居然加入了無線充電功能,過去我一直納悶為什麼沒有相機做這功能,沒想到徠卡拔得頭籌,需加購無線充電手柄 HG-DC1 與無線充電板(這兩個加起來破台幣 1 萬),可提供 10W 的充電速度約 180 分鐘能充電完成,這樣的充電方式「優雅」是肯定的,但三小時未免也太久,而且還得綁架機身才能充,如果我有兩顆電池可替換的話...我何必用機身充啦!但為求高大上,讓客廳或辦公桌加個 Leica 充電板的位置又何妨呢?!



/// AFS / AFC 對焦速度測試


▲以上是 Q3 在 AFS 與 AFC 環境下的自動對焦反應,混合自動對焦系統搭載相位檢測技術,在單次對焦時的速度快又穩,不過 AFC 連續對焦在改變對焦目標時,會有明顯的拉風箱,這部分還是不夠 Smooth。



/// 人臉/人眼對焦速度測試


▲Q3 在人物追蹤辨識部分有明顯的進步,正面迎來時能順利偵測到臉部及雙眼,當人物轉身或背對時依然會優先偵測頭部,如果未能順利鎖定頭部就會退而求其次鎖定軀幹,從畫面中可以看到對焦框不斷在變化。



/// 解像力測試

Leica Q3 與 Leica Q2 同樣採用無低通濾鏡設計,鏡頭搭配初代 Q 的 Summilux 28mm f/1.7 ASPH.,光圈範圍從 f/1.7~f/16,以下樣本的裁切區域包括影像中央及邊緣;首先來看到影像中央的部分,f/1.7 就可視為工作光圈,光圈縮 1/3 級後 f/2 的畫質會更紮實一些,大概到 f/8 都有高水準的解像力,f/11 開始畫質有逐漸下降的趨勢,f/16 時的表現明顯偏軟,如果要拍風景的話光圈最小建議用 f/8 就好。

接著看到影像邊緣時,f/1.7 因為開放光圈的緣故,影像邊緣偏軟我想是可以被接受的,當光圈縮到 f/2.8 時影像邊緣會紮實許多,如果對邊緣畫質有所要求的話,我會建議使用 f/2.8~f/8 之間的光圈值來拍攝。
中|1.7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4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5.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邊|1.7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4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5.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色散測試

大光圈鏡頭通常難逃色散的宿命,即便是 Summilux 28mm f/1.7 ASPH. 也難以避免,畢竟最大光圈來到 f/1.7,以下小編也針對影像中央與邊緣的部分來進行測試,當光圈縮到 f/2.8 幾乎已改善影像中央多數的紫邊情況;至於影像邊緣的橫向色差在 f/4 之後也能獲得明顯修正,至少不會有陰魂不散的色差存在。
中|1.7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4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5.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邊|1.7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4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5.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抗耀光測試

雖然 Leica Q3 在官方規格上並沒有特別提到鍍膜的設計,不過徠卡百年累積的光學實力絕對是有目共睹,否則也不會有下面這樣的表現,從開放光圈 f/1.7 到最小光圈 f/16 之間,雖然還是看得到輕微的光斑及鬼影,但情況卻是十分輕微的,鏡頭可以放心與對光源對視
1.7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4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5.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星芒測試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800 f/11.0 20s

Leica Q3 的光圈由 9 枚光圈葉片構成,即使縮光圈也能獲得圓形散景,如果有夜拍需求的話可以參考小編以下進行的星芒測試,大概從 f/4 開始就有星芒的雛形,f/8 起星芒的放射狀較為明顯,來到 f/11 時星芒稱得上已完全成形,但尷尬的是這時的畫質正是往下掉的時候,以下是我針對 60MP 原圖 Crop 的成果
1.7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4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5.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6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口徑蝕測試

口徑蝕是許多大光圈鏡頭無法避免的狀況,簡單的說就是以大光圈拍攝時,影像邊緣的光點散景並非為正圓形,而是帶有點「貓眼」的形狀,這就是我們通稱的「口徑蝕」。以下採 1/3 級光圈逐級測試,Summilux 28mm f/1.7 ASPH. 口徑蝕的情況在光圈縮到 f/3.5 時能全面改善。
1.7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5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8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3.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3.5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裁切後的等效視角

