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D80的自動ISO很方便,光線不足時ISO不用調來調去的,更不用擔心忘了調回來。但在晚上室內拍照開啟內閃時,卻遇到按ISO顯示鍵(FUNC鍵的預設選項)只會顯示目前手動設定的ISO值、也就是ISO AUTO時的最低ISO值,而非拍照時相機真正使用的ISO值。原本我以為是D80 ISO AUTO在閃燈開啟時無作用,後來看到國外網站的討論,發現把光圈縮很小對準暗處,就可以拍出ISO 1600的照片,但拍攝前按ISO顯示鍵時卻又看不出來。不知其他人有沒有遇到這個問題?這算是D80的bug嗎?(相關設定:22內建閃光燈 - TTL,24閃光快門速度 - 1/15,使用A或P模式,開內閃。)
另一個問題,也跟閃光燈有關。在P/S/A/M模式開啟內閃後,觀景窗的曝光顯示條經常會出現曝光不足的指示,甚至經常破錶。這時如果手動拉高ISO或降低閃光快門速度,可以調到正確的曝光值(調EV好像不管用)。我猜這是閃光快門速度的限制,導致背景曝光不足。我的問題是:在ISO設為AUTO的情況下,D80為何不能自動調整ISO,以便背景獲得正確的曝光值?(或者應該說,閃燈開啟的情形下,ISO AUTO是針對打出閃燈時、也就是主體的曝光值做調整?)
題外話,買相機後經常在室內拍小孩,發現18-55VR有些不夠用。雖然有VR,快門可以壓到1/5左右,可是小孩動來動去,拍出來多半都是糊的。用內閃直打不夠好看,拉高ISO又要犧牲畫質(800好像是D80的極限了),解決這個問題是否只能(1)買外閃打跳燈,(2)買定焦鏡,(3)買大光圈變焦鏡?似乎都得花錢……
原來 wrote:
(相關設定:22內建閃光燈 - TTL,24閃光快門速度 - 1/15,使A或P模式,開內閃。)...(恕刪)
上面這句看不懂...
D80 的 ISO Auto 可以指定 ISO 上限值, 不要讓它跑到 ISO 1600 就好了啊
至於 ISO Auto, 開內閃, 拍攝前按ISO顯示鍵沒辦法看到實拍時的 ISO 值, 我覺得還蠻正常的
這是 TTL 閃燈原理吧, 它必須連續發出數道閃光來判斷出力, 再打出真正需要的閃光 (參考對岸資料, 見測光系統部份)
在還不知道閃燈出力夠不夠之前, 它怎麼知道要不要拉高 ISO?
至於用 ISO Auto 補足背景亮度...
一般相機應該都只管主體的曝光是否正確吧
也許用 P 模式, 慢速閃燈 (Slow), 加上 ISO Auto 有可能會幫你盡可能做到吧
外閃傷眼的說法沒看過醫學證實, 而且戶外的太大陽比起閃燈可不知亮了多少倍
我是會建議用得到就買, 買了就要用, 打跳燈很讚!
bigbluetw wrote:
對小孩用閃光不太好~...(恕刪)
sherlock13 wrote:
建議還是要買外閃,單...(恕刪)
tkkoukai0703 wrote:
建議直接上SB-80...(恕刪)
謝謝三位的建議,看來一隻外閃是必要的。SB-800貴又重,我應該會考慮SB-400。只是SB-400 GN值21,只比內閃多60%,要不是看在可以跳燈的份上,好像加分有限。話說回來,為甚麼相機的內閃沒有廠商做成轉90度?這樣就能有陽春的跳燈功能了。
Monte920 wrote:
回答樓主的問題:
1...(恕刪)
SniperX wrote:
上面這句看不懂....(恕刪)
謝謝二位的解答。抱歉之前沒說清楚,我的意思是「功能表第22項內建閃光燈設為TTL,第24項閃光快門速度設為1/15」。
仔細想想,確實閃燈還沒亮之前,相機不可能預知曝光值。看來不是D80的bug,是我的bug。

TTL(Through The Lens)的原理稍微看了一下,用在閃燈上,就代表一定要有預閃,相機根據預閃的畫面明暗+鏡頭傳回來的距離資訊,算出正確的閃燈出力。好像是這樣…
如果用慢速閃燈,相機就會以背景的正確曝光為前提,調整光圈、快門及ISO值,在預閃時再算出閃燈出力以得到主體的正確曝光,所以主體和背景都能準確曝光。這樣理解對嗎?
風糜全球的美國神韻藝術團──值得一看再看!
原來 wrote:
看來一隻外閃是必要的。SB-800貴又重,我應該會考慮SB-400。只是SB-400 GN值21,只比內閃多60%,要不是看在可以跳燈的份上,好像加分有限。話說回來,為甚麼相機的內閃沒有廠商做成轉90度?這樣就能有陽春的跳燈功能了。
怎麼沒有? Panasonic 的 DSLR (model DMC-L1) 的內閃就可以向上. 看這裡.
題外話, 如果你著眼在跳燈的話, 勸你還是直接攻頂, 敗 SB-800 就對了.

SB-400 出力過小. 跳燈需要很大的閃光燈出力, 尤其是你堅持用低 I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