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景深



關於淺景深,
有爬文的新手老手應該都會有個認知,
FF機的淺景深會比APSC機的淺景深還要淺。

板上也有許多大師的照片可以膜拜。
這個講法也是成立的。


不過最近,SONY出了E接環的A7與A7R之後,讓我想到一個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在所有系統中應該都會有,不過小弟只有玩NEX,所以現在才發現這個問題想發問。。。。)

假設我今天使用一顆A7的FF鏡,假設這顆是55mm,光圈1.8,
我在A7/A7R上使用得到的景深,跟我在NEX-5上使用,得到的景深應該是相同的吧??
只是在NEX-5上使用這顆FF鏡,沒辦法取得整個成像圈(CCD比成像圈小),
所以得到的照片,看起來會像是55mm*1.5 = 82.5mm的鏡頭拍出來的風景。

但維基百科是這樣敘述的。。。

感光元件尺寸與景深的關係
在相同條件下(相同的等效焦距、對焦距離、光圈、模糊圈直徑與畫幅之比),感光元件越小,景深越大。大致為倒數關係,即感光元件畫幅長邊之比的倒數約等於景深之比,例如:感光元件增大一倍,景深減小一半。 景深的不同是感光元件畫幅對成像效果最直接的影響。



因此,應該是說我雖然是同一個鏡頭,
但因為FF與APSC的"等效焦距"不同,所以不能拿來這樣比較。
如果真的要比,我應該拿FF機的82.5mm,光圈1.8的鏡頭來跟APSC。
是這樣說嘛???
文章關鍵字
1.wiki的資料往往有著者匿名,引用資料不明確的問題,不是個好參考資料。

2.景深沒有所謂的「深」或「淺」這兩者均為形容詞。景深的相關資料,請見冼鏡光老師的嚴謹推論:http://blog.dcview.com/article.php?a=Az1UMwNjUWRROQ%3D%3D

基本認知:
1.景深三要素:光圈、焦長、拍攝距離
*2.光圈:越大,景深越淺
*3.焦長:越長,景深越淺
*4.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淺
*5.最大模糊圓 = 底片對角線長 / 常數
6.上述 5. 的先決條件:不管底片大小,通通放大成 10吋相片來比較
7.在6.的情況下,小底片放大倍數比較高,放大後的最大模糊圓其實相同
8.景深範圍:指對焦點前後,視覺上仍然清晰的範圍
9.景深範圍:在同一焦平面上,跟左右無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同一支(定焦)鏡頭,掛在不同片幅機身,
則上述 2. 3. 可認為相同,
唯一變數就是 4.拍攝距離,

狀況A:
同一支鏡頭,掛在 FF 跟 APS 機身,相同的拍攝距離
則 FF 拍到的範圍比較大,APS 拍到的範圍比較小,
底片上的景深其實相同,
若放大到相同大小的相片來觀看,
因APS的放大倍數比較大,
APS的景深反而比較淺。

狀況B:
同一支鏡頭,掛在 FF 跟 APS 機身,
要拍出相同的視角(拍到的範圍相同)
則拍攝距離不同,
FF 比較近拍,APS 比較遠拍,
根據上述 4. 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淺
故相同視角時 FF 景深比較淺。

狀況C:
如果要拍出相同的視角(拍到的範圍相同),又要相同的拍攝距離
則 FF 要用的鏡頭焦長比較長(APS X1.5倍),
APS 要用的鏡頭焦長比較短,
例如 FF 用 60mm,APS 要用 40mm(等效焦長 60mm),
才能在相同的拍攝距離拍出相同的視角
根據上述3.焦長:越長,景深越淺
故 FF 景深比較淺。

狀況D:
同一支鏡頭,同一個機身,相同的拍攝距離,
根據 5.最大模糊圓 = 底片對角線長 / 常數
用 FF 模式的最大模糊圓比較大,
用 DX 模式的最大模糊圓比較小,
似乎是DX景深比較淺?← 錯誤觀念
●●請注意:談到最大模糊圓,就是要考慮 6.不管底片大小,通通放大成 10吋相片來比較
如果僅看底片(感光元件)..就是沒有放大
或是在螢幕(看圖軟體)上1:1 觀看..就是放大倍數相同
這兩種情況下,其實景深程度是相同的

狀況E:
Nikon FF 機身的 DX 模式問題,
用 FF 模式拍完後裁切成 DX 大小,
跟直接用 DX 模式來拍,
其實景深程度也是相同的
謝謝以上兩位大大用心指導,
小弟了解了,感謝賜教。。。。。
深入淺出,攝影新手懶人包!!

比起長編大論這種重點易懂太多了
維基百科是這樣敘述的。。。

感光元件尺寸與景深的關係
在相同條件下(相同的等效焦距、對焦距離、光圈、模糊圈直徑與畫幅之比),感光元件越小,景深越大。大致為倒數關係,即感光元件畫幅長邊之比的倒數約等於景深之比,例如:感光元件增大一倍,景深減小一半。 景深的不同是感光元件畫幅對成像效果最直接的影響。









這是指想拍進去的範圍是相同時 ,

小感光元件的相機必須拉長拍攝距離才能容納相同拍攝範圍 ,

所以景深會變大 ,

維基百科這樣講也算還好啦 !



roachc wrote:
或是在螢幕(看圖軟體)上1:1 觀看..就是放大倍數相同...(恕刪)


看圖軟體的1:1是pixel對pixel 1:1,也就是說3600萬畫素跟1200萬畫素的FF拍下的照片用看圖軟體點選1:1時,看到的大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此時放大倍數是否相同?