Leica Q3 因畫素量提升到 60MP,所以內建的裁切功能同步新增「90mm」的選項,加上過去既有的裁切選項除了原生 28mm(60MP)之外,還有 35mm(38.6MP)、50mm(18.9MP)、75mm(8.4MP)、90mm(5.8MP),你會發現 90mm 的畫質怎麼還是那麼好?以下皆為原始 JPG 大圖可參考,拍攝當下的光圈皆固定在 f/4。

至於 90mm 是什麼概念?等於 28mm 我卻只用了整張照片中央約 1/10 的範圍,當然你拍 28mm 回去再裁切也是一樣的結果,這裡只是簡化裁切的流程,讓機身直接處理,但經過 Q3 裁切後的 JPG 雖然畫素量已成定局,不過 DNG 檔依舊是 28mm(60MP),只不過匯入 Lightroom CC 時會自動讀取當時的裁切範圍,這點倒是挺聰明的,事後要再調整也還有空間。

不過從初代 Q 到 Q2 與 Q3,Leica 在裁切模式下僅能提供預裁切的「框線」,而非提供滿版的視野,像我自己也習慣用 Ricoh GR3X 的裁切功能,理光就是很貼心的提供滿版裁切,期待未來徠卡能針對這功能給予修正或額外提供選項。
A|28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35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50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75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90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B|28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35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50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75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90mm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初代 Q vs. Q3 色調比較

不論 Leica M 系列或 Q 系列,邁入數位化之後更著重在機身直出的色彩調性,印象最讓大家深刻的莫過於初代 Q 的 1.0 韌體,猶如當年 M9 CCD 般的濃郁發色讓人愛不釋手,在二手市場中更是可遇不可求,因為用戶們絕對沒想到韌體更新前後的色調差異會如此之大,只能說悔不當初吧!

言歸正傳其實從 Q2 開始我就覺得它的色調與初代 Q 相比已有明顯的改變,簡單的說 Q3 也是維持類似的設定,標準發色就明顯比較濃、對比更高、預設也更為銳利,看上去的數位感會重點一點,但以上是我主觀的認知;不過秉持有圖有真相的原則,吉姆準備了初代 Q(韌體 3.1)與 Q3 的「人像/風景」比較,可以明顯看出雙機在不同場景下的影像風格是截然不同的,拍攝參數均維持一樣,均提供原始大圖供參考,我私心比較喜歡初代 Q 的影像調性,但如果都會進 LR 後製的話,當然是選新不選舊啦!
Q3|A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B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C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D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E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F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G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初代Q|A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B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C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D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E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F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G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內建色調比較

Q3 內建五種色調,包括標準、鮮豔、自然、單色與高對比度單色,我習慣用「標準」拍人像、風景則是用「鮮豔」或「高對度單色」來表現,以下提供兩組人像與一組風景照給各位參考。
A|標準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鮮豔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自然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單色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高對比單色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B|標準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鮮豔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自然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單色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高對比單色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C|標準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鮮豔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自然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單色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高對比單色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感光度測試

Leica Q3 的感光度範圍從 ISO 50~100,000,不過從 ISO 800 開始就能察覺到顆粒感,嚴格來說堪用值只落在 ISO 3200~6400,如果想獲得較好的雜訊抑制效果,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將畫素降到 36MP 或 18MP 拍攝,相信會有好半級甚至一級以上的表現,這在當初評測 M11 時就有前例了;不過 Q3 另外值得稱讚的就是它在微光高 ISO 的條件下雖然有雜訊,但僅僅是增加顆粒感卻不會犧牲畫面中原有的細節,也不太有色彩雜訊來干擾,這與我們常見的日系機有所不同。
5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4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8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6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32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64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25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50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500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0000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動態範圍測試

Leica Q3 可透過機身在 P/A/S 模式下快速增減 EV 值, 最高就僅支援到 ±3 EV,從 RAW 修正後轉 JPG 的範例來看,under 時的影響似乎不大,但是 over 後透過 Lighroom CC 拉回後的效果有限,例如高反差的區域如天空雲朵細節就會不見,over 一級的話倒還可以接受。
拉回|-3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3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原始|-3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0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1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2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3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C8K 30p 影片範例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錄影方面從前代的 C4K 提升到了 C8K 30p,另外還有 C4K 60p 與 FHD 120p 的選項,同時支援 h.265 與 ProRes 格式錄製;Q3 在 C8K 錄影下也支援裁切功能、人物/動物偵測對焦,不過 C8K 的檔案真的很肥大,30 秒的影片就佔了 1GB,實在很驚人!

