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淺景深是不是太泛濫了?

shishimaru wrote:
麻煩看一下下面的留言,這張是奧盃盃用M機配Noctilux拍的。

沒有ISO可以調啦...(恕刪)

這..........留言不是討論光源環境的重點吧?,底片機只是表達了更受限制的攝影環境
重點是,拍攝快速動態中物體和靜態物體來談景深是XX比雞腿
快速動態中物體所需要的光源相對條件您應該是清楚的吧?
不能調能代表他的可變動範圍會反而更大嗎?
jakyou wrote:
嗯...我不想拿別人...(恕刪)



記者算是有豁免權的,畢竟忠實紀錄跟報導是記者的職責。

這類照片可以得到紀錄攝影獎,但是不能得到創作獎,因為它只是忠實呈現。

被這類影像中的悲憤與痛苦感動,那種感動並不是來自攝影者,而是來自影像的主角。





我常說人文創作攝影的領域當中,我沒有資格拍攝人像,

因為我沒有資格用我的相機跟鏡頭去評斷任何人,任何透過我的鏡頭跟我的思想創作的人物攝影,都是我的偏見,如果用我的偏見去表達一個人物,出來的作品意境會是扭曲的。

但是撇開人文不談,單就肢體的美,人體的美,那就比較沒有資格上的限制,不過,這會是一個物化的過程,我想,應該整個還是因為我太嫩了的關係。



www.cycliving.com
Lanxlot5475 wrote:
記者算是有豁免權的,...(恕刪)

豁免權?一邊拿AK47一邊拿M16記者真的有豁免權嗎?我懷疑。
創作?拍照本身就只有記錄而已,要創作的話應該要去學畫畫才對。
一點點小意見別見怪。
常常看到用大光圈鏡頭拍出來的照片, 照片中的主體只有一小部分是清楚的, 其他部分是模糊的
看起來就像是把主體切掉一樣 (用景深把主體切斷), 實在是沒有美感可言
然後沉醉在模糊的散景中.... 真是有點本末倒置


開大光圈人人都會
會選擇光圈控制景深這才是技術
http://www.flickr.com/photo.gne?id=
rvp50 wrote:
Lanxlot5475 wrote:
記者算是有豁免權的,...(恕刪)

豁免權?一邊拿AK47一邊拿M16記者真的有豁免權嗎?我懷疑。
創作?拍照本身就只有記錄而已,要創作的話應該要去學畫畫才對。
一點點小意見別見怪。


大大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記者在戰場上是沒有豁免權的,一顆子彈一樣是要他的命。

所以小弟是很佩服戰地記者的勇氣跟貢獻的。

我指的豁免權是指他們有 "客觀的紀錄別人的不幸" 的豁免權,用一個純紀錄的角度去呈現在這個世界某處發生的不幸。


至於"拍照本身只有紀錄而已" ,此話一竿子打死一船人,

蔣載榮 老師 的 台灣橫著看 ,就是屬於創作攝影,如果大大你要說他只是紀錄攝影的話,也是可以,但是我想大多數從事這類藝術攝影的朋友會不服吧。

"要創作的話應該要去學畫畫才對",那雕刻、陶藝、舞蹈、電影、文學,應該都不是創作了?

http://www.photosharp.com.tw/photosharp/Content.aspx?Lang=0&News_No=4284
www.cycliving.com
jakyou wrote:
嗯...我不想拿別人...(恕刪)

影像本身是中立的
影像只是留下那凝結的瞬間
是不是消費別人的不幸
亦或只是單純作為事件或歷史的忠實紀錄者
拍攝者背後有何動機 是否純正
這是討論不完的
(戰地記者也沒那麼好混 就算玩那也是拿命在玩的)
但我想這不會影響到照片本身所存在的價值
拍攝禿鷹與小孩的記者在照片公佈後三個月受不了壓力自殺了
不論他當初拍攝的動機為何(我是覺得世人對他太苛刻了 一個記者 那種環境他又能做什麼)
我相信那張照片敲醒了很多人
即使非洲現在依然每年餓死數百萬兒童 依然戰火屠殺不斷
史帝夫麥考瑞在阿富汗難民營無意間拍到的少女影像永遠震撼人心
阿富汗或與依然動亂貧困如昔
但我相信阿富汗少女這張照片也改變了許多東西
刻意消費與單純紀錄陳述亦或只是單純而無意間留下的
並不會影響到照片本身的故事與價值
但是我相信
沒有心
是無法留下感動人的照片
對於藝術這種東西,個人認為是很主觀的

不管是作者或者是看的人,都是主觀的

就算是攝影之神拍的作品,看的人不懂就是不懂,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也沒有討論的必要。

像之前中天有在廣告的印象派大師(忘記名字),在當時那個年代也是不被認同的阿~

但在現今可是相當受人景仰的大師吶~可能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吧


就看你追求的風格是什麼囉~個人認為攝影就是要有自我風格啦~所以也才會有人後製阿

如果只是拍高興的,就更不用管這麼多了吧~

像我本身會接觸攝影,也是因為能讓自己快樂才喜歡上的。


總之~喜歡什麼風格,就看什麼風格~

這樣也不會有『看了傷眼睛』的問題囉


還有阿,相機只是一個工具,拍的好或不好,還是要看個人啦~

利害的人就算是消費機也能拍的嚇嚇叫!
肉眼視覺都有淺景深了,為何有標題的疑問呢?

肉眼看一件物品,週遭景物都會模糊,
肉眼看心愛伴侶,閒雜人等都會模糊,

因此看淺景深照片,也是很自然的。
在家裡拍東西條件有限,沒三腳架就只能淺一下咯。
沒必要太在意吧。
rien a dire~
一切都是技巧,端看我們使用

黑卡也是HDR也是淺景深也是
沒有所謂的絕對好絕對差

不過話說回來有多少人買單眼就是要這種fu
或者多少新進就是這樣被洗腦的

搞不清楚人像鏡是什麼就只知道85-f1.4
雖然我也不知道@@~

小弟淺見參考嚕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