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那年擁有的第一台底片相機 - Olympus OM-10

在2014年,使用了一年600D後,開始想嘗試一下不同的東西。在網絡上看多了不同用底片拍的照片(當然還有那些復古相機的外型)後,開始好奇底片拍攝到底會是怎樣的體驗呢。然後研究一輪後就入手了Olympus OM-10(下稱OM10),開始全片幅的拍攝體驗。



如果想看更多,可以到我的Instagram / 部落格 / Flickr



OM10在1979年開始推出市場,目標買家是一般用家。相機需由電池推動,帶自動測光功能並設有光圈先決模式(A Mode),從相機取景器內可以看到LED曝光指示。如果要手動調校快門,側要加上一個Manual Adapter。



入手OM10主要原因是它的輕便、帥氣的復古外型及光圈先決模式,當然還有它的價錢。當時在eBay逛了一段日子,找到一台品相不錯而且價格划算的,鏡頭是Olympus Zuiko Auto-S 50mm f/1.4。



那時侯拿著剛買的OM10,光圈環、手動對焦等的操控都讓我感到很新鮮。



全片幅的f/1.4大光圈與散景讓當時新手的我趨之若騖。



OM10的光圈先決模式及清晰的裂像對焦,簡單易用,無疑是一台很適合新手用的好機。



這十數年來,由數碼單反到各廠家都爭相推出的全片幅無反,科技越來越先進。對焦要多快有多快,鏡頭要多銳利有多銳利。可是,為什麼近年來,越來越多人跳進底片攝影這個坑呢?



經過這幾年拍底片的經驗,對我來說,拍攝底片的過程是讓我樂此不疲的原因。



每一捲底片的有限格數,讓我每次按下快門前要想清楚自己想框住的是什麼畫面。每次拍完一捲,因等待未知的沖掃結果而帶來的期待感。這應該也是很多人喜歡拍底片的原因吧。



Kodak的總經理在今年初說到他們在2019年生產的底片數量是2015年時候的兩倍以上。有些已經停產了的底片也在近年重新生產並推出市場。



雖然近年越多人進入底片世界令二手底片相機的價格漲了不少,但正是因為越多人投入這玩意才可以令底片繼續活下去。



我相信隨著科技的演變和不同的原因,底片終究會在未來數十年會變成一個歷史名詞,所以趁現在燒多一點底片吧!



這篇就先談到這裡吧。如果喜歡我的攝影作品,歡迎追蹤我的Instagram / 部落格 / Flickr。感謝收看!

更多我的文章:
【分享】那年拿起人生的一台相機 - 600D x 紐西蘭澳洲之旅
【分享】那年的一趟畢業旅行 - 600D x 台灣之旅
【分享】那年的平價偽全片幅方案 - X-E1 x 京阪之旅
momentsbylck wrote:
Kodak的總經理在今年初說到他們在2019年生產的底片數量是2015年時候的兩倍以上。有些已經停產了的底片也在近年重新生產並推出市場。(恕刪)

我倒是沒有這麼樂觀,至少在我身邊完全沒有這個氛圍...
曾經試著問過公司的同事,如果我借他們底片機,
有沒有興趣花個一百元買卷底片來玩玩,答案都是不願意。
(我在廣告公司上班,同事幾乎人手一台單眼相機)

底片消遣懷舊一下可以,但時代的浪潮還是無人可擋啊!
早晚有一天傳統的底片還是會如同恐龍一樣大滅絕吧?

OM-10我也有一台,不過已經封存3年多未曾再使用了...
現在底片拍的很少,偶而出國也頂多帶台輕便的"現場監督"
個人比較低調,所以相機都是騷亮的橘色...。



生死只是件閒事
momentsbylck wrote:
在2014年,使用了(恕刪)


底片必敗...
底片虫 wrote:
底片必敗...(恕刪)

看來虫大心中很有感觸!
生死只是件閒事
death0101 wrote:
看來虫大心中很有感觸(恕刪)

去年底到對岸出差,拍了三捲回來,口袋一次就1000元飛了,
裡面有二卷還錯裝了拍過的片子,又毀掉2卷照片... 我XX娘!











生死只是件閒事
death0101 wrote:
我倒是沒有這麼樂觀,(恕刪)


同意你說的底片終會有日會完全被淘汰,然後成為歷史。
不過這幾年多了底片使用家也是事實,也對底片市場有一定的幫助,所以如果喜愛拍底片的話,就要趁還有的時候,盡情去拍!
momentsbylck wrote:
同意你說的底片終會有(恕刪)

既然底片有"回暖"跡象,銷量也倍增,
為什麼這幾年還是翻倍的漲,這根本不符合商業邏輯和市場規律啊!
生死只是件閒事
death0101 wrote:
偶而出國也頂多帶台輕便的"現場監督",(恕刪)

會買現場監督其實是去年為了去騰格里大沙漠而買的,
因為沙漠地區砂礫細微,砂子容易卡進精密機器的隙縫中,
嚴重的話可能會跑進相機內破壞電子元件!
有了這台三防相機安心大升級,也不用買什麼相機防沙套!

寧夏騰格里大沙漠











生死只是件閒事
death0101 wrote:
會買現場監督其實是去(恕刪)


也對,有時候受一些環境所限,底片機可以補數碼機的不足。
有朋友告訴我,他帶了Fujifilm的X-T10跟Nikon的FE2上雪山,因為山上低溫的關係,X-T10開不到機,幸好有FE2可以操作,才不至於錯過想拍下的風景。
當然更高階的數碼機也可以在極端天氣下操作,不過這是另一個課題了。
death0101 wrote:
既然底片有"回暖"跡...(恕刪)


漲價很正常嗎
手機價格也是翻倍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