但若要錄製 C8K 影片的話記得要搭配 Q3 的新款電池,因為我用 Q2 電池時,錄影最高畫質就只能選到 C4K,一開始還以為是什麼設定相衝突所導致,後來才想到應該是電池的限制,因為裝上 Q2 電池時機身有跳出建議搭配專用電池以發揮最佳效能的提示。










/// Leica Q3 使用心得與結語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其實從 5/25 晚上發表的隔天 Q3 就已經悄悄在台開賣了,只不過相關的開箱似乎比較少,跟第一批到貨量較少或許也有關,這次也感謝 Leica Taiwan 第一時間的邀約,吉姆才有機會為大家帶來第一波的評測,雖然體驗時間僅有一週左右,還是盡我所能的累積素材與試用;加上我自己是初代 Q 的長期用戶,其實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文章中的產品寫真與麻豆情境都是出自 Leica Q 之手,因此我對 Leica Q3 不僅充滿了期待甚至可以說是興奮吧!

有 Leica M11 影像核心的加持其實沒啥好擔心,只不過 Summilux 28mm f/1.7 ASPH. 沿用到第三代產品,還是實際測試過才放心;好在這顆老鏡沒有讓我失望,完全撐得起 60MP 的超高畫素,想從初代 Q 升級的同學可以放心了!再來 Q3 的影像風格似乎更傾向「數位」,發色更濃、對比較高、銳化程度也有所提升,少了點過去熟悉的「徠卡味」,取而代之的是比較「現代感」的色調,過去大家都說徠卡味是門玄學,但這種喜好的確就很主觀,但錢自己花的爽就好,別人怎麼說又如何?!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從 Q 進化到 Q3 徠卡也走了 8 個年頭,與其說是進化倒不如說是滿足各種用戶的需求,因為 2015 年推出的 Leica Q 即便到了今時今日,除了「追焦/連拍」不夠用之外,拍照方面不論畫質或散景都是全幅機之中的佼佼者,且現在可說是撿便宜的好機會,中古機 6 萬上下就有機會入手,至於 Q2 的中古機大多還落在 12 萬上下,且 Q3 對 Q2 用戶的誘因似乎不是那麼大,反正都有高畫素也有 4K 錄影至少稱到 Q4 不是問題吧?!前陣子體驗過 M11 Monochrom 之後或許明年就有機會迎接 Q3 Monochrom 的到來也說不定?

如果你早就想玩「相機」,對可換鏡系統不熟悉且沒有預算包袱的話,不妨將 Leica Q3 列入口袋名單,因為你買到的「不是相機而是徠卡」,當年大家都說買 Lecia Q 是買鏡頭送機身,因為 M-Mount 同級鏡頭(Summilux-M 28mm F1.4 ASPH.)的售價就高達 17-18 萬,現在的行情其實也差不多且公司貨的定價甚至還高過 Q3,由此可見 Leica Q 會如此熱銷絕對不是沒有原因的,歷代皆是如此 Leica Q3 當然也不例外,這回 Leica Taiwan 的公司貨報價為 NT$215,000 元,整體性能有感提升自然也反應在了價格上,這也是無可厚非。

文末帶來了大量的實拍,除了原生焦距外也有豐富的裁切視角,最後的回文抽獎可別忘囉!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值得讚賞的部份
◎ 鎂合金的機身加上 IPX52 防塵防滴優勢
◎ 可變解析度全幅背照式 CMOS,帶來 60MP / 36MP / 18MP 的可變性
◎ f/1.7 就是工作光圈且廣角 28mm 的變形率極低
◎ 內建 35mm、50mm、75mm、90mm 裁切功能,充分善用 60MP 高畫素優勢
◎ 最近對焦距離 17 公分,搭配裁切功能後的特寫效果更好
◎ 混合自動對焦系統搭載相位檢測技術的加入,人物及動物追蹤對焦的準確度與反應有大幅進步
◎ OLED 電子觀景窗高達 576 萬點且放大倍率佳
◎ 加入 3 吋 184 萬點的電容觸控螢幕,支援上下翻折構圖更有彈性
◎ 錄影規格最高支援到 C8K 30fps 同時也具備 C4K 60p 與 FHD 120fps 的慢動作錄影

