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鏡為何光圈值隨對焦距離變化?

玩了一下105MM微距
不知道這原理是為何
可以請大大解釋一下嗎
wei1881 wrote:
玩了一下105MM微...(恕刪)

百微應該是恆定2.8的,您可能機身上有調整到吧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R6.2 wrote:
百微應該是恆定2.8...(恕刪)


No,確實是會變化的
R6.2 wrote:
百微應該是恆定2.8...(恕刪)



會變化唷...
F2.8 只有在無限遠 才會出現...
用情(攝)的角度去窺視光(影)的世界http://album.blog.yam.com/realsky28
realsky28 wrote:
會變化唷...F2....(恕刪)

移是嗎? 是單指Nikon百微才有這樣嗎? 我只用過C家的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SniperX wrote:
可看一下這串...h...(恕刪)


這串有大半是以訛傳訛,只有一兩個回應是正確的。
天知地知.妳知我知
R6.2 wrote:
移是嗎? 是單指Ni...(恕刪)


不用緊張,只是顯示方式不同而已,最終還是回歸放大倍率與曝光補償的公式。
天知地知.妳知我知
R6.2 wrote:
是嗎? 是單指Nikon百微才有這樣嗎? 我只用過C家的...(恕刪)


NIKON 會把近拍失光量,換算成光圈值顯示在機身數據上。

實際上光圈葉片的開口大小還是沒改。

關於這個顯示方式,我覺的是挺煩人的,有時很難即時知道光圈已經縮到哪邊了。
首先要先知道,光線有所謂的 "平方反比定律",也就是光線走越遠,

就會變得越弱,而一般拍照的時候,

因為 物距 >>>>> 像距

所以光線到鏡頭的距離,大約等於光線到 CCD 的距離。

我們不會去計算 光線 "進到鏡頭後,到 CCD 還有一段距離" 這邊的光線衰減 ~



但 1:1 微距的時候,

物距 = 像距

這時候,光線到達鏡頭後,要到達 CCD 還要再多走一倍的距離。也就是說,

CCD 接收到的光強度,其實只有鏡頭接收到的 1/4 ( 2 的平方 ) 強,正好

就是兩級光圈。所以如果你的微距鏡是 F2.8 的,在 1:1 微距時,應該會是

F5.6 ( F2.8 -> F4 -> F5.6,兩級 ),事實上不是光圈變小了,而是你的

相機很聰明的替你補正了光線通過鏡頭後到 CCD 的這一段衰減 ~~


(這個在大型相機裡叫做 bellow extension,因為大型相機的成像可以很大,

動不動就可以拍到 1:1 ... 所以常常都要算這個 XD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