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魚 wrote:
只要有掛Pro標的都...(恕刪)
如果沒濾鏡我早就選 P 7-14 了,就是因為它沒濾鏡,到現在我的 M4/3 系統的廣角鏡是缺席的,因為找不到適用的,偏偏 O 7-14 也是沒濾鏡。
Mzukio wrote:
第一次聽到有人要求用實際焦段來比較@@"
12-40乘兩倍24-80,等效48-160
就算價錢乘兩倍也是5萬多,有比別家貴?
就算真的有出,我想了不起4萬多而已
至於40-150乘兩倍變80-300
O家本來就有75-300了,現在16000左右,而且畫質還不錯
要嫌只能嫌光圈太小,但人家就只出這規格沒辦法
還沒提到P家的鏡頭更便宜
您真的有用過M43系統嗎?
還是說您是用副廠的鏡頭價格來比較啊......
menon wrote:
我不清楚,為何有些人喜歡拿 M4/3 同等效焦段來比較?這種比較說真的意義不大....
M4/3 唯一能比就是在等效焦段可以取得較輕巧的優勢,至於價錢就不用去比了,因為 FF 的價值不是這樣來比較的,價值是開出來只要有人買單那就是值那個價。
我實在不清楚不同系統要如何去比較....
yilieye wrote:
意義大不大看個人的認定,
超跑賣得比帝寶貴,一樣有人買單
一樣是鏡頭
N、C是135片幅大小為基準所做成的鏡頭、鏡片
而O是4/3或M4/3,
相對地用料就少,就小
然後你O的就是精品嗎?
除非鏡片的解析度比別人好~~~
yilieye wrote:
看來您是有點少見多怪了,這個論點幾年前就有人吵過了冷笑
實際用料就是這樣!
若用「等效」的概念,
我的cmos用得更小,作弊得更嚴重!
廠商用「等效」作弊,
消費者難道也跟著起舞
至於有無同焦段可比?
我也說了:「不過說回來,FF也沒發這種實體焦段,沒得比。」
確實有些焦段目前是沒得比的!
yilieye wrote:
動不動質疑別人有用過...
我要表達的是,既然因為片幅小型化所帶來的輕量、小型化
相對地,應該回饋於消費者(恕刪)
型號 | Canon EF 24-70mm f2.8L II USM | Sony SAL2470Z Carl Zeiss Vario-Sonnar T* 24-70mm F2.8 ZA SSM | Olympus M.ZUIKO DIGITAL ED 12-40mm f/2.8 PRO |
鏡片組 | 13 組 18 片,3 片非球面、1 片 Super UD 及 2 片 UD 鏡片 | 13 組 17片,2 塊非球面鏡片,2 塊低色散鏡片 | 9 組 14 片,包括 2 片 ED 低色散鏡、2 片非球面鏡、2 片 HR 高折射鏡、1 片 EDA 超低色散非球面鏡、1 片 HD 高折射率高色散鏡和 1 片 DSA 雙面非球面鏡 |
直徑 x 鏡長 | 89 x 113 mm | 83 × 111 mm | 69.9 x 84 mm |
重量 | 805 克 | 955 克 | 382 克 |
建議售價 | 60000 | 61000 | 31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