可以改進的部份
◎ 裁切功能僅提供框線示意,無法以「全畫面」模擬等效焦距來構圖
◎ 安裝腳架雲台的快拆板後,會擋到機底的記憶卡槽開啟
◎ 翻折螢幕從左側不好施力,必須從下方才來拉得出來
◎ 場景模式拿掉 HDR 功能,高反差環境下不好掌握

Leica Q3‧ 拍攝樣本(機身直出JPG)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8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75mm ISO125 f/5.0 1/16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90mm ISO250 f/1.7 1/16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32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16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2.8 1/20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90mm ISO100 f/5.6 1/4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2.8 1/12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35mm ISO800 f/1.7 1/1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90mm ISO100 f/1.7 1/40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4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35mm ISO200 f/1.7 1/2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2.8 1/5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64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200 f/1.7 1/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4.0 1/5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10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50mm ISO100 f/1.7 1/12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6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4.0 1/4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90mm ISO50 f/4.0 1/8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50mm ISO100 f/4.0 1/10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800 f/1.7 1/12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5.6 1/4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12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50mm ISO100 f/1.7 1/8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50 f/4.0 1/125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75mm ISO100 f/1.7 1/12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4.0 1/8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50mm ISO250 f/1.7 1/1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75mm ISO400 f/8.0 4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90mm ISO100 f/2.8 1/16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25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32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60 f/1.7 1/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5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75mm ISO100 f/1.7 1/16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2.8 1/40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32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32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50mm ISO100 f/1.7 1/50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5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35mm ISO200 f/1.7 1/6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8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75mm ISO100 f/2.8 1/4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5.6 1/32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50mm ISO100 f/1.7 1/50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50mm ISO125 f/1.7 1/1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60 f/1.7 1/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32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250 f/1.7 1/5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200 f/1.7 1/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50 f/16.0 6/1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10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200 f/1.7 1/125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75mm ISO100 f/3.5 1/125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90mm ISO200 f/1.7 1/16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32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8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25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64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28mm ISO100 f/1.7 1/8000s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LEICA Q3 35mm ISO125 f/1.7 1/60s



/// 小惡魔回文抽獎活動

Leica Q3 評測報告|匠心獨具之作 成就當代隨身機典範!
  • 活動辦法:回覆文章留下你對本篇「Leica Q3 評測報告」的觀點或評價,就符合抽獎資格喔!若複製他人的回覆內容或無意義回文,將不具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 活動獎項:Leica 黑色皮質電池卡包 x 4 (4 個名額)
  •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 2023 / 06 / 23 PM 12:00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會員名稱
Leica 黑色皮質電池卡包 S.dodo
Leica 黑色皮質電池卡包 麥克雞塊
Leica 黑色皮質電池卡包 hellohuhuu
Leica 黑色皮質電池卡包 jacky000732

◆抽獎實況影片:
ⒾⒼ https://www.instagram.com/jml888.photography/
麻豆漂亮,水豚可愛! 再來,不虧是Leica,照片感很棒,色調很有場景感,人像細膩寫實,彩色也沒話說!!!
輕巧方便適合輕旅行使用~拍照效果也蠻厲害的!
吉姆林 wrote:
Leica Q 系列...(恕刪)


萊卡光拿在手上就是爽!
麻豆超美的
fanlovenu
to fly511,應該是這位,衣飾一樣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4&t=6799418
jackex
蕾妮妮https://www.instagram.com/leonie0220/
Leica Q 系列都還在讚嘆Q2的畫質,今天看到Q3問世。其畫質細膩令人已深深愛上。
Leice相機就是讚
Leica Q 系列一直是我眼中的夢幻逸品. 有預算真想敗一台....
有預算的話真的是隨身機的首選了
小小機身,但畫質大大令人驚艷的隨身相機!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