至於什麼樣的片幅是景深深還淺...
模糊圓數值大 景深就深
所以你可以查一下表,看看怎樣的片幅模糊圓大,就表示哪種片幅景深深
bulahe wrote:
但因為FF與APSC的"等效焦距"不同,所以不能拿來這樣比較。
如果真的要比,我應該拿FF機的82.5mm,光圈1.8的鏡頭來跟APSC。
是這樣說嘛???

因為當你用同一顆鏡頭, 那 物距,焦距 又都不給它變, 那大片會拍到整顆頭, 小片只會拍到一個鼻子.

就是因為要讓小片的也可以拍到整體頸, 小片才要改用更短的實焦距來拍咩.

大小片在比景深時, 那是不是讓它們都拍出同樣都是整顆頭的照片, 這樣是不是才比較有意義.
fake802 wrote:
看圖軟體的1:1是pixel對pixel 1:1,也就是說3600萬畫素跟1200萬畫素的FF拍下的照片用看圖軟體點選1:1時,看到的大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此時放大倍數是否相同?

請看完我的完整全文:
-----------------------------------

狀況D:
同一支鏡頭,同一個機身,相同的拍攝距離,
根據 5.最大模糊圓 = 底片對角線長 / 常數
用 FF 模式的最大模糊圓比較大,
用 DX 模式的最大模糊圓比較小,
似乎是DX景深比較淺?← 錯誤觀念
●●請注意:談到最大模糊圓,就是要考慮 6.不管底片大小,通通放大成 10吋相片來比較
如果僅看底片(感光元件)..就是沒有放大
或是在螢幕(看圖軟體)上1:1 觀看..就是放大倍數相同
這兩種情況下,其實景深程度是相同的。
----------------------------------

其次,
您的問題『3600萬畫素跟1200萬畫素的FF』,
我在 這一主題 的 #12樓回答 #11樓的問題時已提到了:
BensonT wrote:
但是在數位時代, 不是 0就是 1,
可以很明確的定義出什麼是清楚, 什麼是不清楚
如果用這樣的方式來定義 "新的" 最大模糊圓 (或許可以改個名字)
並用此來計算景深
是不是就比較明確了呢?

roachc wrote:
以前,
我跟您想法完全一樣

但是現在,
我認為您想的不切實際

不同的「感光元件畫素密度」就可以搞死您的想法
roachc wrote:
狀況D:
同一支鏡頭,同一個機身,相同的拍攝距離,
根據 5.最大模糊圓 = 底片對角線長 / 常數
用 FF 模式的最大模糊圓比較大,
用 DX 模式的最大模糊圓比較小,
似乎是DX景深比較淺?← 錯誤觀念
●●請注意:談到最大模糊圓,就是要考慮 6.不管底片大小,通通放大成 10吋相片來比較
如果僅看底片(感光元件)..就是沒有放大
或是在螢幕(看圖軟體)上1:1 觀看..就是放大倍數相同
這兩種情況下,其實景深程度是相同的。...(恕刪)


景深的概念,一開始就得先定義一個"適當觀測環境"
這個叫做protocol(協定),內容基本上就是特定的觀賞距離跟影像大小,可以完整的看到畫面,以及合焦的部分有細節可以辨識,因為超過人眼的極限時,你就沒辦法辨識啥叫作合焦,無從判斷合焦就無所謂景深

看看這例子


這兩張照片一張用m43 15mm f/5.6準焦(也很難不準了)一張用ff 35mm f/2.8沒準焦,
如果看的人沒有利用web瀏覽器的放大功能,那麼這兩張大小大約就是36mmx24mm,可以當作在看正片,唯一的差別是我把m43放大到跟FF一樣的大小來呈現,現在問題來了
這樣的大小下,誰能分辨哪個是ff f/2.8沒準焦,哪一個又是準焦的m43?哪一個景深比較淺?

所以
這就是為何要訂出(適當觀測環境)觀賞距離跟印出來的尺寸,因為人眼要有辨識能力,才有所謂的景深跟合焦,當你試著改變最後大小時,談景深就沒意義了,就好像拿同一台車子,在A賽道用到5速才能完全整圈,成績是1"58,在B賽道只能用到4速,跑完整圈也是1"58,然後你的結論是,這台車子用5速跟用4速的單圈成績是一樣的...對...從某些角度來看這樣說沒錯,但是沒意義。

簡單一句,就是放到同樣大小用適當距離觀賞,才需要談景深。

我現在把m43放到跟FF一樣大(跟你的保持觀賞距離一樣,我保持了觀賞大小,都完成了一半的觀測定義),然後說m43 f/5.6準焦跟ff f/2.8沒準焦的景深一樣...你如果接受了你自己的說法,那就等於接受我的看法,您說哩?
雖然您提供很多正確的資訊,但是錯的地方還是錯了(而且還分佈在很多討論中,例如放大後模糊圓會相同%!@#...你自己寫5跟7不覺得衝突嗎?),沒人願意幫助你是你的損失,當然也是別人的損失。

看不懂英文又懷疑不知道誰說的對?請參考
寫給新手:景深概論
如果有更好的中文參考資料,請介紹給小弟我。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